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分钟。这就意味着全国家长每年在孩子身上要花掉约250万个小时。如果想到家长做其他事
情的时候也会照料孩子,不妨把这个数乘上个3。对比一下,家长们用在主要受薪工作岗位上
的时间是一年550万个小时。而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没法再用来干其他的事情。什么其他的
事情呢?主要是,睡觉、看电视和自由支配时间。
当然,要承担育儿成本的不光是家长。政府—以及没有孩子的纳税人—也要分担成本。家长用
在孩子身上的部分支出,来自政府的家庭税务补助金和育儿津贴,这一类的财政扶持在过去
20年间有显著增长。政府在学校上的总支出一年至少为260亿澳元,此外还有儿童保健支出。
从整体上来看,政府在这方面的支出约占GDP的18%。
好了,成本说得够多了—收益如何呢?我们花了这么多钱,孩子们做得怎么样呢?对于这些最
重要的问题,我们没有答案。我们对孩子的精神健康或者他们觉得是否幸福所知甚少。所以 。。
养儿育女的成本(2)
我们还是回到切实的尺度上算了。绝大多数孩子都供养得很好。(也有些孩子过得不尽如人
意,对此我无意否定。)他们大多住在高收入家庭。90%的孩子住在独栋房子里,只有4%的孩
子生活在公寓或单间里。对居住环境不满意的家长,也只有4%。
孩子们很健康。澳大利亚的婴儿死亡率是全世界最低的,仅为100年前的1/15。孩子们的残疾
率也很低,最大的健康问题是哮喘。他们吃得很好,好些都吃成肥胖儿了。不少孩子都该多
吃蔬菜水果,多做运动。尽管家长离婚率持续走高,但3/4的孩子都和亲生父母一起住,和亲
生母亲住在一起的孩子为94%。
然而,对一小部分孩子来说,情况不太好。土著居民的孩子,在各测量指标上都不尽如人意
。全国有800 000名孩子生活在双亲失业的家庭(其中约有500
000名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还有一些家庭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过度就业。时间使用统计数
据表明,一部分高收入夫妇直接照顾孩子的时间很少。而过去10年间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
,令人们很难再兼顾养儿育女和受薪就业。任谁都难以相信,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更大,对
家长们来说会是好事—更别说孩子了。
总体概述过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养育孩子的一些具体事宜,先从所花时间开始吧—只有真正生
过孩子的夫妇,才能完全理解这到底有多花时间。准爸爸妈妈们应当留心墨尔本大学经济系
家庭研究部门主任邓肯?艾恩芒格博士的研究结果。艾恩芒格博士对澳大利亚统计局1992年进
行的全国时间使用情况调查做了深入的分析。该次调查抽样选取了全国3300户家庭,要求家
里的每个成年人精确地记录下自己在48个小时内的时间使用情况。
如果准家长们看过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一定会对照顾孩子所需的时间大感宽慰—但其实官方
数据存在严重的误导。调查显示,1992年,澳大利亚妇女每个星期花在照顾孩子身上的时间
平均仅为个小时,男性更只有个小时。照此计算,照顾孩子只占妇女一个星期37小时
无薪劳动时间的16%。对比来看,洗衣与清洁占24%,筹备伙食占23%,购物占18%。男人每星
期的无薪劳动时间为20个小时(只比女性的一半多一点),其中照顾孩子占8%,购物占20%,
园艺占17%,筹备伙食占17%,维修家什 占11%。
但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数字的误导作用是多么大。首先,花在洗衣、清洁、做饭甚至购物上的
时间,由于孩子的存在而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是按所有成年男女的人头平均下
来的(而“成年人”的定义是15岁以上),这就把根本没有年幼孩子的人都计算在内了。看看
不同年龄段的人在照顾孩子上所花的时间,你就明白了。对于女性来说,小姑娘一个星期花
3个小时照顾孩子(可能是照看弟弟妹妹),50岁以上的妇女一个星期大约两个小时(可能是
照顾孙子)。而30出头的妇女,一个星期照顾孩子的时间高达16个小时以上。对男人来说也
差不多—只不过上述数字相应要低得多。
同样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只是以照顾孩子为首要活动的时间。可所有当过爹妈的人都知道,
有时候人能同时干几件事。(我认为,你可以说上述数字测量的是“黄金时间”。)不过,虽
说这些数据不甚完美,但经过艾恩芒格博士的仔细分析,发现在可比较的基础上,澳大利亚
