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市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赢市场-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在产品利益里面没有得到市场,就是说市场的回报和空间没有造出来,未来品牌容易跑到另外的一个利益的市场里边。像脑白金,本来是保健品,做着做着就到礼品市场了,他的利益对应性就错了。这样的话,在这个市场中;该产品的推广费用就没有起到教育该产品利益的作用,失去了这个产品利益的市场基础,变成了另外一个利益的市场基础。有些也许能得到一定的销量回报,但是这个教育费用没有在这个产品的利益市场上去肥沃土壤,没有根深蒂固到这个土地里,它的品牌就不容易扎根。   

  第3节产品的需求是否对应市场   

  需求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选择性的。在市场的需求阶段,产品就要满足消费者的选择性。前面用服装做例子,说现在的人在选择服装时;不是为了有衣服穿;而是需求的不同。比如;要休闲的时候他会选择休闲装,上班时或者见客户时要穿正装,正装与休闲装是两个不同的需求产品。原因是消费者面对不同的产品时;就会有一个需求存在;当他面对另外一个产品的时候;又产生了另外的一种需求。   

  企业的利益想象往往和消费者有差异   

  既然需要把产品的市场需求关系搞对,就要搞清楚产品是否对应着这个市场。不是说我做一个休闲装,就对应休闲装的市场了,而是消费者脑子里的休闲装跟我们设计出来的休闲装的概念是否对应得上。比如说消费者喜欢阳光,需要淡雅的颜色,需要不浑浊的颜色,需要放松,需要跟上班产生出来的劳累紧张的颜色分离开。而我们用一个紧张的颜色做了一件休闲款的夹克,从款式上是休闲的;但从色彩或者面料上来讲又是紧张的。或者,我们希望这件衣服适合在海边散步,但做出来的却是一件可以在森林打猎的服装,虽然都是户外的衣服;但利益点不同。也就是说,我们对应的群体的需求与满足需求的东西本身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让产品无法去对应,然后我们努力地去教育这个希望放松的市场,但实际上用一个紧张的产品去满足它。这样;产品就卖不动,也竞争不过其他产品。   

  产品利益对应市场需要从多角度对应   

  利益对应不仅是从颜色和款式上,还涉及其他方面。比如说手机,手机里边有很多个性的、功能性的利益,这些个性的、功能性的利益都附加在产品的核心利益上。也就是说,一个很时尚的手机产品,有时尚放松的,也有时尚商务的,这两个本身都是时尚的,但又有所不同。这是产品在一个大利益下的细分问题。在这个利益的细分当中;从款式、内容到利益,都能对应上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定位对应上了,然后在市场的推广上推广的利益点和主题与产品定位本身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完全合理地对应上。如果有一点儿差异就会出现问题,就需要修正。   

  从策划的角度来讲,都需要寻找这方面的差异性,然后把它归整到这个规则里面,让它跟消费者的需求能对应起来,也就是说产品利益与市场要对应。   

  上面讲的这些准则,需要通过调研来了解市场的需求,市场调研有很多方式。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些简单的产品利益的需求方式调研,还有一些调研方式可以调研出消费者对品牌利益的需求,涉及一些情感性的方面,如色彩、形状、感觉和语言接受方式等。这些不仅是对产品本身利益点的调研,还涉及对市场的心情转换的调研,把这两个加起来才能说明产品需求是否对应市场,这与以简单的产品利益对应市场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第4节产品的定位是否对应市场   

  产品定位去对应市场或者市场定位对应产品,首先要看是先有一个市场还是先有一个产品。有的企业是先有一个产品,然后拿产品去找市场;有的企业是在想生产产品时,先看看有没有这个市场,再根据市场上的反馈去生产一个产品。这是两个定位方式。一个是先定位市场后拿产品去对应,另外一个是先生产一个产品后找市场去对应。         

※虹※桥※书※吧※。  

第8节:第2章 产品对应市场的基本准则(4)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定位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企业已经有了一个产品,它需要完成市场的策划,设计如何走向市场,让市场接受;还有一种是,企业准备生产一种产品,先调研一下市场,看看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合适。看似一样,其实这是两种定位方式。从营销角度来讲,当然是先去调研市场,再生产产品更为合理。但有时企业已经看见了市场机会,来不及,也不可能有时间先去调研市场。他们大体上认定这个市场是个高速成长的市场,于是,迅速地进入这个市场。尤其是一些门槛低的消费品更是如此。   

