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远必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虽远必诛-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秘密抵达西部都尉府,向汉都尉禀报:“先零羌可能要造反。”过了几天后,先零部落向汉军发动进攻。由于罕、幵部落与先零羌的关系非同一般,西部都尉府不仅没有感谢雕库送来的情报,反而把雕库关押在大牢中,作为对罕、幵部落进行施压的人质。

赵充国了解情况之下,说:“雕库何罪之有?”于是下令将雕库释放,让雕库在去后转告部落的首领:“汉军只诛杀有罪之人,不要站错了立场,否则是自取灭亡。”

赵充国对形势的判断是,羌人部落虽然相互解仇结盟,但是数百年积累下来的部落间的恩怨是无法在一时间平息的,如果汉军不分别对待,就把会所有的羌人全部拖入战争,那么这样一来,这便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了。从赵充国所获得的情报分析,密谋对抗汉帝国的,最主要是羌人中实力最强的先零羌,对其他部落,必须要采用分化瓦解的手段。

赵充国并不急于用兵,而是等待羌人内部的分化瓦解。这一战略,引起了帝国西部边境将领的不满。

酒泉太守辛武贤上书皇帝:“如今汉军已经在汉羌边界集结了六万的大军,基本上在祁连山以南,而祁连山以北地区兵力空虚,这种情况对边防是不利的。高原地带严寒来临得早,如果拖到秋冬再发动进攻,天寒地冻,帝国的马匹无法忍受如此严寒。所以臣以为在七月上旬(农历,赵充国是六月出兵,尚是夏季,七月初秋)大军从酒泉、张掖兵分两路,先进攻罕、幵部落,即使不能全歼,也可以夺取他们的牲畜,俘虏他们的妻儿。”

宣帝刘询看了辛武贤的奏章后,没有急于下决定,快马转交赵充国。

赵充国不同意辛武贤的看法,他上书反驳:“在高原作战,马匹既要负担粮食、也要负担兵器衣物,如此就无法发挥其快速机动的作战能力,无法对羌人骑兵深入追击,只要羌人将战线后撤,占据山林有利地形,如果我军深入,则容易被切断运粮通道,使军队陷入危险境地。现在最好的方法,是分化瓦解羌各部落,特别是罕、幵部落,使各部落脱离先零羌的胁迫。对于追随先零羌反叛过的这些部落,只要认错投降,一概采用既往不咎、宽大处理的原则,这样一来,先零羌内部必定会大为震动。”

宣帝刘询接到赵充国的奏报后,下发给大臣们商议。

大臣们议论说:“先零部落兵力最强,而且又有罕、幵部落的支持,如果不击破罕、幵部落,恐怕无法击败先零部落。”

宣帝听了之后也觉得大臣们所说有道理,便任命许延寿为强弩将军,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各率一支军队,迎战罕、幵部落的骑兵。

“赵老将军老矣!”宣帝刘询暗暗叹道,“可能因为上了年级,就失去了进取的勇气罢。”刘询又给赵充国发了一封书信,对赵充国的战略提出强烈的批评。信是这样写的:

“如今战争爆发,马匹车辆万里转输,致使天下百姓烦忧,将军却不考虑政府的难处,统率万人之众,却不积极进击。倘若不在秋季结束前争夺羌人的牲畜,那么到了冬天之后,羌人有牲畜为食,躲到山洞中避寒,而将军手下的士兵只能在寒风中,手脚冻裂,这对将军您有什么好处呢?战争的消耗巨大,而将军却不念此,准备将这场战争拖延数年之久。要是打仗这么轻松,谁不乐意当将军呢?我已经命令破羌将军辛武贤率兵,在七月份对罕、幵部落发动进攻,将军要率部齐头并进,不得有误。”

刘询对赵充国行动不积极十分不满,但顾念在老将军的份上,语气上还是稍缓和些。

赵充国从字里行间,深察到皇帝的不满,然而这位智勇双全的老将军的战争眼光,远远在他人之上,凭借汉军的实力,要击败羌人并非难事,然而民族问题与矛盾,远非纯军事行动可以解决,必须要军事、政治双管齐下,否则汉帝国将会永无休止地陷入羌战的泥潭之中。

强烈的责任心,使赵充国责无旁贷,必须向宣帝解释自己的战略主张。

赵充国提笔写道:“罕、幵两个部落,虽然与先零部落关系紧密,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动军队攻击汉帝国,而陛下却将首恶先零部落放在一旁,反倒准备攻击罕、幵部落,这岂不是释有罪,诛无辜吗?先零部落虽然与罕、幵部落结盟,但私下里不能不对罕、幵部落有防备之心。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率先进攻罕、幵部落,先零部落必然会派兵援救,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先零部落有恩于罕、幵部落,并且使他们的关系更加紧密。这正中先零部落的下怀。”

