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郁郁不乐,悔恨不已,于1907年10月29日自缢而死。
贵福
蒙古喀喇沁诺昆岱氏,北京香山健锐营镶黄旗人,生于1869年。幼年聪慧而多病,肄业于官学,1887年考为内书房的翻译官,1894年中举,次年以第二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贵福随两宫西巡西安,返京后充任功臣馆编修,协办院士。1905年赏顶戴花翎,以道府充任浙江绍兴府知府。1907年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杀害革命志士秋瑾。1936年在沈阳病逝。
孙中山
原名孙文,字载之,又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1866年生,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早年先后求学于檀香山、广州、香港,行医于澳门、广州。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冷遇,遂赴檀香山创建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先后策划多次武装起义。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爆发后,离美赴欧进行外交活动。1911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被十七省代表会议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后辞职让位于袁世凯。“宋教仁案”发生后,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1920年在广东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4年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同年11月,应北京政府邀请,扶病北上讨论国事,因积劳病剧,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1940年被国民政府尊为“中华民国国父”。
黄兴
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1874年生,湖南长沙人。1893年入长沙城南书院,后中秀才,1898年调长沙湘水校经堂,复选调武昌两湖书院深造。1901年毕业后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喜好军事,课余学习军事课程。1903年回国,在长沙与陈天华、宋教仁等成立华兴会,被公推为会长,拟于次年秋在长沙起义。事泄,逃亡日本,结识孙中山,大力支持孙筹组同盟会,任同盟会庶务,成为会中仅次于孙的领袖。先后参与或指挥了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1909年秋,受孙中山委托,在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在广州发动起义。次年春,起义再次失败,11月与孙中山等在南洋槟榔屿(在今马来西亚)集会,决定集中全党人力财力,在广州再举起义。1911年春在香港成立广州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任部长。4月27日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亲率敢死队百余人,攻入两广总督府,与清军展开激战,持双枪左右射击,毙清军多人后,右手负伤断两指,化装逃至香港。同年,武昌起义爆发,由上海到汉口,就任战时总司令,亲赴前线指挥阳夏保卫战。汉阳失陷后,辞职赴沪,策划北伐。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兴任陆军总长。袁世凯窃取政权后,黄任南京留守,后撤销。8月,同盟会等组织改组为国民党,任理事。“二次革命”爆发后,黄兴由上海至南京,强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黄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逃往日本、美国。袁死后回国,1916年10月在上海病逝。
陆皓东
原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1868年生,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是孙中山的同乡、幼年的同学。为人聪明沉勇、真挚、诚恳、能书善画。1886年,赴上海入电报学堂学习,毕业后在上海电报局任译报员。常与孙中山谈论推翻清朝之事,志同道合。1895年,协助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武装起义夺取广州。他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为掩护革命党人而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当庭奋笔疾书,痛斥清政府腐败、卖国,“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同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谭人凤
