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提及渗碳硬化装甲时,史司朝着身边的这位极为年青的元帅看了一眼,众所周知,这一技术正是由元帅发明,这一技术的输出曾为公司换回众多其它技术,甚至换回了数百名技术人员。

    不过在这一技术上,中国人似乎仍然有所保留,他们自用的硬化装甲钢性能更为先进,在海军采用12英寸舰炮进行的上百次测试中,没有一发穿甲弹击穿200毫米厚的装甲,甚至无法击穿160厘米厚的装甲,更有甚者,那些填充沙子或盐块作为配重的穿甲弹,在撞击硬质装甲时,其弹体会直接破碎,自然谈不上穿透装甲。

    正是基于大量的试验,才使得海军决定在研制出新型的穿甲弹之前,会采用高爆弹作为战舰的主要弹种,通过谋求对敌舰表面设施损毁以及人员的杀伤,获得海战的胜利,毕竟,现在的穿甲弹威力实在太过有限。

    也正是基于东北海军对硬质装甲的全方面的测试,才使得史司大胆的采用200毫米厚装甲带,而非传统的300甚至400毫米装甲带,通过装甲带的减薄,他更是大胆的对战舰进行了“巡洋舰”式设计,也就是加快其航速。

    “2台直立式四气筒三段鼓胀式蒸汽机,26座贝尔维尔式高压水管锅炉,22500马力……”

    话声稍稍一顿,唐浩然瞧着史司,唇角微微一扬。

    “218节的设计航速,这甚至比“定海”级巡洋舰还快了13节,其一服役就会是全世界最快的战斗舰!”

    提到“最快”时,唐浩然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另一个名词“战列巡洋舰”,在另一个时空中,在看到日本的万吨装甲巡洋舰发挥的巨大作用后,英国皇家海军立即设计了一种新型军舰,就是战列巡洋舰,这是一种把战列舰强大火力和装甲巡洋舰高机动结合在一起的战舰。

    而现在的“镇海号”则与战列巡洋舰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拥有战列舰的火力以及巡洋舰的航速。甚至相比于后世的战列巡洋舰,至少在未来的数年间,在新型穿甲弹服役之前,其在海洋上都不会碰到太多的威胁,反面会他可以凭借自身的火力、航速给敌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

    “元帅阁下,这是基于技术作出的决定,既然穿甲弹无法击穿它的装甲,那为何不加强它的航速和机动性?”

    话峰微转,史司又继续说道。

    “再则您的海军实力并不雄厚,在未来的海战中,极有可能面对更为强大的敌人,您的海军需要保存实力,而航速无疑是最有力的保障,没有任何战舰能够追得上他,如果你的敌人派出巡洋舰追击,这意味着其火力薄弱的巡洋舰队将会在“镇海号”12英寸舰炮的狂轰下变成一堆废铁,失去巡洋舰队的保护后,强大的敌人将不得不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

    这是一个简单的战术思维,甚至正是这一战术思维说服海军方面,放弃建造正统的以“君主”号为原型的战斗舰,而是建造这种带着巡洋舰特性的战斗舰,从而在未来的海战中,发挥“出其不意”的作用,从而赢得海战。

    这正是战列巡洋舰的最为吸引人的地方,无论是相对于战列舰也好,巡洋舰也罢,它都有着对方难以企及的优点。

    “换句话来说,就是,能打得过“镇海号”的都没有他跑的快,跑得比他快或者和他差不多快的,都打不过他……”

    唇角微扬,唐浩然概括的总结道,其实正是这种思维主导了战列巡洋舰的辉煌,只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战列巡洋舰的装甲在更大口径的火炮以及新型穿甲弹的威胁下显得有些单薄,但在这个时代——嗯,没有比战列巡洋舰更合适的战舰了。

    甚至如果可能的话,唐浩然更倾向于更快的速度,当然还有更强大的火力,最好能够远远的将敌人的军舰轰个“稀巴烂”,至于装甲,可以在保证前两者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因此,在这一点上,他自然同史司取得了观点上的一致。

    “没错,元帅,就像你说的这样,速度与火力是他的取胜之道,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您发明的硬质装甲,要是没有它,这一切根本就是空谈!”

    临了,史司不忘拍上一个马屁,对于这直白的马屁,唐浩然只是微微一笑,同时扭头看着这个设计了中国第一型战斗舰的德国佬,笑说道。

    “怎么样,史司,现在有没有入籍中国的想法,”

    看着身边的这个德国人,唐浩然适时的邀请道,从不排斥外国智力的他,更希望这些外国技术人员能够成为中国人,能够在这个智力不足的时代,弥补中国的不足。

    “要知道,将来,我们还会建立更为庞大的舰队,留在中国的话,也许,这一辈子,你都不会有空闲时间,要不要考虑一下?”

