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心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石心女-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斐儿不清楚他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不过她只问她真正介意的,“你说……一辈子?”

“是的!即使我不要你了,我仍会妥善的照顾你,不会让你流落街头。”他不耐烦地说。

她看着海粟,怎么说这都是一笔划算的生意,用青春美貌换取一生,而眼前这个男人英挺伟岸,不是秃头酒糟鼻,也不是脑满肠肥,她还犹豫什么呢?

犹豫他的知错犯错、犹豫他会令她心痛、犹豫他会毁了她的独立自全……

斐儿甩掉那些扰人的心思,以最实际的声音说:“我讨厌坐牢,也恨透了债务,好!我同意,我跟你在一起,但我有一个请求。”

“是什么?”他怀着戒心的问。

“我们离开这里。”斐儿说:“我可以跟你到任何地方,就是不要在台湾,太多的闲言闲语会令我窒息。”

海粟本想嘲笑她,但看到她认真的脸色,又想到他的父母家人、德铃及“伟岳”的员工,不得不承认,她的顾虑也许是对的。

“好,这个容易。”海粟牵着她的手送她上车,“现在第一件事就是买你的衣服,接着,我们就开始办理出国事宜。”

车子平顺地往前开,再也没有停顿。

他终于拥有她了,一条绳索将两人紧紧的系住,他可以到她黑暗的心灵中尽情地探索,他也可以在明亮的阳光下毫无顾忌地研究她。

这像什么呢?他在心里问着,这就像父亲禁止他买一项玩具,说那玩具危险具有爆炸性,而他等了十年、想了十年,最后仍是偷偷的买回家。

岳海粟呀岳海粟,你确定你有九条命可以应付吗?他在心中暗付。

别阻挠我!另一个声音在他心里回答,就让我一生做一件傻事不行吗?

你已经做过一件了,第一个声音说。

这就算最后一件吧!第二个声音又说,如果我不得到她,心会永远悬在那里,不时的痛,至死都不会甘休的……

言妍……石心女……第七章碎裂

第七章碎裂

她的刀落在他的心口之上,

黑暗的砖石迎面的向她袭击而来,

她那如履薄冰的黑暗世界,

终于爆炸崩裂开来……

在旧金山附近的海岸山脉隐居,大概是斐儿这一生最平静的日子了。

海桑为她买的房子,背后是山,缓缓起伏的坡面长满青草,延伸到另一个深谷;前面则是广袤的田园,有许多如人高的芦苇,海在不远之外,日夜都有浪潮声。

天气晴朗时,她会骑着马在深谷绕一圈,和带着狗的邻人简单的打招呼,偶尔,她也会穿过白茫茫的芦苇丛,到海边去看夕阳。

乌云满天时呢?那更简单,她坐在靠崖的窗前,或看书或画画,还加上大量的沉思。

这就好像一个人在命运之轮上,不断的奔跑、缠蜷、摧折后,终于能落下地休息一样。

呀!真是长长的休息,不必担忧明日、不必惶惶不安、不必陷入无止尽的恐惧中。

她觉得身体一日日好起来,心灵的黑暗也一点点散去,她生命中唯一要面对的人,只剩下海粟。

哦!海粟,他藏她,就如同孩子藏起一项宝贝玩具般的任性,这句话是他自己说的。

在台湾,他们准备出国时,她住在他的公寓里,但并没有过着情妇的生活。他们的第一次是在这间屋子里,他还抱她跨过门槛,像西方的新娘。

那晚,她很尽义务地只穿了一件透明的睡衣,曲线毕露地站在他的面前,主动吻他,脱去他的衣服。

接着,他狂吻着她,撕去那层薄衫,抚遍她全身的肌肤,将她搓揉得由冰冷变为烫热,口里还哺哺的说:“哦!我的斐儿再也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你不能,我也不能……”

他的唇和手,在她身上最敏感处来回移动,今斐儿进入发烧状态,无法再像玩偶般躺着,手下意识的抱紧他壮实的肩背;她的举动像一种鼓励,他深情的看进她的眼底,汗及体味浓浓地将他们包裹在情欲之中。

斐儿受不住了,一手打掉床头的灯,使屋内陷入黑暗。

伸手不见五指中,他们更像两头兽,尽情缠绵,喘息不已.直到他的强壮完全征服了她。

她的痛、她的血,引领她到达自残自舞的极度欢乐中,她不知道,人与人的交流及探索,竟可以赤裸到如此无我之境界。

事后,他抱住她,温柔地说:“没想到你是第一次。”

她转过身,背对着他说:“没有人付的代价高到可以得到我的初夜,除了你。”

屋内恢复一片冷寂,他不说话,她也无言,又回到两人之间不正常又爱欲难分的关系。

直到今天,三个月过去了,她仍惊讶于他们在黑夜中所散发出来的炽恋热情。他习惯她的不开灯,总来势汹汹,用强悍的男性气息,像是要把她身心里外全翻扰一遍,再留下他特有的印记。

