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东流不复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逝水东流不复还-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塌,也死了人……

    并不只是引江一个地方。

    萍的日记见证了这起悲剧。萍是这起悲剧的亲历者,萍在日记中做了详细记录。

    回忆当年,萍记忆犹新。这是一个乐极生悲、弄巧成拙的悲剧!

    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太多。由于大张旗鼓的宣传,那一年到引江县来看灯的人出乎意料的多,灯会组织者们事先根本没有考虑到会有这么多人,也就没有应急措施和预案。使得悲剧瞬间发生。

    小城故事多,此事却很少有人提起。这个话题沉重,人们小心避免着。可是萍作为历史悲惨场景的目击者,总觉得不吐不快,不吐心里更难受。

    这起踩踏事件是萍这一生中最恐怖的经历,这一幕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一些细节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之后,有一年元宵节,萍特意来到县城当年组织“灯会”的地盘,踩死人的区域。街道两旁的建筑虽然有不少是重建的,但丁字型的街道结构依然保持原貌。

    萍下午在原地转了一圈,想找找元宵节的气氛与感觉,街很清冷,全没有元宵节的热闹。看到有卖汤圆的,问过价格,然后要了一碗。很快水开了汤圆浮水面,一碗汤圆吃下肚,萍还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又在原路兜了几圈,萍甚至去了小城唯一的公园,想看看那里有没有人,可是那里乌灯歇火,更令人失望。

    后来总算看到几个小孩在大人陪同下,提着小小的电子灯在玩耍。萍特意观察那些大人的脸,企图从他们的脸寻找到要寻找的东西——那些当初曾经拥有,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的东西。

    爆竹声依旧,万家灯火依旧,人们过节依旧。

    这时候已经是晚七点多钟,196年的这时候,同样是这个地方,这里曾经发生一幕乐极生悲、惨不忍睹的人踩人事件……

    当年的引江县委记是个为官清廉、难得的好记。

    只可惜官运不甚亨通。据传说,当时中央电视台记者和省委记都下来了,原打算做一期引江县经济高速腾飞的专题报道,要把他树为楷模让大家学习在他的领导下,引江当时的发展势头在周边县中是首屈一指,确实值得一夸,可是最后却成了反面典型。据说他因工作卓有成效、成绩显着,本来要调扬州任职的,后因灯会事件被调到兴化去了……

    新华日报、中央电视台第二天也确实都作了报道,不过已经变成负面报道——希望各地举办这样的活动要引以为戒,以此为戒。

    提起这位好记,好多人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老家没有人不夸他的,说他是“真正**教育出来的好记”!没有一个亲人沾过他的光,连他母亲去“县衙”,都是他亲自陪着吃食堂。一直传为佳话。他的亲侄儿和萍的一个朋是中学同学,大家满以为县委记的侄儿将来一定会有好工作安排,结果还不如一些稍有门路的同学——县委记的亲侄儿高中毕业后一直在老家种田。

    他的亲人对他有说不出的爱和说不清的恨,一般不愿在人前提起他,也不以他为荣。这也是人之常情?

    又传他晚年生活也很不幸,子女过得都不幸福,儿子与媳妇闹离婚,女儿与女婿离婚……

    真是“树倒猢狲散”!

    以都是萍听来的,不曾目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不知是真是假。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真是人生无常,又是一个“好人未必有好报”的例子。可悲可叹!

    这是引江历史最悲惨的事件。惨痛的教训,付出的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

    提起这段往事,引江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对死者的哀痛,也有对从此失去这一传统节日的遗憾。

    引江灯会踩踏事件,永远的悲伤,永远的遗憾。现在谈起这件事,就事不就人,对事不对人。

    其实何止是引江,世界诸如此类因为人为因素引发悲剧的事情并不少。天灾无法避免,**是能够预防的。

    有人说,引江停办元宵“灯会”,实际是因噎废食。

    关于引江“灯会”,有没有必要再举办?一直有争论,而且还会继续争论下去。

    据笔者了解,可能还是支持举办的人多。

    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招工进厂】………

    八十年代中后期,苏中生产发电机组的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泰州、引江一带。当时,泰州隶属扬州,还未划出。

    引江电机厂所在地小季镇,虽然偏离县城,但却是引江县最大的一个镇——地域面积最大、工业产值第二、人口数量第二后二项仅次于引江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并设有区公所,下辖十个乡。

