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个人:荀粲。荀粲是荀彧的儿子,他在历史上名声不好,说来很搞笑,大家说他好色的理由,是因为他痴迷自己的妻子。在大家都以道德君子自居,暗地里男盗女娼的时候,荀粲直接响当当地喊出来一个口号:择妻色为先。他听说曹洪的女儿很漂亮,于是鼓动父亲前去提亲,并最终如愿抱得美人归。有一年冬天,荀粲的妻子得了感冒,高烧不退,荀粲为给妻子降温,竟将衣服脱光,跑到寒冷的院中,将自己冻得像个冰块后跑回屋内,抱住爱妻,用自己冰冷的身体紧紧贴住妻子,这种降温方法真是很傻很天真,但很感人。但是,荀粲的痴情还是没有留住美貌的妻子,妻子死后,整整一年,荀粲人为相思瘦,衣带渐宽终不悔,留下一句著名的话“佳人难再得!”,就到阴间找美貌的妻子去了。死时,他才29岁。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荀粲是一个当时社会的不和谐音符,《晋阳秋》上说他“不能与常人交接”。他死后,送葬的人只有十几个。看来大家都看他不顺眼。其实,在今天来看,荀粲是一个执著于爱情的人。可是在“妻子如衣服”的东汉,荀粲反倒成了离经叛道的另类。有这样一个女婿,我们可以知道有一个怎样的岳父。
  第二个人:曹丽。曹洪的女儿,荀粲的妻子,史上无名,请允许我们给她临时起一个曹丽的名字。曹丽死后,荀粲茶饭不思,一步步地走向阎王殿,一位朋友劝他:“找一个人生伴侣,才色兼备是比较难的。但你的夫人,只是容貌出众,像她这样的人并不太难遇到。你何必为她的辞世过于悲伤呢?”朋友口中的“才”,其实是指“德”。朋友能当着荀粲的面,说曹丽只是容貌出众,看来曹丽也不被世俗接受。虽然曹丽在朋友口中没有什么德才,但是这个“德”,也就是封建伦理那一套。想来曹丽也不是一个恪守纲常的人。有这样一个女儿,我们可以想象有一个怎样的父亲。
  第三个人:乳母。魏明帝曹睿即位后,曹洪成了三朝元老,被曹丕免的官位削的爵位又恢复了,曹洪又把持不住了。曹洪的态度也影响了自己的下人。他的乳母与临汾公主的侍者一起去祭祀无涧山神,而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属于一种不合理的礼制,影响不好。于是,掌管此事的司马芝便将其下狱。连乳母都公然违背礼制,我们可以想象曹洪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四个直至第N个:门客。以上三个人,和曹洪的关系都很亲密,从他们身上我们大致可以推知曹洪是一个不那么在乎秩序的人。曹洪的门客在许县内“数犯法”,满当时的地方官满宠铁面无私,把他们都抓了起来,曹洪已告书求情,满宠不为所动,把他们斩了。门客犯法,不但不严惩,反而为之开脱,这不更说明了曹洪是一个眼里没有秩序、心里没有规则的人吗?这样的人,很有可能成为“拥植派”。遵守秩序、遵守规则的人,自然也遵守“立嫡以长”的规则,曹昂死了,曹丕自然该成世子。蔑视秩序、不守规则的人,很可能提出要立民间呼声很高的曹植为世子。
  说曹洪疑似“拥植派”,还因为他和曹植同声同气,都是喜欢文采的人。很多人都知道阮籍喜欢翻白眼,可是他的父亲阮瑀也曾经对曹洪翻过白眼。曹洪听说阮瑀很有才华,就想聘他做掌管秘书档案的掌书记,可是阮瑀看不起曹洪,不愿意为他效劳。一个掌书记,负责公文写作,用得着聘请建安七子之一阮瑀吗?曹洪也许太热衷文采,也许附庸风雅,也许华而不实,这一些,都和曹植太相似了。更可笑的一次是,他给曹丕写信,居然让建安七子中的另一个人———陈琳为自己代笔。也许曹洪想在曹丕面前卖弄一下文采,可是曹丕也是一个文学家,一眼就看穿了曹洪的“代笔门”。
  这让我们想起曹植的“代议门”。曹操要和曹植谈话,曹植自作聪明地让杨修准备好,自己事先背熟练,曹操提问时,他侃侃而谈,被曹操识破。如果当初借钱的是曹植,曹洪也许会慷慨解囊了。曹洪与曹植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或许曹丕有所察觉,加上他富有却守财,让一些人心里不舒服,还有他为人处事总是有些随便,得罪人是难免的。这些人再在曹丕耳边扇几句风凉话,曹洪便成了曹丕的眼中钉。也许,这才是曹丕要置曹洪于死地的真正原因。
  真正的谜底———
  公元226年5月,曹丕死了。曹洪成了魏明帝曹睿的叔祖父,成了曹营八虎骑的化石,再也没有人要杀他了。曹睿正需要树立对付逐渐膨胀的司马集团的旗帜,在司马懿面前,曹洪还是有一些底气的。曹睿就拜曹洪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公元230年,曹洪复拜骠骑将军。可是,这一些,不再与他相关。
