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藏起来。然后,忍着疼痛悄悄来到岳飞的后营。他一进宝帐就跪在地下,岳飞尚未入睡,一见王佐鲜血染红战袍,脸色蜡黄,惊慌得站起身来说:“贤弟这是为何?”王佐言道:“吾昨日见哥哥为金兵侵犯中原忧心忡忡,陆文龙如此狂傲,弟手无寸功,不能为兄分忧。故今断右臂学效当年吴国要离,往番营行事,特来请令!”岳飞闻言落泪如雨道:“为兄破敌自有良策,如何要你断臂受苦?
速回营帐,命医官好生调治!”王佐不依,说:“若不容弟前去,情愿死在哥哥面前!”岳飞见王佐意志坚决,只得应允。
王佐乘夜深人静,潜入番营。天一亮,就去见兀术,如此这般哭诉一番,深得狼主兀术信任,说:“吾家见你一片投诚之心,封你做个‘苦人儿’之职。你为吾家断了一条胳膊,遭受莫大痛苦,吾就养你一世快活吧!”说完传令三军,“苦人儿”所到之处,任他行走,违令者斩!
王佐心中大喜,次日来到陆文龙帐前。忽见帐前坐着一老妇人,花白头发,看上去已六十岁开外了。他便上前叫声:“老奶奶,‘苦人儿’见礼了!”老妇人说:“将军少礼!”王佐听口音却是中原人,便说道:“老奶奶不是外人。”老妇人一听触动心事,不觉伤心落泪道:“我是河间府人。”王佐忙凑上前去低语说:“你可是潞安州陆登老爷家乳娘?”老妇人大惊,忙说:“你是什么人?”王佐喜笑颜开,并不言语,转身告辞了。
过了几天,王佐随陆文龙回营,两人共进午餐。席间,陆文龙说:“我听说你是中原人,那中原地广人多,有什么故事讲给我听听!”王佐说:“好,好!”接着,他就讲了一个“越鸟归国”的故事。他说:“从前吴越两国交兵,越王失败了,献美女西施给吴王。西施随身带一只鹦鹉,诗歌、词、赋样样都会说,好比一个人。谁知,到了吴国让它陪伴西施侍奉吴王以后,竟一句话也不说了。等吴国灭亡,西施返回越国时,鹦鹉才又说起话来”。陆文龙诧异地问:“这鹦鹉咋通人性呢?”王佐说:“禽鸟尚念本土,何况人乎?”王佐又讲一个“骅骝向北”的故事。他说,北宋真宗在位的时候,奸臣王钦想加害杨家将。一次打猎时,王钦哄骗真宗说:“中国坐骑皆是劣马,唯有辽邦天庆梁王的坐骑是宝驹,名唤:‘日月驌骦马’,一日千里。主公若得此马当坐骑,岂不妙哉。”真宗昏庸,将馋言信以为真,命杨元帅去取马,杨老令公手下大将孟良会说番话,自愿前往。孟良扮成番兵模样,骗来此马,真宗一看果然名不虚传,非常高兴,命人好好饲养。可是,这宝驹整天向北而嘶,一些草料都不吃,饿了七天七夜,活活饿死了,陆文龙听了感慨地说:“世上竟有这等义马!”
又过了几天,王佐来找陆文龙;一进帐就屏退左右士卒,从怀里取出一张画图,对文龙说:“殿下请先看看,我再讲个故事给你听!”陆文龙好奇地接过画图,看见图上有一个大将,长的很像“父亲”,又见大堂上坐着一个死了的将军和一个妇人,旁边有一啼哭的小孩,周围是许多番兵,文龙疑惑不解,说:“这是什么故事,你快快讲来我听!”于是,王佐就如此这般地把他的身世讲个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文龙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图中死去的将军陆登之子,自幼被金兵掳去收为养子。王佐说:“不为父母报仇,反叫仇人为父,天下还有像你这样不孝的逆子吗?”文龙不相信他说的,王佐唤来老妇人进帐,老妇人哭诉说:“你们的话我都听见了,将军的话句句是真,老爷夫人死的好惨呀!”陆文龙这才信以为真,忙向王佐叩拜说:“恩公受我一拜!我定要杀死仇人,为父母报仇!”王佐说:“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报仇是早晚的事,寻些功劳再回不迟!”
