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放,也不可错杀。应当注意随时纠正违反政策、刑讯逼供的现象。

黄克诚的报告得到与会同志的广泛赞同,华中局把他的报告,作为华中我军政治工作的纲要,发表在刊物《真理》1942年第八期上。

关于使用和爱护干部问题,黄克诚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后来,在华中局开展“抢救”运动时,黄克诚顶住压力,坚决反对逼供信,保护了一批干部。

涟水县东北郑潭口。

郑潭口是一个小镇,恰好位于一帆河与完蛮河交叉处。虽说是小镇,但它是苏北根据地盐阜与淮海两区联系的纽带,也是日伪军大新集、新安镇等联成一线的据点之咽喉,因而战略位置显得十分重要。

8 月,国民党顽军韩德勤,借日军对苏北“扫荡”之机,趁火打劫,向新四军发动进攻,企图分割苏北抗日根据地,策应东犯顽军。郑潭口,成为顽军精心构筑的“模范工事”。

整个小镇被建成了一个东西三百米、南北五百米、四周又用五六米高的围墙围起来的据点。

南、北、西三面是两米厚的夹壁墙,人可以自由行走,同时又设有对内对外射击孔。夹墙每隔一段再用隔墙分开。围墙下面是挖筑的地道,地道同镇内九十多个地堡、暗堡、炮楼相连。

镇内还有一座高达十几米的中心炮楼,由周围六个炮楼拱卫。围墙外是四道防线,一帆河又成为一道天然防线。真可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9 月,黄克诚等经过商议,决定拔掉这枚楔入我苏北根据地的钉子。

在军部支持下,黄克诚亲自召八旅二十二团团长张天云布置任务,面授机宜。

“老头子呢?”张天云接到命令,大汗淋漓跑到师部,悄声问哨兵。

“老头子”是三师同志对黄克诚的称呼。黄克诚参加革命时间长,年龄大了些,经验丰富,平易近人,没有任何架子,因而大家都私下亲热地称他“老头子”。

哨兵用嘴一努屋里,张天云心神领会,一步跨了进去。“这回你可有仗打了!”黄克诚戏谑地指着张天云的脑门,“师部决定派你们团攻打郑潭口。

不过,人家说‘这是攻不破的铁镇’,这可是个硬仗啊!“

“保证完成任务!”张团长一个立正,嗓门提高了八度。“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黄克诚面容一整,“任务艰巨,师部决定派彭雄参谋长亲自去指挥。”

说着,黄克诚一指旁边的彭雄。

张团长又向彭雄敬了一个礼:“太好了!”黄克诚补充说:“我把师炮兵营调拔给你们,涟水县大队也配合你们作战。”

彭雄、张天云奉命率二十二团径奔郑潭口。

经过周密部署,二十二团向郑潭口发动猛攻。

战斗打响后,黄克诚时刻关注战况的发展,不时让人询问情况,并及时给予指示。

郑潭口一战,在广大指战员努力下,一举歼敌六百多人,拔除了这一“模范工事”,取得了彻底胜利。

消息传来,黄克诚立刻发报致贺并慰问。

这是苏北攻坚战的首次胜利啊,它预示着一个良好的开端,黄克诚想。

果然,10月,三师七旅一部与兄弟部队又一举攻克陈道口,歼敌一千五百多人,粉碎了顽军对淮海区的进攻,使淮南、淮北、淮海、盐阜四块抗日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然而,苏北抗战的艰苦阶段还未过去。

1942年底,日军为控制淮、涟、沭地区,向苏北根据地淮海区发动了大“扫荡”,开始构筑据点、碉堡,修建公路,企图分割封锁淮海区,进而由点及面,全面控制这一地区。根据军部指示精神,黄克诚命令淮海区以主力加强地方军,使主力部队进一步游击化,分地区坚持斗争,从而粉碎敌人的大“扫荡”。

淮海区军民在书记金明、军分区司令员刘震的亲自指挥下,动员党政军民协调行动,精简军分区机关,将全区又分成四个中心县委,配以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合编的四个支队,灵活机动地展开对敌斗争。

三个多月激烈而残酷的斗争过去,淮海区军民打破了日寇妄图消灭新四军的迷梦,使根据地重新恢复到“扫荡”前的态势。

1943年早春。乍暖还寒的季节,日寇对苏北根据地盐阜区又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梳蓖式大扫荡”。

