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传言:怀疑外国修女以育婴堂为幌子,绑架杀死中国孩童当药材用。民情激愤,士绅集会,书院停课,反洋教情绪高涨。教堂人员与围观人群发生口角,抛砖互殴。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要求崇厚派兵镇压,前往教堂的路上,与知县刘杰相理论,怒而开枪,打伤知县的远房侄子刘七。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望海楼天主堂、仁慈堂、位于教堂旁边的法国领事馆,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其他4座基督教堂。

6月24日,以法国为首的七国公使开军舰来到天津,向总理衙门抗议。清廷派曾国藩来处理。

曾国藩到天津即发布《谕天津士民》,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他确认育婴堂并无绑架杀死中国孩童当药材,当场处死涉嫌杀人的中国民众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法国等损失46万两白银,并派崇厚出使法国道歉。曾国藩这样处理后被国人痛骂“外惭清议,内疚神明”。

'3' 俄方谈判代表若米尼当时公开放风说,“只有痛打他们(中国)一顿,才能使他们老实下来。”私下里却说,“但是我得承认,这种必要的做法,对于我们涸竭的财政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4' 抬棺上阵的发明人是《三国演义》中曹魏将领庞德。庞德因惧怕蜀汉将军关羽,才抬一口棺材去拼命。左宗棠一介书生,不是武夫,但他从这个故事里得到启发,跳出逞强斗狠的匹夫之勇,赋予了它战略意义上的政治与军事含义。这就是当代诸葛亮在活学活用。

'5' 鲍超(1828-1886),湘军著名将领,字春霆,四川奉节人。隶属湘军水师,1856年改领陆军,所部称“霆军”,是湘勇有生力量之一。与太平军转战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官至提督,封子爵,一生参加过500场以上战役,身被伤108处。1880年被清廷授湖南提督,为保卫伊犁奉命召集旧部,驻守直隶乐亭(今属河北),加强防务。《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又称病辞职。

'6' 1880年7月30日,曾纪泽带领随员抵达圣彼得堡。俄方以条约一经签订,不能更改为由,拒绝开议。几经交涉,才表示同意。8月23日,中俄双方举行首次改约会谈,曾纪泽提出交还伊犁全境,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交界仍照旧址,领事只添设嘉峪关一处,新疆贸易不能处处免税等六条“改约”意见。俄方认为这是“将从前之约全行驳了”,决定不以曾纪泽为谈判对手,另派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和布策来北京谈判,以便就近直接对清廷施加压力。清政府获悉吉尔斯和布策即将来华,“深恐大局不可收拾”,立即指示曾纪泽作出更大让步,力争在俄定议。10月2日,中俄圣彼得堡谈判复会。在此后的长期谈判中,双方就交还伊犁、赔款、喀什噶尔与塔尔巴哈台界务、通商、松花江航行、添设领事等事项进行反复交涉。俄方代表恣意勒索,态度强横,动辄以“中国若仍不允,则不得在俄再议”相要挟。

'7' 光绪年间,金顺与被派往新疆办理勘界事宜的大臣升泰总是发生意见分歧,而升泰为了避免争执,遂借口生病起程返京。清廷遂以“擅自回京,玩忽职守”罪欲严办升泰与金顺二人,后念及边疆紧要,正是用人之际,才从轻发落,将二人革职留任。1887年,金顺应召回京述职,途中因宿疾发作病逝,清廷追封其为太子太保,谥忠介。

第十五章 军机之谜

挑战陋规

1880年11月14日从哈密起程,1881年2月24日,左宗棠终于抵达北京。

左宗棠此时已经69岁高龄。他知道,此生要永久告别新疆了。

回程前,想起30年前与林则徐湘江夜谈,他心里隐约生出一些不安。保卫边疆是万里西征的第一步,建设好边疆才是自己真正的历史责任,也是林公事业托孤的大愿。

在西北13年,在新疆5年,左宗棠有空就抓紧建设。他先后创办了西安制造局、兰州制造局、兰州火药局和甘肃呢织总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新兴企业。

1877年,他将在福建办福州船政局的经验带进甘肃,创办了甘肃呢织总局。这是甘肃省第一家大型轻工业企业,也是第一家引进德国先进技术的大型经济体,引领了中国西北办洋务的潮流。'1'

甘肃织呢总局当时不仅在西北是独家首创,在中国机器毛纺织业上也是开历史先河,在近代中国纺织业史上更是肇始启后。

像到陕甘后发现农民种桑养蚕是因地制宜,可以让当地脱贫致富一样,左宗棠创办甘肃织呢总局,基于西北地理条件下,盛产的羊毛是一座埋藏的富矿。

左宗棠自述:“陇中空苦荒俭,地方数千里,不及东南一富郡。”在这个穷得让口袋发愁的地方叫苦,就像躺在金矿上喊穷一样无知,因为这里羊毛之多,冠盖全国,“但取以织褐织毛毯,价不甚高,业之者少。羊毛每斤值银一钱几分,每年可剪两次,民间畜牧之利,以毛为上。”