    小季镇历史悠久,地处里下河水乡。小季地名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说是很久很久以前,这地方的东大河,有一摆渡的小伙子,姓季,人们都叫他“小季”。无论阴雨连绵,还是刮风下雪,小伙子都坚持出工,为人们的生活、劳动带来很多便利。小伙子不但吃苦耐劳,而且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当地人们交口称誉。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岁月的霜刀雪剑,把身强力壮、黑发“小季”雕塑成腰弓背驼、白发苍苍的老者,但他从未放弃摆渡,直到生命结束。

    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地方从此命名为“小季”。

    萍的老师曾经在诗歌里讴歌过“小季”。

    八五年春末夏初,萍招工进了引江电机厂。

    招工信息是父亲从广播里听来,告诉萍的。

    当时,萍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穷途末路之时,虽然“创业”不断,但屡“创”屡败。

    就在萍基本丧失信心,茫无头绪的时候,父亲征求他的意见,问他愿不愿意进厂班?

    有什么愿意不愿意的?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于是,萍就和父亲一起去了。

    在区公所小季镇工业公司办公室,父亲为他报了名,交了500元押金。

    萍就这样进了引江电机厂。

    萍从此开始人生的新起点。

    他们属于正式工。电机厂的招工申请、招工计划都必须要经过镇政府、工业公司批准。

    为适应企业的高速发展,培养自己的人才,此次招工面向整个小季区,招工对象必须具备高中学历。不仅招收名额多,招工范围广,而且学历要求高。

    为确保招工工作顺利进行,招收到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严肃招工纪律,防止作弊,此次招工工作安排全部由工业公司面试录用。

    厂部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

    培训班由办公室周主任主抓。除了组织新工人学习一些规章制度,周主任还带领他们参加劳动,打扫卫生,清理厂区场地的杂草。

    二十四名新工人除家住本镇的而外,晚全部先安排在区公所招待所吃宿。

    晚萍和唐住一个房间。

    唐个子很高,大家都叫他“大唐”。

    大唐鹤立鸡群,引人注目,加之性格温和,总是一脸微笑,比较好相处。大家很快就都认识他,熟悉他,喜欢和他说笑。

    大唐人也比较厚道。不管你开多么过分过火的玩笑,都不用担心大唐会生气。

    大唐属于那种“自来熟”型的人。

    那时乡镇招待所没电视,俩人躺在床大眼望小眼,各想各的心事。

    也许太无聊,大唐突然对萍说:“我说两句‘流言’你听听。”

    “你说。”萍望着大唐。

    大唐笑着说:“躺下来像桅子,旁过来吹笛子,趴下来戳席子,走起路来,打伞拉旗子。”

    “以前好像听说过,”萍说。

    心想,大唐真是个“闷骚”。

    大唐见他的“流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点心不甘。接着又讲了一个故事,讲到最后,竟吟起诗来:

    “天作棋盘星作子,

    地为瑶琴水为弦。”

    大唐真是太有才了!萍对大唐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不排除大唐想卖弄的心理成分。但大唐这样的人,在他们这一批人当中,既不算最聪明,也不算最活跃。

    大唐不是夸夸其谈,抢话多说,口才很好的人。

    他们这批人真是藏龙卧虎,不少人后来成为百万富翁,甚至企业家。

    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人生新起点】………

    更加幸运的是,同批招工进厂的二十四名农家子弟高中毕业生,萍是一进厂就被分进供销科的两名高中生之一。

    大家都很羡慕,以为萍有后台,实际没有。说句实话,如果萍有后台,后来也不会混成那样!