面对日军的猖狂进攻,黄克诚率师部及苏北区党委机关主动撤退,跳出敌人包围圈外。

日本侵略军这次大“扫荡”,集中其十七师团、三十五师团、十五师团独立十二混成旅团共一万多人,辅以伪军八九千人,规模空前,气势汹汹。

对于这次“扫荡”,华中局及新四军军部早有预计,因而专门向三师发出指示,要求党政军积极准备,反击日军“扫荡”。

接到指示,黄克诚立即召集党政军领导,商量、布置反“扫荡”事宜,制定了灵活机动的反“扫荡”作战方针。

日伪军长驱直入,采取“梳篦式”搜索,企图集中主力寻找新四军主力决战,黄克诚等针锋相对,除留一部与敌周旋,主力部队避开敌人,转移到“扫荡”圈外,隐蔽待机。

日伪军在寻找新四军主力作战扑空后,转而分途集中兵力分区“扫荡”,黄克诚等审时度势,采用了圈内打小仗,圈外部队积极作战的方针,并且取得了兄弟部队在苏中和淮北的战略配合,三师各部打出了很多漂亮仗。

敌人被新四军搞得焦头烂额,无奈,主力开始撤退,只留下了一部分兵力修筑工事、固守据点。黄克诚等果断出击,集中三师各部打击敌伪薄弱部分,攻克了一些要害区域的敌伪据点。在近二十天的时间里,三师将士会同地方武装连续作战,给予日伪军以有力打击,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进攻,进一步巩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鼓舞了根据地各阶层人民的斗争热情。

反“扫荡”胜利后,盐阜区士绅在慰问大会上称颂三师将士:“运用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敌人,时分时合,神出鬼没,或攻或守,将卒用命,民族精神发扬无余,民气鼓励收效甚宏,于此足知中国之不会亡。”夜深人静,月色朦胧。

黄克诚在昏暗的油灯下,伏案疾书,向华中局、军部汇报盐阜区反“扫荡”的情况。

黄克诚胸有成竹,动起笔来,也颇觉自然流畅。

黄克诚写道:敌人用很大兵力以较长时间进行“扫荡”,军事组织战术均颇高明,然所获战果极端微弱,乃其本身有不可克服的弱点,这些弱点表现在:(一)最大弱点是得不到人民的同情支持而遭到人民的憎恨和反抗,特别由于敌伪的残暴行为激起各阶层人民莫大的仇恨与反抗。

(二)因为人民的仇视敌伪而逃反,敌伪侦察员派出易被人民捕捉,其消息极不灵通,“扫荡”中找不到我军究在何地,即相隔一二里亦不知道。

(三)机械的执行命令,不能困情况变动而有所改变……

(四)“扫荡”兵力仍然不够,敌人虽调几个兵团的部队来“扫荡”,但其兵力只能“扫荡”一隅而不能“扫荡”全面,使我们易于跳出圈外活动。

(五)攻击精神差。日军冲锋精神向来是不强,现在则更差了,一遇抵抗即畏缩不前,故与敌人主力遭遇,只须派出小部队抗击,我主力即可安全转移。

(六)敌人部队疲劳,给养困难……①在综述了新四军反“扫荡”经过后,黄克诚详细总结了这次反“扫荡”作战中的经验教训:甲。平原地区,敌人大规模战役“扫荡”,其初期我军应避开敌锋芒,转移隐蔽,不可与敌硬拼,即打一路亦不许可。因为敌人“扫荡”就想找寻我主力决战,求得歼灭或削弱我主力,如与硬打则正适合敌人要求而招致损失。

乙。敌人严重“扫荡”时,部队分散或集团隐蔽时很多,隐蔽部队及个人必须十分沉着,部队不到十分需要时不应慌张轻动,特别个别人员则更须沉着,否则便易受到敌人打击。

丙。每部队都需自己的便衣队担任警戒和侦察,到达一地即派出向周围村落活动,求得及时了解敌人行动而能主动应付,避免遭受敌人袭击。

丁。部队在“扫荡”时发现敌人大兵力包围即须迅速突围,不能集中突围,即分散到指定地点集合,以避免全部牺牲……

戊。敌人“扫荡”,敌人一定在我可以机动的道路河流上组成封锁,奉令突出“扫荡”圈外部队必须坚决动作突出封锁,……此次“扫荡”中坚决动作者均安全突出,而犹豫者均吃到亏。

己。“扫荡”圈年活动的部队要善于掌握敌人行动规律和确实看清敌人动向后才作行动决定,不要为敌人佯动所迷惑,行动不宜过早亦不宜迟。……

严重“扫荡”转移打圈子均不可能时,则实行全部化装分散隐蔽目标,待敌人过后再行集合。

庚。敌人撤退举行反击时,必确实了解敌人撤退后才集中部队动作(打小仗在外),以防敌人伪装撒退的突然反击。

辛。部队分散活动移动,联络掌握很困难,需部队使用时很长时间抓不到,丧失时机,故必须于“扫荡”前建立秘密交通,各连各营到团均有自己的秘密交通站,团则设立总站。……

壬。反“扫荡”中上中级干部伤亡很大,……干部作战坚决勇敢,不顾自己生命,表现是很好的。但另一方面这种重大的干部伤亡,对我们威胁很大,而且是可以避免的,伤亡的上级干部中大多数是不利用地形、地物、不观察和侦察敌人动作,轻敌、疏忽所造成的。我们许多干部勇敢牺牲精神是好的,然不了解自己对部队和战斗的作用,……只有正确使用勇敢才能取得战斗胜利,又能达到保存干部进行长期斗争的要求。