    。。。

 第129章 剪羊毛(上)求月票

    第129章

    夏天的雨来的又急又快,前一刻还只是乌云密布,可不过只是袋烟的功夫,豆大的雨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倾盆而下。乐…文…那一声声雷鸣更是震得连窗户似都在颤抖着,伴着那不知是窗户还是墙板发出的轻微不可闻的“咯吱”声,甚至会让人怀疑这木屋随时都会被震垮。

    木屋。

    相比于内地的砖房土屋,在东北大地上,数以万计的移民定居点上,一栋栋木制的房屋,则是其最大的特点,这完全是得益于东北丰富的木材资料,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相比于大量建立砖瓦厂,设立木材加工厂更为廉价、方便。而且东北还有丰富的预制木建筑施工经验——无论是城市初建时的沿街建筑亦或是兵营,最初都是木制的。甚至第一批定居点的木屋,即使是用城市中拆除的木屋移建的。

    也正因如此,那些带着洋味的,甚至拥有二层“阁楼”的木屋,从一开始便成为了东北移民们的家。无论是亮堂的客厅,亦或是宽敞整洁的卧室,都令那些移民们为之兴奋不已,在许多人看来,这房屋无疑正是他们美好生活的开始,也正是这些房屋,令内地村庄的破败与东北不见了踪迹。

    当然,与土地一样,这些房屋也是政府贷出来的,这也是移民定居点的特点——种着官家的地、住着官家的房,然后,一年年的用汗水换来的租子还清这一切。虽是如此,这些移民的心中,依然对官府充满了感激,而作为表达感激之情的一种方式,那就是在屋子里悬挂上“大帅的标准像”。若非是保长、甲长们不许,估计这些百姓甚至会在标准像下面置上香炉,如同敬神一般。初一十五的上着香,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轰……”

    又是一道惊雷。电光透过玻璃窗映亮了房间,只使得正缝着衣裳的妇人吓的浑身一颤,那针一不小心便扎在了手上,立即涌出了一个血珠来。

    “哎呀!”

    扎着手的妇人痛出声的时候,有些埋怨的朝着门外看去,在门外走廊下,男人就站走廊边,扶着走廊扶手。望着远处,似乎是在那里发着呆。

    “这雨下的可不小啊……”

    吴满屯在心里嘀咕着,不过他倒也不急,按着农复会的技术员说,现在正是麦子需水的时候,若是没有一场能把地下透的大雨,这可不就得用引渠水灌了。

    实际上这正是东北当地农户不种小麦的原因——小麦不耐旱,且它的需水量比高粱大一倍出奇,而东北和直隶老家差不多雨量也不大,春天的时候。虽说凭着冬天的雪水,地湿水足适合种小麦,但到了四五月正值小麦需雨最急之时。雨量往往已嫌不足,若是逢着旱年,必定会歉收,所以若无灌溉之便,没有人愿意种小麦,甚至今年因为开春种小麦,还若得兴旺村的百多户人家都有些不大乐意,以至于他不得不去挨家挨户的说服这些人。

    最后大家之所以被说服,全是因为富利水利公司修有水渠。用铁管引河水入干沟,再分各支渠。可以随时灌溉田地,虽说每亩每年收水租3角。可对于村里的人家来说,这水费却也是可以承受的,而且也划算,毕竟急时浇上地,高梁米和豆子都能多打几斗来。

    也正因如此,这大家才会接受小麦,而不像关内一般种着高粱,种小麦,水很关键,没有水,甚至可能会颗粒无收,可在这,有了水渠,一切都不是问题。

    “亩产四五百斤……”

    透过大雨,瞧着村外绿色的麦浪,看着那在风雨中随风起伏的麦浪层层,吴满屯不禁念叨着技术员有说法,村子里用的种子都是农业公司提供的新式种子。说是亩产能达到四五百斤,一亩顶过去三亩多地。

    虽说都是关内移民的兴旺村,没和几个老人,可也都是打小就开始干农活的人,亩产五百斤……麦秸收得比这还多!在几乎所有人看来,这都不可能。像天书似的。

    可,真的不可能吗?

