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那位老工人站着跟我谈了快一个小时,直到我母亲打电话要我回去吃饭才与他告别。回到病房里,我情绪稍微平静了一些,就带着母亲和姐姐全家到位于武昌民主路的一个叫“粗茶淡饭”的餐馆吃饭。我刻意营造着欢乐气氛,那天是父亲去世后全家人吃的第一顿正经饭。饭后,我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郑州的表哥表姐他们到了,于是我安排母亲和姐姐回医院,自己跑到车站去接他们,又安排他们吃了一顿饭后,把他们带到了医院里。甥姨见面,又是一阵痛哭。
四月六日,父亲火化。我于前一天为父亲联系好了武昌殡仪馆,租用了一个二百多平方米的中厅举行告别仪式,还租用了一辆豪华的灵车为父亲送行。四月六日早晨八点多一点,灵车来到了医院,父亲的遗体被从冰柜中抬了出来。放了几天以后,父亲的面容不但仍然那么安详,而且显得年轻了,仿佛又回到了他得病前的样子。由于有母亲在现场,我不敢哭,吻了父亲的面颊后,我捧着父亲的遗像坐在灵车前排,母亲和在医院里住的亲戚们则打了四辆的士在后面跟着。
到了为遗体化妆的地方。父亲的遗容实在太安详了,因此没用怎么化妆。我凝视着父亲的遗容,又感到一阵撕心裂腹的痛楚。我握着父亲冰冷的手,轻声对父亲说:爸,你走好。父亲安静地躺在那里,脸色从容而红润。我不由自主地再次吻了父亲,跪了下去,放声痛哭起来。
堂兄堂嫂和两个堂姐已经在殡仪馆等候,并且招呼着布置追悼会场。追悼仪式上,我和姐姐搀扶着母亲。向遗体告别的时候,母亲哭得几乎要昏倒过去。我赶紧扶着母亲到一边去,把母亲托付给郑州来的表姐们照顾,自己抱着父亲的遗像,跟姐姐、姐夫、堂兄、外孙贝贝一起送父亲到火化间。到了火化间以后,我把遗像交给姐夫,抱着父亲的遗体,满脸是泪,一遍又一遍地亲吻着父亲冰冷的面颊,把父亲慈祥的面容永远牢记在心。在火化操作员推着父亲进火化炉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父亲紧闭的双眼竟然渗出了晶莹的泪滴……
我们趴在地上,哭喊着向父亲磕头,眼泪就如同决堤的海水倾盆而下,打湿了地面。贝贝也知道这是与姥爷的永别,哭得不成样子。姐姐、姐夫和堂兄一边哭着,一边要拉我起来。不,我不起来,我要送爸爸远行。
尘归尘,土归土,父亲又回到了他来的那个世界。我和姐姐抱着父亲的遗像,站在炉前,等候着父亲的灵魂,伴随着缕缕青烟升入天堂。姐弟俩脸上挂满泪痕,相拥而泣。将近两个小时以后,父亲的骨灰从里面出来,我又跪在地上向父亲叩头,哀求操作员小心清扫,不要遗漏哪怕一块骨灰。清扫时有几小块骨灰掉了下来,我也一一捡起,放进骨灰盒中。然后,我对着父亲的骨灰盒一个劲地磕头,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操作员不得不安慰我说,请节哀吧,我们都扫干净了,你父亲知道你想他,请节哀吧。
由于还要招呼亲友,我们把父亲的骨灰暂时寄存到骨灰堂里,准备父亲一七的时候再迎回家中。下午送走外地来的亲戚们,我们全家又回到医院结帐,收拾行李离开。临走,我对着父亲去世的那张病床和停放父亲遗体的太平间,恭恭敬敬地鞠了四个躬;并且找到了那位素不相识的、劝我的老工人,向他表达了谢意,跟他话别。老工人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父亲有你这个儿子是他的福,回去好好保重自己,照顾好你母亲,别让你父亲在那边担心。
当晚我回到家里,对着父亲的遗像又痛哭了一场。然后,我擦干眼泪,坐到电脑前继续书写那本凝聚了父亲心血的《生活的见证: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做儿子的虽然无法让父亲复活,但我可以通过我的努力让父亲活在我的书中,让父亲通过我的书而牢记在千千万万个读者心中,让父亲在人们心中永生不朽!我一定要写好这本书,这是我父亲的遗愿,也是对我父亲最好的纪念。逝者已已矣,活着的人们要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妻子腹中的胎儿正在茁壮成长,这也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等到孩子懂事,我一定要告诉他,他的祖父是怎样一位真正的人,而这位祖父在临终前是多么渴望和他见上一面。生活还要继续,我们要好好地生活。我知道父亲在天堂中一定会注视着我们,保佑着我们,为我们的痛苦而难过,为我们的成功而欢乐。
雅科夫·伊万诺维奇·布尔什维科夫于二○○四年四月七日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 第十一章 正义无限(2000~2004) 跋 我们这一代人的义务
亲爱的读者,写到这里我的家族史也就告一段落了。之所以不说写完了,那是因为:今天、明天都会变成昨天,刚刚发生的事和尚未发生的事有朝一日都会成为历史。我希望,我的子孙们能够把这个历史书写下去。我们这个家族和亿万个中国家族一样,既普通又不普通:它曾经出过民族英雄、农民起义领袖等叱咤风云的人物,也出过一生默默无闻的普通百姓;既有过辉煌的时刻,也遭受了无穷的磨难。但是,即便历尽了无数兴衰荣辱,我们这个家族的传统却始终延续下来。我们勤劳,我们勇敢,我们善良,我们坚强,我们生生不息,我们见证着历史,我们创造着历史。
我们家族的历史,就如同汪洋中的一滴水珠,和无数个中国人的家族史一起,汇聚成我们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尽管它小得微不足道,但足以使我为我的家族感到深深的自豪。我们这个家族,永远不停地与各种压迫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无论是腐败无能的满清朝廷,还是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也无论是“文革”期间暗无天日的岁月,还是当代的贪官污吏和道德沦丧,都从来没有使我们真正地屈服过。我们从未被谎言迷住眼睛,从未被贫困夺去自己的尊严,从未被诱惑丢弃自己的信念,我们也从未向邪恶低下过自己高贵的头颅。这,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饕餮也许有人会问,你写这篇文章用意何在?我可以大声告诉人们:我是为了真实的记录历史,记录我们家族的历史,记录我们国家的历史。我们这个伟大民族,既伟大、又不幸——长达一百五十年的侵略、压迫、内战、动乱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可以说,这一百五十年的每一段历史,都凝聚了我们中国人太多的眼泪和鲜血。通过这一百五十年中我们家庭的兴衰变迁,您可以看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加倍珍惜。
