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军委在1938年11月25日致八路军总部及晋察冀军区的电报中指出:“宋邓纵队深入冀东苦战数月,配合并促成地方党所领导的冀东起义,恢复了冀东的中国政权,发动了群众,建立了冀东的游击区,扩大了我军在敌深远后方的政治影响,给敌人以打击,一般说来是获得了成绩的。但是没有尽可能的保持并发展这一胜利,没有很好的团结地方党及军队,没有很镇静的应付那里的局面,以致退出原地区,军队及群众武装受到相当大的损失。”中共中央军委还决定,以第4纵队为基础,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此后,该地区的抗日斗争又重新发展起来。
冀中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
在冀中地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自成立至1938年10月底的半年间,曾3次攻人保定东南关,2次攻人定县城,一度占领徐水,井先后进行方顺桥、献县、安国、安次,牛驼镇、青县、固安、陈官屯、沧县、马庄镇等大小战斗100余次,给日伪军以有力打击。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徐州及武汉地区的作战,第3纵队还发动群众不断对平汉、津浦、北宁三大铁路进行破击作战,共拆毁铁轨3000余条,收割电线1000余斤,有力地钳制了日军的行动。
为了创造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有利条件,冀中军区发动全区军民掀起了破路拆城、改造平原地形的运动。
拆城工作,先于1938年1月在肃宁县城开始,接着是河间,继而是素以“固若金汤”闻名的蠡县城,随后,对冀中腹心地区的县城全面展开了拆除工作,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共拆除24座县城的城墙。破路工作,几乎与拆城工作同时开始,起初是拦道挖横沟,后来改为顺道挖沟,破路工程变成了筑沟工程,纵横贯连各村的大道沟,深达2米多,宽3米左右,大车可以行走,汽车、坦克难以通过。随后又在道沟两侧挖了各种掩体和防空洞,这既便于打击敌人,又利于群众安全转移。这种道沟,是冀中军民的伟大创举,对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了发展大清河以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冀中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于1938年六七月间移至任丘县青塔镇,并派出部队及工作团深入到任丘、河间、大城等地区开展工作。他们先后将河北游击军改编为第1战区独立第1支队第1旅和冀中军区独立第1、第2、第3支队,并将收容的联庄武装编为冀中军区独立团。至9月间,从大清河至北宁路间广大地区的抗日局面全面展开,成立了冀中军区第5军分区。
至此,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下辖5个军分区、4个支队、5个独立支队及回民支队、挺进支队等部,共63120人。另外,各县还建有基干队等地方武装,冀中抗日根据地己发展到西迄平汉路,东至津浦路,北达北宁路,南界沧石路,拥有44个县,人口约800万的广大地区。
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冀鲁边地区东临渤海湾,西逼津浦路,南靠黄河边,北迫天津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发展该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共中央于1938年5月间决定:第115师组成的第5支队(曾国华为支队长),第129师组成的津浦支队(孙继先为支队长),挺进冀鲁边。7月上旬,第5支队及津浦支队由冀南地区出发,进抵冀鲁边区的乐陵、宁津地区,先后于7月下旬在庆云县西北之黑牛王地区歼灭伪军800余人,8月收复宁津县城,歼灭伪军1000余人。
并与当地抗日武装密切配合,打开了这一地区的抗战局面。
为加强冀鲁边区的领导,中共中央及八路军总部又决定派第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第343旅政治委员萧华赴冀鲁边。萧华率该旅司、政机关及补充团部分干部共100余人,由山西出发,于9月27日进抵乐陵城。接着,成立了冀鲁边军政委员会,萧华为书记。成立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萧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将该地抗日武装进行了整编:第5支队由3个营扩编为3个团;津浦支队由2个营扩编为3个营;新编第6支队辖3个团。
部队整编后,先后袭击沧县城东南七里淀、盐山城西孟村等日伪军据点,井对津浦铁路、沧(县)盐(山)公路进行了破袭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同时,他们与当地中共党组织密切协同,相继成立了津南、泰山、宁津、鲁北、阳信、商河、惠民等若干个地方游击支队,并在沧县、南皮、东光、盐山、新海、庆云、无棣、宁津等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到1938年底,以乐陵、宁津为中心的冀鲁边抗日游击根据地基本建成。