但真要将甘肃织呢总局从构想变成现实,是一件耗费心血的事。

左宗棠每次办事虽然出手大气、豪爽,但调查时总是格外细心、谨慎。1877年冬天,他尝试安排兰州制造局制造委员赖长自制水轮机,用羊毛织成一段呢片看样品,拿来棉布织品一比较,无论是手感、舒适度还是质量,羊毛呢片都好到哪里去了。

他决定正式创甘肃建织呢总局。

统帅做事,第一重要的能力是拍板。但定下来后,第二重要的能力在用人。

会办这事的人不用找,手头就有。谁?胡雪岩。

1878年,左宗棠写信给胡雪岩,要他想方设法帮自己买来织呢的机器,运到兰州。

胡雪岩当时在上海担任采运局补用道,对国际采购业务了如指掌,他马上交给上海同德商泰来洋行一个名叫嗲喱口己的经理去办。

嗲喱口己满口答应下来,他先取得德国驻华公使巴兰德同意,然后这边聘请德国技师前兰州设厂,那边则通过德国亚享地区织呢技师石德洛末,一口气从德国买来各种机器60多架。其中,24匹马力、32匹马力的蒸汽机各1架,织机20架,其他大小配件,数以千计。

嗲喱口己将这些大大小小的机器装了4000箱,通过海上航道,从德国运到中国。这倒还容易。但在海港卸下机器后,通过中国内河,只能运到湖北汉口。从汉口到兰州,不绕这一点弯,也有1700多公里,全是荒山陆路。这些庞大生沉的铁器,转运变得异常艰难,费工费时。

这4000箱机器怎么运到?左宗棠安排人想尽了办法:小部件机器,就几箱直接堆放在小船上,再由几个人用肩膀抬着船,一路跋山涉水,扛到兰州府;大部件的机器,就先拆成零件,再打包装箱,按小部件机器的方法运。但碰上特别长的机器零件,经过狭窄的山路时就犯难了,卡住了,过不去。于是又派人先去将山路凿开阔,将两旁的树枝砍掉,再几个人抬过去。

人工抬与扛,这样霸蛮苦干,经过1年多时间,到1880年4月,所有机器硬是被左宗棠安排全部运到了兰州。

那边运来机器的同时,兰州这边也没闲着。左宗棠委派赖长主持厂务,将厂址选在兰州通远门外前路后营基址(今兰州畅家巷),厂房分东厂、中厂和西厂三部分。

德国人造的机器,中国没人会操作,怎么办?左宗棠采用福州船政局同样的办法,高薪聘请德国员工来(工程师月工资白银150两),签订合同规定:德国员工一方面是织呢局的员工,同时也是中国工人的师傅,负责把整套技术传授给中国工人,但他们与织呢局,是只有合同时限的纯粹雇佣关系。

织呢局高薪聘用德国籍机匠13名(另说7名)。为降低生产成本,普通工人只在陕甘士兵中挑选。工资发放则规定,匠人每月白银7两多,艺徒每月白银3两多。休假安排是:工人每天工作11小时,每星期休假1天,一年放5天年假,三大法定节假日:万寿圣节日(皇帝寿辰)、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

筹建工作全部到位后,1880年9月16日,甘肃织呢总局正式开工生产。机器一天轰隆隆干下来,可以产呢8匹。每匹长50尺、宽5尺,合40丈。投资生产后,核算成本,购置机器、运费、建造厂房、员工薪资全部加在一起,花费白银超过1百万两。

左宗棠费尽心血建成甘肃织呢总局,在中国工业史上虽有开创性的意义,在当时生产赢利情况如何呢?不尽人意。

最大的问题来自产品销路。大西北的老百姓祖辈没见过昵织品,没兴趣消费这时髦玩意儿。而运到中国沿海地区去卖,竞争对手直接是欧美商家,人家全是熟工熟手做的,产品质量比你过硬。你降低价格卖掉,兰州走陆路的运费,却是欧美海运的数倍。

甘肃织呢总局在成立当时,注定是个赔本工厂。

左宗棠当然预先想到了,他着眼的是未来。但1880年年底,左宗棠奉调离开兰州,再没有热心人来督管,织呢机器开起来有一搭没一搭,这样半死不活,开办到1883年。这年,一次意外事故,导致锅炉破裂,无法修理而停工,只运转了两年的西北第一大新工厂,宣布夭折。

