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部队绕过边界地区的德军防线,直趋敌人后方的托布鲁克,与仍坚守在那里的英军会合,切断隆美尔部的补给线和退路,利用英军坦克数量上的优势,寻找和摧毁德军坦克部队的主力,配合正面进攻的英军,将隆美尔部消灭在边界地带。 1941年11月18日凌晨,英国第30军悄悄越过边境,直趋托布鲁克。此举出乎隆美尔的预料之外,当时隆美尔正全力准备进攻托布鲁克。18日晚,英军击退南面沙漠的德军掩护部队,以先遣部队夺取距托布鲁克环形防线仅12英里的西迪拉杰格机场。11月21日,隆美尔逐渐摸清英军的部署,命令德国第15装甲师和第21装甲师靠拢,首先打击西迪拉杰格的英国先遣部队。11月22日,边界正面的英国第13军奉命开始进攻。该军的新西兰师之一部开向西迪拉杰格,并于23日清晨攻占非洲军司令部。同日,德军的两个装甲师突然向西迪拉杰格的英军发起攻击,先后赶到该地区的英军被德军分割,而德军也遭到重创,170多辆坦克只剩下90多辆。 坎宁安认为这次战役已经输定,遂考虑让英军退回埃及境内。在此关键时刻,奥金莱克从开罗飞抵前线,判断德军损失惨重,反对英军后撤。事后奥金莱克回忆道:“我的意见与坎宁安不同,我想隆美尔肯定和我们一样狼狈,尤其是托布鲁克仍不屈地站在他身后。所以我下令继续攻击。” 11月24日,隆美尔率先带领德国第21装甲师越过边界,直捣英国第8集团军的后方,并命令德国第15装甲师和意大利机动军随后跟上。隆美尔的意图是,通过袭击英军后方,给英军司令部造成更大的心理震憾,使英军的防线彻底崩溃。然而,德军第15装甲师迟迟未能跟上,意大利的机动军也因受到英军阻击而困在途中。第21装甲师也因 收稀⑷剂喜垢?乏而不能发起快速有效的进攻。由于奥金莱克下令迂回德军后方的英军继续战斗,留在阿德姆后面的德国装甲军司令接连发出求救信号。隆美尔不得不于26日放弃对边界地区的进攻,掉头回撤。11月26日清晨,奥金莱克命令中东英军副参谋长里奇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以保证英军继续战斗。26日晚,新西兰师冲破德军的包围,与托布鲁克的英军会合。但12月1日,隆美尔的军队在贝勒哈迈德再次大败英军,形势又对英军不利起来。这时,奥金莱克再次飞往第8集团军司令部。他正确地估计到,隆美尔的部队现在已是强弩之末,英军在实力上仍具有将其消灭的可能,因而命令第4印度师和英国第7装甲师从两翼包抄,切断隆美尔的补给线和退路。隆美尔闻讯立即放弃对托布鲁克的包围,一路向贾扎拉退去。12月中旬,在英军的追击下,隆美尔放弃贾扎拉防线,再次退到的黎波里塔尼亚的边境城市卜雷加港附近。由于隆美尔向西撤退,留在埃及边界地区的德军部队纷纷投降。至此,“十字军”战役终于达到预期的目标。“十字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对德国取得的第一次军事胜利,连丘吉尔也赞叹道:“奥金莱克挽救了这次战役,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作为一个野战指挥官所具有的杰出素质。”
第一部分奥金莱克 元帅(3)
在奥金莱克指挥下参战的英军装甲部队
“十字军”战役胜利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再次催促奥金莱克向德军发起进攻。但奥金莱克坚持认为,英军需要充分的时间以完成自身的改组,并使装备和训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如果过早发动不成熟的攻势,不但英军会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埃及也会有失守的危险。然而,乐观但缺乏耐性的丘吉尔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不愿听从劝告。1942年1月,隆美尔得到本国的增援后,即准备向英军发动进攻。2月初,英军在贾扎拉一线构筑防御工事准备固守。1942年5月,英国战时内阁正式命令奥金莱克必须在6月1日以前发动攻击,否则他将被解职。隆美尔在5月26日抢先对英军发动进攻,奥金莱克才免遭抗命之嫌。 直接指挥贾扎拉防御战的是里奇。1942年3月,有人私下警告奥金莱克,里奇就其才能和经验来说绝非隆美尔的对手,而且也难以获得手下两位军长的信赖。但奥金莱克左右权衡,未能下定决心将他撤换。 1942年5月26日夜里,隆美尔带领3个德国师和2个意大利机动军,迅速绕过英军的翼侧,4个非摩托化意大利师则在贾扎拉防线佯攻,由此揭开贾扎拉战役和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的序幕。尽管隆美尔取得一定的战绩,但他并未能切断贾扎拉防线英国守军的后路。其非洲军反而损失了1/3以上的坦克。三天后,隆美尔命令德军突击部队背靠英军和雷场设置防御阵地。此举似乎非常危险,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在此后的几天里,英军的装甲部队分批向德军阵地发动攻击,均遭损失。