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第5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季的瘟疫。对华中地区和长江沿岸的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而言,庐山当然是一个最佳的去处。

    而现在,对于身为皇帝的唐浩然来说,在习惯了大连夏日的凉爽之后,他自然无意于夏天时呆在南京的火炉之中,借鉴历史上的经验,庐山自然是最好的去处,更何况,北洋公司本就是他自己的公司,这次转移只是左右手之间的转移罢了。

    “陛下,恭敬你,即将完成中国的统一,我听说,福建已经决定拥戴您为皇帝了,这意味着,除了张之洞统治的湖北以及湖南,您已经统一的全中国!”

    “是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天他们就会公开通电!”

    点点头,唐浩然并没有否认福建的变化,当然自己同样也给了旗人一个承诺——不杀一个旗人,但是所有人都将流放至他地,至于是什么地方?可能会是新疆,也可能会是西伯利亚,总之,有太多的可能。但绝对不会将他们留在关内。

    “那么陛下,你准备解决张之洞的问题?”

    因为英国的在华利益大都集中在长江流域,因而英国对未来长江流域的和平与否可以说是极为关切,当然,这也是伦敦的要求。

    “公使先生,我想,现在,两湖的问题,并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我们甚至不需要在那里浪费时间……”

    话声稍稍一顿,唐浩然盯着朱尔典用严肃且认识的语气说道。

    “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讨论未来的英国应该持以什么样的立场与中国打交道,是友好且平等的盟邦,亦或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视角俯视着中国!”

    这位皇帝陛下的话,让朱尔典先是一愣,随即他便明白了其的话中所指,确实,外交交往中,英国是把中国放在次等的地位,一个最起码的不公平就是英国其它国家派驻的是全权大使,而向中国派出的却是全权公使,这一明显的不公正,显然是现在中华帝国所不能接受的,而无论如何,经历了击败俄国的战争之后,中国是绝不可能甘心在外交位次中的地位甚至逊于南美国家的现实,这使得他们必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自以为理会了唐浩然意思是的朱尔典随之挺了下胸膛,用一种略带着大英帝国式的傲慢的语气说道。

    “陛下,我想,就目前的外交等级而言,公使级无疑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地位,现在中国冉冉升起的国际地位,是有目共睹的,我将会在近期向伦敦提请将公使级外交关系升至大使级外交关系,陛下!”

    对于朱尔典本人来说,外交级别的提升同样也是有益的,这不仅意味着他的收入的增加,同样也意味着在外交界地位的晋升,加之时机成熟他并不介意促成此事。但是当他坐在那里,试图等待来自己唐浩然的感激涕零时,但他却出人意料的发现,对方只是微微一笑,似乎对此并不在意。

    他显然误解了唐浩然话里的意思,对于唐浩然来说,他根本不在意这些“虚名”,如果是满清的话,他们或许会为外交级别的提升而倍觉兴奋,但是对于他来说,他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公使升级大使”,相比于“虚名”,他更在意的是实际上的利益。

    “我的朋友……”

    身份微微前倾,唐浩然的双目微微收敛,用较为低沉的话声说道。

    “我们已经认识这么多年了,你是了解我的,相比于的虚幻的事务,我更在意的是实际上的利益,看你并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尽管眼前的这位陛下面上带着笑容,但是朱尔典还是感觉到了他话语中的不满,因为他并没有用“朕”自称,甚至所谓的“朋友”,也只是一种中国式的客气,对于中国的皇帝而言,他们从来都没有朋友,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注意一个现实——他是在成为皇帝之后才没有的朋友,这同样也意味着一种可能——对过去的改变,中华帝国极有可能会重新考虑自己的朋友。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朱尔典立即感受到一种从未曾有过的惊骇,如果说在战前,他或许不会生出现在的这种情绪,但是在这种战争之后,惊骇于中国所展现出来的力量,他不得不正视这一方面的威胁。于是立即在脑海中思索着先前这位皇帝的话语。

    “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讨论未来的英国应该持以什么样的立场与中国打交道,是友好且平等的盟邦,亦或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视角俯视着中国!”

