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的中国式商界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郭广昌的中国式商界传奇-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机会更多了,只要眼力够准、决定够迅速、打拼够努力,就能换来无法估量的回报。   

  郭广昌走出等候签证的长队,回到复旦大学的教工宿舍,找到梁信军,把之前已经探讨过的办公司的想法说了,两个人一拍即合。梁信军打趣他,你不是要出国淘金吗?   

  郭广昌笑了,他捶了梁信军一拳,说:“在国内照样能淘金。”   

  第二天,两人带着郭广昌借来作为留学经费的钱,加上梁信军的一部分积蓄,来到上海市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公司的名字“广信”分别取郭广昌的“广”和梁信军的“信”。   

  自此,郭广昌的梦走到了尽头,他变得更务实了。从空中楼阁降落到广袤平原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谱写自己的商业传奇。   

第39节:初露峥嵘:广信科技咨询公司(1)     

  第四章   

  初露峥嵘:广信科技咨询公司   

  第一节市场调查:第一个100万元   

  人生有无数个第一次,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不安,如同新生的婴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从第一声啼哭开始,很快,这个婴儿会拥有自己的第一个玩具,可能是一个柔情满怀的毛绒玩具,也可能是一柄威风凛凛的塑料短剑,这些都取决于这个婴儿自己的选择。   

  广信这个新生儿选择了那柄短剑,那柄有可能割伤自己的双刃剑。没有风险就没有成功,选择了利剑,就选择了行走江湖的宿命。   

  犀利目光:填补市场空白   

  “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虽然今天的郭广昌富可敌国,但他仍然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儒商本色。“我们是一个小公司”,在大多数场合,郭广昌还是谦虚地这样说。但谦虚的背后是10年来,这家原始注册资本10万元的广信科技咨询公司一次次用小资金换取大资产的传奇故事。   

  广信在成立之初就带着锐利的开路先锋色彩。一切都是顺其自然,郭广昌和梁信军在复旦工作的几年,一直带着学生作假期调查,专业的社会统计方法加上实践经验的积累为广信科技咨询公司的诞生打下了基础。广信成立时,全国的咨询公司不超过10家,上海就有4家。作为行业排头兵,广信以敏锐的目光迅速掌握了上海的咨询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上海,对上海的需求调查成了广信得以立足的前提。   

  然而,创业总是艰难的,郭广昌骑自行车创业的故事更是被众多创业同盟者津津乐道。广信科技咨询公司确实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司,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摆了公司最显眼的家当——一台586计算机,而公司的“公车”就是一辆28式的大横梁自行车。   

  年轻的郭广昌并没有因为条件的简陋而感到退缩,他在离开复旦的时候就下定了决心:选择了就不能后退,后退是懦夫才做的事,我郭广昌是顶天立地的男人,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开创未来。   

  就是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郭广昌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   

  初露峥嵘:广信科技咨询公司第四章?郭广昌的中国式商界传奇昌运复星:8月的上海,连风都是灼人的。这个瘦削的浙江台州人,架着一副眼镜,骑着比身体大得多的自行车在阳光下穿行,汗水不停地流过他的脸庞,流进眼中,视线模糊了,心却是清新明亮的。   

  “咨询”这个行业通俗点说就是古时候行军打仗的军师。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做这一行的人并不多,这也是郭广昌选择这个行业的一个原因。他常常说:“创业要选择新的行业,老行业不需要创业而是需要创新,但创业也不能选择太新的东西,领先半步是先锋,领先一步就成先烈了。”   

  1993年,刚刚进入上海市场的台湾元祖食品公司想寻求进一步的多元化发展,就希望专业的咨询公司为其出谋划策。为此,元祖发布了一个咨询公司的招标会,期待能得到满意的招标结果。   

  看到招标公告之后,郭广昌非常激动。他知道,这么多天以来一直在寻觅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郭广昌蹬着自行车,飞速赶回广信,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几位同仁,几个人都很兴奋。大家心里很明白,如果这次可以中标,那么公司就可以咸鱼翻身、鸟枪换炮了。几年以来的彷徨和犹豫终于会换来一个满意的回报。憧憬归憧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公司的资质材料认真地准备好,然后报名竞标了。   

  在元祖的招标办公室里,已经有三家咨询公司通过了资质审查。广信的法定代表人郭广昌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到这个宽敞的办公室里,几个人心里都有点发虚。空旷的办公室里,威严的气氛萦绕在周边。   

