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文书》(1848—1945)下卷,1969年版,第118~119页。'1925年5月,由一批少壮派右翼军人组成的“一夕会”举行碰头会,通过了“重点解决满蒙问题”的决议。'〔日〕稻叶正夫:《昭和战争史讲座——满洲事变》,第74页。'7月,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奉命起草了一个题为《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的文件,明确地提出了日本要巧妙地解除中国军队的武装,维持治安以及防备苏联入侵东北等问题。
1930年末,日军参谋部在制订《1931年形势判断》时,就怎样解决满洲问题进行了讨论。确定分三个阶段实施,即:打破现状,建立亲日政权,最后完全占领东北。俄国组组长桥本欣五郎主张“在满洲惹起事变后,政府若不迫随,就决心发动军事‘政变’,使满洲问题易于解决”。'〔日〕中野雅夫:《桥本上校手记》,第85页。'
1931年1月24日,“满铁”调查科科长佐多弘治郎,在旅顺关东军司令部发表题为《科学地观察满蒙对策》的演说中妄称:“要建设大日本的超级大国,很显然,必须取得相应的领土或具有同等价值的东西,……这就需要把满洲置于我国绝对权力的统治之下。”'〔日〕《现代史资料》7。美铃书房,1985年版,第135页。'
同年春,前满铁副总裁、政友会议员松冈洋右,发表《动荡之满蒙》的小册子,声称:“今天满蒙之地位,对我国说来,不仅在国防上十分重要,而且对国民经济也是不可缺少的。换句话说,作为一个现实问题来看,不仅在我国的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而不必害怕任何国家和任何人。”'〔日〕粟屋宪太郎:《文献昭和史》(2)第67~68页。'
3月,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在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发表演说,公然声称:“如果单纯地使用外交的和平手段,归根结底不可能达到解决满洲问题的目的。”板垣还强调指出:“如所周知,在对俄作战上,满蒙是主要战场;在对美作战上,满蒙是补给的源泉。从而,实际上,满蒙在对美、俄、中的作战上都有最重要的关系。由此看来,可以充分了解:满蒙在军事上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日〕《现代史资料》7。美铃书房,1985年版,第144页。'
这次讲话,不久即印成《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的小册子广为散布。4月,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在他提出的《解决满蒙问题的战争计划大纲》中,强调占领满蒙地区“不只对于战争命运有着重大影响,且关系到帝国的百年大计。”'角田顺:《石原莞尔资料·国防论策》,原书房,1971年版,第71页。'
5月29日,关东军司令官菱刈隆在一次会上说:“唯满蒙之地,与帝国之国防及帝国之生存具有很深的特殊关系,不可以单纯之经济观点视之”,“对满蒙问题作根本性的解决,实乃完成帝国崇高使命之第一步”。'〔日〕《现代史资料》7。美铃书房,1985年版,第145页。'
6月19日,日军制订《对满蒙方策》。然后,在参谋部新任作战部长建川美次主持下,由陆军省军事科长永田铁山、人事科长冈村宁次、参谋部编制科长山胁正隆、欧美科长渡久雄和中国科长重藤千秋等组成所谓“五科长会议”,经反复研究,改为《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这个秘密文件,明确规定了有关侵略中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并确定将“采取军事行动”。
这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行动纲领。7月31日,日本陆军省密召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回东京,将这个《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作为指令下达。8月3日,日本陆军在东京召集军司令官'此处指关东军、朝鲜军、台湾军司令官。'和师长会议,传达在满洲作战的计划。裕仁天皇分别接见各司令官,暗示了他知道并且批准预定在最近将来发生的事件。次日,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会议致词中说:“满蒙问题只能用武力解决”,并勉励军人善尽“应变责任”。'《现代史资料》7。美铃书房,1985年版,第150页。'
9月6日,日本政友会头目森格公开发表题为《紧迫的满蒙对策》的文章,声称:“日本消耗了20亿的国家经费,以10万同胞鲜血,好容易才把俄国的势力,从日本之生命线和满洲人故乡的满洲驱逐出去;并以和平的开发政策,取代武力的封锁政策,在满洲各地进行经济建设”。9日,他又在名古屋市举行的一次讲演中说:“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满洲作为清朝始祖即爱新觉罗氏的发祥地,是满族的领土”。'〔日〕山浦贯一:《森恪》,第995~996,第993~994页。'
