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特反谍奇战写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凤、毛万里弟兄负责,并由军统局特务专家负责训练,为军统局各地特 务机关制造“新血”。这时的台湾中下级特务,都是由这些训练班培养出来 的。戴笠死前不久,他曾派遣他的十兄弟之一——唐纵任“内政部政务次长’。军统局特务争夺中统局的地盘,就是从此开始的。台湾的“内政部调 查统计局”,正地这两大特务机构的结合体,控制着全台湾居民的生活和思 想。而且还在这个机构下设立了“大陆工作处”(或称“大陆情报处”)。 戴笠的突然死去,是军统局的一大损失。随军统局内部发生分裂,许多 头目各奔前程,另找出路。在旁冷眼观察已久的陈立夫、陈果夫二兄弟,所 领导中统局取得了压倒的优势,报了戴笠黄金时代的旧帐。而蒋介石在为戴 笠之死痛哭流涕之时,也插手于军统事务,“实际上有许多时为不能解决的问题,是由蒋介石亲自照顾的”。

国民党在大陆崩溃,各个特务系统的残部均跑到台湾后,使台湾出现了 鼎足三立的局面:“保密局(军统局)”、“中统局(CC 系)”和“太子系”。 尽管毛人凤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但去台后并不得志。由他领导的情治单 位对大陆工作连遭失败,蒋介石颇有不满之意。蒋经国在父亲的教导下,步步为营,把手伸向了本来由他控制的地盘。 从江西时代起,蒋经国即已着手建立自己的 KGB,但都成不了气候。那时候,“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是陈立夫的天下,“军事委员会 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是戴笠的禁脔,都直接向蒋介石负责,蒋经 国是插不了手的。退到台湾,局面小了,机构紧缩,正好给了小蒋以登堂入 室的机会。而此时的 CC 系面临责难,国民党各派系又把在大陆失败的责任全推到它 的头上,陈立夫被迫远走美国,陈果夫郁死台中,二陈所领导的中统局随之 瓦解;以毛人凤当家的“军统”,也不复昔日雄风。

蒋经国跨进情报单位的第一步,是从“政治行动委员会”开始的。“政 行会”是于 1949 年 8 月 20 日在台北的圆山正式成立的,”即今“安全局” 的大本营。成立之初,仅书记室和石牌训练班两个部门。

“政行会”因对外行文不便,旋改为“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披着“总 统府”那张老虎皮,自成为君临一切的权威机构。超越任何党政机构,就像 其中一位工作过的同僚所说:“政治行动委员会”到了太子先生手中,马上便不同了,由无名单位改 为“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这个名衔,真是微不足道,然而大家不要以为 它仅仅是机要室下面的一个小小单位,而便小看了它,实际上它是一颗包在 败絮里面的钻石,虽然没有关防大印,只有个木条刻戳,但是就凭这个木戳, 有时再加上一颗太子先生的名章,便已所向披靡,没有哪个机关敢不另眼相看!

“内调局”(全名为“内政部调查局”):自陈立夫 1949 年 8 月赴美“重 整道德”后,经过一番大整肃,局长数易其人,到沈之岳接长,季源溥(前 局长)升“内政部”次长时,已经被蒋经国彻底掌握了。

“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这位江山三毛之一,自恃得宠于蒋介石,是“领 袖的耳目”,把“领袖”的儿子就不怎么放在眼里了。蒋经国很不喜欢他这 位浙江同乡,可也莫奈他何!毛不仅有蒋介石撑腰,还有宋美龄做靠山。蒋 经国虽以“总政治部”名义,抢去“保密局”的业务,但在毛人凤眼里,蒋 经国是外行。“外行领导内行”,毛怎么会服气呢?蒋经国遇到这样负隅顽 抗的特务头子,类似猛龙斗恶虎,速胜是不可能的,只有用“掺沙子,挖墙 角”的办法,长期图谋。先拉拢和毛失和的郑介民,次向毛手下的叶翔之招 手,从内部去瓦解敌人。叶翔之,浙江杭州人,原任职空军政工,  1939 年,经其妻兄李崇诗介绍,加入“军统局”,绰号“小飞机”,比喻“钻得快,爬得高”的意思。1949 年,任“保密局”第二处长,因部署暗杀杨杰,炸毁“泽生”轮船,破 获“吴石案”有功于蒋,深为蒋介石所器重。但叶贪污腐化,品德低下,且 为人桀骜不驯,故与局长毛人凤、办公室主任潘其武(曾任阳明山管理局长) 夫和,形同水火。毛挖空心思,欲去之而后快。1951 年,时机难得,叶办案 敛财,共贪污 170 余条黄金。东窗事发,为毛抓到把柄。毛人凤一面扣押叶 的副处长侯定邦;一面签报蒋介石,要求严办叶翔之,处以极刑。这下,叶翔之慌了手脚,便向当时的蒋经国好友王新衡(戴笠时代的军统高级干部)求援。王带叶去见蒋经国,小蒋认为,报复毛的机会来了,略 施手脚,将毛的签呈,从蒋介石办公桌上抽下,且调叶到“大陆工作处”任 副处长(处长郑介民)兼中二组副主任。