  望着墙角早已锈迹斑斑的刀枪,年迈的曹洪,极力回忆着自己的最后一次战斗。他也许有能力回忆起来,219年的下辩之战,是他最后一次出征。战场,已属于孙子辈了。他,只属于回忆。回忆也是一种负担,不想回忆的时候,大家狗撕猫咬地打成一团,不在家好好理财过日子,这又何苦呢?这可真是一个谜!他艰难地集中老化的思路,想:为什么非要你死我活地争做皇帝呢?做上皇帝,不也是难免一死甚至死得更快吗?这也是一个谜!渐渐地,他合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原来,这才是谜底。
  


第五章 抑郁症患者曹休
  * 曹休、诸葛瑾、周瑜、曹昂、孙策、魏延,这些倒霉孩子,都成了“乱世宝宝”。
  * 历史和生活一样,有很多意外。
  * 司马懿运作阴谋,把曹休从辅政班子里“黑”掉了。
  曹休悼词
  曹休,字文烈,沛国谯人,174年出生,228年因病去世,享年55岁。曹休官至大司马,封安阳乡侯,谥号壮侯。曹休早年经常跟随曹操征伐,督领虎豹骑。在他的建议下,下辩之战大败蜀军。曹丕时代,一直负责扬州军务,成为东吴克星。后被吴将周鲂诈降诱曹休深入伐吴,大败,不久背生恶疽而死。
  曹家千里驹,一败赴黄泉。
  天地无限大,英雄志不全。
  一 曹氏家驹
  战乱宝宝———
  174年,中国大地上传来一声嘹亮的婴啼———诸葛瑾诞生了。诸葛瑾睁着小眼睛看着这个新奇的世界,他当时还不知道和他同一年来到人间的还有另外一个小家伙———曹休。第二年,周瑜、曹昂、孙策、魏延也扎堆来到人间。
  这时,一个叫张角的人,脖子上缠着一块脏兮兮的黄布,到处炒作“苍天已死,黄巾当立”,战乱的云层,在中国的天空上堆积。曹休、诸葛瑾、周瑜、曹昂、孙策、魏延,这些倒霉孩子,都成了“乱世宝宝”。
  “战乱宝宝”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就要把一生交给无休无止的战乱。孙策,死于暗杀;曹昂,死于战场;周瑜,死于征途;魏延,被自己人“和谐”掉;诸葛瑾似乎幸运一些,到241年才死,可是,他和弟弟诸葛亮,在两家敌对的单位供职,兄弟情谊,早就被蜀吴之间的恶性竞争淹没了。曹休呢?228年时对吴“石亭大败”,一病不起,最后“痈发背薨”。
  “战乱宝宝”在襁褓里开心地舞着小脚丫,庆祝自己来到人间时,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人生因战乱而改变。可是很快,战乱的阴影就遮蔽了他们清清亮亮的眸子。
  十岁出头的曹休,已经初懂人事,他傻傻地问父亲,为什么家里的仆人纷纷辞职,为什么族人们背井离乡,四处逃走,为什么曾经欢声笑语的村庄,成了活人墓。那时,父亲已经病入膏肓,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儿子:还不是黄巾军惹的祸!说完这句话没几天,父亲就溘然辞世。
  年幼的曹休,用他那还未发育完全的双肩,埋葬了父亲,整个丧葬过程,伸出援手的只有一个因为某种不可知的原因尚未离去的门客。他那单薄的身板,心中充满丧父的悲痛,在抬起父亲的棺梓时,能承受得起重压吗?也许,在给父亲的坟墓撒上最后一抔黄土后,抑郁的种子就埋在了他的心里。
  父亲死了,按照封建社会的人口理论,曹休成了孤儿,不过,还有年迈的母亲与他相依为命。残缺的家庭,战乱宝宝曹休渐渐长成了一个抑郁少年。族人都逃难去了,孤儿寡母,度日维艰。长满野草的巷口,冷风吹着曹休稚嫩的脸庞,斜阳余晖,勾勒着一个抑郁少年的抑郁。
  抑郁少年———
  战争还在继续。生活还在继续。
  最终,曹休和寡母在故土难以维持生计了,他就携着老母亲踏上了逃荒之路。 目标:吴郡。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这一路好抑郁!哀鸿遍野,荒草入城,这一路好抑郁!风华少年,身上承载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抑郁。
  曹休的祖父曾经在这里任过太守。虽然祖父已经死去多年,但是祖父在吴郡时官声不错,大家把他的遗像画在了太守住所的墙壁上。一看到墙壁上的祖父遗像,曹休就跪拜在地,放声痛哭,哭得天昏地暗,这时,窗外似乎下雨了。所有的人,都泪流满面,吴郡的梅雨季节,就这样提前到来。老领导的遗属来了,虽是人走茶凉,但是抑郁少年的抑郁让大家都很抑郁。吴郡接纳了抑郁少年曹休。