白天他就冷淡多了,一方面由于她漠然的个性,沟通的热度维持不到五分钟;一方面由于他的生意,使他常常不在家。若不是夜晚他对她强烈狂肆的需求,斐儿会觉得自己已经像是将要被遗弃的情妇了。

当然,这有一大半是她的错,海粟和她在一起三个月,没被她“冻毙”已经很不错了,她不晓得他的好奇及狂热会维持多久,但他真的很有耐心,也很细心。

比如,她阴气重,他就清风水师来看过房子,该重整的角度、该砍的树、该移的门窗.他都大肆整修,使环境完全适合她生存。

又比如,她不习惯美式房屋的开放宽敞,因为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她睡不安稳;所以,他就在各处设置警报器,使她有彻底的安全感。

又比如,知道她对冷热的敏感,屋内总维持着固定的温度和湿度,不让她有些许的不适。

有一次他还开玩笑地说:“兰小姐,我养你真像养兰花一样,不但得防盗调温,注意灯光环境,还得输入我自己的精血哩!”

斐儿难得地笑了,也难得地为他而感动,只是,她内心长年来的疑惧,让她跨不出来,只守在自己坟墓般的堡垒中,继续作着那不知由何处而来的噩梦。

为了怕她寂寞,海粟鼓励她去旧金山艺术学院修课。

她一下子跃人艺术的天地中,那么多色彩顿时涌进她阴暗的生活,像是一种治疗,让她慢慢在画布上敞开自己,面对那因怕流血、怕痛,而不敢去剖析的心灵。

没事的时候,她喜欢到美术馆去临摹其中摆设的画作及雕像,一待就是一整日。有时,她会收起纸笔,细细地研究梵高浓烈的画,卡蜜儿扭曲的雕塑,试图找寻他们最后走向疯狂的痕迹。

一个人的心灵能承受到什么地步?到什么临界点,人才会爆炸,丧失了曾经一体的心神?她常好奇的想着。

她看看达利的画,紫色的天空、白色的地,山很小、贝壳很大,一个女入的四肢不成比例,美中有怪异的丑,丑中有怪异的美,多像啃噬她神魂的梦呀!

还有柯恩的画,草原上污浊的沼泽,有废弃的轮胎瓶子,上面开着大大小小的窗,有亮光,但通道是断的,隐隐约约有人的影子。那些小世界仿佛藏在心底,生命之河曾有的繁华,成为废墟后,如同死去。

而更多的时候,她一转头,便看见海粟站在那儿,不知来了多久。所以,当她在研究别人的心理时,他也正用着耐心在研究她。

她常常是笑笑地收起画具,回到他要的生活里。

海粟要什么呢?她从不问,只给他她所能给的,其余都不管。

她完全不晓得海粟另一半世界里的狂风暴雨,他为了她的事,受家人指责,连拜把兄弟们都对他不谅解。

“那种女人,说不定哪一天会在后面捅你一刀,到时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他们说。

“那种女人,贪你钱财,哪天给她碰到更大的金主,保证马上就变脸变样,把你甩得灰头土脸。”她们说。

没错,他是一点都不信任斐儿,但他就是喜欢她,那种相依相随的快乐,没有任何事情比得上。

她的特殊,使他不能以常理来预测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打人她的内心,根植在她的心底,让她不再畸零变形。

有一天,他偷偷运出她的一张画,给他专研脑部医学的好友傅尚思看,尚思则将他转介给一位心理病学权威穆沙克医师。

画里是灰的湖水,焦黑的地,几棵树被火烧透。地上有一排脚印,延伸到地底洞穴,一个身影正探进去。

海粟见到穆抄克后,又形容了斐儿其他的几幅画。

穆沙克是个五十开外的德国人,满头很白掺杂的乱发,他带着厚厚的眼镜,研究了好半天才说:“这女孩有精神分裂的家族史。”

“没错,是她的母亲。”海粟兴奋地说。

“她仿佛受过许多苦,心中痛到了极点。”穆沙克又说。

海粟简单的把斐儿贫困又背负罪孽的童年说了一遍。

“不只如此吧!”穆沙克沉吟一会儿说:“你知道犹太人在二次大战的大浩劫吧?那些自集中营出来的人,也画过类似的东西。这女孩像是历经过浩劫,长期处在死亡的禁闭中,甚至已经在崩裂的过程中了……”

闻言,不只海粟震惊,连一旁的尚恩也呆住了。“什么浩劫,斐儿可是在台湾社会最繁盛的时候生的,能有什么浩劫”海粟不解地问。

“快带那女孩来见我,我对她极有兴趣。”穆沙克的两眼射出光芒。尚恩在好奇之余,不禁忧心忡忡地对好友说:“穆沙克主动想要的病人,通常都是情况诡异的,你确定兰斐儿不会做出伤害你的事?”