    想到这,他又朝着离家不远的谷仓看去,兴旺村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一样谷仓——牲畜住在谷仓地面,上面一层存放草料和谷子。据说这是和洋人学的,也确实方便,尤其是那马口铁的谷桶,谷子装进去连老鼠都进不去。

    和村子里的其它人家一样,吴满屯的谷仓下面也养着牲畜,除了那头洋式的重马之外,还有十只绵羊,那是农业公司从草原上换来的,过去大家伙只知道,养羊是为了吃肉,顶多还能再卖张皮子,可谁曾想,现在连毛都能卖,甚至往后靠卖羊毛就够一家人吃用的。

    村子里与外头不一样,规矩多,就是养个羊,也和养马似的,也有这样那样的限制,羊都从草原上换来的绵羊都是母羊,如果是公的,就要先煽掉,和养马去势一样,说是为了避免影响良种培育。

    良种培育,这个词儿听着新鲜,按照技术员的说法,只要育上三代羊,到时候羊毛就越产越多,质量产量最终会和洋人的羊差不多。养羊是这样,养马更费事儿,村子里的马都是“代养马”,为农业公司代养的。都是母马,按照与公司签的合同,只能牵到种马所去,那里有国有的阿拉伯马种公马。如果谁家为了省事配了本地的杂马,要课与马驹等价罚金的,那些母马育出的小马驹也都是循着“公马去势,母马留用”的法子。

    对此,作为军人的吴满屯自然知道原因,这是“马政”,以军队的观点矮小性劣的蒙古马,即不适合骑兵冲杀,也不适合挽炮,就像家里那洋式的双轮双铧犁,用一头洋式挽马挽着犁地像玩似的,可换成蒙古马却需要两头马。甚至还有些吃力。

    正因如此,大帅才会办这个马政,一来是部队上需要骑兵马还有挽车、挽炮的重挽马。再则,老百姓自己也需要。

    在这里。有着太多的想不到了!

    “日子过成现在这样,还有啥可想的?”

    想到这,吴满屯的脸上露出了笑来,取出烟斗,然后便抽了起来,那双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细缝,偶尔的听着那风雨声中夹杂着的羊叫鸡鸣,他甚至乐的把唇角轻轻一扬。然后乐呵呵的坐在走廊下的木条椅上,这会他甚至生出了一个心思,不想再去谷仓里收拾牲畜栏的心思。

    可这个念头也不过只是稍闪即逝,他知道,这干农活,靠的就是个勤字,在村子里头,饿死、穷里的都是二流子,只要人勤快便饿不着。

    更何况,今年冬天还指着这一季的牲口肥哪!只要肥水能跟上。没准明年还能再收五百斤麦子,到时候,那日子……想到这。吴满屯却突然想到,相比去年减半,今年税租可就要按足标准交了,单就是政府的租就在交出三成五去……

    虽说四五百斤麦子要是往多了收,估计得交出去一百七十多斤,想着便让人心痛,但想到在若是租旁人的地,非但这一季要交五成以上的租,还要负上其它的活计。虽说东北一年只收一季粮,可若是租的不是官田。这季粮食收了还要到东家干了两三个月的活儿,都是开荒什么的活计。反正一头不出一头出,东家是不会让佃户闲下来的,若是碰着黑心的东家,没准就连晌午那顿饭都得自己带上。相比之下,租官田反倒是最省事的,把公租交了也就没事了。也不是说没事了,这壮丁团的集训也好,村路整治也罢,甚至还有水渠的修整,都是趁着农闲的时候进行,不过,这些活都是自家的活,干起自家的活,这心里自然会舒坦一些。

    “除非了公租,还有什么来着,哦对,地税,这地税是怎么交得来着……”

    即便是做为保长,一时间吴满屯却也想不起这地税是如何交纳的,因为去年的地税被免除了,大家伙都没有交地税。可今年却不同了,今年这地税要开始交了。

    “皇粮国税,天经地义,管他那,反正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过好的,就是搁山东老家,老财定也不见得比自己住的舒坦……”

    想着身后冬日烧起火炕后暖暖烘烘的房子,吴满屯的脸上便自言自语着,再想到媳妇显出怀来的身子,笑得更是越发灿烂起来,对于他来说,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日子,至于有的报纸上说道着什么“移民等于农奴”之类的话语,在他看来,不过就是些读书人的妄言,他们那里知道老百姓想要的是什么,想要的可不就是现在这种老婆孩子一大家子,不愁吃喝用的舒坦日子。

    “是该交税了,不交税,大帅那能再帮更多的穷苦人……”

    有人可以遗忘,但有的却忘不了,尽管作为民政官,但孙叶林的工作并不轻松,这新民厅只有两个“官儿”,一个是民政官,还有一个是警官,两人的工作是相互配合,收税便民政官的工作之一,当然也是警官的工作。

    按照工作程序,民政官计算税额后,以民政官的名义发布通知,再由一直负责征税的警官于各村屯收缴,存入官厅税款帐户,最后再按比例扣除地方税留存款项,余额转汇上缴总督府,虽说这些手续瞧着是繁琐,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并不困难。

    “哒哒……”

    算盘声不时的在房间里回响着,两名事务员正在那里打着算盘,计划各村屯今年需要缴纳的税额,这种工作并不算复杂,未实行新制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