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定方不怕对方跑得快,就怕对方回头一乔装,躲到乡村野地里去,那可就麻烦了!
    而远在洛阳的吴诩收到‘战事顺利,但大海人却跑掉了’的消息后,气得差点吐血:尼玛!离日食出现已经不到一个月了,关键时刻,这老苏又给她掉链子了,真是气死她了!
    吴诩也不敢把这事告诉李小九,免得他忧心之下病情加重,只能咬牙切齿地发了密令到倭岛,让已经占领出羽的刘仁轨把那个假倭王连同一干倭人文武百官都锁拿了,通通送回洛阳来献俘。刚刚拿下的倭岛北部地区,暂时交由薛仁贵镇守,同调集南部几个州府的青年干吏过来协助……
    至于第一个打破出羽国大门的苏大将军么,还是先抓到人再说吧!
    天后娘子这封饱含怒气的密诏一到出羽,三位大将军都看得出了一头冷汗。
    吴诩的意思很明确,剿灭大海人的事刻不容缓,而且不管他们抓住的人是不是真的大海人,都得必须立刻马上弄回大唐去献俘!
    刘仁轨和薛仁贵一向是惟君命是从的,自然没什么异议,领命之后,当即分头干活去了。
    苦逼的苏大将军则是满腹委屈和怨气,委屈的是他好不容易打破出羽城,却以为一时疏忽,让大海人心后门给跑了,眼见着的首功一件化为泡影了!
    怨气么,主要还是针对跑得不见踪影的大海人一干人的。
    娘的!这大海人好歹也是一介藩王啊,居然真的屈尊就卑乔装成平民百姓隐匿了,这叫他怎么找啊?!
    总不能把所有倭人都抓起来一个个找吧?
    不说苏大将军在倭岛焦头烂额地四处抓人,却说刘仁轨接了天后娘子之令后,当即写了一封大大的捷报回长安,然后带着假倭王和倭国一众文武大臣,乘着百艘大船会大唐了。
    捷报到了长安,当天就发表在了国中各大报刊上。
    大唐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大赞天皇天后英明神武的。
    原本因为修订《姓氏录》乱作一团的世家门阀,乍听捷报也都悚然一惊。
    这次军事行动完全没有在朝中露出风声来——就算在朝上说,没有人在中枢的一些世家也不一定能得到消息=。=
    众世家本以为大唐能拿下三分之二的倭岛已经是极致了,一些世家原本还想以此为借口弹劾李小九陛下‘穷兵黩武’‘留下后患’神马的,谁知这才过了几个月啊,李小九陛下就这么不声不响把人倭岛全灭了!
    感情中间停战的那段时间不是因为大唐的兵力不逮,完全是让边关将士们休个春节啊!
    一干心怀鬼胎的世家大佬忍不住开了个碰头会,为了在《姓氏录》上占个好位置,这帮老爷子早就忘了当初的结盟初衷,这些日子不知打了多少嘴仗,甚至动手的也不在少数。
    就算有几个还没老糊涂的,已经隐隐猜透李小九陛下要以重修氏族志为名,打压世家的,也在听说那些毛头小子要降他们家氏族的等级时,失去了理智……
    士可杀不可辱!
    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即使已经有许多世家没有子弟在朝堂之上了,这些百年大族也不是好惹的。
    之前李小九陛下借着改立皇后的事,就狠狠给了几个老牌世家一击,接下来的科考制度、学校制度、废除贱籍等等一系列政策下来,这些世家要在看不明白年轻的皇帝陛下要干什么,他们就白活了!
    直接对上皇帝,他们的实力还是不够的,可是要拔除支持新政、推动新政的二把手——皇后吴诩,这帮人绝对是信心十足的。
    尤其是原先在朝中占领大半天下的儒学子弟,对于吴诩提倡法学、科学,增加律法算农学科的进士比例的行为,非常不满。
    即使是李唐遵从的道家,也因为吴诩比较偏向佛学(?)而颇有微词。
    世家、儒生加上一班神棍,这一奇怪的组合就开始策划起扳倒天后的密谋了。
    也是他们幸运(或是不幸?),负责制造舆论的人竟然无意中发现了李淳风的天文观测结果,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大唐境内会出现日蚀现象……
    这个消息简直像是一记强心针,让这些人热血沸腾起来。
    那些只会动笔杆子的酸腐,立刻就将日蚀与后宫干政的事情联系了起来,当即用世家豪门提供的经费开始编撰一些‘天象有异,是因为有灾星作祟’之类的谣言,不但把当年吕后乱政的历史故事夸大百倍,还顺手臆造出当今天后当年是怎么炮制‘醉骨’的恐怖传说出来………
    吴诩简直要气笑了,她都不知道自己这天后这这么恐怖的一个人物,还好如今大唐上下都有看正规报刊的习惯,那些小道消息也只能骗骗不通世事的书呆和外国人而已。
    随着日蚀的具体日期越来越近,吴诩也发动《长安日报》、《洛阳晚报》等各大媒体科普了不少汉代科学家关于日食形成的研究著作,还专门辟出一个版面,举办了全民猜想的活动。
    结果,还真应了‘高手在民间’这句话,有好些读者根据汉代制造的浑天仪推理出了太阳会发生日食是因为月亮遮挡的缘故!
