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衰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衰落-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行10次振兴经济计划,耗资100兆日元,日本的国债急升至GDP的194%,即便是如此,经济仍然一蹶不振,到了2008年更加陷入衰退。财雄势大的日本,尚且无法用这样的方法解决经济问题,国债累累的美国成功机会更微。    

  美国国会及财经专家一致认为,花大把的银子是振兴经济的唯一方法,也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办法。笔者不敢苟同,认为此乃自寻死路之下策。   

  银行的危机 (大标)   

  银行受到次贷冲击    

  2008年7月,美国的经济以次贷风暴为最大危机,至执笔时的2008年8月,银行体系的次贷呆账已超过4;000亿美元。估计,最后呆账会超过1万亿美元。除了次贷风暴之外,冲击美国银行体系的情况还有外债、通胀、停滞性通胀、信换证券危机、衍生工具泛滥等。    

  银行需要大量回购标售利率型债券,流动资金本来已经不足,集资压力大,但是集资能力弱。投资人视银行发行的证券为投资陷阱,金融机构将再无法发行担保债权凭证(CDO)或者标售利率型债券,从市场上套取资金的同时又不必增加资本额。金融结构出现新局面将是无可避免的事情,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美国房市不容乐观,至少必须要5年才能回升。银行体系也会与房市很长一段时间陷入低潮。    

  以批判银行闻名的理查·布夫(Richard X。Bove)在文章中指出:“汽车制造商卖不出汽车时,钢铁工厂也卖不出钢铁,当房市及信贷市场疲弱时,银行也不能赚到很多甜头。”   

  银行的稳健性,即资本额不足,是最令人担心的金融问题。2008年3月,投资银行贝尔斯登(The Bear Stearns panies,Inc。)被摩根大通,以趁火打劫的低价收购。2008年7月,南加州的印地麦克银行(IndyMac)被政府接管。据市场估计,由2008年7月开始的18个月,美国会有总数150家银行倒闭。即使是美国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也有90家银行被列入有倒闭风险的名单之中。在倒闭的银行之中,2008年9月被美国政府接管的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 Saving Bank)是美国历史上倒闭规模最大的银行。   

  大银行难免被拆骨    

  瑞士银行(UBS AG)近年损失惨重,这家银行于1997年由瑞士银行公司(Swiss Bank Corp。)和瑞士联合银行(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两家银行合并而成。2008年8月,瑞银终于默认当时的合并是错误的决定,宣布计划将亏损严重的投资银行业务拆开。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银行业出现合并潮。大银行吃掉小银行,扩充地域与业务范围。全球性大规模银行,例如花旗、摩根大通及汇丰控股,向客户及股东保证,多元化的银行业务可以令大银行在经济环境欠佳时得到保障。事实证明,那项保证是一大错误。花旗集团的业务的确可说是多元化,但是亏损严重。    

  银行的业务之中,有很多令投资人不安心,例如次贷证券、标售利率型债券、衍生性金融工具等,对银行集资构成负面影响。银行在集资压力之下,自然要将集资不利的业务脱钩。到最后,银行要放弃大量业务,回到银行合并潮之前的状态。各大规模银行很快就要面对现实,关闭或者出售无利可图的业务,大笔的呆账、收缩规模,甚至卖掉资产才能苟且偷生。当年雄心万丈、鲸吞天下的银行家,如今只能摇头大叹:“何必当初”。         

。▲虹桥▲书吧▲  

第20节:机房中了鱼雷         

  机房中了鱼雷(大标)   

  花旗集团    

  以当前美国金融业的形势来看,最引人注目的两家银行是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财经界人士以“机房中了鱼雷”来形容花旗集团与美林,它们都因为次贷风暴而蒙受严重损失。    

  2008年7月18日,花旗集团公布业绩,第二季亏损25亿美元,股价却急升。对于长时间持有坏消息的美国金融业,亏损25亿美元被认为是推高股价的好消息。当然,有人认为那是回光返照的“死猫跳”,可是还有投资人觉得那是天大喜讯,认为是入市好时机。    

  先看看花旗集团的股价走势,纽约股票交易所代号「C」。   

  只要看看曲线图的走势就知道,在5月份确信次贷到了尾声而大举入市购买花旗股份的投资人损失惨重。以一般的两成止跌计算,5月份以平均价25美元购入,停损点应在20美元。7月18日跌破20美元,相信5月进场的投资人早已止跌离场。放空的投资人也应在此获利,所以笔者对于花旗集团股价在跌破20美元之后强力反弹,完全不感到惊奇。    