妇女用在照顾孩子上的时间,比其他11个经合组织国的妇女都要多。澳大利亚男性的表现刚
刚超过国际平均水平,但远远落后于挪威男性的金牌表现(每周小时)。所以,倘若把男
女表现合起来,那我们澳大利亚能得个银牌,仅次于挪威。
很明显,我们还需要给准家长们提供一副更现实的图景。首先,我们必须把边做其他事情边
照料孩子的所有时间考虑进来。艾恩芒格博士这么做之后,发现所有成年人花在照料孩子身
上的时间都翻了4倍。女性每个星期照料孩子的时间从小时猛增至小时,男性从小
时增至小时。但我们还有必要把范围缩小到有孩子的家庭上。艾恩芒格博士的做法是,只
看有15岁以下孩子的家庭。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养儿育女的成本(3)
这么一来,时间就蹭蹭涨起来了。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照顾孩子的平均时间是每个星期
63小时—主要是由双亲照料,但还有一小部分时间是靠其他亲戚和朋友。可即便是这个平均数
,仍存在误导作用,它无法显示出随着孩子年龄的不同,所需照顾时间出现的大幅波动。在
孩子刚出生的头两年,一个星期需要115小时的(无薪)照顾—几乎占了一个星期总时间的70
%;在接下来的3年,孩子每周需要77个小时的照顾;在5~10岁期间,孩子需要照顾的时间跌
到每周66小时,再接下来的5年里(10~15岁),跌至30小时。(过了这个年纪之后,孩子需
要的时间就没那么多了。)在经济学家眼中,家长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随孩子的成长而显著
下降,暗示着对孩子的投资回报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增长。
不必说,孩子所需的照料,绝大部分来自女性。头一两年尤其如此,115个小时里有88个小时
都是女性提供的。不过,我觉得有趣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男女照顾孩子时间上的差
距逐渐缩小。5~9岁的孩子,女性提供的照料时间,“仅”为男性的两倍。按照我个人的经验
,这或许是因为,在男人眼里,婴儿固然可爱,可等长大点才更有趣。我是在孩子能跟我进
行一场像样的对话时—要不就是在能给他们读一本“儿童中级读物”(而不是每个晚上都讲同一
个故事)的时候,才觉得有点意思的。此外大概还因为,等孩子(尤其是男孩儿)长大些,
当爹的能在周末带他们做点儿运动。
艾恩芒格博士的计算表明,独生子女家庭照顾孩子所需的时间比照顾多个孩子所需的平均时
间长大约15%。这是个好消息,因为它表明了照顾孩子也存在规模经济。多生的孩子用不着像
头一个孩子那样小心照料了。可他的研究还揭示了一些其他事实,可能会吓着一部分准家长
—虽然,对已经有了孩子的人,它们并不陌生。
其一是,倘若你准备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顺便照顾孩子,这大多会发生在孩子睡觉的期间。
我以为,这会极大地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它限制了你能够选择从事的活动,延长了你的居家
时间。其二是,家长们(推测起来,应该是有初生婴儿的家长)报告说,他们会一边睡觉,
一边照顾孩子。如果你无法想象这怎么可 能—请放心,你会知道的。
事业型夫妇或许会天真地幻想,孩子小的时候,出钱请个保姆;等到孩子再长大点儿,就送
到学校去,如此便能解决照顾孩子的问题。艾恩芒格博士的研究打碎了这一美梦。他发现,
1992年全澳大利亚15岁以下孩子的清醒时间总计为亿个小时,其中只有6%的时间是受薪保
姆照顾的,学校亦只占17%。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的时间约占20%,剩下57%的时间,由家长或其
他家庭成员分担。但如果你想要孩子,别因为将来要受点儿累就打退堂鼓。人类能延续这么
久,证明养孩子的收益大于成本。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家长都痛苦地知道、可政客们却宁愿不考虑的真实情况:孩子年龄越大
,花在他们身上的钱越多。以下证据引自澳大利亚社会服务理事局(ACOSS)的一项调查,“
贫穷、政策和养育青少年的成本”。青少年很能花钱。首先,他们想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接
下来是他们所消耗的庞大食品量,以及他们非买不可的漂亮衣服和鞋子。他们的学费成本也
提高了。最后一项少不了的大笔开支是“娱乐费”—每个星期五或星期六的晚上,你捧着本书待
在家里,他们却出门玩闹嬉戏,而你还必须塞给他们一张50块的票子。
1988年,社会福利署进行了一次调查。它估计,照顾一个3岁的孩子,每周开销最低为104澳
元(以今日之币值计算),可照顾一个14岁的孩子,最少也需162澳元—增幅高达56%。堪培拉
大学的研究员们进行过另一项研究,试图推算出家庭的实际支出。它发现,家庭用在十六七