    一时之间,大唐上下对天文学的爱好空前高涨,甚至有人提出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学说……
    这一出人意料的活动让原本指望保持日蚀的神秘性的神棍们面如土色。
    到了日蚀到来的那一天,因为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的民众,不但没有恐慌,还呼朋唤友一起来观赏日蚀,甚至如平常赏月观景一般,摆上小酒小菜,点上蜡烛,一边吟诗作对,一边猜猜太阳会消失多久神马的……
    乃们也太淡定了一点吧?!
    听完侍卫们对市井小民们对日蚀的反应,吴诩只觉得哭笑不得。
    天朝的百姓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果然很高啊!
    这倒省得她再解释为什么太阳被天狗吞了会跟倭国灭亡有关系了!
    对于小日本的自称,小吴同学一直是十分膈应的,当初李三郎要以灭倭对应日蚀也是应急之策,现在不需要费心解释了,吴诩怎么能不高兴呢?
    再说,倭国的出羽政权一灭,整个倭国就算是彻底消亡了,这世上再也不会出现一个叫‘日本’的国家了……
    只这一件事,就让吴诩心潮澎湃,不能自己!
    至于跑掉了一个大海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连倭人自己都不知道大海人已经溜了,她只要认定被抓来献俘的那个家伙就是大海人不就完事了吗?
    当然,事情也不可能想吴诩想的那么顺利。
    毕竟,大海人的亲哥哥孩子长安呢,这次大唐扫灭出羽政权,在洛阳举行献俘仪式,免不了邀请东海侯过来观礼的,到时候这货要是吼上一嗓子‘那不是俺弟弟’,事情可就糟糕了!
    为此,吴诩还特地跟远在长安的李三郎打了一声招呼,可千万别像苏定方那样在关键时候给她掉链子啊!
    小李相公笑眯眯地接了天后娘子的密旨,回头就亲自到东海侯府拜见了那位侯爷,向他‘报喜’去了……
    结果,被小李相公拜访过后的东海侯当晚就犯了急病,只能遗憾地表示不能出席洛阳那边的献俘仪式了!
    从此,长安城关于小李相公的恐怖传说又多了一桩……
    作者有话要说:解决了倭国,该准备迎接四包子了=。=
    ps:今天是女人节,祝天下的妹子和妈妈们都快乐~

第322章

第二十一章 二圣 18
    原本听说弟弟大海人被俘的东海侯就已经是惊弓之鸟了;被小李相公这么一通‘恭喜’,险些吓尿了;急忙表白自己对大唐绝无二心;坚决服从大唐政府的领导blabla……
    小李相公得了保证,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东海侯府,也不管东海侯的心脏受不受得了他的刺激。
    显庆六年六月;刘仁轨押送倭国一干俘虏到达东都洛阳,在则天楼进行盛大的献俘仪式。
    这次献俘仪式显然比四年前那次更为隆重,不但大唐国内各地的藩王都齐集一堂,连吐蕃、南诏、天竺、波斯等国都派了重要的皇室成员来到洛阳为使者,看来,这些人终于发现他们对李小九陛下的认识还不够深了!
    再一次立在则天楼上的吴诩不由感慨万分。
    大唐在不到五年时间里连续拿下东方四国;国土绵延数千里;更把原来一直不设防的东海全部收进了自己的疆域!
    这功绩,莫说是李二陛下比不上,就是自秦始皇以来的各代帝王也没有一个能与李小九比肩的!
    天皇李小九陛下,仅凭这开疆辟土之功,完全可以流芳百世了,更不要说他如今还在策划的,如科考制度、全民教育制度之类的其他项目了!
    这些利在当代福泽万世的政策能够如此顺利地实施,即使是自己亲身参与修订并大力推行的,吴诩都有些不敢置信。
    可见李小九在背后费了多大的力气!
    能够的得到如今这万国来朝的局面,都是李小九的功劳,吴诩只觉得与有荣焉!
    吴诩的喜悦显然感染了身边的众人。
    休养多日的天皇陛下总算露面了,这让帝党的一干心腹心头大石落地。
    而诸如王内侍、崔内侍等人也因为李小九陛下难得一见的精神摸样而高兴——他们可管不着现在的朝政是谁在管理,但是如果是天后娘子在处理朝政的话,宫中的气氛就会变得比较古怪!
    天天发脾气骂大臣的天后娘子真的很不好伺候啊!
