巴菲特的对策是,利用股市下跌形势调整持股比例。例如1956年末,巴菲特有限公司证券投资和实业投资的比例为70∶30,而到1957年末这个比例就变成了85∶15。很明显,实业投资的比率下降了、证券投资比率上升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这表明巴菲特把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股票市场上打短差去了。
他举例说,巴菲特有限公司1956年成立了3家合伙公司,当年末3家公司的净值分别增长了、、25%。容易看出,前两家公司的增长率差不多,后一家公司的增长率却特别高,这是为什么呢?
巴菲特分析说,实际上这表明在短期投资中运气的重要性。第三家合伙公司1956年做了一笔投资,而当时正处于股票市场最低谷,有好几只非常值得投资的股票可供选择,于是他从中精心挑选了一只股票重仓持有,饱餐了一顿利润。
而前面两家合伙公司成立较早,它们早就在其他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这时候虽然它们也知道有很多股票非常值得投资,可是苦于手中没有富裕资金,所以只能望股兴叹。
巴菲特由此总结道,一般来说,所有的合伙公司都会在同一种证券上进行投资,并且投资数量也大致相同。可是这些公司在投资业绩方面的差异却很大,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在股票市场上的不同层次、不同时间都能赚到钱,关键是看股市下跌、股票内在价值相对高昂时的投资比重大小而已。
懂得了这一点,读者就容易发现,每当股市下跌时,巴菲特的股票投资业绩反而要好得多,这几乎成为一条规律。也正因如此,巴菲特经常说他实际上是喜欢股市下跌的。表面上看,股市下跌能够让他买到更多、更好的股票,实质上却是股市下跌之后他的投资回报率更高。
他说,在任何一个阶段,他的主要兴趣都是让股票无所作为,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他宁可股票价格下跌也不愿意它上升。
巴菲特的各种投资理念可以说和绝大多数中国股民完全相反,但实践证明了他这种做法的正确性,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在这封信中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他说:“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我们的投资组合在1957年年底所呈现的价值要比1956年年底好得多,这取决于市场普遍较低的价格和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得到那些只有通过耐心等待才能得到的估值大大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证券这一事实。”
国内有人总结说,巴菲特抄底金融海啸的策略说穿了根本不看股市有没有见底,而是一心只盯着他想要的好股票、那些想买入的好公司本身。在股市下跌过程中,这些股票的价格慢慢地让他感到满意,而他手中又有早已准备好的巨额资金,投资行为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就好比他本来就想去超市买几样东西的,正好赶上减价促销,他觉得价格很不错,而东西还是原来那东西,所以就高高兴兴买下了。至于明天这东西是不是还要跌价,他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以巴菲特2008年投资的高盛集团、通用电气公司为例。高盛集团在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业务竞争优势最明显、业绩投资回报率最高,管理层也非常优秀。同样的道理,通用电气公司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巴菲特原来就和该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关系非常好,现在杰克·韦尔奇虽然卸任了,可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管理层非常优秀,而巴菲特对这一切也非常熟悉。
可以说,巴菲特早就看好这两家公司了,现在买入的价格又非常合理,因此他手中握有的巨额资金这才毫不犹豫地掏了出来。【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许多投资机会是等来的。为此,一方面要耐得住性子等待,另一方面要准备足够的资金。他相信,股市的下跌会给价值低估的股票创造很好的买入良机,这时候关键是要有实力。
txt小说上传分享
随时检视最佳投资良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试着学习职业棒球传奇明星特德·威廉姆斯的做法。只有当球进入最理想的框框时,他才挥棒打击。因为他深深知道,只有这样做,他才能维持40%的超高打击率;反之要是勉强去挥击较差的框框,将会使得他的打击率骤降到23%以下。换句话说,只有耐心等待超甜的好球,才是通往名人排行榜的大道。好坏球照单全收的人,迟早会面临被降到小联盟的命运。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每当股市暴跌时,投资者更容易发现过去曾经失去的投资良机。股市投资也要学职业棒球传奇明星特德·威廉姆斯的做法,随时检视最佳投资良机。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特德·威廉姆斯把他的击球区域划分为77个框框,每个框框的大小相当于1个棒球。只有当棒球进入他认为最理想的框框区域时才挥棒击球,这样他就可以达到40%的进球率,否则最多只能达到23%。这就是他的成功秘诀。
