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易掂量着,思考着,来来回回,到了下半夜。突然,他一拍大腿,兴奋地说:“对!就是他,要完成此大任,非他莫属!”
他说的就是王著。
原来两年前,张易奉命到山东办事,认识了益都(今青州)千户王著。他的刚正不阿的性情,他的古侠士的风范,使他们一见如故,很快他们就成了莫逆之交。这个王著,使得一柄铜锤,出神入化,指哪打哪,无有不中者。更为奇特的是,他这铜锤,就隐藏在袖中,若非故意显露,一般人是很难看出他藏有兵器的。
“对,就是他了!”张易异常兴奋,他连夜动身,亲自到山东益都寻找王著。
王著见张易也不带随从,乔装打扮,知道有事,赶忙把他让到密室,问道:“张丞相为何要事如此紧张?”
张易了解王著的脾性,见他如此问,便单刀直入:“我欲除奸,不知王兄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王著正色道:“若为除奸,我王某愿为张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不知欲除哪个奸臣?”
“阿合马!”
“原来这样呀,那我这人就更有用了。我王著愿拼着一颗头颅,为国除害,为民造福!”
张易说道:“此事须从长计议,切不可鲁莽行事。一旦不成功,将贻害牵扯许多忠臣良将,甚至连太子爷也会牵扯其中。所以,我们一定要周密谋划,做到万无一失,方可动手。一旦动手,就要一举成功!”
经过长久计议,他们都觉得在皇上北巡上都时举事最为妥当,也最有把握。
“不过,光依靠我个人的力量,我怕猛虎不敌一群狼,最好有一些帮手就好了。”
张易说道:“这个好办,我结识一位江湖术士名叫高和尚,会些神术,能役鬼为兵,打败任何敌人。我们可以用他,待我找机会让你和他相识,互相了解后我们再择机行动。”
“好!那就静等张兄佳音。”王著作揖说。
张易连夜赶回大都,把他们的计划说与太子真金听。真金嘱托说:“此事非同小可,一定要仔细规划,一举成功。否则,阿合马就会打草惊蛇,再想除掉就更加困难了!”
“不会有再次了,太子殿下!”他顿了顿,说道:“不过,太子殿下,我看我还是把王著、高和尚他们调到大都来为好,这样一来便于商讨,再则,他们出入中书省,也不会引起护卫的特别注意。”
“好吧,这个你尽管办好了。记住,一定要缜密行动。”
“是的,请殿下放心!”
不久,王著调往大都,成为太子的都城守护使,高和尚也来到大都,通过施行神术,身边笼络起很多人,还被忽必烈任命为帐殿平章之职。
一切准备成熟,只等动手了。
三月的大都依然春寒料峭,但按照惯例,忽必烈要离开大都前往上都巡幸,在京留守的官员都到宫门前送行。
真金在官员中找到了张易,欲询问他事情的准备情况。忽必烈要太子陪坐象辇,他来不及细说,只是用伸直的右手做了个往下劈的手势,张易会意地点点头。
“要诛杀阿合马,必须首先把他调出中书省。只要他离开中书省,王兄你就可以瞅准机会,一锤结果他的狗命。”张易说。
送走忽必烈的仪仗队,张易、王著和高和尚又坐在了一起。
“可是,怎样才能调虎离山呢?”
高和尚说:“呵呵,这个简单,是我的老本行。我们就谎称太子殿下回京做佛事,让阿合马出城迎接,不就能把他揪出来了吗?”
张易说道:“此法很好!但我们还得做两手打算。若他乖乖出城,则说明他命该如此,自不必说。我思阿合马老奸巨猾,是不会轻易上当的。一旦他不出城,我们该如何?”