叶贪赃免死,且因祸得福,摇身一变,成为太子“最亲密的战友”。毛 人凤的感受如何?不难想象。毛患肺癌去世时,有人曾说是为蒋经国所气死。 由于叶翔之窝里反,蒋经国打击“军统”的面愈来愈广泛,凡戴笠旧部, 愿投诚效命的,或收容或升官,倚老卖老的顽固派,则报复打击,绝不宽容。 那位前戴笠的电讯处长、“国防部”爆破总队长魏大铭,即被以贪污罪判罪下狱 5 年。 调离“总政治部”后,蒋经国的新职是“国防会议”副秘书长。蒋经国坐在“国防会议”的办公室,直 接指挥的有两局(“动员局”、“安全局”), 间接听命的,除两局(“情报局”、“调查局”)和一“总司令部”(警备)外,尚有党政方面其他无数的机构,在其遥控下,从事特务统治。蒋介石的 意思是“我让我的儿子主管情治系统,你们谁有异志,小心一点!”蒋经国接管台湾情治系统后,对大陆派遣特务,破坏渗透,败多成少, 益形黔驴技穷。“安全局”(郑介民任局长)的重点,只好以巩固内部为工 作重心。于是,“警察国家”便更为名副其实了。

新华社 1958 年 3 月 15 日电:台北消息:蒋介石集团几年来在 31 万多件所谓“颠覆”案件中,在台湾 曾经逮捕 130 多万人。这暴露国民党在台湾施行血腥统治的骇人听闻的数 字,是蒋介石集团“立法委员”张九如在“立法院”11 日开会发言时,援引 国民党官方的统计材料。据法新社报道,张九如还说,蒋介石集团特务机关已经在各种机关、学 校中设立了 755 个名为“安全室”的特务组织,现在还打算增加 209 个。由此可见“警察国家”就不仅仅只是吴国桢的感慨了!

第九节  蒋介民猝然病故

首获蒋介石赏识

毛人凤死后,台湾的特务系统按理应由军统特务内部三大巨头之一的郑 介民重新掌管,但此时的蒋介石,对郑介民的“深信不疑”已发生了变化。 郑介民于 1897 年农历 8 月 15 日生在广东省海南岛文昌县下水村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里,兄弟 4 人,他居长。 郑介民原名庭炳,别号耀全,他投考黄埔时改名介民,在军统当特务后用的化名是杰夫。

1930 年前后,郑介民在武汉搞特务活动时,与汉口女子柯淑芬结婚,先 后生了 8 个子女。柯是一个非常泼辣的女人,郑很怕她。郑幼年因父亲早死,兄弟又多,家无恒产,只勉强读完旧制小学,  10 多岁的时候即随同同乡去马来西亚吉隆坡谋生。他最初在一个橡胶园里当徒 工,收入很微,足够个人糊口。由于当时在南洋做苦工的华侨没有几个人读 过书,而他能写能算,不久便在一个养鱼场当了记帐的,每月收入稍多,能 经常接济家里一点钱。他在这个养鱼场工作了好几年,最初还安心,因比当 苦工好一点,稍久便不满意起来,常感寄人篱下没有出息,自己又没有本钱 做生意赚钱,便想另谋出路。

1924 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的消息传到南洋以后,郑便决心回国从戎,邀约同乡黄珍吾一同回到广州,准备投考黄埔一期。结果黄 珍吾被录取,而他却没有考上。这时,他苦闷异常,感到进退两难,想再回 南洋,又怕被人取笑,住下去生活又无法维持,后来得到同乡邢森洲的帮助, 暂时住在邢家。他等了一个多月,找不到工作,便投入警卫旅旅长吴铁城所 办的军士队当学兵,并积极补习功课,准备继续投考黄埔。

当黄埔二期招生时,他又去投考,这次总算被录取了。他高兴异常,从此决心发愤读书,勤学苦练。据说他在黄埔时,一有空就看书,很少出去玩。 后来他常对人说:“一个人没有机会读书,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他尝过第 一次投考黄埔没有被录取的苦头,使他终生都没有忘记,以后不管怎样忙, 都保持经常阅读的习惯。郑回国后,常以“华侨工人阶级”自居。他在黄埔军校的时候wωw奇書网,经黄珍吾介绍,加入了“孙文主义学会”。他对这个组织极感兴趣,并且介绍邢森 洲也参加了。当时他们利用邢对外担任联络工作。据说,邢为非黄埔学生加 入该会的第一人。郑和黄珍吾、周复等 10 人为一小组,以研究三民主义。团 结革命力量为名,联合贺衷寒、潘佑强、杨引之等,同革命的“青年军人联 合会”对抗,进行反马克思主义和反共的活动。

