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道-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曾国藩总是说不过他,心中略有些许不快。临到客人告辞时,曾国藩笑着对左宗棠说:“我送你一句话——季子自称高,与人意见辄相左。”
  话中嵌着“左宗棠”三字。左宗棠听后微微一笑,说:“我也送你一句话——藩臣当卫国,问尔经济有何曾?”
  话中也恰好嵌着“曾国藩”三字。
  “季子自称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意见辄相左。”
  “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尔经济有何曾?”
  曾国藩惊叹左宗棠的才思敏捷,两人遂一笑作别。
  曾曰:呵呵,是有这么回事么?那时候大家都年轻,谁也不服谁。左宗棠呢,虽然才大如海,但屡试不第,未免心中有些不平衡。而他的性格,是无所顾忌、放言纵论的那种。我呢,是追求稳重平和的,因此,性格上就先有一点不是很配合,不免在交谈中产生一些争论。到后来,发生“樊燮案”,左宗棠因祸得福,天下知名。再到后来行军打仗,屡立大功,则目无余子,视得天下人如草莽村夫是有的。而我这个人呢,记得两个人的话,一是我曾祖父的“男儿懦弱无刚是耻辱”,一是我恩相的“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自有一种刚毅的性格在内。因此,在很多问题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初时,这些争论多因国事而起,但到后来,则慢慢地变成了互相攻讦,甚至谩骂,转化为意气之争了。也就是雪翁刚才说的,撕破了脸皮吧。如此一来,双方互不通音信,日渐疏离隔膜了。一疏离,则消息不通,很多事情也就不能了解真相,而双方既已撕破脸皮,则往往起意就从坏处来想别人,不免错上加错,弄出很多不必要的动静。而世间有一些人,天生喜好看别人的笑话,当时因湘军权重一时,不免又有些人希望湘军内部起矛盾,再加以分化笼络是有的,因而很多人就有了看热闹的心。可事情却最终出乎他们的意料。
  左宗棠自负偏激,喜出格恭维,但待人耿直,廉洁自守,再加上真有其才,给以时间,则自当会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平心静气下来之后,不免有内疚之感,以他的性格,自然会直言道歉了。到大家年老了,血气不像年轻时候那么盛,我也早就是老庄的信徒,从静字入手修养自己,主虚寂空,毫无争强好胜之心,只求问心无愧。至于左宗棠,经过许多事情之后,自然从思想上会有一些改变。年龄的增加也使得雄心不再,而接下来,或许也就有了安度晚年的念头。从表面上看他是倔强如昔,但私下里,他还是越来越理解我了。如此一来,则争论自去,故人之情随之自生。“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这对联基本上说出了我们之间那种似敌实友的关系,不过他左宗棠也太谦虚了一点,他也是很谋国之忠的。
  威儿知悉:
  曾侯之丧吾甚悲之。不但时局可虑,且交游情谊,亦难恝然也。已致赙四百金,并挽之云: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盖纪实也。见何小宋疏,于侯心事,颇道得着。君臣朋友之间,居心宜直,用情宜厚。从前彼此争论,每拜疏后,即录稿咨送。可谓去陵谷,绝无城府。至兹感伤不暇,乃负气耶。谋国之忠两语,久见报章,非始毁今誉。儿当知吾心也。丧过湘干,尔宜赴吊,以敬父执。更能作诔词哀之,申吾不尽之言,尤见道理。吾与侯所争者国事兵略,非争权兢势比。同时纤儒,妄生揣拟之词,何值一哂。
  钟说:非常感谢曾公和雪翁跟我的对话,不惮烦劳地解答我的一些弱智的问题。我想,虽然现在对曾公和雪翁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终将涤尽一切沙砾,让事情露出其本来面目。我希望这一天越早越好!
  胡言:谢谢!
  曾曰:谢谢!