襄阳定策
公元1640年,河南灾荒严重,朝廷腐败,人民赋税深重,痛苦不堪。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声势浩大,使崇祯王朝惊恐不安。
其中,以陕西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发展尤为迅猛,在很短时间内就组成了1万多人的队伍。这支队伍军纪严明,对老百姓秋毫不犯,所以,深得民心。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后,许多名人志士,如牛金星、李岩、宋献策、顾君恩等人都慕名投靠。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赋”,“除贪暴”的政治纲领,大大增强了起义军的声威。不久,起义军连克秦、晋、楚、豫大片地区,连陷荆、襄、鄢、安陆(今鄂中一带)等地,建立了革命政权。李自成定都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为襄京,自立为新顺王,积极整编部队,准备北伐京都,彻底消灭明王朝。
一、计篇(12)
李自成的起义军成了明朝的心腹大患,崇祯皇帝夜不能寐,非除之不可。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决定派督师孙传庭总领数万大军,火速前往襄阳剿匪。在大敌来犯之时,李自成毫不畏惧,频频迎战。然而,战况不佳,屡遭败仗,只好坚壁固守在襄阳,一连数日不敢再战。他一面号召城中军民“挑土筑墙以自守”,一面思考破敌之计。他认为襄阳不可久留,必须另择合适之地,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在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上,他集思广义、以商对策。公元1643年,起义军在湖北襄阳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制定了关于北伐的战略决策,史称“襄阳定策”。这次会议为扭转败局起了关键作用。
会议一开始,牛金星首先发言,他说:“我军在襄阳立足未稳,官兵就大举进犯。对此,我军应先取河北,迅速攻占京都以断其后路!”大将杨永裕反对这个意见,他认为:“河北贫脊荒芜,不宜进兵。目前,应按兵不动,据守襄京,截断北方明军粮运,待机进取。”大家对他们二人的意见都不表赞同。这时,兵部从事顾君恩发言:“我认为留守襄京,革命队伍长期侷处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难成大事,其策失之缓。此时直捣京都断敌后路万一不胜,退无所归,其策失之太急。不如先取陕西省的关中,回统帅桑梓之地,秦邦百二山河,富有革命传统,群众基础好,在那里建立革命根据地,依赖其人力、物力发展壮大队伍,伺机攻取山西,再进攻北京,足以建功立业!”李自成最后发言,他说:“依顾从事之言,我军应向陕西方向突围,以后该如何呢?”顾君恩说:“我军进入关中之后,当招兵买马,扩大兵源,训练队伍,养精蓄锐,伺机取山西,而后直捣京都。进退有余,实为万全之策!”他说的很有道理,众人听了心悦诚服。李自成听了也很满意,立即决定组织部队迅速向陕西方向突围。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大雨哗哗下个不停,起义军已人不知、鬼不觉地弃城而走。孙传庭知道后天已大亮,忙派兵追击。无奈老天不保佑,雨越下越大,一连下了几天瓢泼大雨,把官兵浇垮了。李自成突围成功,在西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反明决心日益坚决。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称王,人称“闯王”,拜牛金星为丞相。翌年,明军一面大肆围剿另一支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一面对付满族皇帝努尔哈赤的骑兵。李自成看时机成熟,开始大举进军山西。10月,起义军乘胜攻进京都,崇祯皇帝在一片喊杀声中于景山御花园上吊自杀。从此,结束了明王朝的残暴统治。李自成的起义军所以能迅速推翻明朝统治,这绝不是偶然的,除了在政治上提出了深受群众拥护的革命主张外,在军事上,制定和实施了襄阳战略决策,乃是夺取胜利的重要原因
收复新疆之战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秦、汉时称为“西域”。1755年清政府平定了准葛尔部族叛乱,把“西域”改成新疆。鸦片战争后,沙俄以阴谋手段占了新疆西部的大片领土,把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东南的大片中国领土划进了沙俄的版图。贪婪的沙俄并不以此为满足,还想侵占整个新疆地区。1871年7月突然出兵占领了新疆西部重镇伊犁。为了进一步吞并新疆,沙俄不断拉拢和支持叛乱首领阿古柏,阿古柏也派亲信到沙俄首都彼得堡,订立密约,表示臣服。英国侵略者也在勾结阿古柏,企图将新疆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当时,新疆面临着被沙俄、英国霸占的危险,这一严峻的形势引起了清廷的恐慌。为扭转局面,于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针对某些人主张放弃新疆的错误论调,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如果放弃新疆,无异“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那么与新疆毗连的陕西、甘肃、山西、内外蒙古等地,都将“时虞侵軼,防不胜防”,后果不堪设想。左宗棠的主张,反映了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朝廷中一部分官员的爱国思想,因此得到朝野舆论的支持。
