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和伏龙芝、伏罗希洛夫一起制定了歼灭乌克兰南部弗兰格尔军的作战计划,并指挥骑兵集团军以迅猛突击从卡霍夫卡登陆场切断了弗兰格尔军同克里木地峡的联系,与方面军其他部队协同作战,在北塔夫里亚彻底摧毁弗兰格尔军。列宁曾称赞布琼尼为世界上最杰出的骑兵统帅。 1921年至1923年,布琼尼先后任苏俄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北高加索军区副司令,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经验,并运用这些经验训练部队。1923年任红军总司令骑兵助理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24年至1937年任工农红军骑兵总监。1932年在职就读并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5年首批荣获苏联元帅军衔。1937年至1939年任莫斯科军区司令、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总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副国防人民委员。1940年8月起任苏联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
第二部分布琼尼 元帅(2)
苏军骑兵部队在与德军作战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突然袭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6月23日,苏联统帅部大本营成立,布琼尼成为大本营成员。6月25日,大本营预备队的4个集团军组建成统帅部预备队集团军群,任命布琼尼为司令。当晚,布琼尼未能来得及与家人告别,便急忙赶往司令部所在地布良斯克,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由于前线战局恶化,7月1日,各预备集团军划归西方面军指挥,铁木辛哥被任命为司令,布琼尼和叶廖缅科被指派为他的副手。 7月9日晚,布琼尼奉斯大林之召返回莫斯科。7月10日,国防委员会将统帅部大本营改组为以斯大林为主席的总统帅部(8月8日,改名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布琼尼仍为大本营成员。同日,根据德军进攻所形成的三个主要战略方向,总统帅部成立了作为战略领导机关的各方向总指挥部,任命铁木辛哥为西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统一指挥西方向苏军的作战;任命伏罗希洛夫为西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统一指挥西北方向苏军的作战;任命布琼尼为西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统一指挥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作战行动,并负责黑海舰队的作战指挥。给布琼尼送行时,斯大林强调:无论如何要守住乌克兰首都基辅,但暂时没有预备队,不管多么困难也不用来要。 希特勒对乌克兰的产粮地区和工业地区以及高加索的石油垂涎已久。战争开始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一路击溃苏军抵抗,直奔基辅而来。德军和苏军以攻、守基辅为中心,在广阔的乌克兰战场展开了持续、激烈的基辅战役。这时,布琼尼指挥的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在以前的防御战中,已遭到严重削弱,各方面的力量均不如德军。为守住基辅,布琼尼指挥苏军实施战略防御,顽强死守。在基辅战役的紧急关头,布琼尼一直在担负正面防御的西南方面军指挥所,甚至多次亲临前沿阵地,指挥部队顽强抵抗德军的进攻,并在乌曼地域重创德军。基辅战役正酣之际,希特勒又命令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南下,从第聂伯河东岸迂回包围苏军基辅集团,和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对其实施钳形夹击。苏联最高统帅部建立了以叶廖缅科为司令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令其消灭古德里安装甲集群,但布良斯克方面军未能完成任务。古德里安装甲集群迅速突破布良斯克方面军的防御,进而从苏军基辅集团后方向西南方面军实施突击。早在7月底,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就考虑到在基辅方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并洞察到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南下的动机和要害,便直截了当地向斯大林提出放弃基辅,将基辅集团撤至后方纵深进行防御,以免遭受重大损失。但斯大林过分相信叶廖缅科关于必定战胜古德里安集团的坚决保证,不同意放弃基辅。
第二部分布琼尼 元帅(3)
苏军指挥员负伤后仍坚持指挥作战