    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这是一个机遇。

    其时,正是乡镇企业风起云涌,鼎盛之时,萍所在的引江电机厂更是如火如荼。电机厂顾名思义,就是生产电动机的。引江电机厂最初是由六十年代下放人员创办,当时生产出来的J2系列电动机到八十年代已经过时,销不出去,面临淘汰。由于下放人员早已回城,剩下的全是清一色农民组成的草台班底,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新产品Y系列电动机一时开发不出来,产销脱节。就在产品“青黄不接”,工厂面临关门的危急关头,时任厂长兼供销科长的钱生,以他多年生产与营销的经验向厂部提出了一条让引江电机厂起死回生的建议——生产柴油发电机组。

    当时的时代大背景是城乡一窝蜂办企业,粗放型经济,重复性建设,遍地开花,到处都是。国家经济明显过热,改革开放有些失控。这也使国家原本就供应不足的电力更加紧张,新建电网又一时无法完成。所以要办企业就必须先买发电机组。

    厂部经过调研,一致认为钱生的建议是个好主意,决定改行转产柴油发电机组。船小好调头,加乡镇企业的体制与管理本身就非常灵活——以销定产,什么好销生产什么。

    柴油发电机组主要由柴油机和发电机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柴油机带动发电机来发电。乡镇企业要想生产全套柴油发电机组谈何容易?简直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不要说一个连电动机都开发不出来的乡镇企业不具备生产柴油发电机组的技术能力,就是很多单独生产发电机或柴油机的国营大企业都很难做到。

    可是就是这样一批胆大妄为而又聪明绝顶的农民,他们不但敢想敢做,而且能够做成功,发大财。说白了其实很简单——所谓生产柴油发电机组,其实他们既不生产发电机,也不生产柴油机,他们只是从发电机厂买来发电机,从柴油机厂买来柴油机,他们只是组装而已。就这么简单!

    你说他们投机也好,倒卖也好,他们也确实差不多。但他们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们闷声大发财,发大财。赚得钵满盆溢。

    当时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市场经济初期非常混乱,几乎无秩序可言。所谓“浑水摸鱼”,各行各业充满了发财的机遇。如今很多企业家都是在当时把握住机遇,赚得第一桶,完成了原始的资金结累。当时的**非常严重,他们起码要比当时的官倒赚钱“光明正大”得多。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二十世纪中国经济的一件大事。短短二十几年,乡镇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资料显示,7年乡镇企业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97年乡镇企业已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7%,在中国的经济、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很多乡镇企业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中期发展到极致,然后由盛变衰。一大批曾经名噪一时的企业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销声匿迹。如今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下来的乡镇企业也早已改制。乡镇企业风风雨雨二十多年的发展史,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而其兴衰存亡更有时代的背景和根源。乡镇企业终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的产物。

    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 第一次出差】………

    培训学习结束,萍和宝分到供销科,开始一直在供销科接听电话。

    接听电话的工作包括;做好电话记录,打扫卫生,保持办公室的清洁,来人到客,端茶倒水等等。

    这种安排,实际是在让他们实习,并考察他们。

    这份工作很简单,但要做好了,让领导满意也不容易。

    关键要注意二点,一要勤快,二要学会随机应变。

    这样大约过了两个月之后,杨科长安排萍出差,去河南新乡送货。

    第一次出差,就是长途。

    八五年夏未秋初,萍押车送电动机去河南新乡。

    正因为是第一次出差,河南之行给萍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一趟河南之行,还给萍带来“好运”,带来“意外的收获”。

    开车的赵师傅出差回来后为萍介绍了女朋。这是萍在小季镇的第一个女朋

    赵师傅是个老志愿兵,为人朴实。刚从部门转到地方,身依然保留军人的直爽、正气。

    送货叫的是小季运输站的卡车。赵师傅在部队是老汽车兵,转业后分配在运输站开车。

    他们午在厂里装好货,吃过午饭,又给卡车加油、加水,然后从小季镇出发,沿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公路线直到淮阴,然后向西由泗阳途经时已初具规模的洋河酒厂、泗洪,进人安徽境内的泗水,在泗水一个破旧的小停车场过了第一宿。

    第二天,天还没亮,赵师傅就把萍叫醒赶路,开到灵璧的时候,天才大亮。

    “肚子饿啦,”赵师傅说,“随便弄点早饭吃下子。”

    他们在路边一个卖早餐的小吃店停下车。说它是“店”有点恭维它,其实就是一个茅草搭的小蓬儿。

    “来两碗稀饭,”赵师傅边说边坐了下来。

    很快,店主盛好两大海碗黑黑的稀饭,端来,放在他们面前的小桌。

    这里什么早饭啊!看不见白米花,稀得像水,照得见人脸!黑乎乎的,不知道里面是些什么成分!

    萍喝了一口,实在难以下咽,有一股说不出的怪味。

    萍没有再喝第二口,脑海里联想起一路之的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