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女人报告的刚好相反,那些嫁给中国男人的西方女人全部都说,她们的中国丈夫全部都帮忙做家务,在责任的分配、家庭角色的定位方面非常有弹性。而且,顺带提一句,她们全都认为她们的男人非常性感:“我从来就没有为浑身是毛的男人发狂过。”一个嫁给中国男人的西方女人告诉我。
尽管有这些正面的例子,但是和西方女人结婚的中国男人的个案还是太少。一个原因是中国男人通常有隐隐约约的家族责任感,上层社会男人更是如此。一个来自富裕、有影响的家庭的中国男人往往在娶谁的问题上有着严格限制。一个西方女人告诉我,一个她曾经约会过的中国男人在一开始就告诉她,她将不能见他的父亲,而且,他们也不可能最终在一起的,因为他必须和一个他们为他挑选的中国女人结婚,而这桩婚事对他们整个家族都很重要。她的利益要高于他的家庭的利益这个观念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大脑。反过来,那些没有特殊家庭背景的中国男人在这方面的限制就少得多,西方女人也会被欢迎进入这样的家庭。
夏娃·萨拉查是社区服务中心的咨询师,她介绍说那些成功和中国男人已经建立良好伴侣关系的西方女人都已经做好接受男方父母的准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他们。但是,当涉及金钱的时候冲突还依然可能发生。
萨拉查认为,对于非中国妇女的媳妇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权力的不平衡。“非中国妇女的妻子们是不允许拥有权力的。”她淡淡地说。
监护权是另外一个麻烦的问题。“如果一个外国的母亲试图带着她的孩子离开这个国家,这个中国父亲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把她们母子拦在机场。”萨拉查警告说。直到最近,双方一旦离婚,母亲想得到监护权几乎是不可能的,至于付给女方的赡养费的概念中国人干脆就没有。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外国女人谈中国男人(3)
另一个令中国女人和西方女人望而却步的因素是中国男人很高的婚外恋的比例。许多中国女人只能默默忍受她们的丈夫在外面寻花问柳,因为离婚意味着失去一切。
一个西方女人,正在考虑嫁给一个中国男人,她解释说令她踌躇不前的是:“如果你嫁给一个中国男人,你就得准备他随时可能出轨,并接受这一点。他如果没有,那你得谢天谢地。”她说,至少在西方婚外恋“没有这么的可接受”。
中国女人,当心你的西方男友是个“逃犯”
从长远看,理想化并不能一定总是能够实现。一个原因,卡托冈指出,就是许多中国女人把外嫁西方男人当作某种“出路”。一个中国女人承认她就是想逃离她的家庭,而找一个西方男友可以确保她能逃得远远的。不过,卡托冈警告说,许多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也是因为在“逃离”什么才来到中国的。“如果两个有麻烦的‘逃犯’碰在一起,那麻烦只会更多。”卡托冈说。
当地的《中国新闻》专栏作家艾米主持了一个“有问必答”的专栏,她介绍说,在她收到的来信中有四分之一是有关跨文化话题的。
一个女读者来信询问的问题是,家里不能接受外国男友又怎么办。一个女人的西方男友会被忽视,她说,或者这个家庭会发出威胁和最后通牒试图破坏他们的关系。
艾米的观察和女读者们的经验使得她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些曾经,或者此时此刻正处于一种良好关系的跨国夫妻,他们共同持有这样一个观念,走到一起的两种文化在他们的关系中创造出一种优势。注意到可能存在的沟通障碍之后,他们可以有意识地发展良好的沟通技巧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也会自在地在他们的关系中创造出新的角色。
不要为了好奇心结婚
我采访过的那些中国女人,她们有意识地避免和中国男人发展关系,一个共同的原因是她们觉得中国的妻子、母亲和媳妇是一个有限制的、被压抑的角色。她们抱怨说,只要和中国男人结婚就非常容易陷入这种传统的中国妇女角色之中。
相反,在一个跨文化的关系中,她们可以创造出一个新角色,或者,至少在一开始是这样的。文化差异为关系的双方都提供了机会,当两种文化相遇的时候,双方都有一种新鲜感。这种陌生化延缓了双方面对真实的进程。
萨拉查指出这种新鲜感和角色的重新定位确实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关系,但是她也见过新鲜感和角色定位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她认为,在西方女人和中国男人的关系中,能否重新定位他们的角色完全取决于中国男人。如果他无法进入角色的转变,那么西方妻子就必须符合传统中国妻子的期望。
