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放着几盆花,长得像康乃馨。只要朝外一探头,就能看见八廓街。在八廓街杂沓的脚步间,有朝圣者在磕长头。一次次双手合拢伸向天空,再一次次纵身匍匐以额叩地,他抬头望天时,我看见他额上流淌的血。他卑弓的身躯,只在匍匐于地的那一刻,才会无比挺直。即使转过身来喝茶,我仍能听见他手套板在街石上划过时的哗哗声。这声响无法被淹没,也无法被忽略,在纷扰喧嚣的闹市,它特别锐利,直刺人心。刑警朗刚后来告诉我,有人认出,那个死者也曾经在八廓街上磕长头。
刑警朗刚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两分钟。他在我对面坐下,又要了壶酥油茶。
朗刚从黑色公文包里抽出一个薄薄的塑料袋。袋里装的是一页纸。
他将塑料袋递给我,说你看看。
袋里的那页纸,已成灰黑色,中间的十字折痕,将它分为四片,周边破损不堪。拼合的纸片上部分,有几行字,字迹模糊。下部分是签名,占去了纸片的一多半。在那几个签名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就是那份合同。
我拿出那张合影。
朗刚翻拍了合影,然后和我一起根据合同上的签名,一一对应合影上的人。
第12节,
朗刚每念一个名字,我就在合影里把他找出来,指给他看。排除掉三个女性,照片上还剩五个男性:两位藏族司机,达娃和丹增,合同上没有他们签名,这份合同与他俩无关。但朗刚并没有放过这两人,他根据合影上的人像对他们身高进行了推测,达娃、丹增与死者身高明显悬殊太多,比死者矮近十五公分,面部特征也存有很大差异。剩下的是我、胡超和罗益。
胡超和罗益的身高,与死者基本吻合。
“在高原上风吹日晒,再加经受冰霜雨雪,一个人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外貌特征手术般改变得面目全非。何况二十年?”朗刚说,“但是身高基本不变。”
“死者有脚趾头吗?”我问朗刚。
朗刚愣了一下,他没有回答我,而是递给我一沓照片。是死者的特征照,在殡仪馆里拍摄的,有死者躺在冷柜里的全身照,也有各部位特写。在死者的脚部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他的双脚十趾健全。
死者不是胡超。
罗益?难道世上真有这种力量,它能将一个青春四溢激情飞扬的英俊青年变成死者这副模样?我不相信。
“会不会是一个不相干的人?他捡到的这张纸条?”我对朗刚说。
“他把这张纸条当命一样珍藏。好几年前就有人发现他收着它。没有包,也没有箱子,他就把它一直放在胸前的口袋里,汗水浸过,雨水淋过,都烂成这样了,还收着。纸条不会是捡来的,它一定和他生命里的某见事情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除了这张纸,死者身上没留下任何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连一分钱也没有。虽然还不能确定死者就在这张合影中,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至少应该和合影里的某个人存在着不一般的关系。”
临别,朗刚说西藏这些年变化很大,许多地方你会认不出来的。但他又劝我先在拉萨适应几天,别急着往远处跑。
和我握过手,朗刚并没有立即走开,而是望着远处的红山,说:“尸体会保留三个月,然后火化。”我送他到楼梯口,等下到楼梯的拐角处,他又回头说:“我们会留DNA资料。还会在报上刊登认领启事。”
第13节,
《朝圣旅馆》
旅馆里并没有新的客人入住。那个女孩,也再没出现过。我曾到她朗读的屋顶上等她,能清晰感觉到她在附近,但就是看不见她。
“潮湿的桥”挂在窗外的屋檐下,霓虹灯绕成的这行字,像是某首怀旧诗里的句子,带着一份落寞的情绪。它不停变换着的颜色,透过窗子照进房间,让躺在床上的我,像是正在时空隧道中穿梭。
“潮湿的桥”是个酒吧,就在“阿古顿巴”的边上。
走进“潮湿的桥”,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着。黑暗的吧台后面,出来一个手端蜡烛的女生。她将蜡烛放在我面前的桌上,然后又小声问我喝点什么?
这个时节,酒吧里有些冷。
“潮湿的桥”只有我一位客人。谁会在这个时候来拉萨呢?窗外,巷子已被昏黄的路灯渲染得如同一场令人感伤的旧梦。整齐响亮的步伐声从巷子里传来,窗前经过一队持枪的巡逻兵。我终于找到了一个驱除无聊的办法:从1开始数数,每数到96,这队持枪的巡逻兵就会准时在窗外经过。我一次又一次地验证着,他们像时钟一样精准,这令我十分惊奇。*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女生为我送来了酒,就又消失在吧台的黑暗处。
而此时,歌手已经坐上了角落的高脚凳,开始抚着弦子轻轻歌唱。她的头发垂在脸上
“天边的感觉很空旷
一座房子
沉默在荒野中
每年除了
天空飞过一群大雁
只有朝圣人
磕着长头
虔诚从门前经过”
歌声幽远神秘,令人感伤。在一段长长的藏语演唱后,歌手又用汉语演唱起来。这汉语歌词我是第一次听到,但整首歌的旋律和前面的藏语部分却十分熟悉。我轻轻跟她哼唱起来
“天边的感觉很孤单
一座房子
等候在荒野中
每年除了
雨雪风霜按时归来
只有一扇窗
朝着圣山
山坡上飘着经幡”
第14节,
我又看到那个遥远的午后,一尘不染的雪峰,白银般泛着光芒的盐湖,劳作的人们和着同一个节拍迈着舞步,美妙的旋律从他们的嘴里流淌而出手机里的那张合影上,大家张开双臂,肩搭着肩站成一排,像是要一同去飞翔。在羌塘,我们曾与藏民手拉手,一遍又一遍学唱这首歌
年轻歌手站起身,放下手中的弦子。走到门口时,她用手掠了下垂在脸上的头发。是那个在旅馆屋顶上朗读的女子。
她走进了黑暗,脖子上的白丝巾在身后飘了起来。
我追出门外,已不见她身影。
回到吧台,我问:“歌手是不是来自羌塘?”
“谁也不知道她从那里来。她只是常来这里唱歌。她每次都这样,唱完这首《朝圣旅馆》就走。”服务员说。∩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这是一段仅在羌塘一个偏僻湖区传唱的民歌旋律,流传极窄。大部分流行起来的所谓原生态民歌,都会经过改造,加入流行元素。这首民歌虽然有了新的歌词,质朴的旋律却丝毫没未变,原汁原味,仍带着当地特有的发音。这个还是孩子的歌手,看上去并不像来自羌塘,她是如何会唱这段旋律的?
伏特加和番茄汁混合成令人不安的颜色。端起杯,烛光穿过它,如透视一个人的胸腔我急忙将酒杯从烛光前移开。
荒凉的山谷里,他静静地躺在那,衣服已被鹫鹰啄破,我看到了他敞开着的胸腔杯里的酒摇晃着,没有光的照射,它变得沉静暗淡,像慢慢凝固的血液这是怎么了?我的目光不能在任何一处停留,只有快速游走到处张望,才能摆脱眼前不断冒出的一个又一个令人不安的场景。
只得离开“潮湿的桥”。匆匆在巷子里走。往更光亮的马路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