用兵不可不慎啊,赵充国思索片刻,继续写:“一旦先零部落、罕、幵部落齐心协力,那么势必会有更多的小部落加入其联盟中,其力量就会越来越壮大,到时即便汉帝国出动数倍于今的兵力,恐怕也要花费十数年的时间才可平定,而不止是两三年。依臣的看法,必须要击破先零羌,则罕、幵部落可不战而胜。”

赵充国能够成为一代名将,也算运气好,因为他遇上千载难逢的明君汉宣帝,倘若遇上个刚愎自在的君主,估计是廉颇的下场。宣帝刘询对赵充国的意见极其重视,心里也觉有几分道理,就下诏,停止对罕、幵部落的攻击,集中力量打击先零部落。

先零羌围攻西部都尉府,不能攻克,赵充国又不出战,过了一段时间后,先零部队有些泄气了,赵充国侦察到先零羌军队已经弛懈,便引军出击。

赵充国的大军旗开得胜!先零人被打个措手不及,大为惊恐,夺路而逃,慌忙向湟水的对岸撤退,由于道路狭窄,先零人被迫丢弃了许多辎重。赵充国命令军队不紧不慢向前推进,部将着急了,对赵充国说:“将军,我们要赶紧掩杀过去,怎么能这样慢吞吞的呢?”

赵充国笑道:“这些穷寇不可逼得太急。我们慢慢进逼,他们就会头也不回去逃窜,要是逼得太急了,困兽也会拼死相斗哩。”

果然,先零羌人争先恐后地逃跑,结果在渡河时乱成一团,被挤下水里淹死的人达数百人,另有五百余人来不及渡河,要么被汉军斩杀,要么成为阶下囚了。

先零羌此役损失千余人,相比人员的损失,辎重的损失更为致命,赵充国大军俘获的牛、羊、马等牲畜共计十余万头,车辆达四千辆。这注定先零羌人这个冬天是极其难熬了。

赵充国的大军随即渡河西进,进入罕羌部落的地域。罕羌人对汉军的到来非常害怕,但赵充国严令禁止士兵放火焚烧村落,也不准在田里割草放牧。罕羌人听之后非常的高兴,欢呼道:“哎,汉军果然不攻打我们啊,这下可放心了。”

罕羌的酋豪靡忘亲自前来归顺,对赵充国说:“我们愿意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即愿离开湟水)。”赵充国好生款待了靡忘,然后让靡忘回去告诉他的族人,往后与先零羌的叛反行为划清界线,不要与汉帝国作对。赵充国放靡忘回去,部下急着说:“将军,这个靡忘可是个反贼啊,正好扣起来,这可是立一大功啊,怎么能这样就让他走了呢?”赵充国叹了一口气说:“你们都只为着自己利益着想,没有为国家利益而忠心考虑啊。”

赵充国说的没错,罕羌在酋豪靡忘的带领下,退出与先零的同盟,赵充国不费一兵一毫,就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真是伟大军事家的最高谋略啊。

赵充国大军徐徐进逼,先零羌被迫退到贫瘠的山区,由于牲畜辎重大多落入赵充国之手,进入深秋后,缺衣少食,非常的窘迫,时不时就有一批先零羌人向赵充国投降。几个月后,赵充国收容的投降羌人已经达到一万人之多。

高原上的恶劣气候,便得赵充国这付老骨头倍受苦楚,毕竟是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了,寒冷与高原的大风,使他腿脚疼痛,又风寒下泄,病倒了。赵充国边养病,边深入思考对羌的策略,他估计先零羌内部已经矛盾重重了,挺不了很久了。他强忍病痛,坐起来给皇帝写了一折奏章,请求将骑兵撤走,只留下屯垦部队,准备在湟水谷地进行屯田,长期呆下去,坐等先零羌的崩溃。

赵充国的奏章还没有发出,就接到宣帝刘询的诏令了。刘询对老将军的病表示亲切慰问之后,告诉赵充国,他已经命令强弩将军许延寿、破羌将军辛武贤率领两个兵团,在十二月与他会合,共同对先零羌发起总攻击。

皇帝命令军队进攻的诏书已经下达,赵充国罢兵屯田的奏章无疑与皇帝的诏书精神背道而驰。这份奏章要不要呈上呢?包括赵充国儿子赵卬在内的许多人都劝他不要与皇帝的意志相违背,因为以汉军的实力,剿灭先零羌的叛乱并非难事。

老将军轻轻叹了一口气说:“你们所说的,并非为国家利益着想啊。要是当时采纳我的意见,派辛武贤与羌人谈判,一定可以和平解决,但是这个机会失去了。后来我要提议要储备粮食三百万斛,这样羌人决不敢发动叛乱,但也没有做到,第二次消除战争的机会又失去。民族之间的问题非常微妙,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先零羌固然不足为虑,然而如果不妥善处理,对汉帝国的反叛将不断地蔓延到其他蛮夷,到时纵然有智慧超群的英雄,也无能为力了。我将誓死捍卫我的原则,相信圣明的皇帝一定能明白我的赤诚忠心。”