在这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中,我们这个家庭的人最为怀念的就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中期的那么短短几年。那时的社会,总是有一种催人奋进、蒸蒸日上的清新感觉。然而,不幸的是,这样的好局面都没有持续几年。当代的中国,日益被呈现出乱世危相:工人失去工作,农民离开土地,官僚欺压百姓,民间道德沦丧,教育和医疗产业化的恶政被不由分说地强加在人民头上……作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炎黄子孙,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对我们祖国土地发生的这一切感到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
是命运决定让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生活在这个国家。我们必须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不想沉默,我们不想苟且偷生,我们没有其他选择,我们被迫着发出自己吼声:不,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
从二○○二年中共十六大算起,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执政一年多了了,这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虽然我这个人从来没有为领导人歌功颂德的习惯,但我真诚地认为:这一年里发生的一些事情,终于让我们看到了期望已久的那一丝曙光。
首先是二○○三年上半年在我国广东、北京等地所发生的“非典型肺炎”事件。在这次事件发生的最初日子里,制度仍然按照它的惯例行事:报喜不报忧、掩盖真相。然而,新的领导集体很快显示出了他们的不同:在四月份非典疫情最紧张的时刻,总书记出现在广州街头,与市民打招呼、与医务人员握手交谈。当时人们对来势汹汹的非典病毒认识少而又少,在人们被疫情吓得惶恐不安、谈虎色变的时候,总书记却勇敢走上街头鼓舞人民的士气。在他的讲话中,没有那种唱高调的豪言壮语,有的却是充满人情味的关怀:“我们既为一些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感到很揪心,又为广大医护人员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患者恢复健康而感到欣慰……”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亲切平实、发自内心的关怀。而共和国的总理,则对着战斗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致以真诚而深切的鞠躬。当我通过电视看到上述情景时,我禁不住泪眼模糊,我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二○○三年发生的另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则是孙志刚事件。二○○三年三月十七日,年仅二十七岁的中国公民孙志刚被广州黄村街派出所以没有办理暂住证为由收容,随后惨死在收容所里。说实话,这类事件我们早已经屡见不鲜,甚至都有些麻木了。然而这一次事件所引起的后果却让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动:仅仅三个月之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就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讨论即将废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法律被废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因为个体遭遇的不幸而废除一项法律。
二○○三年在十一月二十四日,俄罗斯莫斯科卢蒙巴各族人民友谊大学宿舍发生火灾,造成了七名我国留学生死亡,四十多人受伤。灾难发生后,中国驻俄使馆教育参赞率教育处官员及时赶赴火灾现场协助救灾,并多次与俄方进行交涉,教育部则成立了临时应急工作组,和外交部联合派工作组赴俄处理善后事宜。这次事件官方反应及时与积极,也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这与以往中国公民在外受到伤害时官方的冷漠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当我们打开电视时,一些天灾人祸的消息不时会跃入眼帘;对普通人权利的关注越来越多……以往那种报喜不报忧的惯例一次次地被打破,那种貌似庄严的说教越来越少……以往那些作威作福、骄横跋扈的腐败官僚,正在被一波波反腐败的潜流所吞没,一个个惶惶不可终日。是的,生活正在起变化,尽管这种变化很细微,不注意观察和思考体会不出来,但毕竟在起变化。
当然,我也听到一些人失望的叹息。他们觉得新一代领导人没有做出让他们感到惊喜的事情,上台后缩手缩脚,不够大刀阔斧……在此,我要说一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了的,积累那么多年的问题,也不是一天能够解决的。假如是一个真诚的建设者,那么就应该看到希望,并且坚持不懈地为它斗争。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必须承担起的义务。我衷心地祝愿中国的改革者:请你们勇敢走下去,带领着我们走出泥沼,把一个民主、富裕、安宁的中国交给中国人民。人民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上,愿你们不要辜负人民的厚望。
每次我到首都北京,我都要去一趟天安门广场,站在广场前久久地凝视人民英雄纪念碑。它庄严肃穆,无言地向人们倾诉中华民族人民英雄们的光荣而悲壮的历史。我知道,我的家族,我的父辈也在其中。现在,我妻子的腹中正孕育着的我们家族的后人,他(她)正在茁壮成长。将来等孩子懂事,我一定要把他带到这座广场,告诉他说,“你看,那是一座人民的丰碑!”
啊,祖国……
雅科夫·伊万诺维奇·布尔什维科夫完稿于二○○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小说下载网—http://。。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