萨拉查也警告在跨文化关系中,新鲜感其实很快就会消失,这时候如果没有被一些更深层的和更有意义的东西所加强,其他任何长期关系幻觉一样很快就会破灭,同样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只有男女双方都不存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共同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才有可能成功搭建起跨文化鸿沟的桥梁。
(朱莉·约翰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外国男人谈中国男人(1)
我注意到,最近几年上海的“外国人”在呈爆炸性增长,但是有一样东西依然稀罕,那就是中国男人和外国女人这样的跨国情侣。中国女人在找外国男人方面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中国男人却无法享受同样的成功概率。
我不是一个社会科学家,不过之前我研究过近代中国史,现在我是作家,基于我的观察,我认为我发现了其中的原因,至少是部分的原因。不过,我可没有办法做一个帮助中国男人寻找外国女友的红娘,而且,对于西方女人来说这种事找红娘来牵线十有###会坏事。但是探讨中国男人为什么在追求西方女人方面表现如此差劲这个问题的文化因素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中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时,理解其他文化是从何而来、他们是怎样看待你们中国人的是非常重要的,未来中国人和其他文化的人打交道的机会肯定是会越来越多的。
神秘的东方文化下的中国女人与中国男人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在这里讨论的跨国关系是一种长期的关系。有一类外国男人和中国女人在一起只是为了所谓的异国情调;类似地,有些中国女人“勾搭”外国男人仅仅是把外国男人当成一张“票”——一张出国的机票,或是一张获得物质利益的饭票。那么,为什么这样的心怀鬼胎可以经常发生于外国男人和中国女人之间,却几乎不会发生在外国女人和中国男人之间呢?
理解西方男人眼中的东方女人,“异国情调”是一个关键的概念,东方女人总是被描写成和西方女人更不同、更特别、也更有吸引力。异国情调在西方文化中根深蒂固,甚至可以追溯到特洛伊战争时期,如果荷马史诗是对的,特洛伊之战最初就是因一位东方女子而起的。“异国情调”通常可以直接翻译成性的吸引力,尤其对于男人而言,因为他们远远要比女人更容易被视觉刺激所唤起。
这样,许多西方男人基于这种异国情调进行选择,他们的目标、他们的需求都是基于眼前而不是长期的。甚至许多在中国的西方男人都只是在这里短暂停留:出差、度假、一个短期的合约等等。当他们离开中国的时候他们就会抛弃他们的异国情调的中国女友。对那些外国男人而言,中国女人只是代表了他们的某种猎物、一枚在约会竞赛中获得的奖章或者征服下一个女人的激励。另外,可以将一个女朋友留在地球的另一边,这又鼓励了这种短期的、基于生理需要的关系,尤其是对某一类男人。当然,这种关系是肤浅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真实的。
反过来,女旅游者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范畴。首先,在数量上女商务旅行者依然要比男的少,单独旅行的女人也少,这就大大地减少了男人和她们发生“一夜情”的机会。而且商务旅行传统上一直是男人的领域,娱乐场所提供的服务也一直是以男人为目标对象的。饭店里穿超短裙推销啤酒的美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女孩长得赏心悦目,因此可以刺激男人的视觉,让他们购买她促销的啤酒。我就从来没有看见有“帅哥”在饭店里做同样的工作,用美色来满足女人的需要。
也许更重要的是,对于西方女人而言,东方男人不像东方女人那样被赋予那种“异国情调”的特质。相反,东方男人的形象还因为东方女人形象的宣传攻势而受损,因为西方社会会把东方异国情调的女人描写成一副可以“驯服”她们的男人的样子,使得东方男人尤显温柔、颓废、不负责任,而且缺乏男子汉气概。
2外国男人谈中国男人(2)
这既是历史的又是文化的。如果你看好莱坞和时尚产业,东方女人通常比东方男人享有更高的地位。世界主流媒体产业中有相当数量的亚洲女演员或是有亚洲血统的女演员,而亚洲男演员不但人数稀少,也更不主流。李连杰——不管用什么标准,都是一个帅哥,但是他的电影主要吸引的是男性,因此缺少成为性符号所必需的跨性别、跨文化的吸引力,不像汤姆·克鲁斯之类。东方男性往往被归入特别的类别,较少曝光,也因此缺少全球性的魅力。
从电影时代开始,亚洲人就有被类型化的倾向。早期电影中的亚洲妇女总是穿着有高领和更高侧面分叉的所谓“传统”服装,角色不是鸨母就是荡妇。直到二十世纪末亚洲妇女只是一些配角,而且几乎无一例外还是动画片中的角色。亚洲男人的境况也大致相同,角色不出以下三类:长辫子的太监随扈,伴随在正面或反面主角的身旁;功夫大侠(李连杰、李小龙、成龙);或是油头粉面、穿绸挂缎的、淫荡而邪恶的中国恶霸。这样的角色既不讨人喜欢,当然更谈不上产生性的吸引力。