赵充国不顾皇帝进兵的诏令,毅然上“屯田”奏章。

在奏章中,赵充国写道:“军队在的马匹与牛所要消耗的粮食十分巨大,必须要从其他地方调度,时间长了,百姓的负担极为沉重,恐怕会激发民变。所以老臣在罢除骑兵,留下步兵一万二百余人(赵充国原有骑兵一万人,加上西部都尉府的军队),在湟水谷地进行屯垦,估计可开垦的土地有二千顷之多,这样可以为国家节省大笔开支,并省却转运的艰难;并修驿站邮亭,筑桥梁,在军事要冲之处派军驻守。先零羌被压逼至贫瘠的山区,羌人习性悍勇无比,容易用计谋瓦解,而难以重兵粉碎。《孙子兵法》云:百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所以高明的将领,击败敌人,并不损伤自己的实力,以谋略取胜为上策,以力战取胜只是下策。”

宣帝刘询在从善如流方面,可以称为千古楷模。

他没有轻易否决赵充国的建议,但是仍有几点疑虑,于是皇帝再次致书赵充国:“如果依将军的计划,羌虏几时可以诛灭?战争何时可以结束?请你回答这样问题。”

赵充国再奏:“羌人虽然在风俗习惯上与汉人不同,但是避害趋利是人之常情。现在羌人已经丧失了水草茂盛的土地,逃遁到贫瘠荒寒之地,骨肉心离,人有叛志。到现在为止,前来投降的羌人已经有一万又七百人,羌人内部崩溃瓦解指日可待,战争将在几个月内结束。”

宣帝刘询读完赵充国的奏章,以为写得有些含糊,再次致书老将军:“将军所说:‘战争将在几个月内结束’,是指今年冬天呢?还是其他时间?请将军慎重考虑一下,如果羌人得知汉军撤回骑兵,只留下步兵屯垦,那么他们将会集结兵力,对屯垦部队进行攻击,并且杀掠人民,将军将如何应付?”

史书留下大量赵充国与宣帝刘询的往返书信,这使我们得以深入理解赵充国高超的战略机谋以及一心为国的完美人格。同样,皇帝刘询也表现出一位君王的大度、耐心、善于纳谏,不愧是西汉最英明的君王之一。

赵充国再次答复皇帝:“《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先零羌的精锐部队,现在所剩下的不过七八千人罢了,因为没有肥沃的土地,先零部落只得分散在各个山区,忍饥挨饿,前来归附投降者络绎不绝。老臣认为先零羌的覆灭,最迟在明天春季。

至于骑兵撤退后,羌人会不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呢?老臣认为绝无可能。我们屯垦的士兵人数仍在一万人以上,这些都是精锐的部队,而在未来三个月内,天气严寒,羌人缺乏牧草,他们的马匹羸弱不堪,如何能组织起强大的骑兵呢?即便勉强组建起来,羸弱的马匹又如何跋山涉水来向汉军挑战呢?老臣认为,先零羌可不攻自破,就地瓦解。”

宣帝刘询觉得赵充国说的有道理,然而辛武贤等坚决的主战派力主出击,也有道理,宣帝难以决定,最后干脆双管齐下:赵充国的部队留守湟水谷地屯垦,强弩将军许延寿、破羌将军辛武贤、赵充国儿子中郎将赵卬,兵分三路,各自率自进击先零羌。

汉军一路势如破竹。

强弩将军许延寿这一路大军降服先零羌四千人。

破羌将军辛武贤斩杀先零羌二千人。

中郎将赵卬斩杀俘虏先零羌二千多人。

而静守在湟水地区进行屯田的赵充国兵团,在这段时间内,不动用一刀一枪,自动跑上门来投降的羌人达五千人之多。

此时,在朝廷中支持赵充国的大臣也越来越多。刚开始赵充国上书皇帝时,刘询便把老将军的奏章交给各位大臣讨论,最开始赵充国的支持率很低,只有三成左右,随着赵充国的战略构想越来越明晰,他的支持率也不断上扬,最后占到八成左右。

宣帝刘询下诏,召回强弩将军许延寿、破羌将军辛武贤、中郎将赵卬的进攻部队,只留下赵充国的屯垦兵团驻守。

赵充国以守代攻,派出归降的羌人前往先零部落,极力规劝先零人投降,对先零羌的瓦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屯田部队不仅避免了战斗的伤亡,而且将湟水谷地变成一块粮食生产基地,极大减轻了后方的运输重负。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无形之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赵充国深刻领悟孙子兵法的真谛,并在实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二年(神爵二年,前60年)五月,赵充国再度上书宣帝:“先零羌总计五万人,被汉军斩杀七千六百人,归降三万一千二百人,溺死于湟水、饿死者共计五六千人。以此推测,所剩余仅有四千余人,首领为煎巩、黄羝。已归降的罕羌首领靡忘向老臣保证,必定把这四千人捕获。老臣认为此次军事行动已经可告结束,请罢屯田部队,班师回金城。”

赵充国此举表明对罕羌归降者的信任,罕羌酋豪靡忘更是急于立功赎过。战争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