9月11日,为免遭包围,西南方面军首长向大本营请求撤退,但遭拒绝。布琼尼立即向斯大林请示: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认为,有必要允许方面军向后方地区总撤退。布琼尼坚决请求斯大林允许撤退,并建议将西南方面军从第聂伯河撤到后方地区朴肖尔河。但斯大林拒绝布琼尼的请求,并解除布琼尼西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的职务,由铁木辛哥元帅接任。但铁木辛哥也同样不能挽救基辅的命运,9月15日,德国第1装甲集群、第2装甲集群在苏联西南方面军后方洛赫维齐会师,将西南方面军合围。9月17日,斯大林命令西南方面军突围,但为时已晚。19日基辅失陷,26日西南方面军被歼,约60万人被俘,方面军司令及参谋长等主要领导人均英勇牺牲。 9月12日,布琼尼被任命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率部在莫斯科接近地进行防御。为了集中使用从西面掩护莫斯科的部队,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指挥,苏联最高统帅部于10月20日将预备队方面军并入西方面军,任命朱可夫为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奉召返回莫斯科,筹划红场阅兵。 1941年11月7日,在莫斯科处于德军兵临城下的危机时刻,苏联最高统帅部在红场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莫斯科卫戍部队的阅兵式,布琼尼代表最高统帅部对将直接从红场投入战争的部队进行了检阅,斯大林发表了讲话。1941年底,布琼尼奉命帮助库兹涅佐夫准备和实施克里木登陆战役。 为了便于对南方部队实施指挥,苏联最高统帅部于1942年4月21日建立了北高加索总指挥部,任命布琼尼为总司令,统一指挥克里米亚方面军、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地域、北高加索军区、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的作战行动。旋即由于苏德战场南翼的情况发生急剧变化,北高加索方向总指挥部被撤销,成立北高加索方面军,布琼尼任司令。1942年7月3日以前,布琼尼以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地域的兵力在该地域进行了防御作战。1942年7月25日至8月5日,布琼尼指挥方面军在顿河下游,斯塔夫罗波尔方向和克拉斯诺达尔方向进行了艰苦的防御交战。1942年7月28日,北高加索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奉命合并为北高加索方面军,布琼尼为司令,负责阻止德军继续向南推进,并尽力恢复顿河左岸态势。布琼尼在方面军编成内组建滨海和顿河两个战役集群,分别在克拉斯诺达尔方向和斯塔夫罗波尔方向进行防御。8月至9月间,布琼尼指挥方面军实施了阿尔马维尔—迈科普战役和新罗西斯战役,阻止了德军沿黑海沿岸突入外高加索。
第二部分布琼尼 元帅(4)
获得苏联元帅军衔的布琼尼
1943年初,布琼尼被从前线召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任命为苏军骑兵司令和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为了更好地利用骑兵,布琼尼发布给各方面军的训令,要点是:在军队基本集团的主要突击方向上和与之协同动作时,使用加强骑兵军;要为加强骑兵军配备步兵师、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火箭炮部队和特种部队;不准使用骑兵兵团单独突击筑垒地区、夺取居民点和在战役机动没有保障的方向进行作战。为了有效使用骑兵,经最高统帅部批准,布琼尼于1943年春在草原方面军司令部召开了全体骑兵军军长会议,要求在短期内将骑兵师和骑兵军配备齐全,有计划地进行军事训练,组织指挥员作业,以解决如何在行将到来的战斗中更有效地使用骑兵的问题。 布琼尼从来不按照死板公式使用骑兵,主张采用新的灵活的斗争形式,对前线使用骑兵要求十分严格。布琼尼主张骑兵应同坦克、机械化部队配合使用,在有足够的空中支援的情况下,作为临时骑兵机械化军团加以使用。 根据布琼尼的建议,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建立骑兵机械化集群。布琼尼认为最好的骑兵兵团应是由不少于3个师组成的骑兵军。为了保持骑兵的机动自如,不要使骑兵下马作战去攻占某个战术地区或支撑点,每个军配属1个摩托化步兵师,并且在军编成内还要包括坦克旅和迫击炮部队。1943年至1944年的多次战役证明骑兵机械化集群是行之有效的。1944年正式建立了骑兵机械化集群。 布琼尼还参与制定了几乎所有有骑兵参加的进攻战役的计划。 布琼尼还经常亲临各条战线。作为大本营成员,布琼尼积极参与了大规模进攻战役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每当涉及有关骑兵问题时,斯大林总是愿意听取布琼尼的意见。 战后年代,布琼尼于1947年至1953年兼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主管养马业。1953年至1954年任骑兵总监。1954年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布琼尼曾获8枚列宁勋章、6枚红旗勋章、1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多枚外国勋章和奖章。著有《红色骑兵》、《骑兵兵团的战术基础》等。1973年10月26日在莫斯科病逝,终年90岁。 (彭玉龙)
第二部分陈诚 上将(1)