隆美尔趁机冲出防御阵地进行反击,分别击溃几路英军。6月14日,里奇下令英军放弃贾扎拉防线而撤回埃及一侧,防守托布鲁克的英军成为德军的俘虏。 6月25日,奥金莱克终于替换里奇而直接接管第8集团军,经与参谋长埃里克•;多尔曼—史密斯协商后命令英军退到离边境较远的阿拉曼地区,以便有充足的时间使士气低落的英军恢复过来,以机动性防御战击退并消灭隆美尔部。 6月30日,隆美尔的德军与意军逼近阿拉曼防线。7月1日,德军开始进攻。利德尔─哈特曾评论道:“7月1日星期三这一天,是非洲争斗中最危险的时刻。比之8月底击溃隆美尔的重新进攻或者以隆美尔败退而告终的10月之战,这才算得上一个转折点。10月之战,因为结局比较明显地出人意外,目前已独享‘阿拉曼战役’这一名称。实际上,有一系列的‘阿拉曼战役’,而‘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则是最关键性的一战。” 英军装甲部队顶住了德军的进攻,英国空军轰炸并击溃了德军供应纵队。7月2日和3日,隆美尔又发动两次攻势,但都受到英军的阻击。德军只剩下26辆坦克,士兵极其疲劳,被迫进行休整。奥金莱克从隆美尔手中夺回了战场主动权,命令第30军抵住德军的正面进攻,同时命令第13军北上出击,打击敌军尾部,“进攻并就地消灭敌军”。可惜,两个军长对他的意图领会不深,执行不力,进攻效果很受影响。
第一部分奥金莱克 元帅(4)
手持步枪的英国士兵冲向德国坦克兵
7月8日,隆美尔的德军在意军的援助下,试图向英军的南部防区发动新的攻击。然而此举正合乎奥金莱克的心意。澳大利亚军趁德军南移之时在沿海地区发动进攻,打垮了驻守在那里的意大利师。隆美尔急忙回援意军,向南进攻的计划只好搁浅。奥金莱克又乘机向鲁瓦伊萨特岭上的隆美尔防线中心再次发起冲击。英军的左突右攻使意军纷纷瓦解和投降,德军的神经也异常紧张。7月底,奥金莱克又对德军发动一连串的攻势,德军进一步受到削弱。8月初,由于隆美尔的装甲军得到后方的大量补充增援,英军停止其攻势。阿拉曼战线又进 ?相对稳定的时期。就在这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从伦敦飞抵开罗。 丘吉尔与奥金莱克的关系不太融洽。作为首相和政治家,丘吉尔总希望中东的英军不断传来捷报,鼓舞英国民众的士气和增加英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然而作为军人和战场指挥官,奥金莱克却不能回避战场上的客观实际,不能拿士兵的生命作无谓的牺牲。奥金莱克曾两次迫使丘吉尔就作战时间做出让步,而丘吉尔对此颇为不满。1942年6月底,已经出现英国公众对丘吉尔政府信心下降的信号。由于远东和中东的军事失败,丘吉尔感到自己的地位不稳,迫切需要北非的决定性胜利。1942年8月4日到达开罗后,丘吉尔催逼奥金莱克尽早重新进攻,奥金莱克坚决抵制,并坚持无论如何也要到9月才能发动进攻。丘吉尔一怒之下,撤销奥金莱克中东英军总司令兼第8集团军司令的职务,两项职务分别由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接任。 奥金莱克任中东英军总司令仅有一年时间,却为英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的努力,英军才得以顶住隆美尔的进攻势头,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最艰苦的时刻。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巴尼特认为,除了斯利姆将军外,奥金莱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最杰出的将领。隆美尔也说过,奥金莱克是他在北非战场上所遇到的惟一有大将之才的人,其才能远在蒙哥马利之上。隆美尔在叙述第一次阿拉曼战役时认为“在英国居然没有任何人认识到奥金莱克赢得的这场规模虽小却极为出色的战役的价值,这真是太遗憾了。” 就在奥金莱克卸任一个月后,北非的英军按照奥金莱克制定的作战计划,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奥金莱克离开中东战区后在英国住了一年,于1943年复任印度英军总司令,使印度成为东南亚盟军的稳固基地和训练地区。1946年,奥金莱克被授予元帅军衔。 1981年3月23日,奥金莱克在摩洛哥马拉喀什逝世。 (初源盛)
第一部分巴顿 上将(1)