  东汉的“唯道德”论,评判人的行为往往只从道德层面入手,冰冷得就像贞节牌坊下蒙着霜雪的石头。《三国志》裴注引《魏略》说,当时曹休对着祖父的遗像哭泣时,“同坐者皆嘉叹焉”。“嘉叹”,就是赞美叹服。十几岁的曹休,什么地方让大家“嘉叹”?孝!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失去父亲,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在战乱中凄惶地和老母亲从千里之外来到吴郡,看到祖父的遗像,倍感酸楚,压抑了一路的少年,再也承受不住,于是失声痛哭。
  这是凄惶,这是酸楚,这是脆弱,这是释放……每个人,目睹此情此景,应该首先是心有戚戚,潸然泪下。可是没有人深入到抑郁少年的内心,大家满足地评点着曹休的孝道,施舍着同情。
  仰望异国的月亮,曹休不知道什么是欢乐。异国他乡,寄人檐下,抑郁少年的抑郁,在他青春的身体上疯长。抑郁少年成了一个小男子汉,男人的尊严在抑郁下潜伏,蠢蠢欲动。他决定要结束寄人檐下的生活,何况,战乱的乌云正从北方飘来,刀剑声正从长江对岸传来,吴郡也不再是安身之地。
  曹休决定要离开这个让他更加忧郁的地方。
  吾家千里驹———
  吴郡的人纷纷传说,天下乱了,那些自命为英雄的州牧们,喊着勤王口号扩张势力,但是谁也不发兵,都在保存实力,只有一个叫曹阿瞒的人,还算仗义,第一个兴兵讨伐董卓,也只是鸡蛋碰石头。曹休默默地听着这些议论,什么也不说。
  几天后,在去荆州的大路上,蹒跚地走着相互搀扶的母子二人。母亲白发苍苍,儿子十五六岁的样子,却一脸抑郁。在饭店里,儿子告诉老板,他叫张三狗,从山东来;在客栈里,儿子告诉老板,他叫李四愣,从河南来;在茶棚里,儿子又和人说他叫郭五柱,从河北来。
  这个一路上不停地换ID的儿子就是曹休。曹休和母亲要到荆州去,荆州并不是他们的目的地,他们的目的地是北方———他要去投奔本家叔伯曹操。
  当时,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纯、曹仁,都以曹操本家的身份投奔曹操,可是,他们谁也不像曹休这样费尽周折地改名换姓。这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曹操初起兵,没有树敌,投奔曹操就像串个亲戚一样,曹休投奔曹操时大约在190年,当时曹操和黄巾军、董卓余部、袁术、吕布、陶谦已经成了死对头,他们是“闻曹色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曹休不得不沿途改名换姓;第二,夏侯惇等人已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力量,而曹休还只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在战乱中长大,自卫心理很强;第三,曹休当时已是抑郁症初期,极端不自信,对外界极端不信任。
  他当时只是一个半大孩子,谁会注意他是不是曹操的同族侄子呢?“易姓名转至荆州,间行北归,见太祖”,在《三国志》平淡简略的叙述背后,是一个抑郁少年无助而凄惶的眼神。曹操对这个因抑郁而显得沉稳的本家侄子很欣赏,他指着曹休对周围人说:“此吾家千里驹也。”周围人都跟着附和,吹捧着曹休,年轻的曹休不知道,他们其实都是在吹捧曹操。
  一直盘旋在心头的抑郁的乌云,就像被风吹散了一些,曹休的脸上,难得出现了一抹亮色。“此吾家千里驹也!”“此吾家千里驹也!”一时成为当时中国最流行的语言,并且成了贯穿历史的一句常用语。据说梅兰芳唯一崇拜的粤剧演员就叫“千里驹”,前几年香港有一个音乐达人叫黄家驹。
  其实,曹操对曹休的激赏,有很大成分是对眼前这个抑郁少年的安慰。对孩子,人们往往不吝溢美。“吾家”!从家乡到吴郡,从吴郡到荆州,从荆州到北方,曹休一直在流浪,早已经忘记了世上还有“吾家”。
  曹操一见到曹休就让他进了后备干部名单,作为梯队来培养,让他和曹丕生活在一起。也许是曹休的抑郁气质让曹操动了恻隐之心,他一直拿曹休做亲儿子一样来对待。抑郁少年的人生天空,终于现了曙光。
  作为曹操人才储备库的一员,曹休表现得很乖。曹操也有意识地培训梯队人员,出征时带上曹休,让这个抑郁少年经受战火的洗礼。曹休的表现无愧于叔伯的疼爱,曹操初期的战场上,经常活跃着一个骑马的少年,一脸抑郁,但是常常斩敌人于马下———只是,看着敌人败在自己手下,曹休并不像别人一样欢呼———抑郁,已经成了他的标签。他抑郁的样子,看起来和沉稳一样。于是,曹操很欣赏他,把自己身边最精锐的宿卫部队———虎豹骑交给他带领。在和曹丕在一起的日子里,千里驹渐渐地长成了千里马。
  二 无敌疆场
  下辩之战———
  张辽威震逍遥津,曹操看到孙权其实不经打,就想吃掉他,大兵集结东线,杀气腾腾,投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