岁孩子身上的支出,达到了每周375澳元,是5岁以下孩子的4倍。我们不知道养育孩子的成本
会随着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但我们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另一个家长们早就明白的命题:孩子
们受教育的时间越长,离家时间越靠后。(而且等他们最终飞出了巢,回家的可能性也更大
养儿育女的成本(4)
。)等会我们再仔细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那么,既然所有的证据都证明,孩子年龄越大,成本越高,而且孩子依赖父母的时间可能会
更长,政府是否对家庭补助做了相应的调整呢?没有。1988年,霍克政府引入一项计划,提
高孩子13岁以后的家庭补助金,但也就仅此而已了。而实际上,如我在前一章所述,霍华德
政府的做法恰好相反。霍华德政府所谓“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实现更佳平衡”的花言巧语,究其
本质,无非是减少养育孩子的间接成本。说起来,这一考虑当然是冠冕堂皇。
可想想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养孩子的直接成本增加,而间接成本却在下降。孩子年龄
大了,当母亲的更容易重返受薪工作岗位,或是从兼职工作转回全职工作。一旦孩子进入青
少年时代,夫妇双方都能在事业上有所进展。这也就是说,对于双收入的中产阶级家庭,他
们经济压力最大的时期,是孩子年纪很小的时候。等孩子长大些、更费钱些,父母挣的钱也
多了。
可反过来说,对于教育水平不高、没工作的家庭,经济压力最大的时期,是孩子年龄最大的
时候。当然,这正是澳大利亚社会服务理事局调查所提出的论点。近年来政府在家庭补助金
方面做出的所有“改进”,其目的几乎都是让整个制度更适合中等收入家庭的需要。家庭补助
金是减少儿童贫困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个概念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得说句公道话,霍华德先生虽然很偏爱单收入家庭,给了他们种种好处,但他总是把单
亲家庭排除在外。很多单亲家长没有工作,他们的孩子也有不少处于贫困当中。)
一两年前跟人合作《澳大利亚比比看》(How Australia
pares)一书的时候,我沮丧地发现,澳大利亚在儿童贫困方面的记录并不值得我们骄傲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0年的一项研究,澳大利亚有的孩子生活在贫困当中,在全
世界18个发达国家中排倒数第六。而按照更近期的一项研究,贫困儿童的比例已经增加到了
15%。不管哪个数据属实,都不是什么值得人吹嘘的事情。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澳大利亚力争转入知识经济所带来的一个隐性后果。转入知识经济当
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敢肯定。我们的孩子能受到更多教育,我们的劳动力会变得比
从前更有技能。女孩与男孩齐头并进,甚至超过男孩。但这里有一项隐性成本:为我们对知
识的渴求买单的,主要是家长们。孩子接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加入劳动力市场的年纪越
来越推后,也就意味着他们离家独立越来越晚,依靠父母越来越久。
除了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政府的政策也在变。不管你走到哪儿,各种变化因素都像串通
好了似的,增加你的育儿成本。与其说是“谁用谁买单”,倒不如说是“谁用都是家长买单”。
根据官方数据,半数以上20~24岁的年轻人,仍跟父母住在一起。即便到了25~34岁,还有
12%的青年住在父母家。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的朱迪?施奈德,就年轻人对家长
依赖性的问题,发表了一份研究论文。她指出,上述变化其实在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就注定
了。
施奈德博士发现,1982年,15~17岁青少年住在父母家的比例是79%,14年之后,这一比例增
至96%。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全职工人的就业市场彻底崩溃,待在学校上完高中的孩子越来越
多。同一时期,15~17岁青少年从事全职工作的比例,从22%跌至8%。
很难相信10多年间的变化会这么大。约有1/3的年轻人进入全日制大学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