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袁崇焕传-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普蛴诖耍┱蚴亍:笤缁肋娲笫傥胺孀鼙伲肮艺髁汕胺娼。そ踔荨薄K脑拢淖鼙盼幕牢鼙鞲澳丁W鼙仁缆蛔そ踔荩鼙钍缆蛔で巴停蟾幼鼙巫ご罅韬映牵宦鹫站勺す孛牛谥扑恼蚣把嗪印⒔ú穆罚蜕蟹浇#灾厥氯ā5焙蠼鸨闪珊拥木ù词保鞒讣吹髡鹘赖兀匦虏渴鸨Γ好鹨普蚯巴停ご说睾钍缆煌妥鼙镒媸僖谱ど胶!⑿谠屏谱ひ黄涣勺芏窖置┮普蛏胶9爻恰A僬角埃鼙月式躺性诮踔莞涸鹬牵鹆钏敫苯蟾ā⒅烀罚嗑嗉陀玫取坝こ枪淌亍薄T缁婪蠲つ叮熬又械鞫龋绞丶娉铩薄U庑┙炀美秸螅髡接赂遥挥芯椤H缏稹⒄月式獭⒆蟾ā⒆娲笫俚榷季堆剑⑾戮ΑL炱舻鄢圃蕖白蟾ā⒆娲笫佟⒅烀肪憔迷谌运刂褚欣怠薄
以上诸将,所守之城,即为信地,专责其成。战则一城援一城,守则一节顶一节。信守不渝,死生与共。袁崇焕将年迈母亲和妻子从南国接到危地宁远,赵率教也把自己的妻儿迁来居住。他们誓言:“土地破,则家与之俱亡!”
第二,筑城。后金与明朝的战史表明,后金骑兵长于野战,明朝步兵凭藉坚城。袁崇焕总结辽事以来血的教训说:“虏利野战,惟有凭坚城以用大炮一著。”大炮,需要架设在城上;坚城,成为大炮的凭藉。故辽东巡抚袁崇焕将缮筑城垣,作为建立宁锦防线的重要一着。在宁远和宁锦两次战争期间,辽军进行紧张的修城工程。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春,在宁远之捷后,袁崇焕即著手修治被战火毁坏的宁远、毁于火灾的中后所及前已毁损的前屯卫、中右所、中前所五座城垣。调用班军,责期完工,有违制者,分别处治。

第三部分吊丧修城(3)

修城工程尚未告竣,关内外遭到雨灾:“山海内外,官舍民居,倒塌无算;军马露处,死病相连;中前禾黍,狼藉波涛。前屯、中、后、右复然。粮草三军命脉,皆飘荡如洗。阶苔积滑,灶已产蛙。”淫雨为灾严重,城垣修而复坏,前屯、中前所、中所、后所、右所等都遭受严重水灾。宁远、前屯、中后等城,新葺之垣,遭雨倒塌。同年秋,又调秋班军复行修葺城池。至本年末,山海诸城,未完者完之,覆圮者补之,浚濠筑垣,扼险置器,壁垒一新,固若金汤。
兵部尚书冯嘉会题覆辽东巡抚袁崇焕疏,总结秋季修城工程成绩称:“山海四城,业已鼎新,诚所谓重关累塞矣。”次年春季,进行宁远迤北诸城的修治。时自高第将其尽撤去,宁远外无城障。袁崇焕奏请:“修松山等处扼要城池,以四百里金汤,为千万年屏翰,所用班军四万,缺一不可。”明廷决定调派去年秋班与今年春班,共合4万班军,修缮中左、锦州、大凌河诸城。4万班军,分班筑城,合计工时,按期责成。督令班军,期限一年,“并力修举,通期竣工”。锦州城工刚竣,后金骑兵进围;其他二城,未及完工。
此期三季(秋、冬、春),修治八城。其军事价值,袁崇焕题云:
慨自河西失陷,缩守关门。无论失地示弱,即关门亦控扼山溪耳,何能屯养十三万兵马?虽进而宁前,四城金汤,长二百里,但北负山,南负海,狭不三四十里,屯兵六万、马三万、商民数十万于中,地隘人稠,犹之屯十万兵于山海也。地不广则无以为耕,资生少,具一靠于内地供给。贫瘠而士马不强,且人畜错杂,灾沴(lì)易生。故筑锦州、中左、大凌三城,而拓地一百七十里之不可以已也。自中左所以东渐宽,锦州、大凌,南北而东西相方,四城完固,屯兵民于中,且耕且练。贼来我坐而胜,贼不来彼坐而困。此三城之必筑者也。业已移兵民于三城之间,广开屯种。……是三城之完不完,天下之安危系之。此三城不得不筑,筑而立刻当完者也。锦州三城若成,有进无退,全辽即在目中。乘彼有事东江,且以款之说缓之。而刻日修筑,令彼掩耳不及。待其警觉,而我险已成。三城成,战守又在关门四百里外,重障万全。
