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东流不复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逝水东流不复还-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一黑,俩人来到人家门口,谎称是外乡赶路的,请求主人让他们在牛棚里借一宿。好心的主人自然不会拒绝。说那就委屈你们,将就些。

    夜里‘花心男’悄悄爬起来,摸索到牛桩,解开缰绳,用一把事先准备好的铁锥,对准牛屁股猛钻,老牛痛得狂奔而去。接着‘花心男’大叫:‘不好啦!主人家牛跑啦——’

    刚准备做‘功课’的男主人,听到叫声连忙爬起来,沿着‘花心男’指引的方向去找牛。

    找到牛回来,男主人把冻得发僵的身子钻进热被窝,嘴里说着‘冻死了,捂下子’,一把抱住女主人就要亲热。谁知迷迷糊糊的女主人埋怨道:‘你才要过了,怎么又要要?’

    男主人一听昏了。才晓得当受骗,吃了哑巴亏。

    原来,趁男主人找牛的功夫,‘花心男’偷偷钻进女主人的热被窝,弄了一火。事成之后,假装起身小便,溜之大吉。”

    看看,这是一帮什么人!这是一帮“猴子”。

    “专门笑白大,这不行。前面讲的不算。”阚贵没事找事,为难萍,“罚你重讲一个。”

    “我不行!”萍连忙笑着摇手。

    “你***,就像作骚的大姑娘——又想弄,又怕疼,还怕妈妈骂。说一个好听点的不会死。”

    也许是受现场氛围感染,也许是中了阚贵的激将法,萍深呼吸了一口气,说:“那我就说一个‘拐’的。”

    “从前有个老头子,他的老太婆死得早,光棍的日子不好过,实在难熬。老头子开始打儿媳妇的主意,想儿媳妇的心思——”

    “干脆地说老头子想扒灰得了,不要文绉绉的。”阚贵插了一句。

    “可是总不得机会。这一天老头子终于想出个好主意,也像刚才花红讲的故事里那个人一样,老头子晚桩绳不扣,故意把牲口放掉。然后喊睡在东房屋的儿子起来找牲口。

    哪晓得他儿子躲懒,推起自己的女人,叫老婆一个人黑咕隆咚去找牲口,自己躺在铺继续睡大觉。

    老头子见脚步声远去,自以为得计,心中暗暗高兴。悄悄爬起来,从西房屋,鬼鬼祟祟,摸黑来到东房屋儿子的床边。儿子也不傻,睁眼看到老子的身影,自然心知肚明。心想,老东西没安好心!但自己的老子能怎么说呢?

    正在不知怎么办才好,儿子摸到放在床头的擀面杖,突然灵光一现,灵机一动,于是有主意。

    儿子决定教训一下老子。

    就在老头子伸出手来,拉起被角,准备摸‘儿媳妇’的功夫,儿子立即‘顺手’操起床头的擀面杖,对着黑影,当头狠狠一棒,急中生智,嘴里还骂道:‘畜生,又咬被窝了!’

    原来,老头子家里,正巧生下一头小牛,因为怕小牛犊经不住冻,就关在家里过夜。

    老头子这亏可吃大了,偷腥不成,反挨了儿子一顿打!

    老头子吃了个哑巴亏,悄悄退回西房屋,躺在床,揉揉头肿起有鸡蛋大的瘤,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

    老头子心里不甘心,嘴又不好明说,只好跟着儿子装糊涂。

    ‘打畜生不能这么打像。不能轻点?像这么狠,不把畜生打死?’老头子越说越气,‘一点不晓得心疼!我挣来这份家业容易吗?我!’

    ‘败家子,’老头子指桑骂槐道,‘这个家迟早要败在你手里!’

    大家笑过之后,阚贵评点:“报应啊,这才叫‘养儿子日媳妇’,不凭良心!”

    ……

    那时候,社会对“性”,还不像现在这么开放;人们的“性”观点非常保守,不像现在这么宽容;法律对越轨“性”行为的处罚也十分严厉。可能是物极必反,这种压抑氛围反而造成人们普遍对“性”充满神秘与好奇,无法宣泄的“性”**、“性”本能只能通过放肆的语言来发泄?!那时候流行的说法是“口头腐化过过瘾”。当时还有一个奇怪现象——我们姑且把它叫做“厕所文化”或“旅馆文化”,就是在厕所和旅馆的墙壁,常常写着很多打油诗。譬如——

    “离地三尺一条沟,一年四季水长流,不见牛羊来饮水,只见和尚来洗头。”

    “人在人,肉在肉中;下晃动,其乐无穷。”

    ……这也是一种宣泄和释放的渠道?也算是对“性”饥渴的精神调节和补偿?现在这些东西很少看到了,是社会进步了?还是社会太宽容,人们性行为太随便,宣泄和释放的渠道太多,不再“性饥渴”?是不是太容易满足,人们反而失去浓厚“性”趣?失去创作这些“打油诗”和“顺口溜”的激情与想像力?

