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给股民的12个最有价值的忠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巴菲特给股民的12个最有价值的忠告-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言:巴菲特给了我们什么(1)
自2006年以来,我国股市持续上演着“牛市”的神话,上证综合指数累计上涨超过400%,疯狂的炒股热潮席卷了全国。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5月14日,我国股民账户总数达到了9 万户,相当于每14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位股民!
  我们知道,股市是一个极度复杂的投资场所。许多新股民受利益驱使,在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准备,对股市风险还缺乏清醒认识的情况下便一头扎入,难免会在投资方式、投资决策上步入误区。正如一位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所言:很多新入市的股民不懂证券知识,不会选择股票,常常是听消息,闻风而动,频繁地买进卖出,甚至只想挣快钱,不惜买垃圾股,最终损失惨重。
  当然,也有人边学习,边实践——一边向书本和炒股高手学习,一边自我摸索实践。
  而说及炒股高手,我们就不能不提到被全世界誉为“股神”的巴菲特。
  的确,几乎每一个投身股市的人都被股神巴菲特创造的财富效应所感召,渴望自己也能通过投资股票实现巨大的财富积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相信,只要能够很好地复制巴菲特的理念和策略,就能够复制巴菲特的成功。但是,我们也看到,有更多的投资者并没有正确领会和使用巴菲特的方法,导致投资业绩不理想,甚至是投资失败。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并不是巴菲特所有的投资理念都适合中国股民,生搬硬套地复制他的理念和方法,只能让我们陷入邯郸学步的尴尬境地。
  基于此,我们结合中国股市及经济环境的特殊性,从巴菲特所有的投资原则中精选出12个对中国股民来说独具意义的投资忠告。
  这12个精髓理念中既有巴菲特经数十年实践验证了的投资原则,也有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良好投资心态。我们典数出来,以供广大股民参考学习。
  一位证券公司经理曾说过:“始终记住一点,我们买的不是股票,是公司。”在他看来,应该像做实业投资一样去做股票交易,要牢记投资的是项目,要像做实业投资那样去认真花精力和时间研究所投资的项目,把握项目的内在价值。
  要立足于价值投资,投资者应该关注的是公司基本面的变化,而不是大盘和时时变动的价格,价格只是结果而已。优秀的企业是牛市中最大的牛股,风险来时也更抗跌。只有对行业、公司有把握才能稳健地赚钱。也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对中国股民来说,“重仓、长线”投资的策略才有实际意义,才能获得良好的收益。
  针对目前热火朝天的中国股市,另一位证券公司经理认为:人民币升值,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从长远来看,股市处于上升的强势阶段,会是长期的大牛市。在这样的大牛市中,普通投资者能把握的不是宏观,而是微观;不是盘面,而是行业和公司。只有从价值投资着眼,才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股票只是符号,股票后面的行业和公司才是需要投资者分析和投资的。而只有长期持有优秀企业的股票,才能分享资本市场带来的财富效应。“不想持有一年,那就一天也不要持有。”“如果你想买10年后最大的牛股,就选择10年后最好的公司。”而这位证券公司经理的经验之谈,完全是巴菲特理念的翻版。
  一位炒股多年的“资深”股民也在网上发表观点说,炒股是人性的一场盛宴。在股市中,人的贪婪、惰性、赌性、依赖性、散漫、虚荣无所遁形。人类可以战胜自然,却往往无法战胜自己。技术分析可以学习,但是心态却学不来。唯有在股市的无限欣喜中经历过几次大跳水的心惊胆战,才能得到历练。也许,只有战胜了内心的贪婪与恐惧,打败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弱点,你才能胸有成竹,从容面对市场的起起伏伏,冷静地作出正确的决策。炒股归根到底是自己与自己的斗争。这与巴菲特的“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的炒股理念,简直如出一辙。
  投资的智慧是没有国界的,有些东西是可以永恒的。
  “洋为中用”,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巴菲特的成功经验和其独特的选股方法、投资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钥匙。明白股票投资并不是“火箭科学”,并非只有华尔街那些专家才能胜任。通过学习巴菲持的投资智慧,愿各位股民在今后的炒股路上都有斩获。
  祝你好运!
