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说天下系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谋说天下系列-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拿下是迟早的事儿。裴偓在这个时候接受你的招安,是迫不得已,肯定不怀好意。你若不信,我就给你看看裴偓和王铎都是什么样的人!”

王仙芝一时间手足无措,只能听凭黄巢的安排。第二天,黄巢派人穿上王仙芝的服饰,来到蕲州城外请降,刺史裴偓一见大喜,打开城门放他们入城,却不允许护卫随行。裴偓并不认识王仙芝,所以假扮的王仙芝一入蕲州便被裴偓捉拿住,要求其遣散部队。消息传来,军中顿时哗然。

黄巢对王仙芝说:“你我起兵反唐,从旗帜竖起的那一天起,便再没有回头路。你想获得敌人的谅解,和他们站在一个队伍之中,只能是痴人说梦。只有挥戈战斗到底,才是我们最终的出路。自古以来,不乏成王败寇的事例,只要我们打败唐军,又有谁会认为我们是‘贼人’呢?”

在黄巢的一再坚持下,王仙芝终于放弃了接受招安做顺民的幻想,认识到自己是没有退路的,之前的所有想法都只能将自己和队伍引入死亡境地。正是因为黄巢的坚定与执著,才让这支队伍在关键时刻避开了危机。

在招安失败之后,王仙芝与黄巢一起率领部队迅速攻陷了蕲州,蕲州刺史裴偓逃去鄂州再也不敢回来。此后,黄巢乘势而上,一举占领了郓州和沂州。在王仙芝兵败被杀之后,黄巢被推举为黄王,转战黄淮流域、长江下游一带。经过五年的艰难征战之后,于公元881年攻入长安称帝。

黄巢对于自己的任务和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他一心向前。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坚定,在对王仙芝诱降失败之后,黄巢部下将领朱温被唐王朝成功诱降。公元884年在朱温和李克用的夹击下,黄巢终于彻底兵败。

黄巢的出现对于唐王朝的覆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成为千疮百孔的唐王朝统治的直接摧毁者。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同时结束了唐朝的统治,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纷繁复杂的战乱时期。

2。 远离道义:制造挥戈借口

在一个辉煌的时代结束的时候,它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高度发展的文化、经济所孕育的精英势必会产生爆炸式的涌现。剧烈的社会矛盾也易于产生各种机遇,让身怀真才实学的各种人物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正因为此,所以才会有“乱世造英雄”之说。难说清楚是英雄辈出造就乱世,还是乱世为英雄施展抱负提供了平台。

在唐末混乱的政治环境之下,黄巢作为不甘忍受暴政的英雄代表而勃然挥戈,推翻了唐三百年来的帝国大厦。朱温作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也曾经挥斥方遒,希图可以获得更多的空间来施展抱负。但在黄巢攻陷长安称帝之后,农民起义军队伍的各种弊病开始逐渐暴露,内政外防均是一团糟,缺乏组织规划。在这种情况下,手下得力大将逐渐有了怨言。在黄巢与唐朝河中节度使王崇荣对峙之时,便接受了谋士谢瞳的建议,转而投奔了唐朝。朱温降唐之后,获得了逃亡在外的唐僖宗的重用,先后授予他左金吾大将军和河中行营招讨副使的重职,而且还赐名“全忠”,希望朱温忠于自己,可以借朱温反扑黄巢,复辟统治。

唐僖宗和黄巢对于朱温都曾赋予了期望,然而朱温却让他们都失望至极。朱温先反叛黄巢,并最终替唐王朝剿灭了黄巢。在获得信任平步青云之后又反叛唐僖宗,彻底从历史上抹去了大唐的名号。

黄巢兵败后,其部下秦宗权带领着余部继续反唐。朱温联合兖州的朱瑾和郓州的朱宣,将其歼灭。此时的朱温已经成为把持唐朝政权的枭雄,他的目光又盯上了对自己提供过帮助的朱瑾和朱宣。谋士谢瞳对他说:“秦宗权虽然带领着黄巢的大部分部队,可是经过我们连番的追击,现在所余残部已经不足以对我们造成威胁了。目前最有实力的几支队伍,除了李克用就是淮南的杨行密等人了,可这些人都因山高路远不足为惧,倒是朱瑾和朱宣与我们太过靠近,一旦有不测之心,我们很难提防,所以您要早作打算。”

朱温点点头,说:“其实,我对朱宣等人早有防备之心,只是这一次击溃秦宗权,如果不是他配合我,做到三面夹击,也许还不能胜得这么轻松。所以,现在要忽然对他发动攻势,势必会引来世人责怪,成为不仁不义之徒。”

谢瞳说:“现在天下已经大乱,只要是有实力的,没有一个不想扩大自己的领地,增强自己的军队。在抢夺中,又有谁是遵守道义呢?那些以仁义来标榜自己的圣人,早就在战场的烽火中消失了。”

这一番言论其实在朱温的脑海中也时常浮现,他并不是什么君子。为了获得今天的权势,朱温所走的路都是充满了非议的。在谢瞳的建议下,他决定正式对朱宣和朱瑾发动攻势,发誓要除去这两个离自己最近的不稳定因素。他命人将原来同为黄巢旧部的杨能、葛从周等人全都召集到议事厅,商议对策。

朱温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目的,便是要将朱瑾、朱宣两支势力消除,然后让诸将各抒己见。偏将霍存说:“朱瑾和朱宣虽然一个在兖州一个在郓州,但因为两人是堂兄弟,所以向来都是联合对外,一旦我们对其中一个动手,势必会招来另外一个的攻击,这么看来事情的难度又增加了。”

而谢瞳却说:“这对我们其实也是有利的,我们可以一举将两人同时拿下,岂不是省了不少的力气再去征战?”

