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看书来
投资股票要有自己的主见
我们的目标是吸引那些长期投资者,他们在购买股票时并没有一个出售股票的时间表和价格目标,但他们却并非打算永久性地控股……经纪人永远不会成为你的朋友,他们更像是你的医生,只有经常给你变换药方,才能向你收取更多的钱。他们的收入取决于交易所推出了什么,而不是你的生活变得有多好。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在股市下跌后投资股票时,要能控制自己不受悲观情绪的干扰。这就要求投资者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否则必定会坏了情绪、乱了方寸。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巴菲特在他父亲开办的经纪公司当经纪人时就体会到,经纪人永远不会成为投资者的朋友,他们更像是医生,只有经常变换药方才能向病人收取更多的钱。经纪人的出发点是取决于交易所推出了什么,而不是投资者的生活变得有多好、回报率有多高。
就拿伯克希尔公司来说:该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一直非常稳定,而且大大超过股市平均回报率。但即使如此,也有许多投资者不敢投资该股票,以至于闹出许多笑话来。其中有投资新手,更有久经沙场的投资高手以及媒体记者。
例如,1988年的一天,一位读过伯克希尔公司年报并一直跟踪该股票价格的职业律师,看到当时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高达每股4200美元时感慨地说,谁要是投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肯定很难赚到钱”。然而,几年后他眼看该股票价格依然一路上扬,不得不花16000美元买了1股。
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年换手率不到4%,日平均交易量在250股左右。经纪人不推荐购买该股票,报刊媒体不介绍该股票,绝大多数投资者也不买该股票。究其原因在于,它的价格太高了,1股就要10多万美元,并不是谁都买得起。更何况,该股票既没有分红,也不分拆,让人觉得无论股价涨跌都只是纸上谈兵,除非卖出该股票,否则不可能从中得到“实惠”。相比而言,每股几十美元的股票更受人欢迎,似乎人人都能从中体会到价廉物美的感觉。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交易量太小,往往要经过一两个小时才有1单交易,几年前更是一整天才有一两单交易。例如1991年7月25日和26日这两天,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没有任何交易,接下来第三天(27日)也只有10股交易量。这样一来,股票经纪人要想从中赚取交易佣金很难,所以干脆对它忽略不计。
伯克希尔公司股票1988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巴菲特与人打赌说:“如果这只股票的下一笔交易大约出现在从今天算起的2年后,我就给你记一大功!”可是对方并没有显得很激动的样子,因为他知道该公司90%以上的股票都掌握在同一些人手里,更有高达95%以上的股票掌握在真正的投资者手里,他们从来就没打算卖出去。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一位投资者向经纪人打听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结果经纪人的报价机上显示出一行字:“伯克希尔股票出错,买入指令无效——没有报告。”
至于报刊媒体不介绍、不宣传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除了上面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那就是通常为4位数设置的股价栏里刊登不了该公司4位数、甚至6位数的报价。
当年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第一次出现在《华尔街日报》时,报社记者就打电话给巴菲特,问他什么时候有股票分拆计划;如果有,千万不要忘记在第一时间告诉他们。究其原因在于,由于伯克希尔公司股价特别高,报纸的场外交易市场版不得不重新编排。
巴菲特肯定地告诉记者,伯克希尔股票不会分拆,并建议该报早作打算,重新编排股票价格栏。没办法,这不得不让报社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干脆删掉伯克希尔的股票信息,要么专门为这只股票开辟一个专栏。毫无疑问,后面的设想是巴菲特最欢迎的。
通常的情形是,不了解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投资者,第一次看到该股票价格时,不是“肯定”价格搞错了,就是认为电脑系统出了差错。因为在其他股票价格都只有几十美元时,怎么也想象不出某只股票的价格会高达十几万美元;而当得到确认后,他们又往往是吓一大跳。
伯克希尔公司股东里奇·洛克伍德回忆说,当年他在一家大型经纪公司当实习生,老板派他去开展一项历时两个星期的股市研究,要求在实习结束时向老板推荐一只股票。当他顺利完成这次调研工作后,最终向老板推荐了伯克希尔公司B种股票。老板一看是伯克希尔股票,马上就予以否决,自作主张为客户买了一只利顿实业公司(LTV)钢铁股,股价在12美元左右。并且老板打赌说,这只股票的上涨幅度将来一定会超过伯克希尔公司B股。
结果怎么样呢,不用说也能猜到。里奇·洛克伍德当初推荐的伯克希尔公司B股上涨了近20%,而老板为客户买入的股票价格则下跌了55%。里奇·洛克伍德打赌赢了,却失去了工作,因为这家经纪公司再也没有了新客户,不得不关门大吉。【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和经纪人的立场是永远不同的。因此,投资股票必须有自己的主见,尤其是不能受悲观情绪干扰。既然像伯克希尔公司这样的好股票也常常受人误解,那还有什么股票不会被人误解的呢?