  产品的定位对应市场的问题,需要看产品利益的阶段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发展。   

  不同产品的市场阶段对应的利益不同   

  企业已经有了产品,然后拿这个产品去对应市场,就需要先做一个产品定位,根据产品的功能、特点,大概确定一个市场的方向,然后在确定的市场方向的人群里边去找对应的点。   

  通过市场调研,把这类人群找到,找到之后要研究这类人群是多大年龄的人群,有些共性需求的产品只对应年龄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会面临的不仅是共性需求的产品,也许是一个个性需求的产品。在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中,产品的细分很强,有个性需求的人群;也有共性需求的人群,而成长市场共性需求人群会比较多。所以,我们就要从成长市场、成熟市场这两块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成长市场。企业的产品进入成长市场的时候,定位的人群是一个大的区格定位人群,而不能细分人群。因为这个时候市场的需求都在高速成长,每天的成长率,每年的成长率都不会低于35%。在这么高速的成长机会里;把定位定死了是对企业不利的,所以我们会把市场人群定大、定宽泛。从年龄层次或从性别上简单地做一个大框的消费人群的划分。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很多人尝试我们的产品。   

  再说成熟市场分析。到了成熟市场的时候;很多消费者已经买过第一拨的产品,市场对产品的基本功能和利益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时候消费人群产生了分裂。一部分人喜欢这个样子的,一部分人喜欢那个样子的;一部分人喜欢带这种利益捆绑的,另一部分人喜欢另外一种利益捆绑的。他们喜欢的利益点都不一样了。   

  不同的捆绑利益和不同的个性利益使消费者产生了分化。有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不仅要产品本身的捆绑利益,还要有附加的服务利益;有的消费者则要情感和品牌利益。这时候的消费者总是希望自己是独有的,觉得我买的就比你的产品好;或者品牌好。   

  这个时候说明成熟市场时期到了;市场开始细分了。产品的概念突显了,个性概念也突显了;创新增多了,产品更新也加快了。   

  区隔市场和细分市场不是随时可以用的   

  在成熟市场上;人们购买的方式也产生了不同,他们会以产品的利益点去购买,以品牌的利益点去购买等。所以,这个时候产品对应市场,就要考虑到底要多大的市场。是要分裂出来的比较大一些的人群,还是要细分出来的更小的人群。   

  有些企业找了咨询公司帮助策划;但咨询公司帮他找出的很有创意的点子是;把产品的概念重新确立;但这往往是脱离主体的创意;市场的规模是有限的。企业往往觉得这个点子不错就轻易地采用了,但是这个点子可能是最小的市场;造成企业在启动小市场的时候;启动容易;拓展困难。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咨询公司帮助企业寻找到了一个很有创意的概念或者卖点;企业认为这个点还可以,于是采用了;而采用之后效果还不错;但有些咨询公司并不是用市场规律分析出来的结果;而是自身创意出来的一个点子;有时也会蒙到一个较大的市场。   

  为了一个小市场去做的推广;往往不值得   

  市场都有市场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市场定位是否对应到这个市场空间,同时也对应企业的愿景需要,企业往往都会听一些策划公司给的建议,或者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点。这些建议和创意点都在一个时间点上能够看到市场的表现;但结果是把市场的空间区隔得非常小,造成企业为了非常小的市场空间;投入了大量的广告费用。         

※虹※桥※书※吧※BOOK。※  

第9节:第2章 产品对应市场的基本准则(5)         

  有的时候,小的市场空间容易给做膨胀了,如果广告费大的话,在中国市场做膨胀起来很容易,但也会很快地滑下来。市场膨胀的表现力基本上是几年,但很快就会下滑。企业应该长久地考虑问题,要让市场不下滑,要丰满自己的产品线等。   

  第5节产品的表现形式是否对应市场   

  产品的定位所要表现的需求利益,还有一些显现的形式;最终都要通过展示给消费者的一种产品状态让消费者接受。这也就是说,消费者是通过产品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来接受产品的。   