杨能说:“在和秦宗权作战的时候,我曾经和朱宣一起出兵。他在战场上厮杀非常勇猛,但是性格也很暴躁。军中将士稍有违逆,便会被重惩,因此惹得军中时常怨言沸腾。”

听了这些话,朱温忽然对杨能说:“你曾经在郓州待过一段时间,朱宣却对你非常款待,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杨能想了想,说:“我是受了您的派遣才去郓州,他对我的款待,其实就是对您的尊敬。他还一度说要亲自来拜见您。”

朱温笑了笑,说:“如果说朱宣对我的有所敬畏,那也是因为我的实力暂时比他强大,如果有一天他强于我,那他肯定也不会这么对我。我听说他军中缺少勇悍的将士,所以他一直都在搜罗人才,这一次他这么款待你,我想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吧?”

杨能忙说:“就算以高官厚禄相诱,我也定然不会投靠他的。”

朱温说:“我不是怀疑你对我的忠诚,而是觉得我们可以从这里做文章。朱宣性子暴烈,如果遭人诬陷,定然会暴跳如雷。我要抓住这个机会,让他先动怒,然后才能让我有可乘之机。”

谢瞳、杨能等人忙道:“愿闻其详。”

朱温说:“明天,我手书一封,就以朱宣曾经诱降杨能为借口,对其大加责备。朱宣一定不愿承认,到时候势必引来唇枪舌剑。只要他一动怒,我们就有机会对他动武。而朱瑾也必然来帮他,到时候,就可以一举制伏他们。”

众人皆赞叹朱温妙计,虽然是一个不道义的圈套,但只要能将朱宣、朱瑾引入其中,加以歼灭,消除这两个强敌,在乱世之中增强自己的实力,便是万全之策。

在朱温的安排之下,谢瞳派人给朱宣送去了一封书信。收到信的朱宣以为朱温是对自己帮其平定秦宗权表示感谢,谁料朱温却在信中对其一番痛斥,声称朱宣挑拨离间,想要诱使旗下猛将杨能背叛自己,这种行为令人不齿。

朱宣见信怒不可遏,大骂朱温血口喷人,对左右说:“朱温不感念我当日援助他平定秦宗权便也罢了,还要血口喷人,真是个十足的小人。我旗下猛将众多,怎么会为了一员战将而做出这种事,他这样做不仅辜负了我对他的恩情,更是对我的羞辱!”说完,也不听左右的劝告,朱宣便凭借一时怒气,挥毫写就一封回信,命人送给朱温。

朱温打开朱宣那充满了怒气的回信,信中不仅反驳朱温诬蔑,更对其口诛笔伐,历数他恩将仇报的罪过。朱温不怒反笑,对谢瞳说:“这个朱宣,虽然驻守一方,但也不过是个匹夫而已。以他这样的才能想要保住郓州,简直是个笑话。既然郓州的失陷是迟早的事,倒不如让我们收服他,也好让这块土地免受一次战火的洗礼。”

以这封驳斥、责难自己的书信为借口,朱温立即调遣军队,向郓州发动了进攻。他命朱珍、葛从周从曹县向北,又命杨能、张归厚率军从南起兵,对朱宣形成夹击之势,不久便将朱宣所统治的郓州拿下。又以朱瑾对朱宣提供帮助为由,挥兵夺下了兖州。

朱温在早期的战争中,他并不敢与过强的势力为敌,避开了李克用、杨行密等势力。虽然挟持了当时唐王朝的统治者唐僖宗和唐昭宗,但杨行密、李克用、时溥等势力都足以灭亡朱温,因此他选择了回避大敌,而不断攻伐势力比较薄弱的地区,利用时机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他不断蚕食着自己周边的势力,将郓州、兖州等地收入了自己的版图。

在彻底平定了秦宗权后,朱温在黄河沿岸地区建立了同盟,他对实力较强的李克用等人不断示好,表示愿与其结盟,来增强自己的力量。获得稳定之后,他开始逐一消灭时溥等强敌。通过扫清对手,掌握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中原大地,发展成为超过李克用的最大势力。这个过程,朱温用了二十多年,在经过了漫长的苦心经营之后,他逐渐向着自己梦想中的皇帝宝座开始靠拢。

