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河水不是最美的,但绝对是一年四季最纯净的。经过一个萧杀的冬天,水草的残枝枯叶早已消失,碧绿的水面倒映蓝蓝的天。
白色的浪花在船头两边跳跃、翻滚,挂桨机船劈波斩浪,推开平静的河水,波浪由河心沿水面向两岸荡漾;机器的轰鸣声和“吹匠”的唢呐声连成一片……到火葬场有近二十里水路,两个多小时后,挂桨机船才在“呜啦呜啦”的唢呐声中停靠在火葬场码头边。
午通常是火葬场最忙的时候,等了有一个多小时才轮到爷爷。
殡仪馆设有遗体告别的临时灵堂。灵堂正中是一副通用挽联:
“陇犹留劳迹,堂前共仰遗容。”
挽联横批为:“音容宛在。”
遗体火化前,在殡仪馆临时灵堂里进行简单的遗体告别。
爷爷的遗体停放在临时灵堂中间,哀乐响起,所有送葬的家人和亲缓缓绕遗体一周,最后一次瞻仰爷爷的遗容。
在姑母悲痛欲绝的哭声中爷爷被推进火化间,火化间随即“咣当”一声关大门,在扶柩人的指引下,一众儿孙纷纷跑出火葬场大门,站在火葬场大院里,一个个仰着头朝焚化炉高烟囱最高处望。
一会儿,高烟囱冒出缕缕青烟,正在萍目送“爷爷青天”时,姑母突然大叫道:
“爸——,你走好啊——!”
姑母的声音极其悲惨。
萍仰着头,感到泪水模糊了视线,并迅速充盈眼眶,夺眶而出。
送葬回来,父亲和叔叔们下午就在老宅地为爷爷修了墓。
虽说爷爷是寿终正寝,如今又已入土为安,但萍心里更加空荡荡的,萍只有一个念头:“这个世最爱自己的走了!”
人生充满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尤是人之常情,但人生的悲哀莫大于生离和死别。
萍要写一篇祭文悼念爷爷。
未完待续
附:殓葬程序和吊丧礼仪
一、入殓
入殓是指把逝者装裹入棺。现在的入殓是把逝者穿戴好了以后放入卫生盒。
1、装棺。旧时对装棺十分重视,入殓时将死者包裹好后放入棺材。达官显贵则选贵重木材做成棺材,棺内放置金银珠宝,有地位的人还要在棺材外面套椁,显示不平常的身份。装棺时孝子们要守在棺旁大哭,作最后的诀别。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做法早已被摒弃了。现在追悼会结束后,遗体将运往火葬场进行火化。
为了运输时的安全、卫生和文明,也为了避免遗体暴露在外引起病菌的扩散而影响环境,有关部门规定,要将遗体放入一次性的卫生盒中。这与旧时的做法有本质的不同。
2.随葬品。旧时称放在棺材内随棺材一同埋葬的物品为随葬品。随葬品多为死者生前常用之物。
现在人们在卫生盒内也放置一些死者身前喜爱的小物件或常用的生活用品,如木梳、手帕、扇子、小礼品等,希望他到另一个世界使用,以表示对死者的关心。由于随葬品和遗体一起火化,特别要注意不能放入金属、塑料制品,这类物品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还会损坏火化设备、污染骨灰。
二、签署火化证
追悼会仪式结束后,遗体将送往火葬场火化。这时有一项重要的手续必需由家属办理,即在殡仪馆指定的火化证签字。火化证是同意遗体火化的重要凭证,它必须由死者的直系亲属签字,火葬场依据家属的签字开炉火化。
三、吊丧的礼仪
如果你得知亲朋好去世的消息,理应前往吊丧,吊丧的方式是可以去逝者的灵堂吊唁,也可以去参加追悼会。一般来说,死者家属总是欢迎尽量多的人参加追悼会。
尤其是交情较好的亲、师长、长辈、朋去世,不去吊丧是十分失礼的。
吊丧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论是去灵堂还是去参加追悼会,都应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严肃的表情,认真履行每一项仪式。着装打扮以清淡、素雅为宜;言谈举止以端庄沉静为宜,应与场合的气氛相协调。切忌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漫不经心或中途退场。有些人浓装艳抹、披红戴绿也是不应该的。凡此种种,都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对丧家的不礼貌,是吊丧的大忌。