回到那些处于短期关系的中国女人这个话题,西方男人对她们而言往往是通往某个目的的一条道路而已,她们把西方男人看成是自己出国旅行、甚至是移民的机会,尽管这样的机会实际上并不大。或者她们把西方男人看成一种文化上的典范:一个个子更高、更壮、更成熟、更有钱的男人。中国女人说,这样的男人正是她们想要寻找的。如果说这样的女人很浅薄,那么涉入其中的男人同样浅薄。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是浅薄的,并且往往是短命的。他们在一起各自心怀鬼胎,双方的需求不外乎身体的、物质的,较少涉及长期关系中出现的情感依恋。这样的男人往往是从一个女人跳到另一个女人,这样的女人也总是从一个男人飞到另外一个男人。
其实,这样的女人全世界哪里都有,并不只是中国才有的独特现象。在英语里,她们被称为“掘金女”,并且名声不太好。“掘金女”西方社会也为数众多,之所以在中国难以见到她们,是因为她们和中国的掘金女一样,要么经济无法独立到能够出国旅行,要么找不到那种能够被派出国工作的职位。
正如文章一开头强调的那样,我在这篇文章中重点要讨论的是长期关系,遗憾的是,长期关系中依然同样难以看到中国男人和西方女人的情况,不过背后的原因和前面提到的短期关系完全不同,尽管这些原因也同样根植于文化和文化期待之中,但是来源却大相径庭。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男性角色
看今天的中国男人
中国目前的情况总让我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那时“男人是男人”的观念盛行,男人们辛苦工作、挣钱养家,女人在家操持家务。然而,到了五十年代末,这样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对于中西文化,整个六十年代也包括七十年代初都是至关重要的转折时期。西方经历了嬉皮士、黑人、大学生、妇女时代等等,出现了为公民权利、同性恋权利、妇女权利、反战爱和平运动而进行的游行示威等等。这些都象征了文化态度和文化期待的转变,也重新塑造了西方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一理念一直存在于理论之中,那是开始落到了实处。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的头版头条尽管是种族关系,但在同时妇女运动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正是在这个时候,女性角色不但在整个社会中发生了变化,家庭中的保守主义观也开始土崩瓦解。 。 想看书来
2外国男人谈中国男人(3)
在中国,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由于政治的纷争,中国将自己和世界隔绝了。就是在这个时候,西方——这个在“文革”结束以后中国开始学习的对象此时也同样经历了一场意义深刻的文化变革。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西方的文化革命也接近了尾声。
中国在“文革”中的与世隔绝使它与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断层和滞后,当它在八十年代开始带着现代化并追上世界的欲望重新向西方学习时,它吸收的是没有态度的形象。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中国,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地方表面上看上去很现代、很西化,而骨子里的文化依然很保守,表现出和外表不同步的趋势的一个原因。中国引进了超短裙和吊带裙,但没有引进工作中的妇女;引进了西方工作伦理,却没有引入已经改变了的西方家庭伦理。其结果,中国有华尔街的斗士,却没有小联盟的教练;中国有时装模特,却没有进行锻炼的妇女。
举几个例子:在西方像耐克、锐步这样的公司每年要花数以百万计的广告费向女性推销它们的运动鞋。可是在中国的广告中,女人几乎总是长发、长裙,你从来也看不到她们流汗。你也很少看到她们在工作,尽管有时候她们穿着套装,但是她们要么是在休息,要么是在组织一个晚会,要么是在描绘一个化妆品的功效。而且她们总是年轻漂亮,甚至连一个处于管理层职位的中年妇女都很少见,广告中有“权势”的角色几乎清一色男性。当然,这方面西方也非尽善尽美,但是相比中国而言要平衡得多。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性别关系完全缺乏现代化。然而,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