哪怕不投资也不能没信心
相比过去,我们现在的生产能力更大,美国工人的生产率也更高。同时,还有更多人会参与到经济生产中来,这一切都是美好未来的必备因素。现在,一切正蓄势待发。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从长远看,经济形势只会越来越好,哪怕你暂时不投资,也不能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失去信心。因此,投资者在股市下跌后投资股票时,要控制自己不受悲观情绪的干扰。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相比过去,美国现在的生产能力更大、劳动生产率更高,有更多人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这一切都注定未来的生活会更美好。
他说,伯克希尔公司1993年的股票投资组合和上一年非常相似,这并不表明公司管理层什么事情都没有做。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原来投资的就是自己熟悉并且表现优异、稳定的股票,那么更改投资组合才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投资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一部分,这和购买公司的整体是一样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母公司绝对不会单纯因为价格问题就出售旗下最好的子公司。这一点同样适合个人投资。投资者绝不能因为股票价格暂时下跌,在听了股票经纪人(股评家)几句肤浅的话以后,就把自己手中的好股票卖掉,否则就上了大当。
巴菲特举例说,1938年可口可乐公司成立50周年并且早已成为美国代表性产品后,当时的美国《财富》杂志对该公司做了一次详尽专访。记者在文章中写道,每天都有许多重量级投资者看好可口可乐,并且对可口可乐公司过去的辉煌业绩表示敬意。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己发现可口可乐公司这只股票太晚了,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另一方面,又认为该公司的发展已经达到巅峰,未来充满着竞争和挑战。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有这样的想法很自然。可是要记住,1938年的市场充满竞争,现在(1993年)依然如此。从具体数据看,1938年时可口可乐公司的年销售量相当于每箱192盎斯的饮料卖出2亿箱,而1993年的年销售量则增长到了107亿箱。这就是说,1938年已经成为美国饮料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可口可乐公司,在后来的50多年时间里又继续成长了50倍。毫无疑问,如果投资者在1938年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实际上并“不晚”,用巴菲特的原话说就是“舞会根本还没有结束”。当然,如果投资时间更早,投资获利会更大。
巴菲特又举例说,如果投资者在1919年投资40美元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并且将每年收到的红利分配用来再投资,那么到1938年将能获得3277美元回报。如果在1938年投资40美元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到1993年年末获利回报仍然高达25000美元。如果1919年投资40美元一直持股不动,那么到1993年末将能获得205万美元的获利回报,74年的投资回报超过5万倍。
巴菲特由此感慨说,1938年的《财富》杂志就在报导中说“实在是很难再找到像可口可乐这样规模、而且又能持续10年保持不变的产品项目”了,而现在怎么样呢?从1938年至1993年,又有55个年头过去了,可口可乐的生产范围却变得更广泛了。所以,投资者决不要轻易断言某只股票的发展已经“到顶了”,因为好股票是前途无量的。
巴菲特说,从长期来看,可口可乐公司和吉列公司所面临的产业风险,要比任何电脑公司或者百货商业小得多。因为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场规模占全球饮料销售量的44%,吉列公司的销售量则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除了称霸口香糖市场的箭牌公司外,他还看不出有哪只股票能够像这两只股票那样拥有傲视全球的长期竞争力。所以,投资者如果要投资这样的股票,无论股市涨跌都不应该受悲观情绪的影响。
有人说,伟大的投资家对他们自己的想法都有一种绝对信心,即使市场到了最悲观的境地,他们自身面临巨大批评时也是如此。
当初,因为无法衡量科技股的内在价值而没有投资科技股、网络股,巴菲特面临着巨大批评,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当时的《巴伦周刊》甚至把他做成封面人物,这当然是当成反面教材来看待的,而且杂志封面的标题是“沃伦,你哪儿出错了?”