“不会吧!只要照她的方式去做,她是很和平的。”海粟回答。

“照她的方式?”尚恩失笑地说“海栗,你外号“狮王’,认识你那么多年,从没看过你顺过谁的方式?没想到今天你会被一个女人吃得死死的。”

“是很奇怪,或许该检查脑部的是我。”海粟苦笑着说:“一看见她,就如磁铁般被她吸住。我在想,如果她疯了,我也会把她锁在笼子中,天天守着她,这大概就是如中国人所说的,上辈子欠她的吧!”

“上辈子欠她的?”尚恩重复着这句话,想到自己那曾经失忆又失踪的妻子芷乔,便不再言语。

海粟回到家后,就一再想着要如何说服斐儿去做心理治疗,把所有的压抑、愤怒、悲伤,全都一扫而尽,变成一个会爱,也能被爱的正常人。

但她是如此静默,如此小心翼翼地与他共同生活着,像极了她画中那个站在玻璃碎片上的女孩。

他贪恋这段和她平静生活的日子,不愿有外力打扰,可如果她接受治疗,一切就会不同了,或许她会离他而去。

兰太太生前是怎么说的?要有耐心,不能猛然面对强光……

因此,海粟决定要将步伐放慢一些,只把自己先安放在她的黑暗世界中,让彼此熟稔到更密不可分的地步后,再做打算。

★★★

斐儿上完油画课,便背着画具走在长长的斜坡道路上。

这是旧金山有名的同性恋区域,有许多别具特色的店铺和酒吧。

她看着街上未来往往的人,有的行色正常、有的打扮怪异,但都不避讳同性之间流露出来请人举止。他们曾是社会所不容许的一群,但在此可以完全展露自己,带来

一片瑰丽的色彩。他们敢冲破既有的樊篱,想法特立独行,很多便成了优秀的艺术家.就像她习画的老师们。

她,或许是一睑凝白肃穆、一身黑衣裙,头发长长的散下,应该可以列入荒怪的一群,因此,并没有人对她投以异样的眼光,否则,通常这里的人对观光客及外来者会非常敏感,也非常厌恶。

斐儿看看表,才一点多,并不急着回家,反正海粟不在。

海粟回台湾已经一个星期了,但他一天总会打好几通电话来提醒她吃三餐,问她怕不怕?好像怀疑他不在,她就会从空气中蒸发掉似的。

想不到他这个雄赳赳的大男人,竟也有婆婆妈妈的一面,难道他忘了,她在和他同居前,已独自活了二十五年吗?

海粟曾不经意的提到,台湾部分的事业已慢慢转交给合伙人,而他将把重心放在美国方面,以后就不需要常常两头跑了。

斐儿不知他是什么意思,但他不可能是为她吧?他一向轻视她,更不会有娶她的打算,她不过是个花钱买来的玩具,何需他费心?

她甚至想,他回台湾,在家人亲情的包围下,又看到德铃的好,或许就幡然醒悟,然后决心和她一刀两断吧?

她会不会难过呢?斐儿停在街角想,最后下了结论--她习惯了。

她的心一向很沉很重,在婴儿时期就每一天都准备着面对失去一切、面对死亡、面对恶人魔鬼的恐惧,二十五年的训练,也足够了。

就因为冷漠没感觉了,她才能够毫无道德良心的去伤害别人。

斐儿把画具调整好,再继续往前走。经过几个玻璃橱窗,她的第六感逐渐确定了——有人跟踪她。

这种被人监视的感觉已不是第一回,远在春天就开始,而现在已是春末了。她最初的反应,以为是海粟派来的人,虽动机不明,但向来敏感的她,似乎已预测到事情的不单纯。

是岳昭辉或是海粟的拜把兄弟吗?他们在黑白两道有许多朋友,对她又深恶痛绝,说不定是想乘机把她推下旧金山湾,永绝后患呢!

她站在原地微笑着,然后,淬不及防地转过身去,两旁的行人继续走,只有一个人停在那里愣愣的看着她。

那人长得英俊体面,一脸书卷味,由他休闲衫和牛仔裤的式样,她可以判断他是从台湾来的华人。

他朝她走过来,展现温文迷人的笑容说:“斐儿,你还记得我吗?”

不,不记得了!除了父亲、母亲和海粟外,她在那条长长的黑色记忆中,从不去放任何人的面孔。

他看到她的表情,得到否定的答案,不禁有些悲哀地说:“我却记得很清楚,我们曾经这样站在街头,只不过那时候,我们都穿着高中制服;而最后一次会面,我在你眼前服毒,你却面无表情,拿着我母亲的钱走开了。”

哦!他是王逸凡!

“谁晓得一个十七岁的女孩会那么残忍呢?”他又说:“你现在依然美丽、依然冷若冰霜,但却更教人心动了。”

“这些天,是你一直在跟踪我吗?”斐儿警戒地问。

“没错,谁让你如此迷人呢?”王逸凡笑笑说:“你和岳海粟的事,轰动了整个湾区,人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