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年间,人们最爱与高官服色相近的紫、红等深色牡丹,誉为花王。慈恩寺住持智周和尚深谙栽植牡丹的园艺,使近年来到此游春的人潮不亚于曲江池芙蓉园。他们入了园,与游人一同赏花。恭彦看着花,而身边的祝晶,看着他。
他们都没有移开目光。
之后,井上恭彦依循国子监入学的礼制,拜孔庙、观儒礼后,备妥三样束修,拜四门学助教赵玄默为师,与其它留学生共同迁进国子监附设的学院里安顿下来,开始了他在长安学习的日子。
那跟吕祝晶预想的不一样。
原以为井上恭彦入了国子监之后,会有很多时间出来玩耍。
他错了。有好几次,他来到位于皇城东南边务本坊的学馆找他,都扑了个空。
井上恭彦不是在学馆里上课,就是在国子监附设的藏书阁里读书,像是读不倦似的。而即使当他夜里回到学院的宿舍,也因为夜禁的缘故,吕祝晶没办法在那时候找他见面。因此,他几乎没有机会见到他。
国子监里有不少官家子弟,勤学的程度远远不及井上恭彦。常课以外的时间,这些官家子经常跑去打马球或参加宴会,全然没有振作的企图。也难怪了,毕竟主持教学工作的博士最多只有八品的官职,而多数监生的身家背景,不是贵胄,就是高官,哪里把小小博士与品级更低的助教们看在眼底。
长安城是个多好享乐的地方啊,许多监生甚至瞒着家人,结伴到平康坊狎妓呢。
偏偏,恭彦不懂得玩乐。要他肯稍微随俗一些,也许见面的机会就多了。
然而,祝晶想,假若恭彦也跟那些执夸子弟一样成天到外头玩乐,不思勤学,那他大概会怀疑起自己择友的眼光吧。真是矛盾。
由于太学与四门学都在国子监里,因此祝晶偶尔也会见到其它日本留学生。
时值初夏,不常下雨,地处西北的长安城空气开始变得干燥。
这天,是十天一次的旬休日,学馆放假,不用上课。
吕祝晶起了个大早,来到务本坊的学院外头,想找井上恭彦。
同在国子监太学馆里读书的阿倍仲麻吕与其它留学生正在聚头到东市的书肆里买些书籍。才走出学院,一见到在门口等候的吕祝晶,阿倍连忙招呼道:“祝晶,好久不见。来找恭彦吗?”
“你早,阿倍。”祝晶应声道,又转头向几位他还不是很熟、但见过几次面的留学生点了点头。打过招呼后,他问:“你们今天不是放假?要出门?”
“是啊,我们想去东市买些书。”阿倍回答。
朝廷每个月都提供各国的留学生固定的米粮和基本生活用度,就连一年四季的常服,朝廷也大方提供他们当季的布料以供裁衣,因此几乎不需要花用到他们从日本带来的金贝和银钱。
趁着休假日,有些金钱用度上较为宽裕的留学生,比方说阿倍仲麻吕,就会到市集上买些珍贵的书籍,一方面用来进修,一方面,在日后回国时,也能一并带回日本。
祝晶飞快地张望了下。“我没看见恭彦,他不一块去吗?”
“我前些天有邀他一块去,但是他婉拒了。”阿倍想了一下,问道:“他会不会是在等你?”
“是吗?”祝晶皱起眉头。“可是我已经个把月找不到他了呢。他最近是不是很忙?”另一名留学生吉备真备昨天还见过井上恭彦,忍不住道:“他最近看起来有点疲惫。听说晚上也很晚才熄灯,可能是在抄书。”
“抄书?”祝晶看向吉备真备。“抄什么书?”
“书很贵。”吉备谨慎地措辞。“井上家并不非常宽裕,一本印制精美的善本书往往要百金、甚至千金才买得到,一般我们会以手抄的方式把馆阁里的藏书一本本抄下来。”
阿倍点了点头。“我们平常也会这么做,但因为我和吉备都在太学馆里,所以不太清楚恭彦在四门学馆里的学习情况——这样吧,祝晶,我带你进去找他好了。”
“也好。”祝晶感激地点头道。
国子监虽然没有卫士驻守,但毕竟不是完全没有人管理。
学员们固然可以自由进出,一般人却得有人带领才能进入,因此吕祝晶通常是先请人传话给井上恭彦,才得以见他一面。只是这阵子,即使托人传话,也常找不到井上恭彦,让吕祝晶扑空白跑许多趟。
阿倍先请其它人稍候片刻,随即领着吕祝晶往生员们宿舍走去。
通常一个学院的院落里,都住着同一个学馆的生员。当吕祝晶来到井上恭彦所居住的学院时,几乎已经没有其它人在里头了。大多数的生员一早放假后,都迫不及待地离开学院到外头游玩,或者是结交名流去了,哪里还待得住这狭窄的院落。
他们走进院里,祝晶说:“阿倍,到这里就可以了,我来过的。你快去和其它人会合吧。”
“无妨。我也想看看恭彦在忙什么。”阿倍领着祝晶往恭彦的宿舍走去。
门没有落锁,他们悄声推开房门。
房中静悄悄,没有人在里头,连床铺都是整齐的,不像有人睡过。
斗室里收拾得窗明几净,桌上搁着一卷纸、一管笔、一台墨。
吕祝晶走上前去,看着那纸上墨迹,是一首诗。
原以为是恭彦腾抄的,但读了两句,发现并不是。
是首绝句。
“飘洋涉海已岁余,梦里长安非吾家;一夜红薇悄零落,春泥何曾不护花。”阿倍咀嚼诗句,不意勾起自己的思乡心情。
吕祝晶也大概猜出了这是恭彦写的。知道恭彦如此思念着家乡,让祝晶有些烦恼,却说不太清楚自己在烦恼什么。倒是阿倍笑说:“以前我们在日本时,天皇经常召集臣子们即席赋汉诗,让我很头痛,只有恭彦立马写就,教大家钦羡得不得了——”
“没有这回事。阿倍的诗歌总是最受赞赏的,别听他胡说。”一个修长身影从外头带着阳光的气味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迭书。
祝晶转过头去。“恭彦!”