字石屏,名有时,晚年自号雪髯。1860年生,湖南新化县(今隆回县)人。十六岁考取秀才,后累试未中,在乡里任塾师。1895年,仿照“泰西教法”,创办福田小学堂,接触新学,眼界渐开,对时局日益关心。义和团运动前后,谭与会党秘密联络,进行反清活动。1906年冬,逃亡日本东京,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黄兴、赵声在香港设立起义机关统筹部,准备广州起义,谭应召前往参加。广州起义失败,有些革命党人意志沮丧,他却振作精神,加紧在长江中下游活动,激励人心,促成武汉“文学社”和“共进会”消除成见,实行联合。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由上海赴武昌,参与湖北军政府的领导工作。汉阳失守后,任武昌防御使,立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昼出洪山,夜归武昌,率领军民,坚守阵地,终于保住武昌。1920年病逝于上海。
居正
原名之骏,字觉生。1876年生,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县人。少年时代聪颖好学,有文采,为时人称颂。1900年中秀才。1905年赴日本入法政大学预备部,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在东京参与组织共进会,同年秋入日本大学本科学习法律。1910年与宋教仁等筹设中部同盟会,谋划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1911年初赴武汉与党人联系,策动起义,参与筹组湖北军政府。1912年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内政部次长。1913年“二次革命”时率少数随从配合部分倾向革命的军队坚守吴淞炮台数日,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党务部部长兼《民国》杂志总理,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干将。1915年回国参加护国运动,率部与北洋军鏖战胶东、三打济南。1951年逝世于台湾。
林觉民
字意洞。1887年生,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抵香港,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4月24日夜给爱妻陈意映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黄花岗起义时,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督衙门受审时慷慨宣传革命道理,最后从容就义,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赵声
原名毓声,字伯先。1881年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大港镇人。少怀大志,能文善武,十七岁中秀才。1901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1903年,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积极宣传革命思想。1906年春,在南京加入同盟会。1909年底返回广州。参与策划指挥广州新军起义,率部在城中作内应。由于新军指挥倪映典牺牲而军中无主,起义猝因失去联络而失败。后脱险逃到香港。1910年11月,应孙中山之召,与黄兴等再次筹划广州起义。1911年,南方各省同盟会会员汇集广州,发动广州起义,赵声准备发动十路进攻,并亲率苏皖党人百人,进攻清军广州水师提督署。后因其为广州城内官吏所熟识,不便先入城。4月27日,黄兴率先发动起义,与清军激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而告失败。他于28日晨赶至广州时已无法参战,被迫撤退。由于广州两次起义均遭失败,他忧愤成疾,1911年5月18日在香港病逝。
胡汉民
原名衍鸿,字展堂。1879年生,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中国国民党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1901年中举人。1902年、1904年两度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师范科、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1905年9月加入中国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稍后又由孙中山指定任本部秘书,从此成为孙中山主要助手之一。主编《民报》第1—5期,与康、梁保皇派展开论战,对孙中山思想多所阐发。1907年随孙到新加坡、河内设立革命机关。组织同盟会于华南发动的历次起义中担任筹饷、运械等工作。直接参与了黄冈、镇南关起义。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时,为统筹部负责人之一。1911年11月广东独立时被推为广东都督。12月随孙至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1936年5月12日病逝。
孙眉