几年过去后,随着科技股、网络股泡沫破灭,事实证明巴菲特是正确的,而《巴伦周刊》则自取其辱,成了完美的反面教材。
可见,巴菲特在市场最悲观(大家看好科技股和网络股、不看好传统型公司股票)的时候,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悲观情绪干扰,最终从传统型公司股票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因为他根本就不投资科技股、网络股,从而彻底避免了泡沫破灭给其他投资者带来的那种倾家荡产风险。【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长期来看经济总是向上发展的,所以不必受股市下跌的悲观情绪影响。他用可口可乐公司股价74年上涨5万多倍的事实说明,只要买到的是好股票,就没必要在乎股价的一时下跌。因此,关键是要买到值得投资的优质股票。
。。
不因莫名恐惧改变态度
我们通常都是利用某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当悲观气氛到达顶点时,寻找到最好的进场机会。恐惧虽然是盲从者的敌人,但却是基本面信徒的好朋友。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在今后的股市发展中必定会有各种各样令人震惊的意外事件发生,因此投资者在股市下跌后投资股票,要控制不受悲观情绪干扰。投资者如果有了苏洵说的“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的气度,股市下跌又算得什么!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对于一般投资者相当迷信政治和经济预测的做法,他和查理·芒格抱着一种视而不见的态度。他说,30年来没有人能正确预测到越南战争会持续扩大、工资和价格管制、两次石油危机、美国总统辞职下台、苏联解体、道·琼斯指数在一天内大跌508点、国库券利率在~之间大幅度波动……但可喜的是,所有这些曾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最终都未能动摇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也没有给那些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股票的投资者造成损失。
简单想一想就知道,如果伯克希尔公司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恐惧事件就延缓或者改变投资态度,将会付出多少代价?巴菲特信心十足地说,事实上,每一件悲观事件的发生都意味着伯克希尔公司最好的投资机会来到了。伯克希尔公司正是利用某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当悲观气氛到达顶点之际寻找最好的入场机会的。巴菲特相信,恐惧是盲从者的敌人,但却是从基本面分析股票投资价值的投资者的朋友。
巴菲特说,1994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净值高达119亿美元,这样的规模迫使他不得不把目光只盯着那些在1亿美元以上的投资项目上,而这样做实际上大大缩小了投资范围。可即使在这样的高门槛下,伯克希尔公司也从来没有放宽过去的股票投资标准。
这正如特德·威廉姆斯在写巴菲特妻子的故事中所提到的那样,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棒球手,首先要瞄准一颗好球来打,这是所有教科书中要介绍的第一课。而如果巴菲特强迫自己在并不那么中意的地带挥棒击球,他绝对无法成为命中率的优秀棒球手,最多只会成为命中率25%的普通球员。
查理·芒格在这方面和巴菲特持有同样态度,所以伯克希尔公司总是静静地屏住呼吸,在那里等待着“棒球”慢慢滑进他们喜欢的好球带,而对那些令人恐怖的事件视而不见。
巴菲特2008年抄底金融海啸所采取的一系列投资举动,就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2008年10月1日前后的一个星期里,就在全球股市暴跌、绝大多数企业面临流动性危机时,巴菲特利用伯克希尔公司充足的资金,在全球各个股市大范围抄底。首先是2008年9月23日,巴菲特以50亿美元资金入股美国第一大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又在一个星期后宣布收购中国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比亚迪公司股份,并在10月1日宣布投资30亿美元购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股份。而伯克希尔公司持有大量股份的美国第五大商业银行富国银行,更是宣布要以1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六大商业银行美联银行。【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巴菲特认为,股市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可怕事件,理性投资者不要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