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文武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们都希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同家人在一起。
吏员们有的提着灯笼,有的手捧蜡烛,纷纷散去。裴伷也回到自己的寝处,蒙头大睡去了。
第二天,他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往窗外看。——阳光灿烂,那刺目的光明,铺天盖地地直泻下来,令人无法逼视。
——太阳照常升起。
裴伷心里简直乐开了花,从来没有哪一天的太阳,令他如此雀跃欢喜。
吃过早饭,来到军府,看到手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喜不自胜,仿佛遭遇了洞房花烛、金榜题名这样的喜事,抑或受到了朝廷嘉奖一般。
裴伷把众人召集在一起,再次询问,众人是否对昨夜的事情理出个头绪来了。无论文官还是武将,都露出茫然无措的表情。看来,对于此事,大伙儿心里仍是没谱。
裴伷也不深问,象平常一样,照常处理公务。私下里,却派出自己的心腹,四处打听,看看别处是否也是这样。
几天以后,使者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他带回来的消息是,整个广州境内,都是如此。——半夜里突然天亮,不久,又重新陷入黑暗之中。
听了使者的汇报之后,裴伷沉吟了一会儿,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是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这样的结论,他并不满意,当然,也不会就此轻易放弃。他又派出一队人马,往湘岭以北寻访,他倒要看看,是不是这样的怪事,只有他治下的广州才有。
这一次,使者的报告无疑是令人振奋的,缃岭以北,就没有这样的怪事发生。
至于其原因,谁也说不上来。
既然如此,裴伷心里纵然有万般疑惑,也只能姑且存疑,新官上任,日理万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寻常的老百姓忘得更快,这件事虽然怪异,但是并没有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服役纳税,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哪个都比这个要紧。
时间能改变一切,记忆是最先被漂白、洗刷的。
几个月之后,这件事所造成的影响差不多快被清除殆尽时,一个从外地来的商人,使它有了下文。
商人跟着浩大的船队,载着贵重的货物,从远方而来。下船交易完毕,同当地人闲谈时,他提起了此前亲眼目睹的一桩异事。
“八月十一日的夜里,货船正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我半夜醒来,想到甲板上去透透气,刚从船舱里走出去,就见前面黑黢黢的,好像有个东西在蠕动,好在天上有月亮,借着月色一看,吓得我差点张到海里去……”说到这里,商人拍了拍胸口,仿佛心有余悸。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别卖关子了,快说啊!”旁边有心急的,连连追问。
“有一只巨鳌,正从海水里浮出来,露出水面之后,就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了。好家伙,那身子啊,比朝廷演武的教场还大!它头朝北,两只眼睛,象天上的太阳一样,光芒照出去有好几千里。在那双眼睛的照耀之下,转眼之间,天就亮了,周遭的景物是纤毫毕现!”
围在他身边的人,彼此都心有灵犀地对视了一下——他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什么。
“那后来呢?”有人问道。
“船上的人都吓得麻了爪,你想啊,要是那巨鳌想对我们不利,谁也没辙不是,别说人了,连这货船都吞下去,也不在话下呀!水手们都伏在甲板上,一动也不敢动,好汉不吃眼前亏,我也跟着找个隐蔽的地方趴下了。”
“恩,有意思!”身边的人附和道,鼓励他继续往下说。
“那巨鳌好像对我们这货船也没有什么兴趣,在海面上浮了一会儿,就沉下去了!天色也随着变暗,黑夜再次来临。只听见哗哗哗哗的水声,还有,它下潜时带起的滔天巨浪,巨大漩涡,差点把我们的船也卷进去,幸亏离得远。说起来,这次行船也算九死一生啊,回去我可得好好享乐享乐!”说罢,促狭地朝众人一笑。
八月十一,不正是广州半夜天亮的时候吗?那天晚上,大伙半夜从被窝里爬出来,上学的上学,出工的出工,干活的干活。而都督裴伷的府里,正召集幕僚,一起商议对策……
(出《集异记》)
没想到,几个月之后,这起奇异的事件,终于被远道而来的商旅揭开了谜底。
故事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不过,几千年以后,从一个落魄文人的记载中,我们知道,这事还没有完。
(待续)
(接上)
故事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不过,几千年以后,从一个落魄文人的记载中,我们知道,这事还没有完。
清朝某年,有商旅到南海贩运,三更天的时候,船舱里忽然光芒大作,亮如白昼,大伙儿都从床上爬起来,争先恐后地出去观看,只见海水里浮起一个庞然大物,半个身子没入水中,还有一半浮出水面,远远看去,挺立如山岳。
它的两只眼睛,犹如初升的太阳一般,光芒四射,照彻了黑暗,天地之间陡放光明。
商人心中骇异,问同行的水手,这究竟是什么东西,水手们一概摇头,表示自己以前从来也没见过。众人躲在货物后面,偷偷向外窥探。等了一会儿,那怪物又缩进水里去了,原本明亮的视野,也陷入了昏黑。
但是,他对船上行人所造成的心理震撼,却久久不散。
后来,货船行至闽中(今福州及其西南一带),当地人传言,某夜先是光芒大作,同白天无异,后来,天又莫名其妙地黑了,大伙儿都觉得这事挺奇怪。过了这么久,仍然念念不忘。
商人听后,心里一动,掐着手指头算了一下,不禁暗暗吃了一惊——那正是自己在舟中见怪之夜啊!