八路军挺进冀鲁平原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行动,不仅开辟和发展了平原抗日根据地,为坚持持久抗战提供了比较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源,而且使平原与山区根据地相互依存、相互策应,形成了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创造了条件。
二、发展和保卫山区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在抽调部分主力部队挺进冀鲁平原的同时,在华北广大山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了更加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
发展晋冀豫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八路军第129师在徐向前等率主力一部向冀南挺进的同时,留在平汉路西的部队继续发展晋冀豫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4月下旬,第386旅在陈赓旅长率领下,进入平汉路西邢台地区,统一指挥先遣支队等部,由北向南横扫邢台、沙河、武安、磁县以西山区的伪军,连克峰峰、西佐、彭城等伪军据点,多次破坏邢台至磁县间的平汉铁路,并消灭该地区内的10余股土匪、汉奸及反动会道门武装。6月上旬,第386旅主力继续南下,进到漳河以南、道清路'道清路,河南省北部与平汉铁路交叉的一条铁路线,由道口(今滑县)至清化(博爱)。'以北的豫北地区,统一指挥补充团、赵涂支队等部,相继攻克观台、水冶,袭人汤阴、辉县及潞王坟等车站据点。
至8月间,该部共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将日伪势力从山区驱至铁路沿线,并配合中共地方组织在安阳、林县、辉县等山区建立了抗日政权,在豫北平原开辟了广大的游击区。
与第386旅在豫北展开的同时,第129师于6月12日又以第769团、独立团和汪乃贵支队组成新的第385旅,由陈锡联任旅长,谢富治任政治委员。
该旅组成后,在正太铁路以南、平汉铁路石家庄至邢台段以西地区继续袭击、伏击日伪军,粉碎了敌依托交通线扩大占领区的企图。
活动于晋南地区的第115师之第344旅,于7月6日,在沁水东南之町店附近地区袭击由晋城向侯马增援之日军第108师一部,歼敌500亲人,击毁汽车20余辆,八路军自身伤亡近500人。此役严重打击了敌人增援的行动,有力地策应了国民党军卫立煌部在侯马地区的作战。
为了配合国民党军在徐州、武汉地区的作战,5~10月间,第129师统一指挥第385、第386、第344旅及各基干支队与当地人民群众一起,在晋冀豫边区对平汉、正太、道清等铁路进行了10余次破击,有力地钳制了日军的行动。
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大青山位于绥远省阴山山脉中段,横亘于内蒙古高原。开辟这块抗日根据地,对于坚持绥远抗战,箝制日军向大西北的入侵,掩护陕甘宁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翼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938年5月14日,毛泽东指出: “在平绥路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为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根据这一指示,第120师决定以第358旅第715团及师直骑兵营1个连组成大青山支队,由第358旅政治委员李井泉任支队长兼政治委员,第358旅参谋长姚喆任支队参谋长。此外,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所属抗日游击第1路纵队之第4支队及战动总会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部分干部随同北上。
7月29日,大青山支队在李井泉、姚喆率领下,由晋西北五寨地区出发,开始向大青山挺进。8月下旬,大青山支队突破日军层层堵截,进到蛮汗山地区,除留下第715团第1营由姚喆率领在平绥铁路以南,开辟以蛮汗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以保障大青山与晋西北的联系外,主力部队由李井泉率领继续向大青山腹地挺进。9月1日夜,支队主力由旗下营与三道营之间越过平绥铁路,胜利抵达大青山腹地——武川县之大滩、甘沟子一带地区,并很快与中共地方组织领导的蒙汉人民游击队会合。为迅速打开大青山地区的抗日局面,大青山支队于9月3日首袭陶林城(今察哈尔右翼中旗政府所在地科布尔镇)之日伪军。10日,该支队又挥戈西进,奔袭了乌兰花镇。
为进一步扩大抗日游击根据地,支队决定由李井泉等率领第3营、第2营第5连、第4支队第2连及绥蒙游击支队等部,挺进归(绥)武(川〕公路以西,开辟绥西游击区;由姚喆率领第1、第2营的3个连,骑兵连及第4支队第3、第4连等部继续坚持和发展绥中区的游击战争;由第1营副营长邹凤山带领该营第3连及第4支队第1连等回师蛮汗山,开辟绥南游击区。
西进部队越过归武公路,直达萨拉齐以北的后脑包一带地区。10月1日,该部奔袭了包头东北的石拐镇伪蒙军,10月中旬,他们又袭击了平绥铁路线上的陶思浩、苏安盖、毕克齐等车站据点,直接威胁包头、归绥之日伪军。