上引题疏,重在阐明:在关宁锦防线,既要缮修南四城,以加强其南段——关宁防线;更要缮治北四城,以加强其北段——宁锦防线,屯兵屯民,恃城耕练,开疆拓地,凭城御守,战守北推200里,坐操制敌之胜券。
第三,整军。袁崇焕曾任关外监军而掌练兵事,又经历战阵,故熟知辽兵之弊。他在建立关宁锦防线过程中,以辽人守辽土,重建一支辽军。先是熊廷弼认为“辽人必不可用”,用兵应征于外省。经略孙承宗疏议,用辽人以守辽土。孙去职后,袁崇焕坚持“以辽人守辽土”为“聚兵”之计,大力推行,收到实效。他说,自辽事以来,外省调募之兵,皆为市井乌合,御敌不足,鼓噪有余,糜费金钱,不得一用,不能援辽,反而扰辽。他破除以往办法,将外兵撤回,招辽人填充。袁崇焕说:“南兵脆弱,西兵善逃。”袁崇焕奏言:“远求难致之兵,何如近取回乡之众?”袁崇焕对“以辽人守辽土”,从理论上论述,从军事上实证,从舆情上宣传,从行动上落实。他着重对辽军进行了整顿与建设——裁冗、选将、编制、治械和备饷等。
于裁冗,袁崇焕疏请撤回调兵,招补辽人。明的辽军,多从关内调募,“兵非贪猾者不应,将非废闲者不就”。袁崇焕奏请以新募辽兵取代部分调兵:“意欲稍破成议,撤回调兵,即招辽人以填之。”兵部议覆:此议“卓识深谋,迥出流辈,且选辽兵实辽伍,养辽人守辽地,智者无以易此”。经朝廷批准,裁汰调募冗兵4000余员,以辽民精壮者补充。客军官疲兵猾,困扰辽军多年,朝廷内外,未得良策。袁崇焕的上述办法,破除旧弊,切实可行。
于选将,袁崇焕先前重血缘关系,疏荐其叔袁玉佩、其亲戚林翔凤等,但此构想,未能实现。时袁崇焕荐选官将,由远选而为近取——“将则近取”,就是从在战火中并肩战斗过的军官中选拔。遴选“猷略渊远,著数平实”的赵率教,“辽人复辽,此其首选”的祖大寿,以及不受私馈、韬钤善谋的何可纲等为股肱大将。宁远大战后的五、六月间,袁巡抚疏准营伍调补将领共26员,就是一例。
于编制,整顿关上与关外、南兵与北兵、招募与家丁等编制混乱、互不相属的状况。经过整编,核实为92231员名,其序列:分战兵与守兵——战兵为机动作战部队,分为步营、骑营、锋营、劲营、水营,含步兵、骑兵、车兵、水兵等兵种;守兵为戍城守堡部队,按其所戍城堡大小,分为屯守、马援、台烽等不同编制;另有镇军、驿骡、拨马,以警卫、驿传和哨探。辽军整编后,明章程,严法度,分屯束伍,齐肃训练。
于治械,袁崇焕奏称,“关外不苦无兵,只苦无盔甲、器械、马匹”。他奏请添置火炮,整修器械,查盔甲,点守具,辽军武器装备,得到极大改善。

第三部分吊丧修城(4)

于备饷,屡疏户部,催运粮饷;并奏准“于关外另设饷司,与关内分收分发”。后锦州被围近月,城内粮食,尚且盈余。
经过整顿的辽军,战有良将,守有精兵,上下协调,彼此呼应,严格训练,整肃纪律,提升了辽军整体的战斗力。
