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一团战斗历程(罗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一团战斗历程(罗版)-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敌人不甘心失败。敌248师师长韩有禄亲自督战,拼凑了1个营的兵力,从二营子方向反扑过来。
  “天门开了……要升天了……”
  疯狂的敌人,嗷嗷叫着冲到阵地前沿。
  早已“迎候”的第6军官兵,先是轻重机枪的一阵“点名”,紧接着,第50团的勇士们,一齐跃出战壕,高声呼喊着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犹如猛虎扑羊,勇士们从山头上冲杀下来,直杀得敌人死伤惨重,慌忙退下二营子。
  罗元发命令第16师和第17师的先头部队继续攻击,敌二营子和头营子阵地相继被占领。
  营盘岭攻坚战,第6军在罗元发的指挥下,从拂晓发起进攻,一直激战到下午5时,全歼三营子主阵地守敌1725人,部队伤亡约1500人,仅第17师就付出了伤亡1235人的巨大代价,其中担任主攻的第50团牺牲668人,突击队第7连几乎无人生还。
  阵地上,到处堆满了尸体,鲜血染红了山头,血水与黄土混合在一起,满山遍野都淤着一层尺把深的殷红的泥浆。残火燃烧着尸体,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和焦臭昧。一场残酷的战争,留下的是惨不忍睹的场景。
  如血的残阳,映照着红旗,映照着烈士的鲜血。皋兰山上,遍地是殷红的血浆,满目是燃烧的火焰,血与火交织在一起,愈显得残酷而悲壮。
  8月26日晨,罗元发的第6军进入兰州城内,与兄弟部队第3军、第4军和第19兵团的部队胜利会师。
  兰州解放了!
  8月30日,彭德怀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
  烈士的遗体刚刚掩埋,胜利的喜悦还未从指战员们的脸上消失,按照彭德怀的命令,罗元发又率领这支第1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与王震司令员的第1兵团一起,踏上了西进的征程……