11月,大青山支队粉碎了日军2000余骑兵分4路向萨拉齐以北山区的围攻,回师蛮汗山的部队,重新开辟了绥南抗日游击区。绥中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地区以来,在中共地方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援和配合下,经3个多月的积极作战和工作,初步开辟了绥南、绥中、绥西3个抗日游击区,建立了绥蒙总动员委员会,井在3个游击区内分别设立了办事处,下属各县也分别成立了动委会,以代行政权职能。至此,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初步建成。
汾离公路三战三捷
1938年7月8日,毛泽东在致第115师的电报中指出:第343旅目前“仍以对同蒲、太军(太原至军渡公路)两路大肆破坏,妨碍敌渡黄河为主要任务,协助地方发展游击队为辅助任务。”遵照这一指示,第115师第343旅在汾(阳)离(石)公路及介休至灵右铁路展开了积极的破袭作战。
9月上旬,日军华北方面军为策应华中派遣军进攻武汉,以第108师一部沿汾离公路西犯,进攻柳林、军渡,并炮击黄河西岸宋家川,直接威胁着陕甘宁边区的安全。为粉碎敌之企图,第115师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决心在汾离公路上伏击日军辎重部队,以切断其补给线。
9月14日,第343旅之第686团设伏于汾离公路中段吴城镇以东的薛公岭,将由汾阳西进的日军20余辆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和200余名步兵全歼。
17日,第115师又以第343旅补充团在吴城镇以西的油房坪设伏,将从汾阳开出的日军运输汽车20辆及步兵100余人全歼。
日军在汾离公路上连遭打击后,其后方补给线被切断,被迫于9月19日由离石向汾阳方向撤退。第115师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第686团、补充团、第685团第2营及师恃务连等部,再于20日设伏王家池附近地区,将东撤日军800余人全部消灭。
第115师在汾离公路连续三次伏击日军,共歼敌12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缴获各种枪560余支、战马100余匹,予敌以沉重打击。
晋察冀边区反击日军围攻
1938年4月,晋察冀军区部队在边区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之后,积极向东向北发展游击战争。第120师之第359旅奉命于5月下旬由崞县进入浑源、广灵、灵丘等地,协同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向平绥线发展。在“七·七”抗战一周年之际,晋察冀军区和第359旅在八路军总部统一部署下,向平绥、平汉、津浦等铁路线和附近城镇据点发起了连续破击作战,一度攻克易具城,攻占定县车站及桃花堡、西合营、暖泉、北水泉等日伪军据点,袭入新乐、平山等县城,并击毁了北平近郊石景山发电厂设备,袭击了香山附近之日伪军。此次破击作战,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1450余人,俘伪军130余人,缴获各种枪300余支,破坏铁路50余公里,使平汉线北段的交通一度中断。
八路军连续作战的胜利,使华北日军惊恐不安。为消除后顾之忧,日军在南取广州,中攻武汉的同时,决定“北围五台”。自9月10日起,日军先后调集第110、第26、第109师及独立混成第2、第4旅共5万亲人兵力,对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围攻。
晋察冀军区及边区党委针对日军的企图,提出了“一切服从战争,一切为了前线胜利,保卫家乡”的战斗口号,在全边区进行了反围攻作战的组织动员和具体准备。
自9月20日起,集结于晋察冀边区周围的日军,开始向边区城镇要点进犯。
在东线,由平汉线之定县、望都、保定等地出动的日军第110师于21日占领曲阳、唐县、完县等边沿城镇后,继续向阜平发展进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部队于9月22日分别在曲阳以东的赵邱和东北的刘家马等地毙伤日军300余人,迟滞了日军行动。10月3~4日,第1、第3军分区及冀中军区各一部在阜平以东之王快、方代口及东西庄一带地区伏击日军,毙伤敌1000余人。6日上午,日军侵入阜平城。
在西线和南线,由同蒲铁路之代县、定襄等地出动之日军第109师一部及由正大线之盂县、平山、井陉出动之独立混成第4旅,分路向五台、子洪店进攻,企图合击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晋察冀军区第2、第4军分区部队分别在东冶、河边村及上社等地阻击日军的进犯。南线之敌北渡滹沱河,继续向柏兰镇发展进攻时,在牛道岭、石佛寺等地被歼400余人。
在北线,由平绥线之蔚县、广灵、浑源等地出动的日军第26师及独立混成第2旅,在9月20日占领北口、九宫口等地后,向涞源、灵丘等地发展进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与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部队密切协同,在邵家庄、冯家庄、居吉沟等地阻击日军,并于26日夜袭直峪。经6昼夜激战,共毙伤日军800余人,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行动。直至10月1日,日军才进占涞源、灵丘县城。
日军在侵占五台、阜平、涞源、灵丘等城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