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钟会就眉飞色舞地对司马昭说:机会来了,千秋功业就在眼前!
钟会判断蜀汉帝国军队九万人(事实证明钟会的判断的确很准),保卫京都和分驻各地的不少于四万人,剩下能够参加防御战争的只有五万人。最后,他建议司马昭只要出兵把姜维困在沓中,使他没有办法回京师救助,然后可另派军队直取汉中。这个计划天衣无缝,司马昭大喜,于是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主持关中军事。钟会一下子就成了邓艾的上级。这对邓艾来说,不啻于一个晴天霹雳。
邓艾结结巴巴,本来还能说“艾艾”,现在却得说“艾艾艾艾艾艾”了。邓艾是征西将军,钟会是镇西将军,征西将军比镇西将军高一级,邓艾却要受钟会节制。
村长领导镇长,镇长这口气好咽么!钟会是什么东西呢?钟会比邓艾小将近30岁,在当时功勋卓著的邓艾看来,钟会只是一个会写毛笔字,会哄人的公子哥儿。
邓艾的第一个错误:看不起钟会,对他毫无防备。
二错———
司马昭为什么在这时冷落邓艾呢?史上并无记载,不过,我们可以从人心的角度来揣摩邓艾受冷遇之谜。首先,邓艾在司马懿那里是近臣,在司马师那里是重臣,在司马昭那里则是三朝元老了。在司马懿面前,邓艾毕恭毕敬,执晚辈之礼;在司马师面前,邓艾兢兢业业,执臣属之礼;在司马昭面前,邓艾有了元老的感觉,虽然他依然对司马氏忠心耿耿,但是多年的为将封侯的生活,早已使他去掉牧童的卑微,他在比他小十几岁的司马昭面前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得强势了一些。也许,邓艾会在心里对司马昭说:你们司马家的天下,不是我打下来的吗?
前面说过,邓艾是个逆商极高的人,但是也是一个“顺商”不高的人。所谓“顺商”,是本书自造的一个词语。逆商指一个人面对逆境的能力,“顺商”则指一个人面对顺境的能力。曹操就是一个“顺商”不高的人。官渡之战,他以弱胜强;赤壁之战,他却以强败弱。当时打下张鲁,他完全可以入蜀作战,一举攻下刘备,可是,他居然退兵了。
从牧童到将军,邓艾早就习惯于强势生活,养成了主控思维。从逆境之中一路走来的邓艾,不懂得顺境中生存也有技巧。邓艾也没有钟会的狡猾。钟会放着太仆的官儿不做,陈侯的爵位不要,求的就是一个让司马放心,让同僚们顺心。五代的郭威讨伐叛逆有功后要求遍赏,连朝廷里的大臣都带上,就是会做人。郭威会做人,所以后来能够当上皇帝;邓艾不会做人,所以最后被人联手司马昭害死了。
当时,邓艾有一种辅佐司马昭的感觉,全然忘记了司马昭是一个权力狂,又怎能容得下一个期期艾艾的三朝元老!这不,邓艾拿出了“我年老我怕谁”的元老架子,对司马昭提意见了。
其实,邓艾这样做,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司马氏。经验丰富的邓艾,认为不宜加兵伐蜀,就本着对司马氏负责的态度,连连上书,屡陈异议。三国时候,大家早就厌倦了战争,根本不愿意伐蜀,都敢怒不敢言。现在大家纷纷说:邓艾上书了,有他带头,不用怕,都回去写意见书吧。于是引发了京城“朝臣多以为不可”的局面。
邓艾大唱反调,破坏了司马昭扬名立万的美梦。司马昭气得在背后吹胡子瞪眼睛,可是见了邓艾还得热情地打招呼。邓艾毕竟是三朝元老,动不得。司马昭便派遣大将军府主簿师纂去做邓艾的思想工作,让他拥护司马昭。“胳膊拧不过大腿”,邓艾只能奉命。可司马昭这时已经对邓艾起了疑心,为了监视邓艾的行动,他就把师纂安插在邓艾军中做中司马。
师纂的目光天天在背后盯着,邓艾如芒在背。他无比委屈:我为你们司马家着想,有什么错吗?
邓艾的第二个错误:忽视了司马昭的权威。
三错———
263年秋,十八万魏军厉兵秣马,整装待发。目标:成都。
有人向邓艾打招呼:“什么时候为你喝壮行酒啊?”也有人向邓艾说:“把我家那小子带去吧,让他跟着你弄个一官半职回来!”还有人说:“听说四川美女多,你给我弄几个回来,千万别忘了!”邓艾家的门槛都被踏破了。大家都说征西将军邓艾要主持伐蜀大业,这可是百年难遇的立功机会,只凭此功,足以流芳百世。说话都吃力的邓艾,面对熙熙攘攘的来客,就只能但笑不语。
朝廷的任命下来了,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领兵的竟然不是邓艾,而是钟会。那些先前去邓艾家的人,气急败坏地又向钟会家赶去。先前烧香抱错了佛脚,搁谁身上谁懊恼。不过,懊恼归懊恼,见了钟会,他们还是在挤出了见邓艾时的笑容。邓艾更加懊恼,他见了谁也不愿意挤出哪怕一星点儿笑容。
十八万伐蜀大军,司马昭分成三路,他们的任务分别是:诸葛绪带三万余人,拦截姜维,不能让东侵的姜维部队退回。邓艾也带三万多人,跟着屁股打姜维。钟会带十余万人进军汉中然后入蜀,解决根本问题。很明显,司马昭是安排邓艾和诸葛绪给钟会打下手的。当放牛娃的时候,邓艾尚且不甘居人下,何况现在他已是征西将军!