刘伯承:麻雀战是七七一团发明的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 周年  

  
  麻雀战,麻雀战,神兵像麻雀千百万;东边飞,西边闹,“啄”得鬼子团团转。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
  麻雀战和地道战一样,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常用的以弱胜强、集小胜为大胜的游击战法。
  抗日战争中敌强我弱,各地的游击队无法与敌人正面力拼,于是便像麻雀那样骚扰敌人。部队化整为零,编成若干战斗小组,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战士们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纱帐里。
  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枪,避实击虚,出敌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猛打。敌人反击时,他们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他们又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陷入吃又吃不好、睡又睡不香、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麻雀战主要在山区丘陵实行。那里地势复杂,道路崎岖,根据地军民熟悉当地情况。日军则因人地生疏,只能在大道上徘徊挨打,对游击队无可奈何。
  “麻雀战”是谁发明的?1938 年7月7 日,刘伯承在《一二九师抗战一周年战术报告》中,称赞七七一团的范村战斗“发明了麻雀仗”。从此,“麻雀战”成为抗日军民的一种战术,被迅速推广,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范村战斗是七七一团一个连以“麻雀战”的战术,同日军步、骑、炮兵共600余人(6 门炮)对抗,一天打了6 个小时,毙伤敌100 余人,击毁汽车l 辆,我军无一伤亡,打了一场漂亮的消耗战。这一仗,成为晋东南前线正规部队打“麻雀战”的先例。八路军一二九师对此战给予高度评价,刘伯承师长觉得这种作战形式与麻雀的活动很相似,就总结定名为“麻雀战”。并说,“这是我们七七一团发明的作品”。此后,这种打法就在八路军各部队广泛运用。
  七七一团今何在?1949 年1 月,七七一团整编为十七师(现农六师)四十九团,进军新疆后曾驻守迪化(乌鲁木齐)。1953 年整编时,这个团的一个营调国防十二团,其余指战员留在了农六师,原四十九团政治处主任赵予征任农六师政治部主任。
  七七一团是一支老红军部队,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 年的黄麻起义。部队历经工农革命鄂东军、红十一军三十一军师、红一军一师、红四军十师、红四方面军二十五军七十三师的番号演变。
  1933 年7 月,在川陕根据地整编为三十一军九十一师。1937 年8 月,为了抗日,红四方面军的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在山西三原县整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仍由原九十一师师长徐深吉任团长。后来,七七一团组成一二九师新四旅时,徐深吉任旅长。
  范村“麻雀战”的战斗过程是这样的。
  1937 年11 月。七七一团根据一二九师的部署,由团长徐深吉率该团二营到太谷以南、同蒲路以东范村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准备袭击日军。七七一团二营的行动,引起太谷城内日军的注意,他们侦察到范村和我部队的情况后,企图出击。
  11 月26 日拂晓,天气晴朗,但有点西北风,阵阵寒风刺骨。我军部队拉到山上,准备迎击敌人。太谷之敌出动了步兵500 余人、骑兵百余,携带炮6 门、汽车2 辆,向范村进犯。由于部队抗战以来连续作战多次,兵员尚未得到补充,无论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不可能吃掉这股敌人。因此,部队决定以一个连的兵力打消耗战,采用消耗敌人的战术。二营主力由范村撤到东面山梁子上,如果敌人上山,则相机打击敌人;派出八连对敌人进行运动防御,诱敌进山沟打消耗战消耗敌人。具体战术是:一个排在下面诱敌深入,两个排分成为3至5 人为单位的战斗小组,埋伏在敌人前进路左侧山坡上,以冷枪射击杀伤敌人。
  这时候,部队已经摸到日军进攻的战术特点,当进攻某一阵地时,日军依仗其军事优势,非攻下不可。我军则是依靠火力准备,无还击时就前进,遇到还击时,则停止前进,再用炮火轰击,直到无还击时再前进。
  抓住敌人这一特点,七七一团二营用一个排在正面诱击敌人。等敌人接近200 米左右,突然用火力袭击杀伤敌人,当敌人展开火力还击时,就隐蔽撤退,到后面占领新阵地。就这样多次反复,我军牵着敌人的鼻子一步一步地深入,让战斗小组一枪一枪地杀伤敌人。
  上午9 时许,敌人十分嚣张,步骑炮兵600 多人的部队采用行军纵队,如同一般行军,不派侦察警戒;前面打响了,后面部队集结成集合队形,这是欺负我军没有火炮。敌人一路行军纵队大摇大摆地向范村走来,二营八连一排在范村西北占领阵地。当敌人距离200 多米时,伏击的战士一个排子枪撂倒四五个敌人。敌人就地散开进行还击,步枪、机关枪、掷弹筒、火炮一齐向我开火,但未敢发起冲锋。同时,敌人骑兵五六十名向范村南前进。团长徐深吉估计敌骑兵可能迂回范村,就指挥部队从村边隐蔽地撤退到范村东边占领新的阵地。敌人见没有还击,便向范村内一边打枪一边探头探脑地前进。当敌人继续前进到村东500 多米的小山前面,突然遭到猛烈的阻击,我军轻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撂倒敌人十几个。敌人就地展开还击,机关枪、步枪、掷弹筒一齐开火,接着炮兵也开火了,枪炮声在山谷中响成一片。敌骑兵也来到村东边,这时候阻击部队又隐蔽地撤到北田受村西新阵地。敌人又打了一阵枪炮未见还击,又开始前进。我正面分队又撤到北曲河村西新阵地对抗,敌人恼怒地开始追击。这时,八连二、三排各个战斗小组埋伏在北曲河北面山坡上,对进犯之敌展开了“麻雀战术”进行侧面射击,不但敌人的先头部队遭到打击,而且后续部队也同时受到打击。一排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北田受、北曲河、西曲河、东曲河直至五公村山沟里,一步一步地诱进十来里路,打死打伤日军100 余人,打坏汽车1 辆。战斗到下午3 时,敌人收拾了尸体和伤兵开始撤退。七七一团二营各战斗小组继续侧击敌人,正面诱敌深入的一排跟踪追击,直追回到范村。敌人在范村抢走了老乡的几辆大车和十几匹骡子,把伤兵和尸体拉回太谷城去了。
  这一天打了6 个小时,敌人打炮弹200 余发,而七七一团却无一人伤亡。
  “只听敌人炮声响,未见我军有伤亡,消灭敌人保自己,这次战斗真漂亮。”当战斗报告到师部,刘伯承师长表扬了七七一团二营,称赞这是一次典型的消耗战,消耗了敌人,保存了自己,并对这次战斗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麻雀战”。
  “麻雀战”就从此进一步传开了。
  当时的团长、后任新四旅旅长的徐深吉说,打游击战是红军起家的拿手好戏,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期以后,主力红军集中打运动战和阵地战,对游击战争就生疏了。现在进入敌后抗战,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和“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开始学习游击战争。这次战斗,是我们重新学会打游击战的一次很好的尝试和锻炼。  
 


