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梅花醉如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曾为梅花醉如泥-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耀明我兄:
  弟第二次来北京,又已旬日,一俟私务终了,即行返港。敝戚王德贞在东京即将开学,还乞我兄再予设法划款日币五万元。弟下月初返港,即行面奉(这一回,非请我兄即划不可,因为开学在即了)。王德贞住东京都新宿区饭冢町一丁目四六一番地大高方,兄所素知,特再奉告,乞即将划款条航寄为盼。种切面谢。
  即颂
  秋祺
  弟曹聚仁顿首
  九月十一日
  耀明我兄:
  前奉一信,计达左右。
  弟奉托我兄再设法替王德贞再划款日币五万元,实在抱歉得很,也感谢得很。因为弟在北京,国内是无法可汇款的,二则德贞要开学了,要交学费三万元,我离开香港时并不知道,到了北京才接到她的来信这么说的。这笔钱,弟下月回香港,一定可以奉还。否则,十月十五、十一月十五,一定分两期划还,千万再帮忙一次。(上信,匆匆忘记写了此句,特此补述。)
  ……
  匆匆即颂
  秋祺
  弟曹聚仁顿首
  九月十六日
  四姐大学毕业后嫁给了旅居日本的一位成功的中国企业家,他就是我的姐夫赵纯。二人在日本夫唱妇随,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在日本经营的企业生产卫浴设备,当时在日本非常畅销。但是很不幸,后来他们卷入了一宗税务案件中,只好无奈地放弃在日本的产业,迁徙到美国夏威夷,最后定居在加拿大温哥华。离开日本之后,四姐一家的经济就一落千丈了。姐夫后来患了帕金森综合症,已逝世多年。四姐现在仍和她的两个儿子及一个女儿生活在加拿大。
  第八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全球热爱生命奖章”获得者——五哥
我的五哥王载宝(Paul Wong)现居住在加拿大,他是多伦多 Tyndale University College 神学院的教授,也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行为心理学家。他在国际心理学界拥有多个头衔,集“国际个人意义网路”、“国际存在心理学协会”及“国际意义治疗学会”总裁于一身。在学术方面,他从事正向心理学、悲观与乐观、意义和灵性在悲伤辅导中的角色等研究已三十多年,并以在“生死学”研究领域的卓著成就而扬名于世。他发明的《死亡态度量表》(DAP…R)目前已为国际学术界所普遍采用。他还为全世界二十五个国家训练出四万五千多位“意义治疗与咨询整合”种子人才,每年让三十多万忧郁症患者找到生命的意义从而辞别悲伤、拥抱乐观。他发表有多部著作,都是用英文写的。听说他现在也在写自传。
  五哥从小喜欢艺术,学过小提琴、油画,最后选择了传道。是一位性情温和、心地极好的基督徒,平时很少见他发怒,或在后面说别人的闲话。他也从来不恃才傲物,给人厚道持重的感觉。他早年在加拿大念神学。完成学业后曾一度入教会当神职人员。后来去美国留学,改念心理学。所以他拥有两个博士学位:一个是神学博士,一个是心理学博士。但是,他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后并没有放弃传道。这位“双料博士”曾在美国德州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特伦大学、多伦多大学和西三一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同时担任多家国际心理学期刊的主编。五哥还是第一位在加拿大创办教堂的华裔牧师,他所创办的教堂也是目前加拿大唯一一所由华人开办的教堂。因此,他在西方宗教界也十分有名。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他曾撰写了一本名为《九一一后的心理辅导》的小册子,为数以万计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咨询。
  近年来五哥患了前列腺癌,但仍以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与病患做斗争,并最终战胜了病魔,被传媒称为“癌斗士”。2008年7月24日,他以“虽身患绝症却顽强面对,并带领数十万人走出忧郁症的阴影,找到生命的意义”而在全世界1899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十二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这是一个有“生命领域的诺贝尔奖”之誉的奖项。当时《星岛日报》、《世界日报》等许多重要报章都报道了此事。