从短期效果来看,左宗棠好心办了一件窝心事。但以百年的长远眼光来看,左宗棠独家首创中国现代化新工厂,等于为中国大西北的人们拨开了埋在富矿之上的泥土,替他们发明了一台“掏金机”。事实为证,1906年至1908年,兰州道兼农工商矿总局总办彭英甲修好了锅炉,重新请来比利时技师,再度恢复生产。新中国建立后,兰州市人民政府在原来遗留下来的两架顺毛机的烂摊上,投资建成了极具规模的现代化毛纺厂:兰州第二毛纺厂。

此外,在新疆主政期间,左宗棠还办了几件影响至今的大事:

他充分发挥了青年时代自学的舆地学、农学知识的实际作用,大力兴修水利。到1880年,已修筑的具备一定规模的水渠达20处,总长541里。在哈密短短的几个月里,左宗棠发起并组织最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修建的坎儿井,至今当地老百姓仍在使用。全部统计下来,不包括陕西、甘肃,单在新疆一地修整和新修干渠就多达940多条,支渠2300多条,坎儿井185处,灌溉面积达1100多万亩。

他还利用在柳庄种树的经验在西北栽柳树,以巩固路基、防风固沙、为戎马驻足、利行人遮凉。13年来,每到一个地方,发起植树造林,西北道路柳树已超过1000万株。单是从陕甘交界的长武县到甘肃会宁,就多达26。4万株。西北大漠,形成了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是真正的“环境友好型”优胜美地。百姓亲切地管它叫“左公柳”。

在陕西、甘肃期间,他用东南沿海发达区的方式来设计大西北。为普及教育,他广开义学;为推广汉族先进文化,他增设书院,刊发书籍。他实行陕甘分闱,'2'推行经世致用教育,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

结合早年在渌江书院做山长的实践,左宗棠总结出:中国内所以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回民变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术不讲”。他认为好的社会,是政府清正廉洁,民众知书达礼。本着通过教育来传播学术,改良人心,建设一个太平世界,他在西北修建了兰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同时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贡院——兰州贡院。院内可容纳4000多名学生。1875年秋,作为甘肃举院的兰州贡院,进行有史以来第一次乡试,考生达3000多人,比以往多出3倍。

他还有许多建设计划要做,但战争拖住了手脚。

卸任在即,谁来接力自己未竟的事业呢?他推荐刘锦棠。

如今,被紧急召回北京,预示又要上一个新台阶。

用30年的奋斗攀登官场台阶,左宗棠印证了1856年他跟胡林翼说的话:“弟才可大受而不可小知,能用人而必不能为人用”:1862年由太常卿升任浙江巡抚,同年做上闽浙总督;1864年受封一等恪靖伯;1873年12月14日被授协办大学士,1874年9月18日继授东阁大学士;1877年阴历十二月,由一等恪靖伯,晋升成二等恪靖侯。

66岁这年,拜相封侯,位极人臣。

这次“入京陛见”,左宗棠只保留了东阁大学士头衔,以内阁宰相身份入朝。'3'

到北京后稍作安顿,左宗棠换上朝服,雇一辆骡车,轻车简从,到达北京内城崇文门外,求面见皇上。

随从上前向门卫报告,却吃了个闭门羹。

守门的小太监说:入崇文门要交钱,请左大人先交钱。

那你问问他,要给多少钱?左宗棠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

小太监说:左大帅是封疆大吏,按这个级别算,起码得交4万两。

左宗棠听了随从转告,吓了一跳,从骡车上下来了。他走过去,有点恼怒地看了小太监一眼,说:本大臣是皇帝下旨,命我进京的,如果见皇帝需要付钱,那这笔钱应该由朝廷来付。

小太监头一次听到竟然还有这样的规矩,也吓了一跳,说:曾国藩当年受封一等毅勇侯,也是从这个门进去的。'4'他交了5万两白银作进门钱,你怎么可以破坏我们的规矩?

左宗棠一听,有点不耐烦了:原来如此!左某没有钱,今天只好破了这个规矩。

你怎么可以没钱呢?小太监很不解,你在地方上做了那么多年高官,捞也捞得差不多了,这么小气,到我面前装穷?

左宗棠见论道理说不清楚,也进不了,决定硬来。他说:我从西北来,你不让我进,我就回西北去;但见不到皇帝和皇太后,那就不是我的责任了。你们后果自负。

4万两白银是笔大钱,小太监做不了主。他从入紫禁城做奴才,见过的高官比牛毛还多,今天头一次碰到个怪人。

别人都给得,他就给不得?

僵持住了。左宗棠毅然转身,打道回宾馆。相持了一天,没有动静。左宗棠一点不急,他安排随从:等吧,该干嘛干嘛。

小太监这边扛不住了,赶紧报告太监总管李莲英。李莲英碰到了左宗棠顶牛,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