巴菲特进一步阐述说,当时他对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项目已经感到相当满意,可是仍然有大量的资金找不到理想出路,为此他忧心忡忡。
巴菲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苦恼呢?因为在他看来,当时的整个股市价格都太高。就好像处于特德·威廉姆斯眼里的好球、坏球交界区域,如果这时候投入股市,未来的投资收益率必然不会理想;可是如果继续等待机会,也没人敢保证下一棒球会比现在更好。
巴菲特说,虽然他不会预测股市,但在这种情况下他通常会有两种选择:要么等待股市下跌,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出现;要么就把资金投入到其他一些期限较短、品质不错的投资工具上去。他说,虽然后一种方法不能保证获得稳定的回报,甚至有可能赔钱,但赚钱的机会还是要高于赔钱,更何况只要假以时日,仍然会有可观利润。
例如,截至1997年末,伯克希尔公司一共有三项这样的投资。一是1400万桶原油期货合约,这是1994、1995年间4570万桶投资项目的剩余项目,已经实现获利6190万美元,未实现获利约有1160万美元。
二是1997年买入了亿盎斯的白银,以市场价格计算,能创造9740万美元税前利润。巴菲特特别说明,自从自己30年前估计美国政府货币将实行自由化可以买进白银时,已经对贵金属的基本面追踪了30年,但一直没有买进动作,直到这几年白银存货价格突然大幅度下滑,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感到买入时机已到,才进行这项投资的。
三是投资46亿美元推销美国零息长期债券。这些债券不用支付利息,而是通过折价发行方式回馈给债券持有人,这样债券的价格就会受到市场利率变动而大幅度波动。由于1997年利率大幅度下滑,所以伯克希尔公司账面上当年未实现利润高达亿美元。
巴菲特坦言道,在股票市场高涨、不敢投入股市,而把现金大量投资于零息债券并不是没有风险,不过他和查理·芒格会绝对运用自己的最佳判断能力,就像特德·威廉姆斯一样,努力做到争取在球进入最理想的框框区域时才挥棒击球。因为归根到底,查理·芒格家族90%的资产都在伯克希尔公司,而巴菲特家族的比例更是高达99%。
从历史上看,每当大牛市来临时,巴菲特总是选择卖出股票、拥有现金,静静等待股市下跌。当股市下跌到一定幅度,他才会出面收拾残局,把自己手中的现金大量投资原来看好的股票。这种先人一步的操作手法使他获利颇丰,财富雪球越滚越大。
例如,1972年是美国的一个大牛市。当时几乎所有投资机构都把资金集中到一些大盘成长股上,如施乐公司、柯达公司、宝丽来公司、雅芳公司、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等,它们被称为“漂亮50股”。在买盘资金的不断涌入下,这些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上涨到骇人听闻的80倍。
这时候的伯克希尔公司虽然拥有证券组合资产1亿多美元,但巴菲特却采取了大量抛售股票的策略,因为他觉得这时候没有值得他买入的股票。最终,他只有16%的资金投资在股票上,而将84%的资金投资在债券上。
果然不出巴菲特所料,1973年“漂亮50股”就随同大盘大幅度下跌,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000点一直跌到1974年10月初的580点,几乎所有股票的市盈率都不超过10倍。面对这样的悲惨局面,几乎没有人敢重新投入股市,只有巴菲特例外。
巴菲特在当时接受《福布斯》杂志记者采访时说,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里,可以为所欲为了。意思是说,作为投资者的他来说,这时候最佳投资时机已经来到。
毫无疑问,巴菲特的这种逆势操作,让他实实在在地捡到了许多便宜货,美不胜收。例如,1973年巴菲特开始买入联合出版公司股票,而且越跌越买,1974年全年有107天在买进该股票,最低买入价格只有美元。【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股市下跌正是检视过去失去的投资机会、重新发现投资良机的好时机。他1974年有107天在买入联合出版公司股票,这一投资行为让他尝到了巨大甜头,也为投资者充分示范了什么叫真正的抄底。
采用价值投资法选股票