  /* 48 */


  《人道》 第四部分
  附:成事成人的品质(1)



  这里所说的成事成人的品质,是你可以从那些成人的人身上发现的,或许不必要全部具备,但一定具备其中最主要的,那就是成人。首先是做一个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真正的人,你才能再去谈说其他。只要你成人了,成事是必然的,成不成功将不再是你需要考虑和烦恼的问题。
  曾曰:自我那时候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二百年了。当时就有一种趋势,国外的洋人的东西开始传进来。他们有一种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传统,而且,由于我们相对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在一部分人眼里,他们的传统恐怕显得比我们自己的传统要好一些。
  钟说:曾老说的一点都不错。现在,这种趋势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洋人的一些传统和做法被称为现代的、科学的,我们的传统则被视为小农经济的特征和产物,是落后的、腐朽的,不适合现代化的要求。
  曾曰:话也不能这样说。各自的传统有各自传统的优势。洋人更注重事,我们更注重人;洋人强调以事衡人,我们更多的是以人说事。但说到自我修养,说到成事成人,还是我们的传统更有价值,更能为社会提供一些有道德感的人。因为我们的传统是以人为本的。
  自三皇五帝、周公、孔子以来,人性的变化是不大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虽然会受到一些技术的影响,在技术层面发生一些变化,但在道的层面,是没有多大变化的。人依旧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人依然是在自己的各种各样需要的支配下行动,不同的是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发生变化而已。分析一下我们数千年来的风流人物,凡是英雄俊杰,凡是能成事成人的人,其人格中有着一些共同的东西,我称之为成事成人的品质。我们就应该培育自己这些品质,如果想有所作为的话。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激励时应用最广泛的理论。
  马斯洛的理论认为,人有一系列的需要,这些需要可以按照优先次序排成种种不同的层次。马斯洛在划分这些需求层次时,有四个基本假设:
  1.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不再是激励因素,而是会有另外的一种需要取而代之。
  2.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都是很复杂的,每个时候都有很多需要共同影响人的行为。
  3.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有较大的动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4.满足高层次需要的途径要比满足低层次需要的途径多。
  在这四个假设下,马斯洛划分了需要的各种层次,提出了自己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需要:对食物、住房等的需要就是生理需要。这类需要的层次最低,是维持一个人生命的最低需要。
  安全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远离疾病和威胁等的需要。安全需要是人们追求稳定和有保障生活的一种表现。
  社交需要: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要。这是人这种社交动物的基本要求之一。
  尊重需要:不仅包括对成就和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
  自我实现需要:具有这种需求的人,他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者是发挥自己的潜能,他们能够认可自己,也能够认可他人。
  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的力量,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积极的心态,会让你看问题时更加主动,而不是消极地等待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具有积极的心态,会让你更愿意去做事,想有一番作为,而不是抽身于事情之外,像一个旁观者一般对事情无动于衷。如果你没有积极的心态,不愿意去做事,那又何来成事,更又何从谈起成人呢?
  没有积极的心态,那些破釜沉舟的事情是做不出来的,那些绝处逢生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那些绝地反击的事情是不可能坚持的。积极的心态首先给你的是一种精神力量,让你心中的气绵延不绝,只要气不泄,只有气不泄,你就有反败为胜的可能,也才有重新开始的力量(我们都记得第28届奥运会的女排决赛,中国对俄罗斯。中国队一开始就连输两局,这在五局三胜制中无疑是将自己逼上了绝路。但中国队没有放弃,女排的姑娘们一鼓作气,连赢三局,最终完成大逆转,反败为胜。尤其是在第四局,我们以21:23的比分落后,俄罗斯队再得两分就是冠军,我们的队伍在关键时刻咬住了,连得4分,将比赛拖入了第五局。经过第四局后,我们的气势大盛,可以说是气势如虹,而俄罗斯队的气势则被压制下去了,我们轻松地取得领先地位,并最终获胜)。气,是成事成人的关键,但是,没有积极的心态,哪里会有这样的气呢!即使有,也不可能长久维持,最终可能也不能见到事情的圆满。

  /* 49 */


  《人道》 第四部分
  附:成事成人的品质(2)