踏着英雄的足迹——访“襄阳特功团” 

  
 

    
    猎猎军旗下,巍巍军阵中,有一支驰名中外的英雄团队——“襄阳特功团”。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这支在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的英雄团队,现如今已成为全军预备役通信部队的佼佼者。

    数十年南征北战,几万里纵横驰骋, 
与铁与钢为伍,与血与火结缘,烟熏血染的战旗连着流光溢彩的锦旗,叱咤风云的战斗接着气吞山河的决战,“襄阳特功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该团的前身是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支队一大队(八路军七七一团第四连扩建)。从诞生的那天起,这支英勇的队伍如同出鞘之剑,所向披靡。

    在抗日战争中,该团紧随刘邓首长转战太行,挺进中原,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与日、伪军进行了数十次艰苦卓绝的殊死较量,为保卫根据地、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解放战争中,该团跃进大别山,转战冀鲁豫,驰骋中原,会战淮海,强渡长江,进军大西南,辗转数万里,征途遍及11个省,先后参加了陇海、定曹、豫北、上党、襄樊、淮海、成都等著名战役,经历了大小数百次战斗。特别是在襄樊战役中,以“刀劈三关”(连克琵琶山、真武山、襄阳西门三个重要关卡)的豪迈壮举,被中原军区授予“襄阳特功团”光荣称号。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该团在充满悲壮色彩的朝鲜战场上,历时三年零一个月,先后作战71次,歼敌7158名,涌现出二等功以上模范人物153名,二等功以上集体27个。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杨春增还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共和国英雄”称号。

    在和平建设时期,一茬又一茬官兵始终高举鲜艳的“襄阳特功团”旗帜,把“刀劈三关”精神演绎得出神入化,始终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坚强意志。在练兵场上,官兵们坚持以实战为背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苦练打赢本领;国防施工战场上,官兵们战严寒、斗酷暑,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该团官兵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壮歌。

    在1991年和1998年抗御特大洪涝灾害中,该团官兵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与洪水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共救出和转移群众4000余人次,背运沙土60余万方,封堵决口、管涌和排除险情47处,捍卫了滁淮河和长江大堤的安全,先后两次被南京军区评为抗洪救灾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所属五连创造了连续30多年无政治事故的纪录。1995年,中央军委授予其“基层安全保卫工作模范连”荣誉称号。江泽民、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等党和军队领导人先后多次到该团视察,勉励官兵发扬“刀劈三关”的英雄精神,在新的征途上争取更大光荣。

    1998年11月22日,是“襄阳特功团”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遵照中央军委命令,该团由野战部队的步兵团改编为预备役通信团。

    这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这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新考验!

    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了英雄团队的旗帜更加鲜艳,“襄阳特功团”的传人们依然保持着战争年代那么一股革命加拚命的战斗精神。

    该团组建之初,除了有26名现役官兵,几乎一无所有。面对各种困难,全体官兵同舟共济,艰苦奋斗。经过近7年的努力,该团的基础设施建设,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基本实现了营院环境园林化、教育训练基地化、专业教学模拟化、学习办公网络化、武器装备现代化、作战指挥自动化、部队管理正规化。

    在加速团队战斗力生成过程中,团领导机关坚持以实用、管用、急用三省吾身。近4年间,他们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团首长机关带一个营兵力的快速动员集结或野战通信枢纽开设综合演练,以此来全面摔打和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去年6月,他们完成的由总参通信部、动员部赋予的野战通信枢纽综合演习,总部、军区领导机关和全军预备役通信系统的有关单位领导观摩后,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该团“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快速动员集结能力和遂行作战任务能力已经初步形成。”

    短短七年间,该团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先后被军区司令部、政治部通报表彰为预备役部队建设先进单位;被江苏省军区表彰为先进团党委、学雷锋先进集体、正规化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被江苏省表彰为全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