驻京都的陆军第16师第3飞行团,9月7日向福井、金泽、富山、松本等地空投了10万张传单。传单的题目是“醒来吧,国防!”主张用武力解决东北问题,并附有注明日本在满洲的特殊权益的地图。同一天,日军参谋部中国组组长影佐祯昭在东京召开的一次“对华问题协议会”上也妄称:“作为东洋盟主的日本,为了惩治中国之恶行而进行打击,是理所当然的”。'〔日〕《走向太平洋战争之路》1,朝日新闻社,1969年版,第412页。'
在制造侵略中国东北的舆论方面,一个叫“满洲青年联盟”的组织也曾起过极大的作用。该组织在日本军政当局的策动下,于1928年11月正式成立。
1929年1月,制定了“必须使满蒙的天地真正成为我们的理想之乡”的方针。1931年3月,该联盟为激起旅屠中国东北的日本侨民的对外扩张情绪,组织了“全满日本人自主同盟”,声明:“为自立地死守满蒙和拥护国权,全满同盟实行大同团结”。'关宽治、岛田俊彦:《满洲事变》,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51页。'
他们还印发了1万多册名为《满蒙问题及其真相》的小册子,在日本国内广为散发。文中声称:“满蒙不仅作为我国国防第一线和国军的军需产地有它的重要性,而且作为产业的原料产地和食品供应地,对我国的生存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地区”。'关宽治、岛田俊彦:《满洲事变》,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51页。'
6月20日在沙河口举行讲演会,支部长结城在开幕词中狂呼:“我们站起来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关宽治、岛田俊彦:《满洲事变》,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52页。'
7月,该联盟向中国东北和日本国内发行了500册名为《满蒙三题》的宣传材料,声称:
第一,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权益,是“我们先辈”估计到日本资本主义的危机可能到来而确定的,所以把它作为生存权而加以保卫,则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日本侨民在东北的大地上,有必要建立以民族和睦与日本文化为背景的共和乐园;
第三,为了拯救中国这个落后的民族,取消张学良政权。“日本就理所当然地”要在东北驻兵,进而“打倒半封建的东北政权”。'关宽治、岛田俊彦:《满洲事变》,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62~163页。'
这些策划和蛊惑人心的煽动,使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战争的狂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日本关东军为详细了解东北各地情况,制定具体的作战计划,曾多次组织所谓“参谋旅行”,非法地到东北各要地进行军事侦察活动。其中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有4次,即1929年7月的“北满参谋旅行”,10月的“辽西参谋旅行”,1930年5月的“长春参谋旅行”,以及1931年7月的第2次“北满参谋旅行”。
“参谋旅行”的主要人物是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上校和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中校。日军参谋部作战部长畑俊六少将曾亲自带领关东军参谋前往长春进行过一次侦察。通过一系列现地侦察,日本制定出了攻占沈阳、哈尔滨、锦州等城市的作战方案和侵占中国东北后如何进行殖民统治的种种设想。至此,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现地侦察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扩充军备,加紧部署,频繁演习
1930年度日本军费为4。4亿日元,占国家总预算的28。5%。军需品和其他战略物资的进口占贸易总额的41%。日本在不断扩大军事工业的同时,将90%以上的大中型民用工业也都作了转产军火的准备。到1931年日军总兵力已扩充到30。8万人,其中陆军17个师23万人。
1931年4月中旬,日军参谋部调驻仙台的第2师(师长为多门二郎中将),与驻中国东北地区的第16师换防。第2师由日本北方士兵组成,为的是适应侵略东北在寒冷地区作战。
7月1日,日本军事参议官会议决定:日本调1个师常驻中国东北,废除驻满日军每隔2年调换1次的制度。同时,还密令独立守备队向苏家屯、沈阳一带集中。当月,将两门240毫米的榴弹炮等(攻城重炮)从旅顺秘密运到沈阳,安置在独立守备队第2营的兵营里。这两门重炮是分解后分别装进外形似棺材的木箱里,用客赐从神户运到大连的。为掩人耳目,他们把火炮安装在事前挖好的掩体内以后,进行了操作训练,预先标好了目标。“这些火炮后来在攻击北大营时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威力。”'〔日〕岛田俊彦:《关东军》,1969年版,第94~107页。'