姜维大军屯田沓中,进可攻,退可守,成都山高路远坑深,大军远征,粮草难继。对吴,邓艾早就在淮南准备好了军粮基地。对蜀,曹魏尚未建立军粮基地。在邓艾看来,应该先在陇西屯田,稳固根本,再寻找机会破蜀。所以,在邓艾看来,这本来就是一次错误的军事行动,而司马昭又让纨绔子弟钟会做主帅,错上加错。
这次行动要是成功,我就喊钟会老子———从小失去老子的邓艾暗暗说。
其实,司马昭选择钟会也是别无选择的选择,当时魏国朝野以邓艾为首,都认为蜀不可伐,只有钟会坚决地与司马昭站在一起。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没钟会的“逢迎上意”(《晋书》),司马昭就成了孤家寡人。司马集团的元老邓艾,已经跟不上司马昭的步伐,甚至已经成为司马昭野心扩张的绊脚石。这一点大家都看出来了,唯独邓艾没有看出来。
司马昭对邓艾极端不信任,除了派师纂监督他之外,还派去了一个护军小组,其中有一个叫爰邵的殄虏护军,八小时之外喜欢研究周易八卦,比较出名。邓艾找到他,求他圆梦。邓艾梦到了自己坐在山上,山下有流水。爰邵闭上眼睛,掐指一算,说山上有水为《蹇》卦。爰邵还引用孔子的话来为做进一步说明:“《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邓艾懒得揣摩玄虚的卦语,说:“给我来点能听懂的!”爰邵对他说了八个字:“往必克蜀,殆不还乎!”断辞一出,邓艾心寒。从战略位置看,魏国的方位应是“东北”,蜀国的方位为“西南”。爰邵其实就是在直接告诉邓艾,此次出征他获胜应该没问题,但是获胜后他也回不来了,因为在魏国,邓艾已经“其道穷也”。
圆梦之说皆是妄词,好人爰邵是司马昭派来的人,司马昭诅咒邓艾早死的时候,爰邵肯定听到了一两句。他不忍心邓艾被害,就借卦辞来说服邓艾留下来。
这时,邓艾如果告老交出兵权,司马昭不会不答应的。那时,说不定他会给邓艾涨涨工资,发给他一大笔安家费。逢年过节,司马昭问候老干部时肯定落不了邓艾。爰邵的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可惜自信过度的邓艾大脑短路。
放牛娃自信,可以崛起阡陌之间。大将军自信,并且是自信过度,只能让别人猜忌了。
邓艾的第三个错误:过度自信。
四错———
魏军举兵伐蜀的消息很快便传入成都,后主一下子就现出了阿斗的原形,主动放弃汉中外围据点,收缩兵力退保汉城、乐城,采取乌龟战术。
阿斗的无能使钟会散步一样地进入了汉中,然后长驱南下。汉中的天是晴朗的天,伐蜀形势一派大好。不过,这里有一个隐患,那就是姜维大军万一回撤,拦住钟会军队的去路,曹魏就前功尽弃了。钟会早就打好了算盘,他假司马昭之口,让邓艾去牵制姜维,同时让诸葛绪阻断姜维的退路。姜维带的兵一般总是不足万人,不是姜维不想带多,而是朝中掌实权的费祎认为当初诸葛亮那么厉害的人物带着很多兵出去都弄不成事,姜维怎么能行,所以姜维每次要求带兵到魏国征讨费祎,都只给他一支不足万人的队伍。姜维的这个家当,如果邓艾不放他走,他是走不了的,即使能走,也得留下五六千具尸体才行,那就只剩四五千人了。
可是,令人困惑的是,一贯用兵如神的邓艾,面对的只有姜维的一万人马,不采取围堵政策,却分兵出击,派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命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本来有三万多士兵,现在却兵分三处攻城来消磨时间。这哪是牵制,这几乎就是特意留几个口子赶姜维早一点走。
这是与司马昭的战略意图背道而驰的。司马昭让他牵制住姜维,避免姜维回撤,邓艾的想法却很明确:一定要把姜维往回赶,一定要让姜维堵住钟会的前进步伐。因为在他看来,钟会大军如果摆脱姜维进入蜀中,那就是陷入死地,因为钟会并无统领大军的经验。在邓艾眼里,钟会最多也就是马谡。为了司马氏的利益,邓艾暗暗祈祷上苍保佑姜维把邓艾阻在剑阁之外。
所以,对姜维历次作战无一败绩的邓艾,这一次居然让姜维轻而易举地摆脱了。
邓艾的第四个错误:破坏司马昭的战略部署(虽然这一部署是错误的)。
五错———
姜维急于回援蜀中,在成功摆脱邓艾后,退往阴平。这时,负责拦击任务的诸葛绪登场了。