   。 想看书来

忠告1 不熟不做,不懂不买(1)
在巴菲特经营合伙公司时,经常有客户打电话给巴菲特,提醒他要关注某些股票。巴菲特对这些人的回答总是一成不变:“我不懂这些股票,也不了解这些股票。我不会买我不了解的股票。”
  自2006年上半年以来,中国股市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上证综合指数从2006年5月初的1 400多点,涨到2007年5月29日的   4 300多点。投资者热情高涨,开户数不断增长。根据权威的数据显示,2007年6月7日,沪深两市新增开户总数为210 829户,其中新开A股账户180 404户,B股账户2 747户,基金账户27 678户。
  我们可以从北京CBD白领的异常表现一窥目前席卷中国的这股炒股狂潮:在全民皆股的热潮中,这些白领们更是不甘人后,以至于把交易大厅搬到了办公室——在网上炒股。他们私下里笑称,经理们的单间办公室是“大户室”,外边的办公室隔间则是“散户厅”。办公室成了股票交易大厅,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股票。无论遇到谁,一谈到股票,立刻笑逐颜开,滔滔不绝。在这个公平交易的赚钱平台上,似乎人人都能发大财,人人都能成为“股神”。
  最值得借鉴的投资原则
  一提到巴菲特,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令人眼红心热的稳健收益。近50年来,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投资公司平均每年都保持近%的收益。作为成功的投资者,巴菲特有很多投资经验和投资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其中最值得借鉴的投资原则是:不熟不做,不懂不买。
  这也是很多中国投资者都比较认可的一个原则。巴菲特的主要意思就是:对于那些不熟悉、不了解的上市公司,自己绝不会下注,而是坚决地把自己的投资目标限制在自身能够理解的范围内。他多次忠告投资者:
  “一定要在自己理解力允许的范围内投资。”
  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一直坚守这一原则。只要观察一下他长期持有的股票,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在这一原则上的坚定性。
  巴菲特长期持有可口可乐、迪斯尼公司、麦当劳、富国银行等企业的股票。我们发现,每一个都是家喻户晓、闻名全球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面容易了解,易于把握。
  巴菲特建议投资者一定要对“不熟不做”的投资原则多加利用,在操作过程中多投资一些自己熟悉的或者很容易了解的公司。而我们所能够熟悉和了解的公司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 自己所在地的上市公司;
  2。 自己所处行业的上市公司;
  3。 基本面比较熟悉、易于了解的上市公司。
  易于了解的公司主要是指公司的基本面信息容易收集,具体经营情况容易把握。就收集信息而言,很多重要的信息都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或季报。巴菲特在研究判断相关信息时,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评估股票的价值和股价升值的潜力。
  1。 对上市公司现状的分析;
  2。 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估算。
  比如,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是在1987年,当时他对可口可乐的现状做了这样的分析:
  可口可乐是最大的软饮料销售者,有最好的品牌、最好的分销渠道、最低成本的生产商和装瓶商,高现金流,高回报,高边际利润。
  他对可口可乐未来发展的估算:
  10年后可口可乐的收益预计达到35亿美元(事实也正是如此,大约是1987年进行分析时的3倍)。
  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巴菲特得出的结论是:
  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极具投资价值。
  于是他集中投资,重仓持有。
  至2003年,可口可乐股票市值达到亿美元,15年间增长了681%,为巴菲特赚取了亿美元的收益!
  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
  与巴菲特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好朋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最成功的投资则是对他创建的微软公司的长期关注(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他持有微软的股份都是一种投资行为)。正是微软这个新兴软件产业的“超级霸主”,使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那么,巴菲特为什么不投资微软呢?比尔?盖茨为什么不投资可口可乐呢?
  答案很明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如果巴菲特投资高科技产业,而比尔?盖茨投资传统产业,那么,这两个在自己最擅长的能力圈外进行投资的人,可能会为世界增加两个新的百万富翁,但绝不会是百亿富翁。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忠告1 不熟不做,不懂不买(2)
巴菲特承认他对分析科技公司并不在行。1998年,当股市正处于狂热追捧高科技尤其是网络公司股票的高潮之时,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被问及是否考虑过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投资于科技公司。他的回答是:“这也许很不幸,但我的答案的确是‘不’。我很崇拜安迪?格鲁夫和比尔?盖茨,但我不会买英特尔和微软的股票。因为,当我分析微软和英特尔股票时,我不知道10年后这两家公司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想玩这种别人拥有优势的游戏。我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思考下一年的科技发展,但不会成为分析这类企业的专家,第100位、第1 000位、第10 000位专家都轮不上我。也许很多人都会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行。”
  伯克希尔副总裁查理?芒格也比较认可巴菲特的这种观点。他说:“我们没有涉足高科技企业,是因为我们缺乏涉足这个领域的能力。非科技股的优势在于我们很了解它们,所以我们宁愿与那些我们了解的公司打交道。我们为什么要在那些我们没有优势而只有劣势的领域进行竞争游戏,而不去我们有明显优势的领域施展本领呢?”