千年以后,类似的事件又再度重演。
记载这个故事的落魄文人为谁,蒲松龄是也。这件事,收入《聊斋志异》的第八卷。
蒲老先生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一个目击者的视角,同上一个故事,正好相互对照。
那么,千年以前唐代的那个商人,和清朝在海上夜航的贾客,看到的庞然大物,真的是巨鳌吗?
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于那些远离自己知识背景的事物,总习惯用自己熟悉的东西去比附。海里面出现的巨鳌,也是如此吧。
鳌,传说中是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据说,女娲补天时,曾经“断鳌足以立四极”。
鳌的背部,就是龟壳的形状。
我总觉得,那商贾对于巨鳌的描述,同现代人感兴趣的一种不明物体十分相似。
这种物体,经常在黑夜出现。凡是它出现的地方,周围亮如白昼。如果,有人驾车、开飞机、或者航海,会发生罗盘失灵的现象。有的时候,还会造成大规模的停电。甚至有人觉得,那东西出现时,自己被偷走了一段时间。——凡是那时候发生的事,都记不起了。
这种不明物体,会飞,也能够在海水里潜行。它出现时,无声无息,消失的时候,也是如此。
有人说,它象一个草帽,也有人说,它象一个飞动的碟子。
有目击者说,它的上半部分,是椭圆形的,若浸在水中,是不是,在古人眼里,就象漂浮在海里的龟壳。
它还有类似飞机舷窗一样的装置,能够放射出炫目的光明,对古人而言,这就是巨鳌的眼睛了。
据说,百慕大三角海区,就是这种不明飞行物体经常出没的地方。所以,在该地,过往的飞机和船只屡屡失事。有的时候,当地的人们还能看到,已经消失了几十年的船只又出现了,甲板上空空荡荡,没有一个人。人们把这种船,叫做幽灵船。这片三角海域,就是传说中的魔鬼三角。
没有人知道,在中国的南中国海域,也曾经存在这么个地方。
在国外的目击事件中,当那物体消失之际,有时人也跟着一起消失。幸运的话,他们还会再度出现。只是,忘了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有的人,却再也没有回来。
说道这里,你能够猜出,我要说的究竟是什么了吧。对,就是大家谈之色变,却又津津乐道的不明飞行物——飞碟。
那么,这起夜明事件,也就是飞碟出现,再消失的过程。
所幸,这一次,它没有带走任何人。
42唐人轶事
下面这些事,不奇也不异,但很有趣,在我看来。大家一起分享吧。
1、众所周知,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在隋代就已甚收时誉,入唐以后,更是声名赫赫,无人不知。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骨力劲峭,法度严整,于规矩中见飘逸,誉平正中见险绝,世人称之为“欧体”,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畈⒊莆樗拇蠹摇
当然,书法家并不是他的专职。他在隋朝,官至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时人称之为欧阳率更。
帅更令官职不小,管理的范围也很广,宫廷宿卫,敲钟击鼓,礼乐赏罚,都在他的职责之内。
太宗李世民能登上王位,除了他自己本人的才干,手下一般文武的鼎立辅助之外,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就是皇后长孙氏。
长孙氏十三岁便嫁给时为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多年以来,二人风风雨雨,守望相助。这个女子,对于李世民来说,不仅是他孩子的母亲,后宫里的贤内助那样简单,她也是太宗的左膀右臂,这个男人身后最坚定的支撑,而且,她知书达理,深明大义,对国家大事多有匡正。
一代贤后,三十六岁便走到了她人生的尽头。弥留之际,还在殷殷嘱咐丈夫,要善待贤臣,抑制外戚,不要给她的兄弟们什么特殊的礼遇。并且,在她死后,丧事务必从简。
可以相见,长孙后的离去,对唐太宗李世民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
他理解长孙皇后的遗愿,但是,若真的薄葬,他绝对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最后,他还是决定,用一个隆重的葬礼,表达对已故妻子的哀思。