第四,屯田。建立关宁锦防线有两个相关的难题:辽军粮饷难驰解,辽东流民难安置。筹措粮饷,安置流民,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办法之一,就是屯田。用兵之道:进则因粮于敌,退则寓兵于农。辽事以来,熊廷弼、孙承宗亦主屯田,但人去而屯废。时宁远战火刚熄,袁崇焕急请银45万两,但不够用。袁崇焕奏请屯田,天启帝以军情急迫,严加防御,“屯田事从容酌议”。粮饷供给不上,战争形势紧迫。袁崇焕再上《请屯田疏》,极言不屯有“七害”,而屯田有“七利”。疏再上,获旨许。袁崇焕将屯田、御守、争战相结合,使民安、兵强、镇富相联系,从而促进了关宁锦防线的重建及其强固。
第五,抚蒙。漠南蒙古东部诸部,靠近关宁锦防线。明朝对蒙古,注重抚赏,联蒙诸部,对抗后金。抚赏分作关内、关外进行,王象乾管关内,袁崇焕管关外。作为辽东巡抚的袁崇焕,对察哈尔林丹汗与哈喇慎36家,赏酒食,颁额赏,进行笼络,联手蒙古,以“一意防奴”。他对受后金攻逼纷投明边的漠南蒙古内喀尔喀部民,给以安置。他利用矛盾,后金灭叶赫,叶赫贝勒金台石的孙女是林丹汗的苏泰汗后,以此联结他抗金。林丹汗也扬言“助明朝”。他重联合,约察哈尔部林丹汗遣其领兵台吉桑昂寨将10万众东行,并约内喀尔喀“亦西来合营”。他重宣谕,锦州有事即遣人令察哈尔部领赏,贵英恰“率拱兔、乃蛮各家从北入援”。以上举措,力求使“西不与东合”,就是不使西部蒙古同东部后金联合,为巩固关宁锦防线、抗御后金军西犯增强了力量。
明辽东巡抚袁崇焕重建关宁锦防线,以精明之指挥,坚固之城池,勇劲之军旅,有效之屯田,守为正著、战为奇著、款为旁著之战略,凭城用炮、以炮护城之战术——关宁锦防线在宁锦激战中,成为坚不可摧的长城。与之同时,皇太极也在加紧备战。
清太宗时所制的“皇帝之宝”宁远鏖战结束之日,便是宁锦激战准备之始。袁崇焕在重建关宁锦防线、准备未来大战之时,皇太极也在进行战争准备。宁远之战是宁锦之战的前因,宁锦之战则是宁远之战的后续。从宁远之战结束,到宁锦之战以前,有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后金发生了四件军政大事:第一件是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继承汗位。第二件是明朝与后金进行议和活动。明廷的意图是藉议和使臣往来,察探后金内部实情,争取时间,抢修城垣,巩固关宁锦防线;后金的意图则是藉谈判拖延时间,防止明军利用“大丧”北进,东向进攻朝鲜,巩固新汗权位。第三件是征抚右翼漠南蒙古。第四件是用兵左翼朝鲜。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后,皇太极心有余悸,虽未敢轻举,却愤懑胸臆、贪心不死。后金进攻明朝,需做两项准备:剪弱明军两翼——征抚蒙古,降服朝鲜。正如袁崇焕所分析:“我欲合西虏而厚其与,彼即攻西虏而伐我之交;我藉鲜为牵,彼即攻鲜而空我之据。”后金征抚蒙古,破坏明朝“抚西虏以拒东夷”策略的实现。后金进攻朝鲜,破坏明朝夹击后金的藩属。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初八日,后金天聪汗皇太极命二大贝勒阿敏等统率大军出师朝鲜。二月,阿敏率军过鸭绿江,下义州、占平壤。朝鲜国王李倧逃出王京,避居江华岛。朝鲜国王李倧与后金二大贝勒阿敏订立“兄弟之盟”。天聪汗皇太极此举,一石四鸟:巩固汗权,降服朝鲜,获取粮布,孤立东江——解除攻明后顾之忧。
所以,后金与明朝的战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时后金发生饥荒,谷一斗银八两,甚至有人食人肉者。皇太极发动战争,让官兵向辽西抢粮食,转移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危机。天聪汗皇太极藉新登汗位的英气,凭远征朝鲜得胜的锐气,发动了宁锦之战。

