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衰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元的衰落-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进入20世纪,因货币政策而带来的灾难依旧屡见不鲜。20年代的德国,战事赔款几乎摧毁了这个国家的整个经济,为了赔款,政府不得不大量印制货币(借新债还旧债)。当然,这种做法的唯一结局,只能是货币的大幅度贬值。1934年,美国也卷入了这场大潮。为了尽快结束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总统确定了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货币标准。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多年之后,尼克松和福特步罗斯福的后尘,干脆取消了黄金本位制,他们希望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   

  这一政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它只能促使人们更加疯狂地投资于黄金。历史不止一次地告诫我们,当一个国家老老实实地实行金本位时,他就会繁荣昌盛,而一旦脱离金本位,迟早会让麻烦接踵而来,其间似乎存在着一个长达30年的潜伏期。因此,如果我们从1971年尼克松作出取消金本位决定之日算起,2001年应该进入发病期。事实上,黄金在2002年开始升值。也就是说,取消金本位30年之后,美国的繁荣期也就走到了尽头。   

  法定货币制度的历史   

  回顾历史的风风雨雨,有些事情总会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一个暂时摆脱黄金本位制束缚的国家随后便跌入无底的深渊,这同样是我们熟悉的教训。无论是政客、暴君、政治家还是民主人士,黄金本位制都会迫使他们节制支出。如果一个国家坚持黄金本位制,它就必须量入为出。而一旦脱离黄金本位制,就可以使用法定货币,于是,他们就可以无拘无束地消费。   

  这就是货币问题的根源。   

  只要一个政府能无限制地印制货币,它就会麻烦不断,这是铁打不动的真理。我们永远也并不能指望政府去自觉地约束其支出,就像一个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新生,他永远觉得父亲给他的信用卡是花不完的。只要政府觉得必要,它就会毫不犹豫地给自己印出一大堆钞票。不幸的是,即使是最好的经济学家,也只能在货币已经让经济体系无法承载的时候发现这些问题,但总是为时已晚,因为此时的经济体系恐怕已经崩溃了,亡羊补牢的机会早已经不复存在了。   

  不妨回顾一下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   

  罗马帝国公元前20世纪,为了给日益膨胀的基础建设提供资金,奥古斯塔斯命令法国金矿昼夜开采。即便如此,黄金储备仍然跟不上印制货币的速度,由此导致通货膨胀。以后的帝王让这种趋势延续着,一直到公元64年,臭名昭著的暴君尼禄才下令减少流通银币的数量。可怜的货币政策,再加上政治精英们随心所欲地糟蹋,使得罗马帝国的消亡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         

▲虹▲桥▲书▲吧▲BOOK。▲  

第28节:货币历史中的前车之鉴(5)         

  公元9世纪的中国一种新的发明——纸币,应运而生。人们把纸币称为“飞动的货币”,因为一阵微风就能吹走你手里的钞票。最初,由于缺少黄铜,纸币只是作为铜币的一种临时替代品,但是到后来,纸币制度却陷入了无法控制的局面。而唯一一件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就是无休无止地印刷钞票,于是,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而马可·波罗却接受了这个再糟糕不过的想法,他把中国的纸币带回了欧洲,而一些人竟然对中国的纸币神话笃信不已。谈到中国人严肃对待纸币的时候,他写道:   

  所有纸币的发行都是在严格的审查和授权下进行的,如同这些纸币本身就是纯金或是纯银;而且在每一张纸币上,都需要主管官员签名盖章。在完成这些程序之后,再由皇帝亲手指定的官员用委托给他的皇帝印章,蘸上朱砂盖在纸币上,在每一张纸币上都留下皇帝的红色印章:于是,纸币也就拥有了皇帝授予的权威。任何因疏忽而未在纸币盖章的人将会受到死刑的处罚。'4'   

  但是到了几百年以后,这些皇帝们便准备用自己的信誉去印制纸币了。   

  15世纪的西班牙西班牙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他们在墨西哥发现的金矿。那时的西班牙是一个充满分歧和争端的国家,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财富;另一方面,声名狼藉的西班牙宗教审判所,使这一时期成为西班牙历史中最黑暗的一个时期。1481年,费迪南德(Ferdinand)和伊莎贝拉(Isabella)任命臭名远扬的宗教裁判托马斯·托奎曼达(Tomás de Torquemada)掌管国家经济。于是,唾手可得的财富便酿成了殖民主义的掠夺、社会的动荡、惨无人道的镇压和最终的巨额债务,乃至国家的崩溃。   