早已换穿大唐年轻男子常服的井上恭彦看起来比一般人更为儒雅。
唐人自隋末唐初以来,日渐习染胡风,大唐男子往往身着胡服,多少带着些许粗犷。倒是这群飘洋过海来到长安的日本留学生,身穿大唐圆领窄袖的文人服饰,搭上清雅俊秀的五官,反倒显得斯文。
“祝晶,你来了。”对于擅自进入他宿舍里的两位朋友,恭彦毫不介意地打着招呼。“阿倍,你今天不是要去东市?”
“我先带祝晶过来找你。”阿倍指了指祝晶道。“顺便看你在忙什么。”
井上恭彦将手中书本放在桌上,随手收起那张诗稿,胡乱搁在一旁。
“赵助教答应借我一些书,我刚从他那里过来的。”
“所以你一早就不在,是去找助教借书?”
“嗯。我借了书后,还顺道去了藏书阁的密府一趟:·…”吕祝晶静静站在一旁,看着恭彦和阿倍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
许久,阿倍终于告辞去和其它人会合,回头向祝晶道别。“那么,祝晶,我先走一步了。”
“你慢走。”祝晶道。
等阿倍一走,祝晶才看向恭彦,犹豫片刻后,轻声问道:“你最近还经常想家吗?”
正在收拾桌面的恭彦停下动作,抬起了头,迎向祝晶审视的眼睛。
几乎没犹豫的,他回答:“想。”接着又道:“祝晶,我很向往你的长安,但是我也会惦记家乡的家人和朋友。换作是你,你会因为来到你很向往的某个地方,就不再思念亲人吗?”
“你可以来找我啊。”祝晶不晓得自己为什么要因为恭彦思乡而感到不开心。“当你想念家人时,你可以来找我啊!可是你最近好难找,我几乎找不到你。你真有那么忙,忙到连一点点时间都抽不出来给你在长安的朋友吗?”
说着,祝晶不禁生气地想到,还以为、还以为自己这么惦着他,他偶尔也该想想他的。但自从入了学馆后,恭彦就没主动来找过他了,像是一点儿都不在意他这个朋友。很明显的,祝晶生气了。只见他小手握拳,两条手臂压抑地贴在身侧,头脸低垂看着自己的履尖,因此没注意到恭彦朝他走了过来。
“祝晶?”他唤他。
吕祝晶不肯抬起头,因为眼泪已经忍不住滴落在地上,而他哭起来时,脸会皱在一起,很难看,他不想在这个时候抬起头。
“祝晶:…”恭彦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祝晶掉眼泪。
他开始回想自己过去这几个月来都在忙些什么,怎么会忙到连一点时间都拨不出来给他的朋友?
抱持着多抄一点书,以节省购书费用的想法;对于初入学时,担心自身程度太差,希望能赶紧跟上同年的焦虑……
井上恭彦确实差一点忘了,他千里迢迢来到长安,不只是为了死命读书,他还有一个重要的朋友必须放在心上。
“我很抱歉。”笨拙地伸出手,就着衣衫窄袖擦拭吕祝晶布满泪痕的脸。“对不起。可以原谅我吗?”
吕祝晶不是那种要人一再道歉才愿意原谅对方的人。他扑上前抱住井上恭彦的腰,孩子气的。“没事,别道歉。我只是太想你。”赶紧擦掉脸上残余的泪水。井上恭彦在此刻才赫然发现吕祝晶对他的依赖。
他知道祝晶年幼丧母;吕校书平时在弘文馆当值;祝晶的医者舅舅经年云游在外;小春年纪尚小,很黏祝晶。
这孩子身边可以说没有一个可以倾心谈话的人。是为了这缘故,所以才如此看重他的吗?
吕祝晶是他的救命恩人,是他所结识的第一个大唐朋友。他总是竭诚相待,不计较付出;在这长安城里,不会有人比他更需要他。
这体认,使井上恭彦想起几个月前,吕校书问过他的那席话——假若有一天,他学成归国,届时他与祝晶这段缘分,该要如何处理?