  在我们的传统中,关于心态,有一个得到比较多共识的说法,那就是入世与出世。人是存在于此世界的,那些具有入世心态的人,会愿意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去直面生命中的困难,愿意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帮助别人。而那些具有出世心态的人,他们虽然也存在于此世界中,但他们时刻想的是要超脱于此世界之上、之外,不愿意去惹麻烦,怕事情的繁琐。在他们的眼中,有事不如无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们时刻准备逃避事情,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此世界中。对他们而言,最大的累赘莫过于存在的自身,他们的目的是要超脱自身的肉体存在,从而获得精神和思想上的超脱与升华。
  对于想成事成人的人来说,当然只能有入世的心态,也就是积极的心态,关注自己肉身存在的此世界,做好自己的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求得事情的成功和事业的发展。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人们总是用这句话来说一个人敷衍了事,不愿意有所作为。其实,仔细想想,这句话在不经意间,还是有它的正面意义的,那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和尚的本职工作就是撞钟,既然做了一天的和尚,就要撞一天的钟,而不是敷衍塞责,这句话正揭示了一种职业素质。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如果都能够做到做一天和尚就撞一天钟,好好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么,积累下来,也就会达到成事成人的境界了。
  开放的胸襟
  这是成事成人的最重要的品质。古语说,因人成事,说的就是要能够有所作为的话,是必须要依靠其他人的。而没有开放的胸襟,是没有办法依靠其他人的。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特征和差别,如果你不能够容人,不能够欣赏这样的差别,则你就会觉得这些人之间的差别是一些你无法忍耐的缺点,是需要改正和去掉的东西。你会感觉别人满身是刺,非常难以相处,更不要谈和他们一起完成什么了。其实,你的这种挑剔也正使得你在别人眼里满身是刺,无法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你又怎么可能有人可以依靠呢?又怎么会有人愿意依附于你呢?
  人有各种各样,他们的观念可能与你相反,他们的思想可能没有达到你的高度,他们可能只注意自己的妻子财帛,他们可能只愿意安稳舒适……总之,他们会与你有这样那样的不同,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些不同,你也就无法接受他们,与他们开展有效的合作,你也就终将只是一个人在努力,始终只能依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事情了。其实,山不会为巨匠别生大木,上天也不会为君主别生大贤,哪里能够要求事情都顺着你的意思来,别人都和你一样,那样的话,你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关键的是你要在接受各种各样人缺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他们各自于你有用的方面,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形成相互的补充和协调,共同完成任务。
  之所以说是开放的胸襟而不是开阔的胸襟,是因为开放,更代表了一种接受外在的、不同于自己观念的态度。这样一种开放的胸襟,会愿意接受各种不同观念的挑战,愿意就任何问题进行探讨,不会为自己的认识所拘泥,也不会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或什么而规行矩步。这对于一个人的进步和靠近事务正确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就会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为事情的完成出谋划策,达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这在三国中确确实实地发生着,没有诸葛亮的曹操,正是依靠着众人的力量,将魏国的版图扩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二。
  如果一个人只愿意用那些和自己观念相同的人,只愿意用那些和自己的认识相同的人,而不能容忍不同的观点,那么,这个人的失败,不论是成事还是成人,都只是迟早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也就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看法,除了在一些大的比如说世界观等问题上相同外,一般而言,其他地方很难达成双方的完全一致。而如果有人在观念和认识上都和你一致,这里面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那个人故意迎合你,投其所好地迎合你,对于这种人,最好是要压抑住自己的虚荣心,不为他们的甜言蜜语、糖衣炮弹、恭维高帽所诱惑,保持住自己的清醒,坚决和这种人划清界限,因为他们是小人,于你而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走的全是歪道。另一种是真的和你的观念与认识相同的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也必须时刻小心,因为你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会相差太大,从而考虑问题会比较片面,不能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问题,很容易出现整体认识上的偏差,在一个方向上越滑越远,最终导致崩溃。

  /* 50 */


  《人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