  巴菲特说:“我们的原理如果应用到科技股票上,也会有效的,但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如果我们因为投资其他股票损失了股东的钱,我们会在下一年挣回来,并向股东解释我们如何做到了这一点。
  “我确信比尔?盖茨也在应用同样的原理。他理解科技企业的方式与我理解可口可乐与吉列的方式是一样的。我相信他也会在投资中寻找一个安全边际。所以我们的原理对于任何高科技企业都是有效的,只不过我们本身不是能够把原理应用到这些高科技企业的人而已。如果我们在自己的能力圈里找不到能够做好的事,我们将会选择等待,而不是扩大我们的能力圈。
  “我们再次说明,缺乏对科技行业的洞察力丝毫不会使我们感到沮丧。在许多行业中,我和查理都没有特别的投资能力。例如,每当评估专利、制造工艺、地区前景时,我们就一筹莫展。如果说我们具备某种优势的话,那么这种优势应该在于,我们能够认识到什么时候是在能力圈之内得心应手,什么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于能力圈的边界而近乎手足无措。在快速变化的产业中预测一个企业的长期经济前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圈边界。如果其他人声称拥有高科技产业中的公司经济前景预测技巧,我们既不会嫉妒也不会模仿。相反,我们只是固守于我们所能理解的行业。如果我们偏离这些行业,我们一定是不小心走神了,绝不会是因为我们急躁不安而用幻想代替了理智。幸运的是,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伯克希尔公司总是会在我们已经画出的能力圈内做得很好。”
  归根结底,巴菲特之所以不肯投资高科技股的真正原因是,在他看来这个行业不像零售业或旅馆业那样能看到竞争者慢慢地进入市场。对于科技行业的公司而言,它的不可预测性在于:谁都无法担保,会不会哪天早上醒来,世界上又出现一个盖茨式的人物,在自家的地下室玩电脑玩出了名堂,一夜之间把你击败。
  所以,对这个行业,巴菲特比较客气的说法是:他并不明白科技公司的行业情形。而比较不客气的说法则是:电脑科技日新月异、变化快速,你能看到10年后的情形吗?你能够确保10年后,你的公司还存在吗?
  巴菲特对于电脑科技公司所抱持的态度,是和外太空航行一样的:“我们很尊敬、支持和感谢这些伟大的人物,但我们却不想亲自去尝试。”
  曾经,在美国股市持续飙升期间,最受股市崇拜的,就是电脑科技公司,尤其是网络公司。比如雅虎和亚马逊,这些公司从未看到收益,只凭美丽的梦幻吸引投资人。前者是全球最大的网址搜寻引擎公司,后者则是全球最大的网络书店。这两家公司自创立以来,常常年亏损几千万美元,但它们的市价却分别是234亿和17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它们营业额(不是收益)的140倍和35倍。
  巴菲特对于这些从未有收益的网络公司很不客气,1998年他在接受传媒访问的时候说:“如果今天我是在教大学投资课程的话,我会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问学生这个问题:请问你如何为这些(年年亏钱的)网络公司定价?任何提供答案的学生,他会当场被判不及格!”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忠告1 不熟不做,不懂不买(3)
在1998年底的股东大会上,他说得更直接:“如果你花钱买入这些网络公司的股票,你并不是在投资,而是投机。”
  2003年,美国股票市场上演高台跳水,股市财富一下减少了将近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虽然投资商们早已欲哭无泪,但身处华尔街之外的巴菲特却气定神闲。
  在他看来,真金白银最实际,把钱押在没有盈利的网络公司上,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发财梦。
  早在2001年,巴菲特就预言技术网络泡沫将破裂。果然,自2002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