孙中山胞兄,1854年生。幼年家境贫苦。1871年出国赴檀香山做工,后来在茂宜岛垦荒,经营农牧业兼营商业,数年之后,成为当地首富。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准备创办兴中会,孙眉首先赞成并捐款赞助。同年11月成立兴中会,孙眉是最早的会员之一。他积极宣传革命,游说组织亲朋戚友华侨二三十人参加兴中会,并多次捐资支持革命。1907年孙眉倾家支持革命,举家回到香港九龙居住。孙眉虽由富豪变为赤贫,却毫无怨言,反清斗志坚定不移,秘密潜入湛江,投身反清斗争行列。辛亥革命爆发时,孙眉立即发动同盟会员组织军民起义光复雷州半岛,建立共和政权。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有人提议孙眉出任广东都督,孙中山表示不赞成,建议孙眉办理实业,孙眉欣然接受。1915年2月病逝澳门。
倪映典
字炳章。合肥北乡吴店(今属长丰县)人。幼随父学医。1904年考入安庆安徽武备学堂练军,次年加入革命团体岳王会。1906年以术科优异成绩毕业,入军见习。1911年冬,萍浏醴起义爆发,新军第九镇奉命镇压,他随军到萍乡,与赵声等密谋响应,未果。后潜至广州,加入同盟会。1909年春,与赵声等运动新军,在广州发动起义。赵声被解除督练公所提调职务后,由他独立承担运动新军的责任,在天官里寄园巷五号设立机关,专门联络新军弁目。同年10月,赴香港向同盟会南方支部负责人胡汉民等报告运动军队情况。12月再赴香港,约定于次年2月24日起义。1910年2月初,清广州警察与新军发生冲突,遂决定提前起义。2月12日,来到燕塘炮一营,击毙炮兵管带齐汝汉,被士兵推为司令。随之兵分三路进攻广州城,自率千余人经沙河进攻东门,遭水师提督李准突袭,壮烈牺牲。
徐宗汉
原名佩萱,广东珠海拱北人,1876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买办兼茶商家庭。十八岁时,由父母做主,嫁给两广总督李庆春的次子李晋一。几年后,丈夫病逝,徐在其大姐徐慕兰等人影响下,毅然脱离家庭,投入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中,提倡女权,倡办女学。1907年应二姐徐佩瑶之邀,赴南洋执教,在槟榔屿加入同盟会。1910年参加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参与策划黄花岗起义。黄兴在起义中负伤,徐悉心照料并护送往香港就医,后结成夫妻。辛亥革命后,随黄兴赴武汉、南京,从事革命活动和妇女运动。“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赴日本、美国,因积劳成疾,肝病咯血,徐闻讯后赴美,料理其生活,并协助做接待、文书工作,继续进行反袁活动。1916年回国,从事贫儿教育。1944年3月病逝于重庆。
徐慕兰
原名佩兰。徐宗汉之胞姐。她追随孙中山革命,成为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同盟会成立不久,徐慕兰与小妹徐宗汉及二妹徐佩瑶均先后加入,被称为“同盟会徐氏三姐妹”。1911年春黄花岗起义前的准备工作、输送联络等,多由她和儿子经办。起义失败后,徐慕兰失去行动自由,仍运用各种方法,为革命党人传递消息。1911年秋,广东光复。同盟会骨干邹鲁、高剑父发起“广东女子北伐队”,徐慕兰为队长。她率队与广东北伐军同时北上,到徐州参加对张勋作战。1922年病逝于上海。
张竹君
1876年生,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1899年毕业于广州博济医院医科班(中山医学院前身)。同年,创办南福医院,任院长,开国内女界创办医院之先。与徐宗汉为密友。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曾组织救护队北上。辛亥革命爆发后,发起成立中国赤十字会,组织和率领一百二十名救护队员前往武昌,并掩护革命党人黄兴、宋教仁随队同往。战争结束后,革命军授张“巾帼伟人”匾额。一生热衷公益赈济等社会事业,终身未嫁。1964年逝世。
温生才
字练生,广东梅县人,1870年出生于贫苦家庭。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前,曾拟刺杀广州将军,因无炸药而作罢。1911年4月8日,伺机刺杀广州将军孚琦,手持五响快枪,向孚琦发射,计中太阳穴、脑门、颈项、身部各一枪,孚琦当场毙命。温生才离去途中被巡警逮捕。在审讯过程中,他大谈革命,毫无惧色。15日被押赴刑场,途中神色自若,行至惠爱街一带时,对着人群大声喊道:“今日我代同胞报仇,各同胞务须发奋做人方好!”既而又说:“许多事归我一人担任,快死快生,再来击贼!”遇害后葬于广州黄花岗。
李准
又名木,字直绳。生于1871年,四川省邻水县人。出身官宦世家。1895年前往湖北赈捐,受张之洞赏识,被保以知府补用。1898年任广东钱局提调,翌年兼任广东海防善后提调和厘金局总办。1901年任广东巡防营统领兼巡各江水师,统领军队和巡海兵舰。因功获清政府特赏“头品顶戴”、颁赐“果勇巴图鲁”名号。1905年任广东水师提督。任职期间,曾前往西沙查勘,探明岛屿十五座,并逐一命名,勒石于珊瑚石上,升旗鸣炮,宣告西沙群岛为中国领土。先后率部镇压1902年广州洪全福起义、1907年潮州黄冈起义和广西钦廉起义、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后,宣布反正起义,从而使广东全省得以兵不血刃而宣告独立。1912年10月,奉袁世凯电召,到北京任高等军事顾问。1915年任混成模范团副官。1916年借赴粤和解各独立军矛盾之机,毅然离袁去港,次年定居天津。1936年卒于天津。
孚琦
西林觉罗氏,字朴孙,隶满洲正蓝旗。1906年,出任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