    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对于朱尔典来说,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弄明白对方话中的真正含意。实际上,并不是说他不懂,不明白,而是因为不列颠式的骄傲使得他忽视了很多问题,甚至对于他而言,从“大清帝国”到“中华帝国”不过只是一个名称上的变化,尽管他自己也明白这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在过去,东北与关内也是截然不同的,但惯性的思绪,却使得他选择性的忽视了很多问题,就像现在,他便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忽视了唐浩然口中的平等,甚至忽视了其话语中的“盟友”两字,毕竟“盟友”的前提就是平等,可不列颠式的骄傲却使得他忽视了这一实际性的问题,甚至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发现这一问题。

    而唐浩然也并没有提醒他,因为他非常清楚,对于那些帝国主义者来说,他们的眼中永远只有不列颠的利益,对于他们而言,中国的利益从来都是可以牺牲的,在战前,东北需要英国的帮助与支持,而现在,为了将来的计划,是时候甩开这根拐杖了。

    事实上,已经到了不得不甩开这根拐杖的时候了,因为对于英国而言,中国实在太大,即便是直到现在,伦敦都不主张支持中国对菲律宾以及日本的扩张,在他们看来,相比于中国构建一条起自夏威夷太平洋防御纵深体系是次要的,他们看重的仅仅只是不能让中国威胁到他们的利益,至于中国……谁又会在意呢?

    “陛下,看来,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认真的考虑过我们的利益!”

    在朱尔典走后,随同其一起前来觐见的唐绍仪用一种近乎恼怒口吻说道,难怪他会如此的生气,因为从朱尔典那不列颠式的骄傲中,他看到了白种人对黄种人那种骨子里的高高在上。

    “少川,不用那么生气,毕竟我们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英国的利益!”

    为什么要去考虑英国的利益呢?

    “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利益,我们当初与英国的合作是基于利益,而现在与英国在未来的决裂,同样也是基于利益,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并不仅仅只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如何利用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去争取尽快可能多的利益,就像之前我们利用英俄矛盾一样,现在我想,是时候调整我们的外交政策了!”

    此时,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唐浩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一句话实际上已经决定的未来,对于身为皇帝的他而言,他所需要考虑到的仅仅只是中国的利益,如何令中国的利益最大化!

 第332章 君与臣(为新书求支持)

    (新书艰难!无语的新书《铁血宏图》已经同步更新,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嘿嘿!再次重申,新书不会影响老书!老书会正常更新。p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嘟!”

    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响,在航路断绝近二十日后,一艘五千六百余吨的商船缓缓靠近了武昌码头,与其它船只不同的是,这艘船上飘扬着“日月旗”。

    就在这艘“和华”号商船靠港的时候,岸上的报社记者们纷纷鼓起掌来,他们的神情显得有些激动,当然也带着些许的骄傲,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他们促成的。

    昨天,当报纸记者们用严厉的言辞抨击湖广总督无法抑制高涨的粮价时,并宣称湖北百姓已经无力购粮而陷入饥饿之后,不过只是几个小时,身处九江牯岭的皇帝获知此事之后,立即责成两江总督府放开封锁线,特准运粮船通过封锁线,非但如此,同时还下旨要求帮助湖北平抑粮价,而这艘和华号上装载的大米,既是来自两江。

    “皇上终归是记得咱们百姓的!”

    面对来自皇上的关心,百姓们自然是怀揣着最美好的期望。甚至就是这些记者们,也忽视了一个事实——如果没有皇帝的许可,两江不会实施严密的封锁,现在皇帝表现出来的对百姓们的关切,不过只是一出戏罢了。

    但,没有任何人会在意这些,在几乎每一个人看来,这不过只是张之洞“负隅顽抗”所倒致的必然。而皇帝上的适时介入却挽救了不知多少湖北的平民。

    现在,百姓们似乎可以松下一口气了,一日数变的米价,突然降了下来,虽说没有降到最初,可是总归是跌了下来,加之放出的平价大米,这武昌的“粮荒”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按道理来说,这粮价下来了,张之洞应该很高兴,可是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所有的骂名全都落在他的肩膀上。

    “哎!”