“这个也好办。那你就说京城发生兵变,带兵冲进中书省东宫,就说太子殿下回来了,叫开城门,杀将进去,斩杀阿合马。你是枢密副使,再加上王著是太子的都城守护使,我想,骗开城门,应该不是难事。”
“好,就这么办!”张易和王著异口同声地说道。
阳春三月,大都城一片葱绿。伴着晚霞,阿合马独游中书省园圃。
夜幕降临之后,大都城陷入一片沉寂。
一队金顶华轿的“太子”仪仗径直朝京城东门而来,灯笼火炬下,真金身着金色御袍,端坐轿内。
钟鼓楼上的钟声刚刚敲过子时三刻,两位番僧手持“宫灯”,传太子旨意,要中书省安排斋饭、供品。
不巧,太子的一位侍卫在场,便盘问起他们来。两个假僧不久便露出马脚,即被逮捕。但是,也该阿合马命该绝,这些侍卫没有汇报阿合马,也没有作进一步的调查,只是加强戒备了事。
王著见这一着没有奏效,又遣崔总管矫传令旨,谎称京城发生事变,让枢密副使张易发兵若干,带兵齐聚东宫前。
张易也觉此时自己非出面不可了,于是就装作事态严重,即令指挥使颜义领兵俱往,并同时遣使招在京诸官,言太子有命,请诸官悉候于宫前。
阿合马为相二十余年,专横跋扈,树敌颇多,所以他平素极为小心,出则不少于百名侍卫簇拥,入则卫士守候,剑不离身。而且,为防不测,寝处常换。今见来使传唤,半信半疑。太子他惹不起呀!他想了一会儿,为保险起见,就派中书省官员右司郎中脱欢察儿等数十骑出关,北行十余里查看动静。
没走多远,就和太子仪仗队相遇。
“太子爷在哪里?”脱欢察儿问道。
“在这里……”
脱欢察儿赶忙到太子车辇前下马躬立请罪。
假扮太子的军士大声呵斥他无礼,要他回答为什么迟迟不来迎接。
太子不说话还好,一说话就露了马脚。脱欢察儿一听不是太子的口音,就抬头察看,一看就看出假来,回身跃上马背,高呼道:“有人假……”他还没有说出“冒”字来,就被王著一锤打得脑浆迸出,剩下部众也全部被杀死。
王著收好铜锤,带领仪仗队直入健德门。夜二鼓,守军不敢盘问,他们径直来到东宫前。
阿合马等人慌了,没想到太子会一直来到宫门前,就率领面前的中书省官员,跑出来迎接。
他们跑到太子的车辇前,躬身侍立:“老臣阿合马率中书省官员前来迎驾……”
这回,假太子不敢说话了,他不知如何是好。
阿合马见轿内没有动静,正在狐疑,王著伸手一把把他拉过来,一锤砸在了他的脑袋上,然后说道:“你民脂民膏吸得太多,还是迸出为好!”顷刻间,迸裂的脑浆和黑红的血液洒满了轿前的大片台石,阿合马那肥硕的躯体便如同一堵墙壁轰然坍塌。
接着,王著又逼向惊魂未定的郝祯。郝祯是阿合马的死党,这些年来与阿合马沆瀣一气,干了不少坏事。没有一句废话,王著手起锤落,郝祯也瘫倒在阿合马身边。众官一看不好,顿时大乱。枢密院、御史台、留守司官皆遥望,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这时,尚书张九思开门呼道:“这是贼人倡乱,哪里是真皇太子?侍卫何在?赶快剿灭叛匪!”众人才恍然大悟,留守布敦,一枪戳杀了假冒太子,守军弓矢齐发,王著部众皆四散溃逃,但在禁中如何跑得出去?不久就被活捉,高和尚侥幸逃出,王著则把铜锤一丢,哈哈大笑,遂被侍卫拿住。
大都乱起,中丞也先帖木儿跳上马,驰奏忽必烈。
当时,忽必烈正驻跸于察察脑儿,距上都不远。听闻自己手下“财神”宠臣阿合马被杀,他闻之震怒,下令枢密副使孛罗等人率兵飞奔大都,捉拿要犯;自己也立刻回到上都,亲自过问事情的原委。
当时大都虽已戒严,但听说要斩杀王著等人,百姓还是冲出了家门,涌到刑场送这位敢于击杀奸雄的英雄。王著临刑大呼:“王著为天下除害,今死矣!异日必有为我书其事者,我死足矣!”
更令忽必烈始料不及的是,阿合马被杀的消息传出后,大都城中军民争相酤酒,歌饮相庆,燕京酒市三日俱空。这促使忽必烈不得不认真思索其中耐人寻味的内涵。
阿合马死后,忽必烈还不了解他的种种邪恶,命令中书省不要追查他的妻子儿子。等到知道了阿合马的罪恶,这才大怒说:“王著把他杀了,的确是对的。”于是,下令掘墓开棺,在通玄门外斩戮尸体,放出皇家猎狗吃尽阿合马的肉。朝廷百官和士人百姓聚在一起观看,拍手称快。阿合马的子侄也都被诛杀,他的家属和财产被没收入官。他的小妾中有一个叫引住的,查抄她的物品时,在柜子里得到两张熟制人皮,耳鼻都保存完好,还发现巫术及图谶,忽必烈对此非常震怒,下令把参与者当众扒皮。
不久,忽必烈诏命真金太子驾幸大都参决朝政。真金力主改组中书省,由蒙古元勋后裔和礼霍孙出任右丞相,主持朝政。
接着,真金又召见了朝中汉人儒臣。短短数日,真金就不失时机,改弦更张。
5。 会通河沟通南北的经济命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忽必烈指挥他的铁骑水师,将战火烧过淮河、烧过长江之后,后勤供应问题让伯颜这位征宋都元帅颇费脑筋。
要知道,几十万大军的粮秣,需要近百万的民工运输。那时没有现代化的运输装备,只能靠骡马大车、肩扛人挑,速度缓慢,运输量小,耗费极大。因此,在开战之前,他便和河渠副使郭守敬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考察,他们考察了河北、山东的河道,考察了隋唐的运河,成功地利用隋唐旧有河道运送给养,不仅节约了运力,提供了运能,而且也满足了前线将士的后勤供应。
至元十三年(1276年),丞相伯颜攻下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后,对江南水路四通八达的状况更是深有感触。他回大都后,即向元世祖忽必烈建议:“今南北混一,宜穿凿河渠,令四海之水相通,远方朝贡京师者,由此致达,诚国家永久之利。”
对于伯颜的建议,忽必烈非常重视。他知道:剿灭南宋,得益于优良的水路运输,才使得蒙古大军长驱直入。如今,四海统一,万民来朝,大都作为首都,需要源源不断的粮食、贡品,而这单依靠陆路交通是远远不够的。单粮食一项,近百万的人口就需要从南方调运两三百万石粮食,运费开支将是多么巨大。他还知道:虽然现在财政比较紧张,但一日不解决这个问题,京城将一日不得安宁。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构筑一条沟通南北的水上通道!