    当然,这许多人里,最高兴的应该是李小九陛下。
    吴诩能看到在平倭之后,李小九能获得多么巨大的荣誉,他本人当然也能看到,甚至看得更远!
    其实,不论是在李小九陛下眼里,还是在他爹李二陛下眼里,甚至是往前各朝帝王的眼里,华夏以东的地区自古就是炎黄子孙的原是地盘,后来却被一帮蛮夷所占据,多少帝王地图收回故土,却为内忧外患所累,不能完成夙愿,使得那些蛮夷日渐坐大……
    前朝的隋炀帝有再多不是,在远征高句丽这一点上,愿望还是好的!
    所以,先帝也会多次出征辽东……
    至于原本没被大唐看在眼里的倭国,李治也是到了半岛之战的时候才看出对方的狼子野心来。
    别看对方只是一个小小岛国,却有着以蛇吞象之心,要不是吴诩多是警告要注意防范倭国,说不定大唐的伐百济一战就要功亏一篑了!
    而攻打倭岛一战,正的如吴诩预计的那样困难,大唐的水师战斗力完全是依仗着自家的高船坚壁而已,如果拼水战技术,也许根本不是那些倚海维生的倭人的对手!
    所以,在拿下半岛后,吴诩就建议不要马上对倭国出手,而是加强训练海军备战,再辅以外交攻击,让倭国先自乱起来……
    李治承认,他对倭国的蔑视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根本没有像吴诩考虑得那么周详。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何况倭国是一头披着兔子皮的狼!
    整整两年的准备,大唐水师三路齐发,以十倍于倭人之众,也没能雷霆一击扫平倭国全境,李治这才知道为什么吴诩会这么重视这个小岛国了!
    如今,这个难缠的小国终于成了历史,他家阿武也像是丢开了一个大包袱似的,从内而外散发着喜悦。
    李治不由心头一动……
    已经数次参加过献俘仪式的观众们已经对这仪式的流程烂熟于心了,不过他们还是很好奇这个让天皇陛下下旨必须活捉来的伪倭王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结果,‘大海人’和一干倭人文武官员被押解出来的时候,围观群众们都表示十分失望。
    说实话,‘大海人’长得很有福相,又白又胖,算是唐代比较标致的小白脸长相,可惜他的海拔实在是让人不忍直视……
    吴诩看着楼前跪着的那一团,就不觉嘴角直抽!
    也难怪那些倭人到现在还没发现本尊早已溜掉了呢……
    亏得大海人还能找到这么个符合条件替身来!
    接下来,就是天皇陛下发言。
    李小九陛下义正言辞地对‘大海人’背弃兄长,不顾百姓的死活大兴土木,宣传迷信思想对抗大唐等恶劣行径谴责了一番,然后判其流放罪,与当年倭人送给大唐的扶余丰一样,‘大海人’也被丢到了岭南改造去!
    至于其他跟着大海人的文武倭官,都被判了家产充公,贬为庶民。
    最后,天皇陛下还特地提到了原倭国重臣的中臣镰足,称其是‘忠君为国’之臣,许倭人在东海郡为其造祠纪念。
    天皇陛下出人意料地称赞了一个亡国的旧臣,让朝廷上下的官员都不由暗自嘀咕起来,而献俘仪式过后不久,《洛阳晚报》更是以‘一个臣子该怎么做才当得起忠臣之名’为题,开了专版讨论这一问题。
    一时,大唐上下的学者名士乃至朝中官员都纷纷投稿争论起来。
    趁着大唐上下都打嘴仗的功夫,李小九陛下又下发了关于倭岛北部行政区域的划分旨意,并提拔了一批青年干吏到倭岛任职。这些人与前几批派到倭岛的人略有不同,这些人都是在显庆四年之后考上的进士,一过去就分别封了长史、郎将等官职,其中还有几个出色的,过去不久就一路升迁成了一州之长,比在大陆的官员上升速度快上百倍!
    一时,报考去边疆任职的青年比例大幅度上升,吏部再也不用愁没人可派了。
    相对于吏部这边的情势喜人,礼部那边的大小官员又是愁云满面。
    先前的献俘仪式的方案被天后娘子打回重做十几次,这才顺利完成,众人还来不及松一口气呢,新近还朝的天皇陛下又给他们出了一个难题!
    天皇上尊号‘大帝’,天后上尊号‘圣母’,帝后合称‘二圣’以及帝后二人用同一座寝宫,用同样规格的仪仗辇车等等,这几条都还好商量,可后面还有诸如‘百官万民拜见天后仪同天皇’、‘天后听政’‘天后下诏’等等跟朝政有关的一系列礼仪规则,到底该怎么搞啊?
    皇后光明正大上朝行政,那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
    就算霸道如吕后者,也要打着替皇帝儿子处理政务的幌子来称制,如今天皇陛下可是好好地在呢,这是要整哪一出啊?!
    他们要是敢奉诏,不会被那些御史喷死吧?
    “你来真的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