  所有的表现形式都是对应需求的   

  比如说照相机,照相机表现出来的形式之一——屏幕大小,是利益点的一种表现,也是需求对应的一种体现,这就需要产品的定位。照相机这种产品的形式还有大小、薄厚等,也是定位要体现的利益需求形式之一。只是需要通过产品设计的外观表现出来,这些不是内涵,也不是核心利益;但却是需求形式。   

  同样,彩电也有不同的需求形态,针对这些需求形态进行产品的定位,最后由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有不同的款式、不同的屏幕大小和不同的功能特征,这些都是对应需求出来的。甚至我们的食品饮料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是快速流转品,消费者是通过包装进行选择的,所以产品是从包装形式、包装的颜色和字体等整体感知上去对应需求形态。   

  打个比方;一个男人给自己做一个定位,是温文尔雅的,还是很酷的个性但外表潇洒的?这两种定位形式结果和表现会有区别,你的衣着、头型、言谈举止,你的行为,你所有的素质表现,一定要统一到给自己的定位形式中来,定位出来的结果要符合接受你的群体认同标准。所以,产品的表现形式也要对应市场。   

  不同产品形式都有对应市场的定位表现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产品表现特征和表现方式是有区别的。比如,消费品有快速消费品,有耐用消费品,还有不同类型的服务产品。这些产品类别及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   

  就说服务性产品,你给消费者的是哪种服务?是一种结果性的服务,还是利益性的服务?有些利益性的服务是有概念性区别的。比如,一个宾馆,是可以住宿的那种,要表现出是一个很温馨的、像家一样的宾馆,这是一种定位;另外一种是娱乐型的宾馆,可以吸引人们到这里来度假;还有一种就是商务型的,客人们一般临时就住一晚,房间应可以办公。甚至还有一些只是满足需要形式的,是那种快捷酒店,又能处理商务又经济实惠,适合更广泛的业务人员群体。总之,产品的利益表现也是要跟它的设计功能相匹配的。如果一个五星级的酒店,综合类型的那种,设备很齐全,感觉很温馨,但是却打出的是商务型的概念,这就有点儿大材小用;反之,如果一个商务型的酒店,打出的却是综合型酒店的牌子,也有点儿不对位,不对称。         

→虹→桥→书→吧→。  

第10节:第3章 不同市场条件下的策略区别(1)         

  第3章不同市场条件下的策略区别   

  。。。。。。。。。。。。。。。。。。。。。。。。。。。。。。。。。。。。。。。   

  为什么说市场条件不同策略不同   

  导入期的市场策略   

  成长期的市场策略   

  成熟期的市场策略   

  时代不同的策略区别   

  第1节为什么说市场条件不同策略不同   

  我们说的市场条件,不是说某一个区域的市场营销状况的条件。比如说,北京、上海、广州,或者说某一个区域,这些城市本身现有的差异。市场本身就是区域特征本身的差异,或者说地理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是全部的市场条件,它只是一个方面。   

  市场条件还包括区域下的人文条件,因为市场条件是人在这个市场的生活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所有的需求都和人生活的环境有关系。我们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不仅是地理因素,还包括历史和人文。   

  第一点,地理条件差异   

  从几个层面来看,中国的地理条件是北边冷,南边暖。另外,我们国家是一个季风性气候非常明显的国家,一年四季比较明显;尤其北方四季比较分明,南方到了海南四季就没有那么明显了。黑龙江那边,商场早上开门的时候比较晚,晚上关门的时候比较早,这样的区域,一天的市场活动时间是有限的。在南方,尤其是在广东、深圳甚至海南这些地方,到了晚上12点,商业活动依然存在,这和北方是有很大差异的。   

  举个例子:拿饮料来说。在南方,饮料的小卖部从早上七点钟就可以卖,卖到凌晨两点钟,因为有人在消费。而在东北,早上要九点或者十点以后才能买到,到了晚上五点就关门了,一天才有七八个小时的时间在开门。在同样的一个时间里边,南方卖了北方两天的量。   

  由于市场的地理环境不同,造成市场容量、市场活动时间以及市场需求的方式全都会改变。   

  第二点,经济条件差异   

  由于北方的地理条件的因素,造成了北方市场比南方市场的产品消费周转的速度减慢。北方参与商业活动的人相对较少,南方就较多。参与商业活动人多的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