1876年3月,左宗棠率17万大军进疆作战。他针对阿古柏盘踞各地的情况,决定首先收复乌鲁木齐——新疆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依附于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败类白彦虎的叛军盘踞之地。清军先攻此城,南路的阿古柏必来增援,这样先“猛打数仗”,“挫其凶锋”,既可歼灭白彦虎,又可大量杀伤阿古柏的有生力量。然后,再进攻中路、南路,就比较容易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于1877年8月,亲帅11万清军集中攻击南路阿古柏。南路之敌已成惊弓之鸟,他们堵塞开都河(今通天河),使河水泛滥,企图阻止清军前进。清军“或跣足而过,或搭桥而渡”,当抵达库尔勒城时,敌人早已逃到库车。经过急追6昼夜,疾行九百里和激烈的交战,清军收复了库车等城。翌年1月,南疆诸城全部平定。清军所到之处,各族民众纷纷献粮献马,运送粮草,充当向导,传递情报。由于得到民众的支持,仅10个月左宗棠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全部疆土。阿古柏兵败自杀,他的儿子伯克胡里和白彦虎等少数残匪,在沙俄军队庇护下逃跑,伊犁仍在沙俄的控制之中。1880年1月,清政府改派驻英、法公使曾纪泽赴俄重议条约,再命左宗棠“统筹南北战守”,部署三路兵力,作好了武力收复伊犁的准备。沙俄侵略者深知武力不敌清军,被迫重订条约,归还伊犁。经过十多年的###,新疆终于全部收复。为了使新疆能长治久安,以巩固祖国的西北边防,左宗棠在新疆设置行省和建立郡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边防,修筑城堡,建设道路,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恢复生产,从而加强了新疆和中央政权的联系,促进了新疆的发展。有诗曰:“新栽杨柳三千里,惹得春风度玉关。”描写的就是当年左宗棠率军西征时,从南方带去不少柳枝,让士兵沿途遍插的情景,当地群众称其“左公柳”。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作战篇(1)
本篇主要论述战争对国家的危害,推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方针和“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的作战指导原则。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秸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讲解:
孙子认为,只要兴兵打仗,必然要全国动员,动用大批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快速轻便的战车,运输粮秣、军械的兵车,也叫革车,或守车、重车、副车,是用皮革缝制的篷车。前后方的用费,外交使节的往来费用与开支,器材物资的供应,武器装备的保养补充。这样,每天耗资千金,然后,大军才能出发。用这样庞大的军队,就必须要求速战速决,旷日持久就会挫伤士气,使部队疲惫,使国家经济发生困难。财源枯竭,士气低落,部队丧失战斗力,敌人就会乘机发动进攻。这时,即使有像姜子牙、孙膑这样高明的将帅,也不能挽救失败的命运。因此,用兵打仗只听说由于速战而取胜,没见过善于作战的人,会把战争拖得很久。长期打仗而又有利于国家的事是从来没有的。不能完全懂得用兵害处的人,就不能完全懂得用兵的好处。
会用兵的人,兵员不一再征集,粮秣不多次运送,武器装备从国内取,粮秣在敌国就地解决。国家因用兵而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远途押运粮草。这样,沿途百姓会贫困,地方物价要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百姓财力枯竭。民穷国穷,就急于加征赋役,军力耗尽,财力枯竭,国内家家一贫如洗。而战争还在进行,战车损坏,战马疲病,武装、兵器的损失,车辆的损坏及辎重的减少,都将给前方将士带来不利。所以,高明的将帅务求在敌国解决部队的给养,这样可以减轻本国百姓的负担,减轻对国家财政的压力。要使士兵勇猛杀敌,应激发他们对敌人的仇恨,鼓励他们的斗志。要想夺取敌人的资财,就要用适当的财货奖赏士兵,不要克扣他们的军饷。在车战中,凡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要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士兵,更换战车上的旗子,混合编入己方车队之中,对俘虏要宽大处理,不虐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