  ?里弗是当时的法国货币单位名称及银币。——译者注   

  18世纪的法国约翰·劳(John Law)曾试图对货币及其使用方式进行改革。他说道:“我的秘诀就是用纸去做黄金。”'5'这也是西方国家最早对纸币制度进行的尝试,同时,也奠定了当今货币制度的基础。在经历了路易十四时期法庭暴政的摧残之后,法国的铸币几近一文不值。在其在位的最后14年统治中,这位国王的支出已经超过纳税收入20亿里弗?。约翰·劳的想法就是以票据促进商业发展,从而解决法国面临的货币问题。到了1717年,他精心炮制了一套事无巨细的庞氏计划(Ponzi scheme)?。他的承诺是,任何人投资于自己的私人银行,都会盆钵满地,满载而归。政府还授予约翰·劳以独立的管辖权,负责控制货币,印制钞票,掌管海上贸易,管理烟草和盐类收入以及新殖民地——路易斯安那的巨额财产。然而,随着投机活动的加剧,到了1720年,庞氏计划几乎已经支离破碎。到最终放弃庞氏计划的时候,法国的纸币已经贬值90%。劳死于1729年,在他的墓志铭上,用法文写着这样一段话:“这里安葬了一个让后人永远不能遗忘的苏格兰人,一位出类拔萃的数学家,他用数学规律,把法国变成了一个贫民窟。”'6'   

  ?也就是所谓的庞氏骗局,现在常指采取欺骗手段,诱使人们向虚设的企业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支付给最初投资者。——译者注   

  18世纪的美国1764年,无数分文不值的票据让美国人感到焦头烂额。这些发行于法国人与印第安人战争期间的纸币,让美国陷入了一场全国性的经济大衰退。于是,英国人宣布,在新大陆不得再发行任何票据或是纸币。而到了南北战争期间,议会再次授权发行纸币。这种所谓的大陆币(continental money)应该以金银为基础,各州必须保证以一定数量的金银储备作担保。但事实却大相径庭,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大陆货币的印制没有任何基础可言。而英国人又开始凭空发行自己的票据,更是让原本岌岌可危的局面雪上加霜。大陆币随后便一落千丈,到1780年几乎已经毫无价值,人们称其根本“不配用‘大陆’这个名字”。'7'直至1781年,大陆币被兑换成新发行的英镑纸币(Treasury note)。新货币由新任法国总督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负责发行,并由此而得名“莫里斯纸币”。虽然这种纸币可以按票面上规定的日期兑换为硬通币,但由于缺乏任何真实储备的支持,这些纸币同样无法逃脱贬值的命运。'8'   

  难道又是一场新的谢斯起义吗?   

  1787年1月,前独立军军官,丹尼尔·谢斯(Daniel Shays)率领2 000名农民,在马塞诸塞州的春田与荷枪实弹的美国政府军发生了武装冲突。这场主要由农民参加的起义,旨在反抗当时严峻的经济形势,尤其是缺乏稳定的货币。他们要求政府建立一种“稳健的货币”。换句话说,农民希望有一种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尽管当时市场上流通着多种货币,但绝大多数物非所值。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29节:货币历史中的前车之鉴(6)         

  2 000名起义农民全部被俘,起义首领被判处绞刑,但随后又全部获得赦免。在一个缺乏稳健货币的国家,动乱是不可避免的,而这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侧面而已。   

  那些追随丹尼尔·谢斯的农民深知,只有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才能在经济上自立。起义迫使政府实行了单一货币政策,并对流通货币进行控制。20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依然面对着同样的问题,而且问题的影响面更大。尽管单纯的反抗绝对不是今天的解决方案,但很多严峻的问题却依然如故:缺乏一贯性的不平等税负、高昂的司法费用以及政府官僚的畸高收入。听起来应该不会陌生吧?当年,正是这些民怨让丹尼尔·谢斯揭竿而起。   