看着郭守敬的开挖疏浚运河形势图,忽必烈很想听一听这位水利专家的意见。
对于郭守敬,忽必烈并不陌生。他是刘秉忠的弟子,由张文谦推荐上来的。中统三年(1262年)春,他在当时新建的京城上都(今内蒙古多伦附近)召见了郭守敬。透着精气和灵性的郭守敬一下子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次诏见,郭守敬向他提出了六项水利工程计划,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渊博的知识、科学的设计使他对这个博学的汉人深为赞许。
他还记得,当时他就任命郭守敬为提举诸路河渠,主持掌管全国修河开渠之事,并任命张文谦任河渠副使,帮助并保障郭守敬的后勤供应。他当时就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他能挖更多的河,开更多的渠,把旱地都变成水田!
郭守敬也没有让他失望,至元元年(1264年)初夏,忽必烈汗派郭守敬往西夏一带视察黄河河渠水道。到了那里,他立即着手整顿。有的地方疏通旧渠,有的地方开辟新渠,有的地方重新修建起许多水闸、水坝。郭守敬带领工匠、民夫日夜赶工,以最快的速度修复了黄河中上游许多被破坏了的渠道,不但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而且这里还成了江北粮仓,为忽必烈灭亡南宋提供了不竭的财源。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当年的提举诸路河渠使早已成为都水监、工部郎中。还是先听听郭守敬的意见吧。
郭守敬叩拜皇帝忽必烈后,忽必烈微笑着对他说:“郭爱卿,自你掌管都水监,掌管河渠、堤防、桥梁、闸坝等的修治工程以来,全国疏浚河道,开挖水渠,兴修水利,朕对你的工作很满意呀!最近,大臣都上书要求开凿运河,利用水道运粮,以节减运力,提高运量,节约成本,我想听听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郭守敬赶忙回答:“启奏陛下,臣下以为,此乃功在当今,利在千秋之事。”
“噢?你说说为什么?”忽必烈听他这么说,连忙问道。
“陛下你想,如今我大都消费粮食,约十之七八来自于江南,而江浙一带的漕粮沿着江南运河北上入淮河,在淮安由淮河转入黄河之后溯流至中滦镇(今河南封丘西南约30里);在这里卸船装车,转为陆路运输,到达淇门(今河南浚县西南);再装船入御河(今卫河),运至直沽(今天津),沿白沙河至通州;最后陆运至大都。如此这般水陆相交,反复装卸,费时又费力,况且这一路虽以河道为主,但河道迂回曲折,运行不畅。因而,尽快在原有的这些运河基础上去弯取直,开凿直穿山东而取直北上的运河河道,使南北实现直航,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大事。况且,运河一旦完成,不但减少了运费开支,更重要的是能使子孙万代受益!”
忽必烈看着地图,眼睛在扫视着郭守敬说过的这些地点。他知道,一旦运河沟通南北,那将成为沟通全国的经济命脉,不但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在战略上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财政再困难,也得挖!只有拉直了缰绳,马儿才能任自己驱使。对,就叫它“将马头上的缰绳拉直”运河修筑方案吧。
“好!那朕就命你全权负责运河河渠疏浚开挖工作,帮朕把马的缰绳拉直了!不过,运河开凿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动辄耗资百万,费时费力,绝非儿戏!你一定要先作周密的考察,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然后我们再上马,千万不要重蹈胶州至莱州运河的覆辙,一定要爱惜民力,慎之又慎呀!”忽必烈语重心长地说。
“卑臣愿鞠躬尽瘁,完成皇上的宏愿,造福子孙,留芳千古。”
接受任务以后,郭守敬便马不停蹄搞起了运河开凿的调研工作。他一路翻山越岭,蹚水跃渠,遍访地方群众,走访沿途船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山东境内,看到满路的运粮民工,他更是深有感触。回到工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