附:报丧、吊唁、追悼会等丧俗
1.报丧
人死之后,子女要随即向亲报告死讯及丧期、葬期等有关事宜。报丧亦称“告丧”、“赴告”、“讣告”,其形式有写讣文信画报告亲的,有子女着孝跟前去报告的,现在有在报登“讣告”的。孝子前往多是口头的,间具讣文,旧时讣文与现代的讣告内容大同小异,格式则有所不同。
2.奔丧
是指出门在外的子女及亲接到讣告后,及时奔丧、吊丧。子女接到讣闻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等,不顾一切地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一路哭着走来的。到家后先到灵前跪叩、哭掉,直到有人劝慰才止。因变病、生产等原因而不能奔丧者,要寄物以吊。否则要被世人讥为不孝。亲接讣文后,要携礼来吊丧,所带礼是果品点心、挽联等。秦晋北部及内蒙西部吊丧携“大点心”,即大个的馍馍,至亲带整份的,较疏的则带半份,整份十二个。
3.吊丧
旧时丧礼之一,是由死者家属进行报丧,死者晚辈到亲族家门“叩报丧头”,通知死讯后,亲族穿丧服,按辈分等级设灵堂,孝男孝女守灵举哀,每当宾至都要哭灵。吊丧期间家属亲禁忌很多,通常是非丧不谈,面垢不洗,女人忌脂粉,食米粥淡饭,不能吃菜果,以示哀悼。
亲来吊,孝子要迎接、陪同。有的地区,孝子要临门跪叩迎亲,还要跪送孝帽。孝帽的层数、形制不同,可以分出亲疏、尊卑,这是乡里人十分注重的,一有不合,便要争吵,故有‘吵孝帽”之说。
孝子贤孙要穿孝衣,孝服不锁边,断处外露,但“五服”之外不那么严格,腰系麻丝一类充当腰带,这就是“披麻戴孝”。前来吊丧的人,也要戴孝哭丧,这是中国民间丧礼的特色。根据远近亲疏,长幼顺序,身份性别,不同地区约定俗成。对死者若没人哭丧或者人少或哭得不卖劲,外人则认为他的人缘不好,或者子孙不孝。该哭的人不哭,被认为不知礼、不孝顺,会受到讥讽。
哭的种类也很多,男子多不出声,“泣”出声也不成调,妇女要哭出声来,还要泪涕满面,哭出调和词来。哭词多是称颂死者的贤良能干及对死者家人带来的不幸、哭声大的为“嚎丧”,没有哭丧任务的亲,其责任是烧纸。一般灵柩之下放有瓦盆,旁边有纸钱,火柴,吊丧者进门要跪叩,烧纸,长者可不跪叩。
4.吊唁
也称“吊祭”,即哀悼、祭悼死者,慰问死者的家属。旧时吊唁有一套繁琐的礼节。死者家属在室中“哭”,对吊唁者予以欢迎;吊唁者须向死者赠送衣被等。现在主要是通过向死者家属致唁函或唁电、敬献花圈,或者赴灵堂参加追悼会等方式进行悼念和慰问活动。
5.瞻仰遗容
是一种告别遗体的仪式,即看望死者的遗体容貌。向遗体告别,是现代丧葬礼仪之一。在遗体火此之前,死者家属和亲朋好向遗体告别。这是随着火葬的推行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的丧葬仪式,一般是在殡仪馆举行。
6.献花圈
花圈是用花扎成的圆环,是悼念死者的礼仪用品,常用于葬礼或祭祀扫墓仪式中。一般是用纸花、纱花、塑料花或者是鲜花在支架扎制而成的。将其置于死者的遗体、遗像、灵柩或坟墓前,花圈左右附两联飘带,联写死者姓名、称谓,下联写献花圈者的姓名或单位的名称。献花圈原是西方的礼俗,清朝末年传入中国,现在已普通采用。
7.唁电
是用以对死者表示悼念、对丧家表示慰问的电报。由死者亲朋好或者有关单位发给死者家属或死者所在单位。其形式简便,传递迅速,是现代人普遍采用的吊唁方式。
.追悼会
是人们对死者追念哀悼的殡仪形式,由死者所在单位与亲组织举办,一般在殡仪馆、礼堂等地举行。会场正前方中央放置遗体或骨灰,两旁放置花篮、花圈,前方挂着遗像,追悼会的程序一般是:首先全体参加追悼会的人员在哀乐中默哀三分钟,然后单位领导或有一定地位和声望的人宣读悼词,死者家属致答词,向遗像鞠躬,向遗体告别,最后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
追悼会不是治丧的必须形式,可根据死者的遗愿或者丧家的意愿从简或者从免。
………【第一百章 悼念诗词与祭文(一)】………
悼祖父四首
之一
一个活着
不为自己的人
死了!
留给活着
只为自己的人
什么呢?
