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再买进同类型价值更高的债券,我反而要立即认列相关损失,使得账面净值因而大幅缩水。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每一位投资者的性格天生就不同,但要学会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例如就债券投资而言,只要你的债券不卖出变成现金,就不会造成实际损失。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与股票投资不同的是,如果你购买的是债券,这时候遇到价格下跌就不用担心,甚至根本不用考虑它现在的市场价格是多少。
因为无论这些债券是20年还是30年甚至40年后到期,只要你长期持有,到时候就能按照规定的利率换回本金和利息。相反,如果你把这些债券卖出去了,即使马上买进投资价值更高的债券,也会需要马上列明原来已经造成的相关损失。
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巴菲特说这番话的目的,是要投资者消除伯克希尔公司保险业务因为会计准则规定所造成的误导。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当债券价格下跌后,要以这些债券投资的市场价格而不是原始成本来记录账面价值。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导致许多上市公司账面上记载的投资成本分摊数额要达到债券投资净值的两三倍之多。也就是说,只要债券价格下跌超过1/3,这时候账面上的投资净值就已经消失殆尽了。
当然,这些债券价格今后同样有可能回升,从而在账面上重新反映出投资价值来,但这种价格回升只是一种可能,谁也不能保证。实际情况是,债券价格今后有可能回升,但同样有可能继续下跌。
现在的问题是,保险公司用于债券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浮存金,一旦客户规模减少、出现流动资金不足,无论这时候市场上的债券价格是高是低都会被迫出售债券,从而使得保险公司的净值大幅度缩水。
这时候怎么办呢?通常有两种办法:
一种办法是要求核保部门坚持费率底线,保险费用绝对不能低于预估损失成本和营业费用之和,否则就必然会造成业务亏损。
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由于同行之间价格竞争激烈,很多业务都会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导致事与愿违,对主业构成严重威胁。
另一种办法是无论股票、债券投资是赚是赔,保险费用标准随行就市,以维持现有的保费收入标准。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市场上大部分保险公司只能进行低价竞争。
伯克希尔公司的情形是,债券投资的净值能够抵得上保费收入标准,即使按照会计准则要求采取债券摊销成本核算的方法,也是所有大型财产保险公司中最强的。甚至于当债券投资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计算时,它的竞争优势会更明显。如果一定要说还有什么问题的话,那主要是资产与负债项目的到期日期不符。
巴菲特不无轻松地说,因为伯克希尔公司拥有充足的资金,并且在投资操作策略上具有相当大的弹性,所以在面对股市下跌而导致的债券价格下跌十分严重时,可以避免同行那样的担心和忧虑,更不用因为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而被迫卖出债券——显而易见,在这样的市道中被迫卖出债券,损失就马上体现在账面上了;而只要不卖出债券,不但不会造成实际损失,而且还会在债券到期后获得原有的投资回报。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1年年报致股东的信中再次强调,如果衡量一家企业长期的经济表现,以所持有股票的市场价格计算,即假如真的按照市场价卖出,并且扣除各项应交费用包括所得税,按照这样的标准,伯克希尔公司当年的业绩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更严格一点,要求把债券投资和非保险业务项目所持有的股票也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话,影响也不大。虽然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并没有做出如此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把债券投资的盈亏也计算在内一般来说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利,可是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这也是经得起考核的。