当时他以为朋友间的分别固然令人伤感,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与其烦恼不知何时会面临的离别,何不把握当下,珍惜现有的情谊。
但看来,他连当下都没把握住啊。
任由祝晶稚气地抱着,恭彦安抚地拍着他尚未茁壮的纤背,等他情绪平复下来。
好半晌,祝晶自己松开了抱住他的两条手臂,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可爱得令他笑了,但不敢出声调侃,只道:“我煮茶给你喝,好吗?”
“好。”他喜欢喝茶。虽然那茶汤尝来总带着些苦涩,但入喉后却能回甘,是时下颇受欢迎的饮品。恭彦拿出鸿胪寺配给的团茶,烘炙到团茶膨胀后,先放入纸囊中冷却,再以磨臼研磨成粉末,者一成茶汤,倒入茶碗,最后洒上几颗珍贵的盐粒,请祝晶喝。
祝晶喝茶的同时,他说:“不急的话,你等我一下好吗?”
祝晶温顺地点头。看恭彦重新磨墨,展开纸卷,开始写字。
他运笔如飞,字迹俊逸有力,半盏茶时间,已经写完一大卷纸轴,密密麻麻的,约有三、两千字。
祝晶搁下茶碗,踱步上前,看他写了什么。
恭彦主动告诉祝晶。“这是秘府珍藏的典籍,坊间买不到。监生虽然可以进入秘府内阅这些书籍,但是不能借出,所以我只好把内容一段段背下来,回来后,趁着记忆犹新,赶紧抄下来。”
“所以先前你都是在忙着背书、抄书?”
“嗯。很花时间的工作,所以忘了还有别的事要做,对不起。”他再度道歉。祝晶摇头。“不要紧。不过你为什么要抄这些书呢?”
“因为这些都是珍贵的文献啊。我是个留学生,本来就必须把大唐的文明带回日本,书籍是最好的流播方式。再加上……你应该知道了吧?我家中并不富裕,随身的盘缠有限,书本又非常昂贵,因此我才想说,能抄多少就算多少……”
祝晶当然明白恭彦的心情,只是不喜欢因此见不到他。如果他把所有时间花在抄书上,哪里会有空闲理会他?
看向他搁在桌上另一迭线装书,祝晶问:“这些书你也打算誊录一份吗?”
“嗯。赵助教特别借给我的——暧,祝晶?”
吕祝晶拿走半迭的书,抱在怀里。“我要看。这些我带走了,过几天看完会还你。”
“祝晶。”恭彦才愣了一下,吕祝晶已经走出他房门。
跨出学院前,祝晶顿住脚步,回头道:“对了,恭彦,你注意到了吗?”
恭彦追了出来,听祝晶告诉他:“你口音变了,你注意到没有?以前你的华语还不是很标准,带了点乡音,可现在几乎听不出来有外地口音了呢。你等着看吧,有一天,长安会变成你第二个家乡的——我过几天再来找你,再见。”
“啊,祝晶……”恭彦斓不住祝晶,只能看着他一古脑儿跑走。望着那孩子的背影,他喃喃道:“是吗?已经没有乡音了……”
第三章盂兰盆会
“小公子,咱们出去玩吧。”小春在祝晶身边绕来绕去地踱着步,想要说服主子带她出门玩耍。“不。”吕祝晶连考虑都不地回绝道。
自入夏以来,天候渐渐炎热,尽管身上的衣服已经十分轻便,但狭窄的屋舍里仍有些闷热。吕祝晶坐在窗边写字,额边泌出细小的汗珠。
小春掏出帕子帮祝晶擦汗,忍不住又道:“小公子,书房里有点闷呢,我们出去玩吧。”
“不要。”顿了顿,又道:“别吵我啦。闷的话,自个儿去后院乘凉。”
提议再次遭到否决,小春泄气地看着祝晶埋首写字,不禁抱怨:“小公子,我们五天没出门了,你为什么要抄那些东西啊?主子爷又没罚你抄。
“妳不懂,我就喜欢抄书,妳别吵我。”爹好歹是个弘文馆校书郎,因此打小他就识字,也会写字,抄这些书难不倒他。通常他两天可以抄完一本,快一些的话,一天就可以抄完一本。这五、六天下来,他已经抄了四、五本书,快将从恭彦那里拿来的书籍抄完了,手边已是最后一本。
“小春真的不懂。”小丫头纳闷道:“这些书,咱们家里头都有啊。
瞧,右氏传、十难、毛诗、周官……家里头有的书,为什么还要特地从外面借来,而且还要抄一遍呢?”
听见小春的疑问,祝晶笑了。“是“左氏传”、“十翼”。”小春还不大会认字,打从他开始教她认字后,偶尔会把乌看成鸟,把焉看成马,闹出笑话。
“那不重要啦。”小春睁大眼睛问说:“重要的是,小公子,你为什么要特地把那些书依样画葫芦的再抄一遍?你的字够好看啦,不用再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