在五代时期混乱的社会环境之下,人心中最阴暗的部分逐渐暴露出来,社会道德出现了唐以来最为迅速的沦陷。体现在当时的政治、军事等活动中,兄弟相残、朋友反目,为了争权夺利不择手段、反复叛逃等事件层出不穷。秦宗权曾是唐蔡州节度使,降服于黄巢之后与唐为敌,在黄巢死后又继续反唐。而朱温本在黄巢旗下,却被唐诱降而击溃黄巢,又最终将唐推向灭亡。百姓的流离失所与各个势力的争夺战成为这一时期社会的常态,因此在战争谋略中也表现出不顾信义的一面。朱温等人超出常理的一系列杀伐就是这一时期战争的特点。

3。 顺势而上:抓住机遇成就霸业

唐末的宦官专权是导致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因统治者对于宦官等身边近臣的过分倚重,致使他们的权力过度膨胀,与朝臣对抗,成为一股把持朝政的强大势力。在唐昭宗时期,甚至出现了宦官废立皇帝的事件。宦官刘季述勾结右中尉王仲先将昭宗幽禁,又擅立太子李裕做了新帝。而宰相崔胤对于这一变故极度反对,又与护驾都头孙德昭杀死刘季述,迎接唐昭宗复位。原本万人之上的皇帝,变成了朝臣与宦官之间争斗的工具,已经丧失了所有的尊严。当时的混乱状态,由此可见一斑。

在层出不穷的宦官专权和朋党斗争之中,国力逐渐衰微,百姓民不聊生,这种态势为那些有野心的割据势力提供了机会。在黄河流域迅速发展的朱温正是发现了这一可乘之机,利用这一矛盾迅速掌握了朝政,为自己铺平了登上帝位的道路。

在唐昭宗复位之后,虽然大宦官刘季述被崔胤杀了,但宦官势力却依旧盘踞在朝堂之上。回宫不久的唐昭宗很快便被另一个大宦官韩全诲控制,成为其手中的棋子。韩全诲与凤翔守将李茂贞、王行瑜相勾结,将昭宗挟持到了凤翔,远离了宰相崔胤的势力范围。崔胤见状,便假借昭宗的名义,对朱温发出了诏书,要求其到凤翔救驾。

接到这一诏书的朱温当时正盘踞在黄河沿岸,势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唯一可与其相对抗的便只有李克用了。作为全国核心的长安一直都是朱温所向往的地方,他长期积累的目的便是冲击长安的皇位,但是作为地方守臣的他没有诏令是不能直接挥师京城的,所以在崔胤矫诏命他进京之后,朱温大喜过望。

朱温手持诏书,笑着对谢瞳、葛从周等人说:“我正在发愁不能找到一个去京师的借口,可巧崔胤便发来了诏书,真乃天助我也!”

众人道喜之余,葛从周说:“皇帝现在落在了大宦官韩全诲手中,如今忽然传来诏书,这其中真假还需要商榷一番。”

谢瞳说:“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崔胤是否矫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可以入京的借口。只要有了这封诏书,我们便可以名正言顺进军长安,至于诏书是否出自皇帝之手,又有什么关系呢?”

朱温点了点头,说:“真假就留给别人去辨别吧。现在就立即调遣军队,挥师长安!”

在崔胤矫诏的促使之下,朱温率领七万军队从河中地区朝长安进发,浩浩荡荡的队伍举着勤王的旗号,但却一路不急不慌。朱温乘这次出兵的机会,从河中往长安途中又将同州、华州等地纳入了自己囊中,这段路足足走了有三个月,才来到了凤翔。

在凤翔城中,被宦官韩全诲把持的唐昭宗内心的凄凉无人能懂。韩全诲权倾朝野,加上李茂贞和王行瑜手中握有重兵,他们本打算也能过一回挟天子以令天下的瘾,但朱温的到来打乱了这个如意算盘。朱温手下不乏勇将,因此李茂贞出兵数次都败阵而回。韩全诲见状,不由得气急败坏地对王行瑜说:“我本来是寄希望于李茂贞,希望他可以保我大唐江山永固,谁知道这个人却这么没有用,看来只能靠我自己了。”他一边部署抵抗,一边想办法让昭宗书写了诏书,敕令朱温退兵。

朱温接到唐昭宗诏书的时候,军师敬翔对他说:“这一次的诏书看来是真的。”而朱温却笑着说:“诏书真假于我无益,我只需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足够了。我之所以进京是因为我本来就想,而不是诏书的缘故;现在,这一纸命令对我也是无用的。”他对韩全诲的使者说:“我既然已经到了凤翔,不将皇帝抢回来,是不会回去的。”

虽然有退兵诏令在手,但朱温依旧不为所动,攻城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廊坊节度使李周彝接到了李茂贞的求救之后,前来围攻朱温,也被他击溃。

而凤翔城中,韩全诲对李茂贞的不满言论通过王行瑜传了出去,李茂贞闻言大怒道:“我在前线奋勇杀敌,这些宦官却在身后议论纷纷,他劫持皇帝来到凤翔已经陷我于不义,现在还诬蔑我的战功,是可忍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