    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 引江县城观灯】………

    天下无百年不散的筵更新超快

    供销会后,大家各奔东西,各自忙各自的事情。需要打点的“关系”,春节后要去送礼。

    驻办事处的,回到自己的岗位去只有外省和省内重点网点,才设办事处。

    萍他们几个小的,还没有固定的“关系”。随时听从安排。

    领导安排萍到邻县邗江县甘泉镇减速机厂催款。

    这也是个乡镇企业,生产的减速机套装引江电机厂的电动机,去年欠电机厂货款1万多元,年前安排人去要,腊月二十几夜空手回来。

    因萍年前催款得力,故钱厂长建议换萍去。

    据之前去的人回来说,对方年底,帐实在没钱,但答应年后一定还,一班第一家先安排电机厂的款子。

    年关,年关,过年就是过关。外面欠债要还,工人钱要工资,年关岁底,哪个单位都是如此,都需要钱。

    资金短缺,只能是对方不还钱,拖欠的借口,不能成为供销员要不回钱的理由。要不回钱就是没有做好工作,就是无能。没有任何理由。

    去年年底,电机厂资金紧张,钱厂长坐镇供销科,亲自指挥资金回笼。

    如何讨债?钱厂长说,你们出去给我一个人带一根长麻绳,绕在颈项,坐到他领导的办公室里,他班,你班;他下班,你下班。讨不回债来,你们一个个不要回来过年!

    一直到腊月二十八,萍终于从海门农机公司拿回2万块钱,救了“等米下锅”的钱厂长的急。

    钱厂长接过萍递交过来的汇票,愁眉顿展,喜笑颜开:“小伙子,你立了大功,救了厂里的急。小伙子,不错,有本领!”

    这次“救急”行为,使平时寡言少语的萍,在钱厂长头脑中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正月十三下午,萍从小季镇赶到引江县城,一下车,就被灯会浓浓的节日气氛感染。

    元宵节是最热闹的节日。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闹花灯的故事。元宵节尤其突出一个“闹”字。安徽黄梅戏的经典唱段“夫妻观灯”,中央电视台每年有元宵晚会,都是大家十分喜欢的民俗节目。

    引江县也有传统的元宵活动。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就开始,这一天叫“灯”或“点灯”,到正月十五结束。观灯称“看灯会”。

    据传,按照当时县里面的要求,各单位都要扎花灯。于是灯会成了灯展,成了各单位比灯艺灯技、比实力的大擂台。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型花灯“龙舟灯”。长有十几米,花枝招展,里面的各种景物还会旋转、变幻。当时这种电子灯应该属“高科技”。萍是农村出来的孩子,这种大型花灯、包括一些宫灯从来没见过,故一概不识。“少见多怪”,感到十分新奇后来经常出差在外地看过几回灯展,萍才长了些见识。

    萍印象最深、也是最有趣的应该是济公灯。当时游本昌主演的《济公传》正流行,只见那济公和尚穿一身破衣裳、歪戴着破帽子,一边摇着破扇子,一边晃着脑袋唱:“鞋儿破,帽儿破,身的袈纱破……”活脱脱一个游本昌演的济公。你说滑稽不滑稽?可笑不可笑?

    转了一圈,萍不想走了,决定住下来,留在县城晚看灯,第二天再去邻县讨债。反正要债也不是急的事,再说要到要不到,还要打问号。根据萍以往的经验,这种情况基本是白跑的可能性比较大,没什么指望其时,乡镇企业三角债普遍严重。

    萍没有住旅馆,萍有个远房伯父家住郊区,萍匆匆赶去投宿。吃过晚饭,便拉着堂弟的手向灯会区走来。一路万家灯火明、爆竹声声响、烟花飞满天。不仅如此,各单位门前更是张灯结彩,高楼大厦的霓虹彩灯尤其吸引眼球。可是萍和堂弟无心观看这些,他们直奔灯会区。

    怎么来形容呢?灯火通明,灯火辉煌。怎么形容都行,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到处是花灯,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喜气。这是花的世界,这是灯的海洋。

    这更是一个人的海洋。由于事先宣传到位,人流从四面八方涌来主要是周围乡镇,灯会区现场到处是人,黑鸦鸦的人头让人血脉贲张、心跳加快。

    萍和堂弟迅速加入人流,唯一的感觉就是人太多、太挤。为了不被挤散,他和堂弟紧紧拉住手。这时候你说你要去哪里、看哪个灯,已经不现实、不可能、不由你控制。你只能随着人流的走向“淌”,“淌”到哪里是哪里。他和堂弟不时会被人流冲得东倒西歪。他们在灯会区里半个小时没走出50米。其实就这50米,也不能算是自己走的,而是被前后左右的人抬起来架着走的,因为脚早已离了地面,人早已悬了空。这时候如果你有东西掉了,千万别去捡;鞋后根被人踩掉了,更不能提。因为你一低头,可能就没命了!你一旦倒下,就会被众人踩在脚下,永远别想再爬起来。很多人就是这样倒下的……