  奉劝认为次贷风暴已近尾声、升势已成、低吸图利的投资人最好量力而为,慎重行事。花旗集团是规模超大的银行,总资产达到2万2;000亿美元,股价一年内跌掉超过60%,并不是轻松的事情,不要期望一个好消息它就可以重拾升势,走向“V”形反弹的康庄大道。    

  可别看轻花旗集团的问题,万一它在次贷风暴中“壮烈牺牲”,美国以至全球经济都会蒙受打击,令投资人对整个金融业失去信心。也就是说,花旗集团也可以视为股市去向的重要指标。   

  美林证券   

  对比一年内股价跌掉超过60%的花旗银行来说,美林证券(纽约股票交易所代号MER)有过之而无不及。单从图表来看,真的像是机房中了鱼雷,投资人纷纷跳船逃生。    

  不要以为投资银行可以从美联储贴现窗口借取资金,就能够解决流动资金问题,因为如果只能借钱、不能赚钱,绝对不是经商之道。所以《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财经记者珍妮.阿韦尔莎(Jeannine Aversa)才会说,一些财经好消息其实是掩盖全国性经济弱点的假象。   

  有趣的是,2008年9月15日,美国银行以区区500亿美元就收购了美林证券。         

←虹←桥书←吧←。  

第21节:市场的陷阱         

  市场的陷阱(大标)   

  错误入市信号    

  在讨论美国股票市场上的陷阱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一次进场的信号。    

  图表派的投资人(Technical Investor),主要是单纯看图表,即由股价的走势来预测股价的未来动向。虽然这样做极具技术性及客观性,但是容易被大户和对冲基金愚弄,因为大户可以随时拉高或者推低大市让图表派得到错误的结论。笔者并非声称现在有大户造市让图表派得到错误市场信息,进而左右市场的发展。笔者只是想指出,图表派的分析要以没有大户造市为前提,在大户造市时,图表派只会传达企图造市的大户所想要营造的假象,使散户产生错觉,因而选择进场或者抛售股份。    

  2008年4月中,多家美国企业和银行公布业绩。业绩并无惊喜,金融业股份严重亏损,科技类股有不错的盈利。4月18日,美国股市急升228点。道琼斯指数收盘价为12;849,终于冲破技术性阻力点12;700点。美股连续三次在这阻力点退下来。到了第四次,终于有突破。从图表的技术性分析可以知道道琼斯指数会上探13;500点的2007年12月高位。这是很明显的进场信号。请看以下图表。   

  这个图表简单的连刚开始进出股票市场的新鲜人也能找到进场的信号。笔者的分析结果可以说是无懈可击,任何资深的图表派分析师都会认同,这次进场信号活像是教科书的经典例子,真的一看就明白,没有争辩的必要。    

  回过头来,基本因素未变,仍然是次贷风暴继续恶化、持续扩大、停滞性通胀和经济萧条风险增加、金融体系仍然在调整期、美国房市仍然是岌岌可危。    

  紧接着下来,情况又会如何呢?   

  请看以下图表:   

  由上图可见,这次进场信号并非获利的好时间,反而是一次大跌的预兆,整件事实可说是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2008年3月及4月,许多专家、股神股圣、政府官员、大企业家纷纷走向镁光灯,表明“次贷风暴已近尾声”、“股市大升在即”、“次贷风暴最坏时刻已成过去”、“反弹势成低吸图利”等。股民误以为拖累股市惨跌的次贷风暴已经过去,是低吸图利的时候,于是等候进场信号。   

  4月8日,明确的进场信号出现,股民立即投资股市。受到股民入市的影响,道琼斯指数上升数百点。到了5月中,进场的投资人大都持有大量股票。跟着,道琼斯指数大跌将近2;000点。已经手中握有股票的投资人当然损失惨重。    

  自由市场经济虽有其优点,但也有缺点。单从这次2008年4月的进场信号,已经可以看到大户多么容易造势、造市,让投资人损失惨重。图表派的技术分析应该是中肯准确的,但是事实却证明并非如此。    

  这并不是单纯股票市场运作、政府政策、法令和银行业守则等问题,基本上,这是个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    