  郭广昌把公司的资格证明和经验材料递交给负责审查的工作人员,他显得小心翼翼,这个机会对他来说太重要了。工作人员接过材料,粗略地扫了一眼,就放到了一边,和另外几家公司交上去的材料相比,广信的只有几页纸,郭广昌在心里一遍遍地劝自己:不要太紧张,不要看得太重。   

  但怎么可能不重视呢?他甚至在走出办公室的门口时绊到了门槛,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身后的梁信军赶忙把他扶住,两个男人紧紧地扶住对方,在未来的10多年里,这两个人将始终互相扶持着经历风风雨雨。   

  过了两天,元祖的电话打到了广信的办公室里,通知广信已经通过资质审查,下一步就是准备好材料参加竞标。接完电话,郭广昌和梁信军激动不已,他们早就把资料准备好了,郭广昌有一种预感,这个机会一定能把握住。一想到这个,心脏就一阵剧烈地跳动。     

第40节:初露峥嵘:广信科技咨询公司(2)     

  竞标当天,天气炎热,郭广昌和梁信军带着公司另外两个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元祖的会议室里。元祖的市场部负责人现场发给他们一些公司的背景、发展规划等资料,然后简单说明了此次招标的目的,并要求广信在20分钟之内阐述对于项目的理解和开展调查的方法。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作出一个详细完整的调查规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广信之前的两家公司就是因为没有一个胸有成竹的规划而遭到淘汰。广信在来竞标之前就把工作规划都认真想了一遍,就像郭广昌参加高考前就预测到了考点一样,元祖的问题正中下怀。   

  在元祖市场部负责人陈述完毕之后,郭广昌和梁信军耳语了几句,从包里拿出几张纸,上面是广信为元祖制定的市场调查策略,包括对象抽取、样本采集、调查方法、调查周期都作出了详细的说明。郭广昌把这份工作计划提交给对方,然后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一下。   

  对方显然有点惊讶,他们怎么都不会想到广信已经把眼光投射得这么远。在这位负责人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郭广昌捕捉到了这个神色,心里既紧张又期待。20分钟很快过去了,元祖的工作人员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会儿,当场决定和广信合作。   

  郭广昌记住了走出元祖会议室时的那个影子,望着地上坚定而渐渐拉长的身影,郭广昌却异常平静,他想,接下去该大干一场了。   

  专业水准:元祖多给了两万元   

  葛优在《天下无贼》中有一句台词:“21世纪什么最值钱?人才。”人才为什么值钱?因为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脑力密集型的从业者的个人价值越来越凸显。对于新经济模式的准确把握是这类人才最容易创造财富的契机,脑力从业者的根本标准在于快速适应分工日益明细的资本市场,而要适应风云变幻的未来,唯有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的,就是专业水准。   

  毋庸置疑,郭广昌代表了一大批世纪交叠的新兴人才。他们在20世纪末开始积累,经过10多年的打拼,在新世纪迎着晨光破茧而出。一个行业在开始兴起时总是摸索着过河,没有行业标准,也没有职业操守,一切只为了原始资本的获取。   

  郭广昌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创业伊始就订立了专业而细致的标准,像军人一样恪守着自己的职业操守。他的成功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为他订立了一个行业的从业标准,以专业的准入姿态对市场进行了细化操作,使得当时的广信咨询披荆斩棘,一路领先。   

  广信和元祖签订合作协议之后,郭广昌身先士卒,事必躬亲。他和当时广信仅有的几名员工一起,从设计调查问卷到上街头发放、现场访谈、收集问卷,每个细节都尽职尽责。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郭广昌和梁信军主要起草,其他人负责归类分析元祖之前的运营模式和销售业绩。问卷的问题不能太多,太多了被调查者没耐心一一答完,但元祖作这个市场调查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全面了解上海的食品饮料市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成了摆在郭广昌面前的第一难题。     

第41节:初露峥嵘:广信科技咨询公司(3)     

  在广信的小办公室里,郭广昌一坐就是一周,累了就趴一会儿,醒了接着想。按照预先排好的工作节点表,一周之内必须把问卷拿出来,一个月之内第一次调查就要出成果。时间不能说不紧迫,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切切实实地得出结论来,这真把学哲学出身的郭广昌急坏了。   