    很快堂弟遇到危险。堂弟前面的人倒下一大片,倒下的人压在他脚,绊住了他的腿,堂弟怎么抽也抽不出腿脚来,可是后面的人还在把堂弟往前推!眼看着堂弟就要跟着向前倒下,堂弟吓得失声大哭起来,堂弟的哭声让萍更加惊慌,唯有拉着他的手,拚命把他向自己身边拽。谢天谢地,堂弟总算从倒在他前面的人身下抽出了腿脚,向萍靠拢过来,才没有被冲挤倒下。堂弟小萍三岁,十八岁小青年的脚步移动起来应该是非常灵活的。如果那天陪伴萍去看灯的是个老人,那就难说了。说不定,连萍的小命都要搭。不是没有可能,完全可能。想想看,你能见死不救吗?人家好心陪你,你能置之不理,独自偷生吗?你不能。因为你不能独自走开,那你就只能同归于尽了!

    这时候大约晚七点多钟,萍和堂弟被困在人流中,前进不了,后退不得。他们已经不能自主,只能随人流的方向“淌”!“淌”到哪里算哪里,他们“淌”到人流的中心,人流在这里形成旋涡!他们时刻都有生命危险,但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听天由命、听之任之。

    有很长一段时间,萍只要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后怕。试想,如果堂弟那天真的发生了意外,萍不死就是罪人!

    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乐极生悲】………

    划定的灯会区域成丁字型结构。各设一装饰精美华丽、高大威风的门楼,所有的花灯都集中展示在这个丁字型街道的二面。丁字型中心地带也是人流旋涡的中心。大型的花灯、精致的花灯也大多集中在这里。

    踩死人也是在这段区域内!

    不知从哪里冒出的这么多人。三股人流从三个不同的方向潮水般拥来,集中到一起,街面又被花灯占去近半,你去想象人有多挤、多密!

    转眼间气氛突变,笑容从人们脸消失。人们意识到危险,开始紧张起来,大声呼喊着亲的名字,有小孩的纷纷把孩子骑在肩,有吃不消挤的就把孩子转移到街道两边的民房大多是低矮的屋架房……一时间,大人的叫声、孩子的哭声连成一片。

    很快灯会组织者们也意识到了危险,高音喇叭里播音员的声音不再缓慢抒情,变得急促慌张,宣布灯会提前结束,要求工作人员对三大门外蜂拥而至的群众行进劝阻,只许进不许出,同时用高音喇叭安抚灯会区里面的群众不要紧张,有序疏散辙退……

    可是为时已晚。里面早已乱成一锅粥,出了人命,外面不知内情的群众还在拚命往里挤,工作人员根本无法封锁阻拦……束手无策之际,只有请求动用驻引江的部队来帮助疏散群众……这个时间并不长,最多个把小时,九点钟之后街面就变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街二面的花灯俱被挤得东倒西歪、不成样子,除了寻找亲的哭喊声、呼唤声,整条街再没有别的声响,死一般的寂静、死一般的可怕……

    事情发生的第二天,萍出于想了解更多情况的目的,一大早就跑街,来到出事的地方,一到街面,就看到到处是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鞋子,这些鞋子都是昨晚看灯的人们,在拥挤中被踩掉留下的。

    后来萍一个人又跑到县人民医院。县人医大院内站满了人,大多是伤者的家属死者据说随夜就被送往附近的火葬场。扒在病房的窗口往里看,医务人员不停地在给伤者逐一治疗,所有病床都躺得满满的,伤者痛苦的哼叫声彼起此伏……

    伤者大多是身体较弱的老年人。有一家人是爷爷带孙子从下面乡镇坐拖拉机来“看灯”的。爷爷当场被踩伤,住进县人医;孙子当时被人流挤丢,所幸下半夜在一条小巷里找到。小孩自己说,他当时脚已经离了地面,人悬了空,就这样随着人流稀里糊涂、不由自主被挤到一条小巷里才脱险的!

    196年的那个元宵之夜啊,热闹,无法比拟,悲惨,一言难尽!

    196年正月十三引江县灯会发生踩踏事件,死亡二十七人,伤者无法统计。

    “一旦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引江县从此不再举办元宵“灯会”。

    一提起“灯会”,既会引起引江人许多回忆和向往,也会揭起一些人心中隐藏的伤痛,一生挥不去的痛!

    “引江元宵灯会,人踩人,踩死人”,那一年同期,全国发生多起这样“乐极生悲”的事件。浙江某地元宵节正月十五把围墙挤倒压死二十多人,还有地方桥梁坍塌,也死了人……

    并不只是引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