他举例说,198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净值增加了亿美元。在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伯克希尔公司的账面价值自从他接手17年以来,已经从最初的每股美元增加了到当时的每股美元,相当于的年平均增长率。【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没到期的债券只要不卖出就不会造成实际损失,这样的道理想必其他投资者也知道。巴菲特之所以能胸有成竹,关键是伯克希尔公司现金充裕,不必迫于资金压力而杀鸡取卵,这才是最主要的。
。 想看书来
给公司管理层充分授权
无论从职业角度还是个人立场来讲,你(墨菲·莱特)都是《布法罗新闻报》主编的最佳人选。自从1977年我来了以后,我就一直认为我很幸运《布法罗新闻报》有你加盟。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每一位投资者的性格天生就不同,但要学会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一般企业总裁都要面对没完没了的繁文缛节,不能百分之百地集中精力抓生产经营,而在伯克希尔公司则恰恰相反。巴菲特通过给控股公司管理层充分授权,把不利因素变成了有利因素。
1996年,巴菲特在墨菲·莱特71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写道:“自从1977年我来了以后,我就一直认为我很幸运《布法罗新闻报》有你加盟。”在中国人眼里,这样的恭维哪里是上级领导对下级的评价,分明是下属对上级的拍马屁。然而,巴菲特就是这样对待公司管理层的。在巴菲特眼里,《布法罗新闻报》主编墨菲·莱特只是其中之一。
在每年的伯克希尔公司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巴菲特照例都要对几位明星经理人大加赞赏,所用措词有时候甚至让人感觉肉麻;而当出现问题或经营业绩不佳时,他则主动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巴菲特这样做的动机,一方面是要让下属放下包袱放手大干,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领导艺术,以此来激励下属将功补过。而他自己无论如何自贬都不要紧,因为他是大股东,没有人能把他赶下台。
与巴菲特打过交道的人都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巴菲特非常善于激励人,他周围的人都心甘情愿地加倍努力,觉得不这样就对不起巴菲特。
迈克尔·戈德伯格在伯克希尔公司总部工作多年。他说,许多人对此都有同感,只是不知道巴菲特有什么神奇之处。他承认自己非常了解巴菲特,那些明星经理人都觉得必须对得起巴菲特的信任。
日本通用电气公司的托尼·尼克里、飞行安全培训公司的尤特斯奇、内布拉斯加家具中心的欧文·布拉姆金、布朗公司的富兰克·罗尼、威利家具店的比尔·查尔德、斯科特…费策公司的拉尔夫·斯凯,对此也都是众口一词。
巴菲特购并企业总是采取大手笔,而且总希望能控股,他这时候的股票投资和普通投资者有巨大不同。控股权给他带来的好处之一是,如果他对公司管理层不满意,随时随地可以撤换,这一点也正是促使旗下子公司管理层对巴菲特不敢怠慢的原因所在。巴菲特可以表扬你,也可以批评你。虽然这种表扬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但总比批评要好。当巴菲特批评你时,说不定就轮到你卷铺盖走人了。
巴菲特收购可口可乐公司后,可口可乐公司的明星经理人罗伯特·郭思达深受巴菲特器重。罗伯特·郭思达去世后,继任者道格拉斯·伊维斯特担任总裁期间,出现了两年半的动荡期。这时候的可口可乐公司存在着一大堆问题:饮料口味转变、瓶装车间问题、外国政府抵制、国际反美主义浪潮、卷入美国种族歧视案,等等,巴菲特对此非常不满。
1999年12月1日,巴菲特和可口可乐公司的另一位大股东赫伯特·阿伦,在芝加哥的一个飞机库会见了道格拉斯·伊维斯特,明确表示已经对他失去信心。道格拉斯·伊维斯特听了之后一脸不高兴,但他非常清楚,既然如此,再赖在总裁的位置上就没有意思了。
于是,三人道别之后,各自走向自己的专用飞机。12月6日,道格拉斯·伊维斯特在紧急召开董事会后宣布自己将于2000年4月退休。而这时候的可口可乐公司已经满目疮痍,不但经营亏损,国际业务大幅度下滑,并且导致接下来的公司大重组、6000人失业。
当然,巴菲特让公司管理层走人的例子非常罕见,究其原因在于他在购并公司时,就非常重视对公司原管理层的考察(甚至以此作为主要依据)。如果原管理层优秀,并且乐意留任,巴菲特才会考虑购并这家公司,这就使得他在购并后的用人上解除了后顾之忧。
巴菲特曾在伯克希尔公司199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要做几分钟“广告”,这广告主要是写给上市公司经理人看的。
他说,在伯克希尔公司,他一直认为要教汤姆·墨菲这样的杰出经理人如何经营管理是一件相当愚蠢的事。事实上,如果他总是在背后指指点点,伯克希尔旗下子公司的大部分经理人可能早就不干了。因为坦白地说,他们中75%以上的人已经相当有钱,根本不需要靠这份工作来养家糊口。他们就像棒球场上的明星,根本不需要别人教他们如何拿球棒以及什么时候挥棒。
巴菲特认为,有伯克希尔公司控股,这些明星经理人会比以前发挥得更好。因为在伯克希尔公司,他们完全可以自行安排个人决策,两三年不向巴菲特报告工作都没有关系,完全不用考虑会计账簿上反映的短期业绩。而巴菲特对他们的要求也很简单,总的来说只有一句话——像对待自己个人独一无二的公司一样来经营管理。