长孙后薨后,文武百官全都披麻戴孝,前去吊唁。率更令欧阳询,是丧事的主管之一。分派各项事务,忙得晕头转向。
欧阳询名满天下,但是,由于他任职宫掖,见过他的人真还不多。
他字虽写得漂亮,相貌却生得极丑。不但丑,而且怪异。鼻子、眼睛、嘴,都长得和正常人不大一样。即便一样,比例也不相同。尤其是穿上了一身丧服之后,这些怪异之处,更是受到了烘托。
吊丧的大臣见了以后,私下里对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好在这些人还有理智,知道这是什么场合,不敢过于造次。不过,忍得实在是辛苦。就等着祭奠完毕之后,溜回家里,关起门来,捂着嘴,好好地笑一阵。
不过,有一个人是例外。中书舍人许敬宗见了欧阳询以后,终于没能抑制住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可以相见,在一片哀哀的哭声当中,突然有人开怀大笑,那是多么强烈的反差。
这还了得,举国哀痛之际,许敬宗竟然笑出声来。不仅对死者不敬,也是藐视皇上!大伙儿都对他投去差异的目光时,许敬宗才猛地醒悟过来。
清醒也晚了。
御史大夫(掌监察)见了,抓紧时机行使自己的职能,在殿上参了一本。
还好,还好,也许文德皇后长孙氏的临终遗言起了作用,许敬宗没有人头搬家,而是由京官贬为洪州司马。(出《谭宾录》)
2、下面这件事还是同许敬宗有关。
许氏在武则天当政时官至右相,极受信重。但是,在唐人的各种记载里,关于他的糗事特别多,由此可见,此人在当时是多么不招人待见。
还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太宗率领大军攻辽,声势浩大,直扑敌营。对方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坚壁清野,枕戈待旦,把个城池守得风雨不透,固若金汤。
为了尽快攻下此城,领兵的大将命匠人造了一些云梯,竖在城墙上,让将士攀登这些梯子爬上城墙,进去以后,里应外合,一举将此城拿下。
爬云梯的时候,排在第一位的最是凶险,十有八九,有去无回。
为了鼓舞士气,军中贴出榜单,重金征募,有应征为梯首的,大加赏赐。
城墙上剑戟如林,飞篁似雨,时不时还有滚木擂石,携着千钧之势,呼啸着从上面滚落下来。谁碰上,不是被射成刺猬,就是砸为肉饼。
城墙之下,早已是血泥糅杂,然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多兵士争先恐后,希望安排自己第一个爬上云梯。
其中,有一个勇士,格外引人注目,他身上白色的战袍同银色的盔甲,早已染成了殷红的眼色,——不知道是自己的血,还是敌人的血。然而,在众多应募的人当中,他是身手最敏捷,爬得最快的一个。看那速度,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的话,很快就能跳上雉堞了。
在一旁督战的英公李世勣遥指这个人说:“此人真乃壮士啊!”
许敬宗听了,拈着胡须,摇头道:“我看未必,主要是没有脑子!”
李世勣:“@#¥%……”
得,这事传到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许敬宗差点被关进监狱。
3、唐朝同高丽交恶的时候,李万顷正做辽东道的管记。
管记是个文职,相当于政府各个机关的秘术。
这人文笔不错,主官叫他作一篇檄文,涨涨大唐志气,灭灭高丽威风。
李万顷领旨之后,连夜奋笔疾书,很快,一篇洋洋洒洒、义正词严的檄文就出来了。
为讥讽高丽主将鼠目寸光,没有带兵之略,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不知守鸭绿之险”。
高丽主帅的回信很快就到了。对方在回报唐将的书信中说:“高,实在是高,恭敬不如从命!”
于是连夜调兵遣将,驻防在鸭绿江的险要之处。这样一来,唐军若想渡江作战,就得付出巨大的代价。
辽东道的主官听说以后,差点气歪鼻子。当下叫李万顷收拾收拾行李,流放到岭南去了。
4、
有的人以英俊潇洒著称,有的人以聪明灵秀著称,有的人以老成持重著称,还有的人,以糊涂著称。唐代沧州南皮县县丞郭务静就是一个以糊涂著称的人。
有一次,郭务静同主簿刘思庄在客栈住宿,晚上,两人躺在炕上聊天。郭务静对刘思庄诉苦道:
“人人都以为跟随圣上出行是无尚的荣耀,我却觉得这是一件苦差事。”
刘思庄就问了:“兄台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