第三部分宁锦大捷(1)

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初六日,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以“明人于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没有议和诚意为藉口,亲率数万军队,谒堂子,出沈阳,举兵向西,进攻宁(远)锦(州)。
袁崇焕得到后金兵过辽河的哨报后,立即部署:满桂移驻前屯,孙祖寿移驻山海关,黑云龙移驻一片石。锦州防务:以副总兵左辅统金国奇为左翼,以副总兵朱梅为右翼,平辽总兵赵率教居中调度,贾胜领奇兵东西策应,镇守太监纪用驻锦州。其他相关事宜,做了相应安排。
皇太极的盔甲
初九日,皇太极率兵至广宁的旧边,命贝勒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讬、萨哈廉、豪格率护军精骑为前队,攻城诸将率绵甲军等携云梯、挨牌诸器械为后队,亲自同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三大贝勒莽古尔泰率领大军居中,八旗三队,鱼贯而行。后金军行进,分为前、中、后三队;作战,则列为左、中、右三路。初十日,皇太极至广宁。后金军士捉获明军哨卒,经讯问得知:右屯卫以百人防守,小凌河、大凌河虽修城未竣也有兵驻防,锦州城修缮已毕、马步卒3万人。皇太极命乘夜进军,轻取右屯卫城,直奔大凌河城。
十一日,后金军由纵向的前、中、后三队,调整为横向的左、中、右三路——皇太极自率两黄旗和两白旗兵为中路,直趋大凌河城;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贝勒硕讬及总兵官、固山额真等,率两红旗和镶蓝旗兵为右翼,直趋锦州城;三大贝勒莽古尔泰率正蓝旗兵为左翼,直取右屯卫。中路皇太极军逼近大凌河城,时城工未竣,守城兵撤往锦州。左翼莽古尔泰军逼近右屯卫,时城工也未竣,守军逃遁,奔向锦州。后金军轻取大凌河、右屯卫两城后,三路大军,会师锦州,距城一里,四面扎营。
锦州激战后金兵进抵锦州城外,四面扎营布兵,将锦州城严密包围。时明太监纪用、总兵赵率教驻锦州,负责筑城、守城。当后金兵将至时,左辅等人,撤入锦州,凭城固守,准备抵抗。沿边小堡,也都撤兵,归并大城,坚壁清野,合力御敌。
锦州城,即广宁中屯卫城,位于小凌河与哈喇河之间,北依红螺山,南临辽东湾,地处险要,势踞形胜,为明关宁锦防线的前锋要塞。先是,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指挥曹奉修筑。城周围五里一百二十步,高二丈五尺。成化十二年(1476年),都指挥王锴增广南北四十五丈、东西九十五丈。弘治十七年(1504年),参将胡忠、备御管升并城南关,周围六里一十三步,形式若盘,俗称之盘城。池深一丈二尺,宽三丈五尺,周围七里五百七十三步。城门为四:东宁远,南永安,西广顺,北镇北。天启七年(1627年)春,袁崇焕遣官督班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