  18世纪的法国(第二部分)尽管约翰·劳和他的货币骗局让法国深受其害,但这似乎并没有给他们敲响警钟。1791年,政府再次决定重拾纸币制度。在反对贵族统治的旗号下,法国政府开始没收贵族的不动产及其他资产,并兑换为政府发行的艾塞特?,这是一种类似于土地抵押性质的付息票据。但是,这种极端的措施非但没能解决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经济不平等问题,反而使原有的问题进一步激化。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通货膨胀率暴涨了13 000%。没有任何金融工具能像艾塞特这样,在如此之短的时间下跌到零值。在一本有关法国货币政策历史启示的书中,约翰·麦凯(John Mackay)在前言里描述了法国在法定货币制度方面进行的尝试:   

  ?assignats,1789年到1796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发行的一种纸币。——译者注   

  在世界历史中,这是一个政府为创造不可转换的货币,并在不同价值水平上维持其流通能力所进行的最大胆的尝试,同时,它也许是最伟大的政府……通过政府力量对商品价格加以限制。一切可能妨碍民主意志或反对民主意识的桎梏都已经分崩离析,但美中不足的是,它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他们给后人留下的,只有精神和物质上的荒芜和悲哀。'9'   

  19世纪和20世纪的阿根廷也许是吸收了欧洲人的教训,阿根廷在1853年的时候仍然采用黄金本位制。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阿根廷的经济一直保持着繁荣和兴旺。1943年,胡安·贝隆(Juan Peron)通过政变推翻了阿根廷的国家体系和经济体系,也让金本位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纸币。于是,阿根廷就此陷入了螺旋式的经济衰退,而且再也没能恢复元气。   

  19世纪的美国在国内战争时期,为资助战事,林肯总统下令发行纸币。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让人们对纸币怨声载道,这种局面几乎一直延续到1913年建立联邦储备为止。   

  20世纪的德国19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临时政府——历史上的魏玛共和国,不得不面对巨额的战争赔款。为了这笔赔款,政府开始大量印制纸币,最终导致货币变得分文不值。这场灾难为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的纳粹运动铺平了道路,并由此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的美国放弃黄金本位制,转而实行法定货币制度,这是美国最近的一次货币政策革命。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首先是在1934年,罗斯福总统宣布,把每盎司黄金的价格由原来的20?67美元提高到35美元。他希望能通过此举结束旷日持久的经济大萧条。第二个阶段是1944年达成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具体内容见本书序言),从而确立了各国货币钉住黄金的币值标准。但是在实践中,美元已经成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货币,其他国家直接把本币钉住美元,此外,布雷顿森林体系还导致世界各国普遍通过债务(即超过黄金储备额印制的多余货币)达到促进国际贸易的目的。第三个阶段发生在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停止以黄金兑换美元。实际上,美国已经开始在超过其储备水平的基础上印制货币;黄金本位制的废黜彻底破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并导致全球性黄金紧缺的出现。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由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政府货币政策。这是一个创造国际性稳定货币的大好时机,让人类能一劳永逸地实现货币价值的稳定性。1944年7月22日,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聚会美国新罕布什维尔州布雷顿森林的一个度假村,在这里召开了一次为期两周的会议。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也是天赐的良机。但会议的成果却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但不管怎么说,它确实是货币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作为本次国际会议的成果,《布雷顿森林协议》最初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货币稳定计划,以及向遭受战争创伤的国家提供基础建设贷款,帮助这些国家完成重建工作。到1946年,该体系已经通过当时新成立的国际重建与开发银行(IBRD,即现在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得以全面运行。         

※虹※桥※书※吧※BOOK。※  

第30节:货币历史中的前车之鉴(7)         

  布雷顿森林所签署的协议之所以让我们在今天依然兴趣盎然,原因在于,这些针对国际货币政策制订的计划,拥有一个坚实的基石——各签约国同意采用统一的黄金本位制。所有签约国都承诺以黄金价格为基准,保证本币价值围绕黄金价格做有限波动。而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仅仅是为了缓解暂时性国际贸易失衡而提供资金。   

  这个体系只维系了25年,因为它的基本前提就存在着致命缺陷。它把国际货币的价值固定在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标准上,按照这一标准,货币价值当然无法反映1934年以来黄金价值本身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元购买力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削弱,另一方面,随着欧洲经济重整旗鼓,日渐干涸的美元储备迟早会让《布雷顿森林协议》作为一个永久性货币系统的使命而告终。谈到这个问题,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一位高级副总裁说:   

  从一开始,黄金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