  五哥有一个很好的妻子,有两个很优秀的儿子,他的家庭可以说是一个美满的家庭。他今年已经七十岁了,七十岁写自传不算晚但也不算早,他的读书心得与生活阅历一定会写入这本书,令它的内容多姿多彩。五哥一家的生活向来十分俭朴。有一次五嫂与孩子来香港,在我家里住了几天。每当我们陪她逛街,她都掩盖不住内心的兴奋,不住地说:“哎呀,这东西真好看!”但说归说,她总是不出手买。我们都觉得很奇怪,便问她:“你既然觉得那么满意,为什么不买呢?”她说:“不行的,Paul 会骂我们的。”说完,她又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喜欢而已,并不一定是想拥有它。”他们返回多伦多之后,我看见地上留下一件很旧的皮衣,以为是他们不要了的,便随手将它扔到了垃圾桶。想不到过了两天后,五嫂却从加拿大打电话来对我说:“我儿子是不是把他的一件皮衣落在你家了?”我一听,心想糟了,肯定就是我扔掉的那件!我赶紧说是的是的,你们的确是有这么一件衣服没拿。放下电话,我赶紧去百货公司买了一件新的寄去给她。五嫂收到衣服后又打电话过来说:“哎呀,你弄错了,怎么会是新的呢?他原来那件很旧的呀!”我说:“错了不要紧,就当做是我这个叔叔送给侄子的一件礼物吧。”她才高兴地收下了。当时,他的儿子才十岁左右。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们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简朴。他的儿子天赋极好,是多伦多全市高考的第一名,后来成为了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学生。
  

特立独行的六哥
六哥叫王载熙,现在定居在澳大利亚。他是墨尔本大学的文学博士,学的是英国文学。毕业后一直在墨尔本教书。他的英文基础相当好,英文诗写得非常棒,在澳大利亚当地被认为很有名气。他曾出版过一部英文诗集,叫什么名我倒是忘了。
  六哥是一个典型的“浪漫诗人”,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却不懂得怎样“打理生活”。他平时穿着打扮总是不修边幅的,满脸胡子邋碴,牙齿又黑又黄。从外表来看,他真是很有“诗人”的味道。因为“不事经济”,加上用起钱来老是没有计划,他的生活常陷于困顿,老是捉襟见肘的。不过就像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那位主人公一样,“傻人自有傻福”——20世纪90年代末,这位基本不懂电脑、而且中文水平也不怎么样的人,居然发明了一个专用于中文输入的电脑键盘!这项发明固然很有创意,但是在英文键盘已经高度普及并且几乎没有任何障碍地被应用于中文输入的背景下,要把它推销出去,应该说是很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希望的。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善于经营的二哥的帮助下,他的发明居然被成功售出!购买者是一位也像他那样不怎么懂电脑的香港大老板,出价是三千万美元。六哥的这项发明最终并未能在市场推广开来,但是购买方已付出的一千万美元定金,已够六哥花上好长一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七哥与弟弟
七哥名叫王载和,毕业于美国的夏威夷大学,是一位有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他性格有一点独特,不怎么爱理人,也不喜欢别人来打扰他。他本来年龄只比我大五岁,按理说我们在小时候应该是玩得很密切的,但实际情况却非如此。与六哥的“不事经济”相反,七哥是一位相当精明的生意人。他原本在夏威夷工作,父亲辞世之前,把他晚年建立起来的意大利云石代理生意全盘交给了他,这样他就从夏威夷回到了香港。他把云石代理生意接过来之后,不仅保持了原有的局面,还把它发扬光大了。他现在正在香港不声不响却又卓有成效地经营着他的生意。
  在香港地产很低迷的那段日子,他在九龙的闹市区购置了一些位置相当不错的铺位,结果香港地产增值之后,他就成了富翁。现在地产成了主业,云石代理生意反倒成了他的副业。
  排在七哥之后的便是排行第八的我,在我下面,则是我唯一的弟弟——排行第九的载华。弟弟比我小两岁,所以小时候他和我的关系最为密切。后来他去了加拿大,我们的来往就很少了。他离开香港,一去就是三十多年。他在多伦多大学学法律,毕业后成为了当地很有名气的律师,许多华人有业务都来找他。他结过两次婚。第一段婚姻给他留下了一个女儿,现在是律师;第二段婚姻则生有两个男孩,其中一位高尔夫球打得很棒,曾拿过多伦多全市学生公开赛的冠军。有一次,他回香港,一见到我就咧开嘴直笑。他大概在想,我这个在加拿大读了这么多年书的弟弟,怎么就没有你这个没读多少书的哥哥赚的钱多呢?在同一时间里,我也盯着他笑。我在想,当年要不是我被送去坐牢,说不定如今我也是一位比你还要出色的律师呢!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钻地洞。”这句俗话可能会让一些家庭出身平凡的人听来沮丧,我却觉得它有一些道理,遗传基因会对后一代发生作用,这一点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家兄弟姐妹八人的成长史,似乎或多或少地可以佐证上述说法。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有“群季俊秀,皆为惠连”之语,这句话借来形容我们兄弟姐妹,真是恰当不过了。我们家,兄弟姐妹八人,均同一母所出,除了我之外,全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都各有出息,有的甚至是享有很高社会知名度的人物。如果有人问在读书方面你们家兄弟姐妹八人有谁比较“不成器”,我只能说那便是我,说来真惭愧。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钻地洞。”这句俗话可能会让一些家庭出身平凡的人听来沮丧,我却觉得它有一些道理。遗传基因会对后一代发生作用,这一点是客观存在的。