在过去的年报中我已不止一次地提醒大家,多数公司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内在价值之间其实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后者才是对股东真正要紧的)。不过以我们公司本身的状况而言,过去10多年来账面价值在某种程度(从保守的角度)上,却颇能代表本公司实际的价值。意思是说伯克希尔公司的企业价值略微超越其账面价值,两者之间的比例一直维持着稳定的差距。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每当股市暴跌时,投资者更容易发现过去曾经错失的投资良机。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学会善于用价值投资法来选择股票,这种方法无论在股市上涨或下跌时都适用。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在过去的年报中他已经不止一次地提醒大家,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账面价值和内在价值两者之间并不相等,对股东来说,内在价值比账面价值更重要。
意思是说,投资者无论买进股票还是卖出股票,主要应当依据其内在价值,股票价格只是一种参考。只要采用价值投资法选择股票,无论股市上涨还是下跌,投资者都会最大程度地避免缺憾。
从历史上看,巴菲特对股市行情的分析都是基于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这一点,而对内在价值的评估需要经历相对较长的过程,其中可能会及时抓住机会,但也可能会错失一些机会。读者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巴菲特的这种投资策略,有时候就会“看不懂”。
例如,1968年美国的股市交易达到疯狂的地步,日平均成交量达1300万股,比上一年的最高纪录还要超出30%,以至于股票交易系统还因为买卖单据过多而一度瘫痪,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并且一连持续了好几天。
看到此情此景,尤其是1968年12月的道·琼斯工业指数攀升到990点,1969年又继续上升到1000点以上,这让巴菲特感到深深不安。
一方面,他认为当时的股票价格全都大大超过其内在价值,自己已经没有什么股票值得买了;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过去已经到手的投资获利会全都回吐出去。于是,他在牛市正进入高潮时做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宣布解散他的私募基金巴菲特有限公司。
他说:“我无法适应这种市场环境,同时我也不希望试图去参加一种我不理解的游戏而使自己像样的业绩遭到损害。”
然而,巴菲特原来担心的股市突然掉头向下迟迟没有出现,股市直到1973年才发生崩溃,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错失市场机会。如果他利用最后一波行情继续进行操作,就能获利更多,但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说法,并不能否定价值投资法的正确性。
就好比是地震局预报某地将会在以后3天内发生地震一样,事实证明预报后的3天内并没有发生地震,而是在3天后的某一天譬如第5天发生了地震,这样的预报也依然是非常准确的。
与判断股市发展头部相比,巴菲特在判断股市发展有没有到底部要更准确一些。
但有读者马上会反驳说,巴菲特历史上从来没有抄到真正的底部,当然,这除了证明巴菲特是人而不是“神”以外,正好表明了巴菲特手中握有巨额资金,他的抄底绝对不可能在股市底部出手,而必须打提前量。更何况,巴菲特的一举一动投资者都在眼睁睁地看着,他必须悄悄地提前行动才能“阴谋得逞”。
1973年2月,巴菲特根据价值投资法推断,当时的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已经很有投资价值了,于是以每股27美元的价格大量买入该股票。
可是买入该股票后,股价依然下跌,巴菲特又继续以每股23美元的价格买入,过后价格还是大跌,但巴菲特买得更欢。
他认准一个理,那就是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的价格下跌,并不影响它的内在价值;相反,甚至还凸现出它的内在价值相对更高了。到9月时,巴菲特已经成为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最大外部投资者。
但在有些投资者看来,巴菲特买入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是不断被套的,而且与股市最低点相比,巴菲特的价格成本和时间成本都相对较高,进而对长期投资的收益回报率造成实质性影响。因为很容易计算,如果平均买入成本为25美元、将来股价上涨到100美元,与平均买入成本为20美元、将来股价同样上涨到100美元相比,两者之间的收益回报率还是有巨大差异的。
但是,如果有读者以这种事后诸葛亮的方式来要求巴菲特,显然不但苛刻,而且不合情理,因为谁都无法真正做到在股市最低点买到股票。事实上,巴菲特从这只股票的投资上获得了高额回报,显示了他作为“股神”的神奇之处。【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关注内在价值比股票价格更重要。采用价值投资法选股,虽然也有他1969年解散巴菲特有限公司、没有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