在加强关东军独立作战能力的同时,日本还于7月从本上增派了1个师进驻朝鲜,准备随时渡江参战,并且,命令驻朝鲜的日军开到图们江岸,待机行动。
8月1日,日本军部进行了异常的人事安排,任命本庄繁中将为关东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上校为沈阳特务机关长。当日上午,本庄繁中将到叶山夏宫晋谒日本天皇,得到天皇赐膳,并由天皇亲自向他授子新职。本庄繁是侵华老手,曾当过张作霖的顾问和驻华武官,对中国东北的情况十分了解。
而土肥原贤二则是有名的“中国通”,日本将此而人派来东北,显然是为发动侵略战争而作的安排。同月3日,本庄繁在给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的信中说:“熟察帝国存在及充实一等国地位,势非乘此世界金融凋落,露国(苏联)五年计划未成,中国统一未达以前之机,确实占领我30年经营之满蒙,并达大正7年(1918年)出兵西伯利亚各地之目的,使以上各地与我(日本)朝鲜及内地打成一片……”'《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88~289页。'
“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关东军的序列如下:
司令官:本庄繁中将,参谋长:三宅光治少将
第2师师长:多门二郎中将(驻旅顺)
步兵第3旅:旅长长谷部照俉少将(驻长春)
步兵第15旅:旅长天野六郎少将(驻辽阳)
独立守备队司令官:森连中将(驻公主岭)
独立步兵第1~第6营
旅顺重炮营
关东军宪兵队等,总兵力1万余人。
8月20日,本庄繁走马上任。9月1日,对所属“训话”,反复强调要“应付非常局面”。9月7日,他视察了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检查战备情况,进行战前动员。9月8日,本庄繁到沈阳,在石原莞尔陪同下访问日本驻沈阳总领事,就时局问题交换了意见。9月13日,本庄繁偕板垣、石原等一行9人赴长春视察,在给独立守备队司令官森连的训示中说:“查最近匪贼跳梁益甚,不仅妨害铁路运行,并且多次窥视我附属地,诚堪忧虑。对于敢于轻视我军威严之此类不逞之徒,应采取断然措施,以求完成铁道守备任务,同时消除帝国侨民之不安”。'〔日〕《现代史资料11·满洲事变(续)》,美铃书房,1987年版,第297页。'
l4日,观看长春日军演习。15日,赴四平、公主岭等地检阅日军。18日,检阅第2师驻辽阳的部队,在讲评的最后,本庄繁对多门师长说:“现在,满蒙的形势日益不安,不许有一日偷安,当万一发生事端时,希各部队务必采取积极行动,要有决不失败的决心和准备,不可有半点失误”。'〔日〕稻叶正夫:《昭和战争史讲座——满洲事变》,第68页。'日本关东军经常进行军事演习,进入1931年后,演习活动更加频繁。
1931年4月,多门师刚从辽南登陆,就进行了进攻金州(金县县城)的演习。6月9日,驻长春日军借满铁占用地区举行城市巷战演习,不顾中国公安警察阻拦,强行越出满铁占用地界架设枪炮。7月15日,驻长春日军第3旅司令部宣布:自即日起,废除过去在铁路两旁进行军事演习需于10日前通知中国的惯例,在所定范围内,无论昼夜,日军将自由实施一切军事演习。
8月4日,驻朝鲜日军在图们江进行军事演习,擅自越界架桥,施放水雷,侵犯中国领土领水。
15日,日军更越过图们江到中国境内进行军事演习。20日,日本驻朝鲜的第19、第20两个师,全部调到中国边境图们江沿岸。8月18日,驻沈阳日军守备队在皇姑屯一带进行居民地战斗演习。9月,军事演习接连不断。9月2~5日,驻沈阳日军在文官屯、旺官屯、关帝庙各处,分别进行围攻东北军北大营、东北兵工厂及沈阳城等各种作战演习,驻长春日军以城西五里堡、新立屯、田家油坊等地为战场,演习攻击长春城。7日,安奉(今丹东至沈阳)铁路日军守备队第3营,开始向苏家屯、沈阳一带集中。8日,东北各地日侨在乡军人会会员奉陆军省密令,分赴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城市报到。
同日,驻沈阳日军在北大边门与合堡大街等处进行攻城、巷战等作战演习。
15日,在沈阳的日军第29团、独立守备队、宪兵队、特务机关举行攻打沈阳城墙的联合夜间演习,战争气氛愈来愈浓,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三、挑起事端、寻找借口
1931年7月、8月,日本帝国主义先后挑起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
(一)“万宝山事件”
万宝山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制造侵略东北的口实,导演的一起大规模反华事件。
万宝山位于长春以北约30公里的长春县三区境内。这里完全是中国政府所辖之地,既不是“满铁”附属地,也不属于1909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日图们江界约》'条约规定划图们江以北的吉林省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为特区,容许朝鲜人垦殖。'所走的特区。1931年4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