  金融和财经等学问并非科学,应该属于艺术或者哲学。以财经预测而言,财经专家基本上和占星家差不多。财经界有无数复杂深奥的理论、公式、图表、数据等等,不少还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名作。总之,看来极为科学,而财经专家也看起来像科学家的样子。其实,这些人不是科学家,做的事情也不科学,由这些财经专家主持大局,经济乱局的出现只是迟早的问题,次贷风暴就是最佳的证明。    

  另外,媒体偏重报道股市利好的消息,假设2008年4月中,笔者写了一份财经专辑说图表派技术分析结果,“2008年4月信号并不准确,股民切勿因此入市”。老编看了之后必定破口大骂,跟着把笔者的墨宝“投篮”(即将稿件丢进垃圾桶)。从此以后,笔者恐怕要转行,另一位作者交了一份标题为“入场信号明确、反弹势成、进场图利”的文章。老编看了满心欢喜,大赞有见地,于是放在财经版头条。    

  请大家看看报纸的财经版,是不是塞满唱好股市、房市的文章。要是笔者说出心底话,又得到刊登,不出3个月,笔者就变成“末日学士”(因为早有一位“末日博士”,而且笔者没有博士学位,所以充其量只能称为“末日学士”)。    

  股市分析家、财经评论员、大企业家、银行家、股神股圣、政府官员的言论不一定可信,但是跟他们唱反调只会自讨苦吃,日子一定不会好过。报纸杂志的主编当然不会挑战权威。况且,唱淡股市,尤其是唱淡某一行业或者个别股份,吃官司的机会很高。    

  结果是股民每天被这些人的唱好言论洗脑,在市场恶劣时懵懂进场。九七金融风暴就是最好的例子。         

。▲虹▲QIAO书吧▲  

第22节:富贵险中求         

  富贵险中求    

  股市、房市投资讲求抢占先机,要赶在大升之前买进。这是自由市场的高风险因由,投资人看到机会就想冒险入场,不能等到升势已成才跟进。富贵险中求是自由市场的法则,趁着好消息进场的投资人都是抱着博彩心态,一个好消息就是一场股灾,股灾一波接着一波的原因正是如此。    

  举例来说,2008年5月20日就任台湾总统的马英九在上任前曾说:“股市万点起涨,目标两万!」”还说过“马上就会好”。股民在马上好的好消息激励之下,大举抢先进场。    

  《香港商报》2008年05月20日发表了一篇专题报道名为:“投资台湾基金好时机”。可以看看当时财经界如何评价小马哥上台的经济影响。   

  台湾及海外股民抢在马英九上台前大举入市,结果新政府上任一个月又一周,台股大跌1;700多点,暴跌18。8%,市值蒸发新台币4。4兆元,股民叫苦连天。“马上好”惨变成“马上倒”。投资人要求政府对症下药的时候,台湾行政院发言人史亚平竟然双手一摊,告诉大家政府“没有药方”。史亚平非常老实,在众多政客中,相信没有多少人敢对这样的事情直言无讳,相当值得赞赏。    

  香港的读者不要取笑台湾“马上好”的经济闹剧,香港也有股市的“红筹注资概念”、“港股直通车”、董建华上台的“经济起飞”等。    

  不要以为“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出现的进场信号或者像是“马上好”的好消息时,大量股民一样会掏出老本,大举入市。    

  监管漏洞百出    

  所有自由经济体系都会出现金融业和证券业监管不足的情况。上市公司并非如一般人想象中循规蹈矩,里头的高层也并不像多数人以为的那般了不得。就以安然公司(Enron)来说,它是美国德州的能源类公司,拥有21;000名员工,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及电信公司之一,2000年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并连续6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笔者不知为何安然会得此荣誉,或许安然是因为编造假账,连续6年做得最有创意吧。   

  2001年11月中,安然涉嫌会计欺诈丑闻,隐瞒巨额亏损;2001年,安然股价由90美元下跌至只有30美分,结果破产收场。这家曾经一度拥有超过千亿美元资产的公司,在短短数周走上破产的命运。    

  案件揭露出该公司经过了多年的精心策划,是一场有系统、有计划的假账丑闻。安然股票被视为优质股,因此安然的倒闭对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打击。    

  安然是家大机构,本来是做正当生意的,后来造假当然让股民防不胜防。可是以下的例子却是个从头到尾不折不扣的财经骗局。    

  1996年,塞缪尔·伊斯雷尔三世(Samuel Israel III)在美国成立拜誉对冲基金集团( Bayou Hedge Fund Group),从投资人处取得资金4亿5;000万美元。其实打从公司成立时,伊斯雷尔就已经开始欺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