诸葛绪在桥头(今甘肃文县东南白水江上)安营扎寨,堵住姜维的归路。姜维到了,看到诸葛绪的重兵排在桥头,似乎胆怯了,改变行军方向,从孔函谷(今甘肃文县西北)走北道,喊着口号,说要抄诸葛绪的后路。诸葛绪急忙带人后撤三十里,以防姜维从背后发起进攻。
这时,姜维却又掉转马头,直接从桥头走过。诸葛绪得知姜维向桥头跑,又带兵赶赴桥头,姜维的部队已经走过桥头一天了。诸葛绪懊恼地一拍头:中了姜维的佯攻计!就在诸葛绪羞愧交加,打算跳河的时候,邓艾到了。
钟会和邓艾都已与姜维交战,多多少少都有损耗。而诸葛绪的三万大军既未曾和蜀军交战,又蹲在阴平养得精神十足,幸亏被姜维哄得多跑了几十里路,否则,他们非憋出病来不可。
邓艾盯上这支生力军了。邓艾说:“你三万,我三万,加起来就是七万多了,虽不如钟会的十万,但是由我带领,这七万就远胜过他的十万了。”
邓艾邀请诸葛绪一同进军江油,直取成都。刚刚被姜维骗了,诸葛绪长了心眼,暗暗分析当前的形势:跟着邓艾前去成都,危险大大的,侥幸成功,那也是邓艾的功劳,不如与钟会联合,他那里兵多,树大好乘凉。他这样想着,嘴上说出来的却是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本来就是奉诏拦截姜维的,西行入蜀不是我的任务。”说完这话,他把邓艾撂在那里,遂领军前往白水向钟会靠拢。钟会热情地拉着诸葛绪的手,表示热烈的欢迎。晚上,钟会挥笔疾书,向洛阳密告诸葛绪临敌畏惧、懦弱不进。
不久,洛阳命令来到,把诸葛绪装入囚车押送回京治罪,三万军队尽归钟会麾下。至此,钟会军队十四万,邓艾不及他一个零头。在抢夺兵权的斗争中,邓艾不是钟会的对手。可是,邓艾为何要与钟会抢夺兵权呢?还是那一句话:他不放心把军队交给钟会去带。
邓艾的第五个错误:贪恋军权。
六错———
当钟会大军来到剑阁后,就明白什么是蜀道难了。
剑阁,《一统志》云:蜀所恃为外户,其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嵚如门之辟,如剑之植,又名剑门山,诸葛亮治蜀,复修飞梁阁道三十里,立剑门关,设关尉守之。
雄关当道,寸步难进。白白损兵折将之后,攻关不克,钟会只得暂时引兵后退,蜀军保险拒守。邓艾先前为钟会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军粮将尽。
钟会打算退兵,却已是退无可退。只要他一拔寨,姜维就会从关内杀出来,届时,沿途刚刚打下来的几座城池就会叛变,出兵合击。前狼后虎、进退维谷,钟会倒吸一口凉气,这时才明白邓艾为何极力反对伐蜀了。至此,伐蜀大计到邓艾这里就算是没戏了。“二士争功”士季败下阵来,该士则走到前台来了。
确定了钟会止步于剑阁之后,邓艾上书朝廷,提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著名的“偷渡阴平”之计,建议从阴平冒险偷袭成都,攻其所必救,逼迫姜维从剑阁分兵救驾,为钟会拿下剑阁创造条件。接到邓艾的奏章,司马昭扔到一边,骂道:老东西,这么好的点子,藏在现在才说,居心何在!
“偷渡阴平”绝非灵光一闪,而是烂熟于心,从姜维据守剑阁,两个月过去了,为什么等到剑阁失利后才献出来?邓艾当时就是等着看钟会的笑话,他要自己做一个力挽狂澜的王者。
邓艾的第六个错误:坐看钟会受挫,与之争功。
朝中已经有人在悄悄嘀咕:姜还是老的辣啊,幸亏有邓“艾艾”出来给这群年轻人擦屁股。司马昭脸色煞白,郁闷,懊恼,焦躁,司马昭恨不得邓艾立即人间蒸发。司马昭又令人把邓艾的请战奏章捡起来,他在上面恶狠狠地写了两个字:准奏!送批文的快马一骑绝尘,离开京城。司马昭笑了,狞笑。
要么被蜀汉干掉,要么被我以战败之名干掉,不过很可能在阴平就跌进山谷了,老骨头是不经摔啊!
一错再错,错不可错。在司马昭的期盼下,邓艾踏上了死亡之旅。
一死———
六十多岁的邓艾,白发苍苍,已显老态,带领三万将士,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便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的山。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