您是那样默默无闻与微不足道,
像萤火虫的光芒
像大海里的一滴水
像划过天际的流星。!。!超。速!更。新
哦,我不知该说些什么,
我的平凡
土地一般质朴的祖父。
之二
武汉接电,
祖父病危,
惊若木鸡,
魂飞魄散。
晴天霹雳,
天旋地转,
眼中流泪,
心里泣血。
之三
千里遥遥奔丧归,
祖父亦已成新鬼;
闻讯恰似冬雷贯耳,
恶噩犹如六月飞雪。
生前未能尽孝道,
临终盼把孙儿见;
此生最遗憾:
生不能长跪祖父膝下,
更有悔恨:
任性不肯结婚,
未能圆老人家“重孙梦”。
愧对祖父,
辜负承欢!
之四
含辛茹苦多,
谆谆教导在心头;
而今仙逝天国去,
丢下悲痛欲绝孙,
祈祷天堂得幸福。
性格最平和,
常以忍让为美德;
告诫儿孙:
做人要仁慈厚道。
达理胜过读人,
洞察世事古今稀;
三国孔明少谋略,
吕端只算“糊涂虫”,
文王胸襟欠宽广,
子牙处世不明智。
祖父如今已仙逝,
但留美德驻人间,
儿孙作楷模。
告慰先祖父两首
之一
慈容善貌,
历历在目;
先祖父德智兼有,
福寿双全;
更有那儿孙满堂,
堪称福海无边。
告慰先祖父:
有汝孙在,
定不负生前怜爱恩情,
定要为您“圆重孙梦”,
实现生前遗愿。
之二
承蒙先祖父错爱,
视吾为掌明珠。
拙孙岂敢辜负宠爱?
理应义不容辞,
誓把家园振兴,
为祖先争光。
誓要出人头地,
重新做人,
为人杰。
告慰先祖父:
但请放心,
定不负错爱,
也不枉今生来这世做一遭男人!
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一章 祭文】………
昨夜写了半夜的半文半白,半通不通的诗词,萍第二天起得很晚——
从奔丧回来到爷爷下葬,萍的心情一直是悲哀的,压抑的。
人死如灯灭。萍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心中的悲哀需要时间来抚平,没有更好的办法。
文字也是一种渲泄的渠道。与其说萍写诗词悼念爷爷,不如说是渲泄心中的痛楚。
吃过早饭,萍又来到爷爷坟前,恭恭敬敬对着爷爷的新坟磕几个头,然后,肃立在墓前,回想小时候爷爷对自己的宠爱,又想到爷爷的没能抱重孙子遗撼,哀痛与悔恨的泪水又止不住地流下来。
“爷爷临终前未能见我最后一面,已是我最大遗憾;而不能让爷爷生前抱重孙,更令我心痛。我真是一个不孝之孙!”
萍还要再写一篇祭文,寄托心中的哀思与忏悔。
---------------------------------
《祭祖父文》
祖父名讳长生,生于清光绪30年公元1904年,卒于197年农历二月初二,享年八十有三。虽未“长生”,可谓长寿。
祖父生四男一女,现均枝开叶散,有孙六、外孙一、外孙女九,惜无重孙与重孙女。
祖父虽生逢乱世,但一生持德向善。心地敦厚善良,为人诚恳朴实,性格平和,常以忍让为美德。告诫儿孙:“能忍者自安。知足者常乐。做人要老实厚道。”
祖父的音容笑貌犹在昨日,犹在眼前!晚年,老人家鹤发童颜,慈眉善目,待人更加仁慈宽厚,邻里常常传为佳话美谈。祖父的的慈祥善良与克己恭人,可为儿孙作楷模。
祖父爱我更甚。幼时,父母参加集体劳动,我由祖父祖母抚养,昼供三餐,夜安热怀,引我识数,育我品行,样样俱细,事事亲恭。
我是祖母父最疼爱的长孙,视我为心头肉,掌宝,是他们从小一手把我带大。祖父在我身倾注了全部心血。
祖父待我,情比天高,恩如海深!祖父之逝,如同亡我!恨不能造化回天,左右永年!
悲哀与悔恨早已令孙儿裂肺撕心。
祖父一向身体硬朗,孰料竟忽如灯灭而不醒。初接“祖父病故速归”电报,我如五雷轰顶,心急如焚匆忙返乡,虽辗转劳顿却毫无倦意,盖因心怀悔恨——悔不能谋祖父最后一面,恨苍不见怜,太无情!不让我祖孙再相见,不让孙儿再侍奉承欢于左右,祖父泉下可知否?
祖父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抱重孙,而我作为老人家最疼爱的长孙,理当顺从,圆祖父“重孙梦”。可我就是忤逆不从,躲闪逃避,辜负了老人家的厚爱!
最让孙儿痛悔的是,您临终前留下的二十元“叫钱”,给未来长孙媳妇的“叫钱”。
孙儿不孝,孙儿一定尽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