在这种无拘无束、却有强大资金支持的背景下,真正有才华的经理人确实会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相反,如果具备这样良好的外部环境还经营不好的话,那可能真是经理人的个人素质有问题了。【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普通投资者无法控股上市公司,所以谈不上给公司管理层充分授权,但至少可以在购买该股票时考察一下该公司管理层的大致情况。像巴菲特这样把投资交给自己信任的管理层去打理,当然会更放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长期看好中国股市
我更喜欢购买证券,购买我喜欢的公司,两件事情我都可能做。如果我们未来几年在那里(中国)无所作为,我会很惊讶。
——沃伦·巴菲特就在美国投资者纷纷把目光聚焦在华尔街上的时候,巴菲特的触角早已伸向了中国股市。2008年8月22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总部接受美国财经新闻台CNBC采访时,一再表示他对中国股市行情看好。他透露说,前一阶段他曾准备投资5亿美元购买中国股票,可是由于该股票对外资入股所作的限制而遭到了拒绝。
巴菲特虽然没有透露这只股票的名称和行业,但他用肯定的语气说:“这是一笔非常棒的交易,在环境适合的时候,你会看到我们在那里大规模投资。”这番话让中国投资者兴奋无比。
巴菲特提到,2007年他带领他所投资的以色列切割刀具公司伊斯卡(Iscar)公司,在大连投资2785万美元设立大连公司,目标就是要把它建成亚洲最大的宇航及汽车工业专用刀具生产基地。现在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工程进展非常迅速。
不过巴菲特马上话锋一转说,他更喜欢购买证券和他喜欢的公司,两件事情都可能做。如果伯克希尔公司未来几年在中国无所作为的话,连他自己都会感到很惊讶。
外界普遍认为,巴菲特在上面所提到的“一笔非常棒的交易”,“应该”是一只银行股。因为巴菲特的投资风格主要是股权投资,而中国限制外资入股的最主要行业就是金融业。
其实早在2008年5月初,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年会上,在回答的60多个提问中就有9个涉及中国,从中国股市、中国石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到奥运会及中美关系等,涉及面很广。尤其是对有关北京奥运会的回答,是所有提问中赢得掌声最多的。
再从2008年上半年中国国内金融股表现看,业绩普遍非常出色。2008年上半年中信银行的盈利增幅最大,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的净利润增幅也都超过100%。深发展、华夏银行、宁波银行的净利润增幅也都达到90%。
这样的业绩增长幅度可以说全球独有,也难怪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者会如此看好它们了。关于这一点,集中体现在2008年1月8日巴菲特《致中国股民的一封信》中。
他在这封信中说,他第一次来中国是12年前(1995年),和比尔·盖茨夫妇一起来旅行的。当12年过去后的2007年再次踏上这片神奇土地时,他非常惊叹中国在这短短10多年时间里就取得了如此瞩目的成就。
他特别指出,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在一个有着10多亿人口的国家发生的,而在每年致股东的一封信中他都会提到规模是收益的敌人,可是中国的发展就像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一样,打破了这种经济常识。
巴菲特在信中说,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国民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每年都保持着对美国的巨大贸易顺差,并且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股票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要带动股票市场同步发展,否则这种经济发展就是值得怀疑的,而他显然看到了中国政府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因此从长期来看他非常看好中国股市。【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从长期看,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必将推动中国股市的同步发展。这正是巴菲特看好中国股市的理由。既然如此,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还有什么理由对股市发展前景感到悲观呢?
。 想看书来
投资股票要有自己的主见
我们的目标是吸引那些长期投资者,他们在购买股票时并没有一个出售股票的时间表和价格目标,但他们却并非打算永久性地控股……经纪人永远不会成为你的朋友,他们更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