黄克诚进而分析了“扫荡”中各阶层人民的表现,实事求是地对反“扫荡”进行了全面总结。

这份沉甸甸的总结报告,浓缩了盐阜区党政军民的反“扫荡”成果,凝结着黄克诚的一番心血,对于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得到了华中局及军部的首肯。春暖花开,夕阳斜坠。

新四军第三师兼苏北军区驻地,一个简陋的民房里,黄克诚正处理军政事务。窗外传来村儿童团员们嘹亮而稚嫩的歌声: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

银钉亮,银钉明,长空万里布满星。星儿多,多得数不清,多不过英勇战斗的小英雄。

小英雄,有本领,戴着月,披着星,黑夜摸到敌军营,枪声就放不停。

又喊杀来又冲锋,手榴弹拼命扔,轰轰轰,炸死东洋兵,我们得了胜。

小英雄,笑盈盈。

满天星,亮呀亮晶晶……

听着听着,黄克诚禁不住放下手里的事务,摸着下巴笑了。他大步走出门去,来到打谷场上。

正在唱歌的儿童团员们哗啦一下围拢了过来,亲热地叫着:“黄师长好,黄师长好!欢迎你给我们指导。”看着这群手持红缨枪、煞有其事的“小战士们”,黄克诚拉着他们的手,摸着他们的头,笑着说:“你们真能干,又学习又帮助大人打鬼子,不简单呢。将来打败了日本鬼子,你们长大了,是国家的栋梁,要为人民出力,办大事!”儿童团员们很喜欢这位戴大眼镜、和蔼可亲的黄师长,这时大家又嚷起来,缠着黄师长唱歌,讲故事,别看黄师长是大人,儿童团员们唱的歌曲他不但会唱,连歌词也记得很准哩。

“好吧,我给你们讲一个苏维埃儿童团员的故事。”黄师长很爽快地答应了。

大家都拍起手掌,欢呼起来。

其实,师部每移驻一个村庄,都可以看见黄克诚与儿童团员们在一起的情景,在苏北根据地,黄克诚与儿童团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盐阜区,儿童团员们组织了儿童慰问团,准备到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三师师部进行慰问。

黄克诚闻讯,亲自率三师领导迎出门口,接见了小代表们,而且向小代表们讲了话,他亲切地说:“谢谢你们代表盐阜区儿童来慰问,我们要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来保卫你们。也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努力做好儿童团的工作。将来从小主人变成大主人,为国家、民族作出大贡献!”

黄克诚十分关心儿童团的成长。有一次,盐阜区召开了第一次少年儿童代表大会,黄克诚军务在身,无暇参加开幕式。过了四天后,他与师部领导专门来到会场,看望正在开会的儿童团员们,热情肯定了盐阜区儿童团的成绩。当他听说盐阜区儿童团员已经有十八万人时,开怀大笑:“陈军长要你们组织十万儿童,你们不但完成了任务,还大大超过了。全区二十万少年儿童,组织了十八万,很了不起!”

随着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日益巩固与发展,各项工作逐步在苏北开展起来。

艰苦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更加考验和锻炼了苏北人民,苏北根据地度过了最艰难困苦的时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黄克诚为此付出了全身心的精力与巨大的心血。

苏北是历史上有名的土匪出没之地。黄克诚率部刚刚来到苏北时,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利用土匪顽敌滋事作乱。他们互相勾结,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严重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安宁,危及刚刚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以及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黄克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从1941年上半年开始,就陆续抽调主力部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清剿这些土匪顽敌。在不长的时间里,横行苏北地区的土匪被剿灭,千年匪患被扫除,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无不拍手称快。

这时,黄克诚与师部领导开始实行抗日民主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但是,刚开始实行时,有的群众胆小怕事,心存顾虑,白天减了租息,晚上又偷偷给地主送回去。得知这一明减暗不减的情况后,黄克诚派出一批干部下去进行仔细检查,予以纠正。同时,利用各种文艺宣传形式,广为宣传教育,逐步消除了群众思想中的顾虑。

这样,减租减息工作不断深入,人民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军民鱼水情加深了。

统战工作,一直是抗日民主政权需要处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黄克诚串部来到苏北,在建设与巩固根据地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并谨慎处理这一问题,工作卓有成效。其重要因素主要得益于陈毅和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