陈诚(chen chenɡ,1898—1965),字辞修。中国国民党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和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等职。 1898年1月4日,陈诚出生于中国浙江省青田县高市的小学校长家庭。先后就读于高市小学、丽水师范学校、杭州体育专科学校。1918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分发陆军第9师炮兵团入伍。1919年正式入保定军官学校第8期炮兵科学习。1920年9月加入国民党。1922年6月毕业,分发浙江陆军第2师见习,不久任少尉排长。1923年初,邓演达到上海罗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同学赴广东参加革命,陈诚随邓南下广东,任建国粤军第1师第3团(团长邓演达)严重营中尉副官。4月,调任师部独立连上尉连长,参加过北江、西江战役。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创立。9月,陈诚脱离建国粤军,投身黄埔军校,任炮兵教官、校长办公厅上尉特别官佐。1925年1月,军校成立炮兵营,陈诚任第1连连长。率部参加两次东征战役。10月升任军校炮兵第2营少校营长,又做军校第二、三期炮兵队区队长。1926年1月升任军校炮兵科中校科长。 1926年6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成立新兵训练处,严重任处长兼第1补充师师长,陈诚任筹备处主任兼该师第3团团长。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陈诚任总司令部中校参谋兼第1补充师第3团团长,率部随东路军行动。12月,该师改番号为第21师,第3团改为第63团,陈诚任上校团长。1927年春,第21师经过浙江龙游战役和桐庐战役,进入杭州。陈诚于4月升任第21师准将副师长兼第63团团长。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严重挂冠而去,陈诚升任第21师少将师长。5月,蒋介石继续“北伐”,陈诚率部自镇江渡江北上,占领青浦江、海州、徐州等地。当时北伐军前锋已达鲁南,因武汉方面唐生智挥师东下,蒋介石急令北伐部队撤回,调陈诚师自南京赶往徐州云龙山掩护总退却,陈诚率部出色完成任务,深得蒋介石的赏识。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被逼通电下野。在龙潭战役中,陈诚因病扶轿指挥作战,被何应钦免去第21师师长职务。10月,陈诚出任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副厅长,12月升任代厅长。1928年1月蒋介石重执兵权,陈诚因系黄埔出身的浙江籍青年军官,被蒋重用,升总司令部中将警卫司令兼炮兵集团指挥官,参加第二期北伐,与蒋关系日趋密切。7月,第1集团军整编为6个师,陈诚任第11师副师长,10月,兼第31旅旅长。1929年春,第11师参与蒋桂战争,进驻宜昌。7月,升任第11师师长。10月,唐生智反蒋,陈诚率部一举击溃其主力。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陈诚任“讨逆军”第2军副军长兼第11师师长,率部沿陇海路西进,屡败冯、阎 俊?月,升任第18军上将军长,仍兼第11师师长。而后,陈诚率部转赴平汉线,先入郑州。在中原大战中,陈诚为蒋立下赫赫战功。 1932年5月,陈诚率部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任“剿共”追击军第二路总指挥。1933年3月,任赣粤闽边区“剿共”中路军总指挥,指挥3个纵队11个师参加第四次“围剿”。7月,任庐山军官训练团副团长(蒋介石亲任团长),10月,任赣粤闽湘鄂“剿共”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三路军总指挥,参加第五次“围剿”。1934年5月,任庐山军官训练团主任,后改任副团长。12月,任驻赣绥靖预备军总指挥,继续“围剿”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同时兼任军事委员会陆军整理处处长,负责整理陆军,以备“抗日”。1935年4月,国民党政府正式颁授军衔,成为中将。8月任峨眉训练团教育长兼办公厅主任,负责培训川滇黔3省军政教育各界干部,11月,任宜昌行辕参谋长。12月,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执行委员。1936年3月,任第一路军总指挥,率汤恩伯、关麟征等中央军入晋协助阎锡山阻截红军东渡黄河抗日。6月,任陕晋绥宁4省边区“剿共”总指挥。8月两广事变,任第三路军总司令,率部陈兵衡阳,对付两广。9月加陆军上将衔,任中央军校校务委员、广州分校主任兼广州行辕参谋长,为蒋介石坐镇广州,处理两广善后事宜。10月,任军政部常务次长,负责整理陆军。在西安事变中和蒋介石一同被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调集大军进攻陕甘,陈诚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6月,任庐山军官训练团教育长。
第二部分陈诚 上将(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扣国民党要员等合影留念(前排右一为陈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宣布进行抗战。16日,陈诚奉蒋介石电召从庐山牯岭返抵南京,策定抗战计划与战斗序列。陈诚认为:“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之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