  ——从天津南徙香港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快乐的时光(1)
我在襁褓时体重八斤,因此哥哥姐姐们都管我叫“肥仔”。这个昵称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我长大成人,现在连我的侄子们都管我叫“肥叔叔”。其实我现在的体重还算正常,并不怎么胖。
  到香港不久,原来被我的哥哥姐姐们认为是“哑巴”的我,便开口说话了。学会一般的说话后,家里便把我送进了一家幼稚园,像所有的儿童那样接受应有的启蒙训练。在幼稚园,我依旧保持了原来的那种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有一天中午,阿姨给每位小朋友都发了一杯牛奶,别的小朋友都喝了,而我没有喝。我趁着别人不注意,偷偷地把它倒进了窗台的花盆上,看着它慢慢渗入泥土中。牛奶渗入泥土的过程,在我的眼里看来相当神奇。
  后来我转学去读九龙塘小学,那个时候,正好碰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学校发了很多纪念品给我们,这令我们相当开心。虽然我并不知道谁是英国女王,她和香港有什么关系。当时整个香港都张灯结彩,并且还搞了阅兵大典。最令我们兄弟俩开心的,是看香港的阅兵大典。我们很兴奋,挥动着米字旗,跟在经过的马队后面,看那些威风凛凛的骑兵对我们点头微笑。虽然在那个时候,我们家的经济就要出现很大的转变,但我对此浑然不觉。
  住在漆咸道南的最初期间,我们家的生活还是比较富足的。当时父亲虽然长期没有工作,但是依靠从天津带来的巨额财宝,我们并不像许多南来的移民一般缺衣少食。当时与我们家为邻居住的是电影明星萧芳芳一家,住在我们家楼上的则是粤剧名伶芳艳芬和杨景煌医生一家,都是很有身份的人。记得我上小学之后,还养了一条小狗,每天上学,我都会惦记着它,常常无心听课。放学后,我总是一溜烟地往家里跑,以便早一点带它出去遛达。那时邻居小朋友也有养小狗的,大家的狗碰到一块,就玩耍在一起。我想“小少爷”的生活,就是这种样子的吧。
  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必须经常路过一个绿草茵茵的街边花园。有一天,我见到几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它们那五彩斑斓的颜色、轻盈美丽的姿态深深地吸引了我——好可爱的蝴蝶呀!我痴痴地盯着它们,欣赏良久,才留恋不舍地离去。可是走了一段路之后,我对那蝴蝶的美丽依然无法忘怀,便又折返原地,从书包中取出书本,屏着呼吸,对着其中的一只拍打了过去。被打中的蝴蝶戛然中止了飞舞,从空中跌跌宕宕地坠了下来。我喜悦地把它拾起,然后小心翼翼地夹进教科书里。上课时,老师发现了我的这个小秘密。她对我“残忍”地把一只小昆虫打死然后把它夹在书中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说我是一个没有教养的“野孩子”。但是我对老师的批评并不服气,我当时并不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残忍”,我只是“自私”地将我所发现的美丽用独特的方式保存下来罢了。我现在当然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是在那时并没有谁告诉过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保存”美丽呀!
  由于年纪相差很大的缘故,小时候我和前面几位哥哥姐姐关系并不密切。大哥企祥在天津时期就到美国留学去了,我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二哥敬羲、四姐德贞、五哥载宝在我很小的时候,也分别到台湾、日本和加拿大读书去了,因此接触机会也不多。和我玩得最多的,当然是只比我小两岁的弟弟载华。我们俩不仅是经常的玩伴,还是做“生意”的拍档。我们小时候,老是想出各种办法来赚钱,以便买玩具与零食。比方说,工业发展展览会举办期间,有传道人士在会场附近派传单,我们看到很多人接过就随地一扔,那传单尚未物尽其用。我们兄弟俩就向主办方说,我们帮你们把地上的传单拾回来,一百张一毛,如何?对方说:行,但要干净的。于是我们便到处去拾,结果一天可以挣好几毛。又比如,当时弹玻璃球是很流行的游戏。小伙伴们把若干个玻璃球放在一个事先画好的圈里,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内用一颗玻璃球朝圆圈击过去,被击出的玻璃球就属于自己的。我和弟弟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