  以前,哲学课上也讨论、也思考,但没人要求你一周之内解决一个哲学问题。哲学本身就是无解的,只能说合理与否。现在不同了,要的是实打实的数据资料,不专业的人还真干不了这事。尽管郭广昌在复旦带着学生们作过考察,也作过一些数据统计,但和这种专业的市场调查比起来,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他找来了专业的市场调查统计方法参考书,一边读书一边设计问卷。   

  事实上,从这次为元祖作调查开始,郭广昌就习惯了活学活用、现学现用。超强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使他能快速地理解一门新知识并且和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这种素质应该是新世纪人才的又一个注脚,没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就无法跟上瞬息万变的时代步伐。   

  到第六天晚上,问卷终于设计完成了,每个问题都巧妙地涉及群众在购买食品时关注的购买点,结合了元祖关心的需求比例和问卷的趣味性,最关键的是整个问卷只有10个问题。由于问卷篇幅有限,郭广昌在现场收集的同时要结合访谈,以期得到全面的分析结果。   

  接下来该去街头发放了,这次被调查的就是普通的消费者,因此样本越一般越具有代表性。   

  早上7点,当人们刚刚起床准备吃早餐时,郭广昌已经站在鲁迅公园门口向过往的行人展开调查了。他对身边的每个人都耐心而和善地询问、解释,人们对这个瘦瘦的小伙子很好奇。很少有人主动上前对他们进行访问,除了偶然会碰到的电视记者。一个填好问卷的大妈笑着问郭广昌:“侬是电视台的?”郭广昌也笑了笑,他给大妈又解释了一遍这次调查的动机,是为了让大家能买到更符合心意的食品,是一件对大家都好的事。   

  郭广昌的笑容让被调查的每个人都觉得很轻松,大家没有不耐烦,而是不停地问郭广昌一些问题。这倒是他事先没想到的,趁着这个机会,他也跟每个人攀谈一小会儿,从谈话的过程中他能获得一些新的想法。   

  调查的第一天,他从早上7点到天黑,只吃了一块面包,喝了一瓶水。他边发问卷边和其他人聊天,回来一统计,这天光他就发了足足一万份问卷。分散在其他几个地点的同事们也都颇有收获。   

  晚上,郭广昌顾不上吃一口饭,兴奋地翻看着回收的问卷,微微发肿的双眼难掩他满脸的喜悦。每份问卷都认真地填写了,他心里充满了对被调查者的感激。大家积极的心态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     

第42节:初露峥嵘:广信科技咨询公司(4)     

  第二天,郭广昌早早地上了街。这次,不是在鲁迅公园了,他买了一堆小礼品,搬了一张桌子,就坐在一个临街的路口,写了一块小牌子:填问卷送礼品。这下,本来就好奇的行人纷纷驻足上前询问,听了他的解释之后,口耳相传,大家填问卷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半天不到,所有礼品都发完了,换来的回报是带来的一万份问卷也已所剩无几。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在郭广昌笑着和群众聊天的间隙,有三个治安巡逻员来到了他的面前,二话不说,抄起桌子就放到了巡逻车上。郭广昌一看,桌子不要紧,收回来的将近一万份问卷无论如何丢不得。他上前和治安队员沟通,对方看他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样子,并没有对他动粗,加之郭广昌说得头头是道,看上去是个文化人,就跟他说:“要问卷可以,跟我们走一趟。”   

  所幸的是,当天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郭广昌想,走就走一趟吧,这会儿,说问卷是命根子都不过分。到了街道治安管理办公室,郭广昌把经过和对方详细地说了一遍。人家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各种经济模式的兴起,只要不触犯法律不违反规定,都是国家鼓励的,但发放问卷这种活动,至少应该和街道管理处打声招呼,不然,大批人群密集在闹市区,不便于管理。   

  郭广昌赶忙道歉,并保证下次一定先申请。话说到这份上,治安队员也没再为难他,把问卷还给了他。拿着两袋子问卷,郭广昌第一次体味到了什么叫失而复得,那种从心惊肉跳到最后大石落地的安稳感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感觉。这时,有一名治安队员跟他说了一句话:“我看你也是个读书人,怎么不好好在办公室里待着,跑到大街上干这种粗活来了?”这句话让郭广昌一辈子都记忆犹新。   

  人们的观念长期受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认为读书人就该安安分分地享受办公室里的悠闲。曾经,这也是郭广昌的想法,他甚至产生了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