    喟然长叹一声,张之洞看着身边桑治平,面上展出一丝苦色。

    “子然啊,”

    或许别人不能体谅张之洞此时的无奈,但桑治平又岂会不能体谅。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桑治平借用孙子兵法的这一番点评,换来的却是张之洞苦笑。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老夫观子然,其实也就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无外兵士训练精悍,炮火犀利,其用兵全不施以奇谋,而全凭蛮力,有如涛天之水一路狂奔,除非你力比其强,否则必败,可他在关内用的这些招术……”

    感叹着,张之洞最后却摇头说道。

    “却是让你我有苦说不出啊!”

    可不是嘛,就像现在,别的不说,单就是米价上涨之事,策动涨价是他,而现在平抑粮价的也还是他,最终,所有的埋怨全都落在了他张之洞的身上,这如何能不让他气恼,

    “香涛,其实,又何苦如此呢?”

    桑治平委婉的劝了一声。

    “何苦……”

    闭上眼睛喟然长叹一声,张之洞沉默了下来,良久之后,他睁开眼睛,看着桑治平说道。

    “仲子,也许我也要和你一样归隐山林了!”

    总督大人归顺新朝了!

    11月1日的清晨,这个消息先是通过一些消息灵通之人的口中传出,但是还未得到证实,而随后,当人们看到的“日月旗”从总督府和城墙上升起的时候,那些先前还曾为战争担心不已的人们才意识到这不是谣言,总督大人真的归顺“新朝”了。

    战争不会再爆发了!

    只是看着那日月旗,不论是否会对那面旗生出归属感,对中华朝有归属感,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并不重要,他们再也无须考虑战争的威胁,无须遭受战火的伤害,这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他们当真是“宁为太平犬”。

    而对于许多湖广总督府门下的官员们来说,他们同样也长松了一口气,似乎他们再也不用像先前那般处于感恩与现实的纠结之中,尽管他们知道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但感恩与负罪的责难,着实让他们为难不已。

    但是,现在,再也不用为这个问题为难了,因为总督大人归顺新朝了。

    上午在通电之后,到了下午近傍晚的时候,从九江驶来的几艘商船,船上的乘客是穿着黑色军装的士兵,这些来自异地的军人,让人们相信了一个事实,湖北的天变了!

    站在湖广总督府签押房内,此时的张之洞却是一副五味杂陈之感,或许这是最后一次在这签押房里了,署理湖广十余年,习着文忠公当年将湖北建国中之国的历史,将湖北变成自己的国中之国,而今天一生观人用人,唯独在唐浩然的身上,张之洞走了眼,想着连李鸿章都走眼,张之洞到也没什么怨。

    两天前,他收到唐浩然托人送来的一封信,一封他等了二十五天的信,自从那天和桑治平长谈之后,就一直等着的一封信。

    实际上,张之洞非常清楚,凭湖广之力绝不可能阻挡唐浩然的大军,实际上,从几个月前,全中国就再已经没任何人可能阻挡他,手里握有两百多万用新锐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强悍东北军,正所谓“羽翮已就,横绝四海”,从他的军队击败俄国海陆军的那天起,君临天下的非他莫属了。

    张之洞知道这位昔日于自己幕府中充当幕僚的“半个学生”,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了,十几年的宦海已经他磨砺成为真正的强者,现在他已经是位极人君!

    想来,还有什么可恼之处呢?

    他用了十几年时间,就成就了这一番事业,这不正是说明,自己才学不其他吗?既是如此,那又有何心恼之处?

    就在张之洞的心底,依稀还有那么些许不甘的时候,他同样也知道,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把这种不甘从内心中驱离出去,这种想法是危险的,甚至可能危害到张家。

    “陛下驾到!”

    随着签押房门外传声,面带喜色的唐浩然大步走进了这湖广总督府的签押房,这是阔别十几后,他又一次来到这熟悉的地方,只不过身份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年他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是为了能够引起张之洞的重视,而现在,他来到这里却是作为这个国家的主宰。

    “罪臣张之洞见过陛下!”

    转过身来的张之洞脸上带着惊色,待看清来的就是唐浩然后,他整个人都被吓了一跳,他怎么来了?

    几乎是习惯性的,张之洞连忙跪拜下去。

    在行着九叩大礼时,他的心里依然难以平静,唐浩然来了!他来武昌了!怎么之前连个消息都不知道?就是那先遣团的团长进城拜访自己时,也未曾提到此事。

    “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