看过美国影片《巴顿将军》的人们,想必大多对巴顿将军的言谈举止有着深刻的印象。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 Jr。 1885—1945),美国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第1装甲军军长、西线特遣部队司令、第2军军长、第7集团军司令和第3集团军司令等职。 1885年11月11日,巴顿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加夫列尔。其父是律师,其母为名门后裔。 1903年,巴顿考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次年6月,巴顿考入西点军校学习。第一学年因注重队列练习而忽视数学,巴顿被留级一年。军校期间,巴顿为自己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在队列训练中夺冠;晋升为学员副官;打破西点军校径赛运动项目记录而达到A级运动员标准。巴顿喜欢的警句是“不要让恐惧左右自己”。1909年,巴顿毕业于西点军校,赴伊利诺斯州骑兵部队服役,获少尉军衔。次年,巴顿与富有的比阿特丽丝结婚。1911年,巴顿赴华盛顿附近的迈尔堡服役,获得更多的接触政府要员的机会,先后担任陆军参谋长伍德和陆军部长史汀生的副官。巴顿认为,首都“比任何地方都靠近上帝,有抱负的人应该去那里定居”。在此期间,巴顿既努力钻研军事业务,又参加马术比赛和马球运动。1915年,巴顿奉命参加斯德哥尔摩现代军事五项比赛,获得第5名。回国途中,巴顿到索米尔骑兵学校提高剑术,乘汽车考察欧洲战场。后来,巴顿获得剑术大师称号并进入骑兵学校深造。就在1915年,巴顿调往布里斯堡,在潘兴的领导下工作。次年,巴顿随潘兴参加墨西哥战争。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顿任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的副官,晋升为上尉,后获准出任坦克部队指挥官。巴顿先到英国与法国的坦克学校,钻研坦克技术与战例,探索运用坦克作战的规律。1918年初,巴顿在朗格勒附近设立坦克训练中心,利用法国赠送的22辆坦克组织实施训练,先后晋升为少校和中校。同年6月,完成组建6个坦克连的工作;8月,率坦克旅参加圣米耶尔战役;9月,负伤住院。巴顿因作战有功而获得优异服务十字勋章,晋升为上校。 1919年,巴顿赴美国的米德堡坦克训练中心任职,与艾森豪威尔共事,失去上校临时军衔而成为少校军官。
第一部分巴顿 上将(2)
巴顿在分析战况
从1920年离开米德堡到1940年回到本宁堡,巴顿共计调动工作十次,担任指挥与参谋职务十余种,先后在骑兵学校、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和陆军军事学院深造。巴顿积极而精神饱满地指挥操练,兢兢业业地伏案工作,孜孜不倦地从事学习和研究,频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巴顿的图书室所藏书籍绝大部分是历史和军事著作。巴顿发表数十篇军事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战争可以用武器来打,但取得战争的胜利靠人。夺得胜利要靠被指挥者和指挥官的精神”。“坦克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性高和威力强大的武器……只要有合适的地形,分配给它适当的任务,坦克兵就会在同步兵和骑兵的合作中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因此现在需要……坦克部队,作为司令部的一支特别的机动预备队”。夏威夷军区司令史密斯给巴顿的评语称:“此人在战争时期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和平时期却是捣乱分子。”巴顿视此为极大的赞扬。1935年,巴顿调任夏威夷军区司令部情报处长,晋升为中校。在夏威夷任职期满后,巴顿调任驻赖利堡的第9骑兵团团长,同时兼任骑兵学校教导主任。1938年7月,巴顿终于晋升为上校,调任驻克拉克堡的第5骑兵团团长。巴顿加紧研究德军的最新军事论著,根据德军的全新战例指导沙盘演习,预言“不管那些老顽固对未来战争中乘马骑兵的前途如何高谈阔论,我还是对你们说,当战争来临时,在美国军队中不会有几匹马的”,因而被某些人称为“克拉克堡的疯子”。然而,巴顿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时为陆军副参谋长的马歇尔的赏识,被认为是在战场上能够对付快速机动的德军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优秀人才,是美军克敌制胜绝对不可缺少的人物。就在1938年11月,巴顿调任第3骑兵团团长兼迈尔堡驻军司令。1940年7月,巴顿奉马歇尔之命赴本宁堡组建装甲师所属的装甲旅,晋升为准将。巴顿在训练中身先士卒,严格要求,获得“赤胆铁心的老头”、“绿色大黄蜂”等外号。巴顿认为,一个人要成为一名好军人,就必须遵守纪律,有自尊心,对于他的部队和国家感到自豪,对于他的同事和上级有高度的责任义务感,对于自己表现出的能力有自信。同年,巴顿被任命为第2装甲师师长,晋升为少将。巴顿主张的作战要领“运用手中的一切手段在最短时间内给敌人造成最大伤亡和破坏”,在他率部参加的1941年田纳西州演习、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演习和南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