郑于黄埔二期毕业后,即投考苏联在莫斯科举办的纪念孙中山的中国劳 动大学(简称中山大学),与康泽、李宗义等为同期同学。他在中山大学时, 对该校的几门主要课程,如中国革命史、俄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唯物辩 证法等最感兴趣,花过不少时间去细心钻研。但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革 命真理,而是为了以后升官发财做反革命的政治资本。

郑介民只读过小学,但在莫斯科学习的时候却动笔开始写《民族斗争与 阶级斗争》一书,内容只是重复了一些反动头子们的陈词滥调,说什么中国 没有阶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问题是民族问题,等等。以后连他自己也认为这本书写得太拙劣,不愿再提它。不过这 本书据说在当时还是得到过蒋介石和一些反动头子的赏识的,从思想和言论 上对蒋介石“四·一二”清党反共起到了一些拥护和帮凶的作用。

1927 年 8 月间,郑由苏联毕业回国,使他感到非常失望和伤心的是正赶 上蒋介石下野去日本。他找不到主子,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内心惶惶不安, 便只好去投靠贺衷寒。贺当时任中央军官学校第六期的总队长,便把他安置 在总队部担任政治教官。他便利用这一职务向学生鼓吹他的那一套反共的理 论,深得潘佑强的称赞。不久,潘又推荐他去第四军政治部担任秘书。当时 政治部主任为杜从戎。1928 年 1 月,蒋介石由日本回国,复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总司令,郑 便千方百计托人直接走蒋介石的门路。蒋在召见他的时候,他把在苏联留学 的黄埔学生思想情况向蒋做了报告,并表示他是坚决反共的。蒋介石很欣赏 他这一套,将他留在身边当侍从副官。从此以后,郑便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打入桂系一鸣惊人

郑介民当了蒋介石的侍从副官,实际上是替蒋做特务工作。当时主持这 一工作的是王柏龄,直接领导郑的是蔡劲军。郑与蔡不仅是黄埔同期同学, 且系海南岛同乡,两人之间关系很不错。郑最初在南京搞这一活动时,并没 有什么特殊表现,只是在一些同学同乡方面搜集一点情报(奇*书*网^_^整*理*提*供)。但没有多久,在 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斗争中,他却大显身手,一鸣惊人,受到蒋介石的特殊信 任,奠定了他以后搞特务的基础。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1928 年冬,张学良在东北“易帜”以后,蒋介石的天下表面上算是得到 了“统一”,但新桂系的势力却从广西经武汉直到华北,分去了他不少的地 盘。蒋介石对此很不甘心,时刻想把这个眼中钉拔去。

郑介民了解到蒋介石有解决桂系的决心,便自告奋勇,请求去武汉活动。 他认为最有把握的事,是他与李宗仁的兄弟李宗义在苏联中山大学同学时两 人私交根深,李早就要郑去替桂系工作,郑可以通过这一关系打入桂系内部 活动。王柏龄认为他这一关系很可利用,便正式向蒋介石提出。蒋马上找他 去,面授机宜,命他立刻动身去武汉。

郑介民的这次活动,他一直认为是件得意的杰作,以后经常向人夸耀。 郑介民假装失业,从南京悄悄跑到武汉,故意找了一家很小的客栈住下 来,装出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当他把武汉的情况看了看以后,便去第四集 团军总司令部去找李宗义。当时第四集团军总部里,一般人称李宗仁为“老 总”,称李宗义为“二总”。“二总”在总部内受到各方面的尊重,谁也不会注意他会把一个特务引进来。

郑介民见了李宗义之后,说自己失业很久,连生活都无法维持,此次是 专程前来投效,希望得到收容。他说得非常诚恳,加上李宗义根本不了解他 的情况,便信以为真,马上答应为他设法。

隔了一天,李宗义去客栈探望郑,看到他那副穷困样子,便毫不怀疑,立刻要他搬到总部与他同住一室。李还给他做了衣服,经常陪他出去玩。这 时在总部工作的一些高级官员看到“二总”和郑的关系这样好,都乐于和他 接近。他便利用种种机会拉拢总部机要人员,首先把李宗仁和各部队及各方 面联络的密电码本盗出拍成照片,又陆续把李部兵力、驻地、人数、装备、 主官姓名等表册抄出来,秘密送给蒋介石,使蒋掌握到第四集团军的全部情 况和各种活动。在此同时,郑又在桂系将领中进行挑拨离间。先是,李宗仁到武汉后,为了拉拢湖北人,曾提出过“鄂人治鄂”的口号,因而桂系中的鄂籍将领如 胡宗锋和陶钧便红极一时,以致引起一些桂籍将领如夏威、李明瑞、杨腾辉、 黄权等的不满。郑便借机扩大他们之间的矛盾,经常散布“当权发财的是湖 北人,打仗拼命却要广西人”等一类话去挑拨离间。桂军将领中闹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