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0月21日,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弘毅向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表示:“日本随时都准备与中国直接谈判,假如有一个与中国友善的国家,如象德国和意大利,劝说南京政府觅取解决,日本也是欢迎的。”'《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卷第2分册,第34页。'
这显然是赤裸裸地要求德国牵线搭桥,诱使国民政府妥协。
10月22日,德国外交部电令驻华大使陶德曼,德国愿意斡旋中日谈判。
10月30日,陶德曼向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陈介转达了德国政府的意见,陈介表示希望知道日方的谈判条件。11月2日,广田向狄克逊提出了同中方谈判的条件。11月5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受命会晤蒋介石和孔祥熙,转达了日本提出的7项和谈条件,即:
(1)内蒙古在国际法下建立一个独立于中国的“自治政府”;
(2)将平津地区划为非武装地带,建立一个隶属于国民政府的亲日政权;
(3)扩大上海非武装地带,设立国际警察队管制;
(4)停止抗日政策;
(5)共同防共;
(6)降低日货关税;
(7)尊重外侨权利。'〔日〕上村伸一,《日本外交史20·日华事变》下,鹿岛研究所出版社,东京1973年版,第178页。'
广田并威胁说,中国如不接受,日本将随着战争的进展,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
1937年11月中旬,日军攻陷上海,并占领苏州、常熟等地。11月下旬,日军向南京推进,月底,逼近南京。11月24日,布鲁塞尔会议以毫无作为而草草收场,使蒋介石企图借助西方大国遏制日本侵略的幻想化为泡影。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并没有放弃与日本妥协、媾和的打算。它希望通过国际干预实现中日“和平”。蒋介石面对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于12月2日会见陶德曼,提出在以下条件下愿意与日本谈判:
(1)停止敌对行动;
(2)同意以日方提出的条件为谈判的基础;
(3)德国参加谈判全过程;
(4)中国在华北的主权和行政权不得改变等。'〔日〕上村伸一:《日本外交史20·日华事变》下,鹿岛研究所出版社,东京1973年版,第178页。'
蒋介石一面对德国的所谓“调停”,表示衷心的感谢;一面又忧心忡忡地要求陶德曼和日方,对于今日采取的步骤严守秘密。并说:“假如他同意那些要求,中国政府是会被舆论的浪潮冲倒的。中国会发生革命。”'《法国外交文件》D 辑第1卷,第780页。'
12月6日,汪精卫在汉口主持召开国防最高会议第54次常委会议,决定接受陶德曼调停,实现中日“和平”。
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日本在华驻军相继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2月14日在北平成立)等傀儡政府,在这种状况下,因为胜利而洋洋得意的日本政府,于12月21日又提出了比先前的条件更强硬的要求,其基本条件是:中国放弃容共和抗日、满政策,对日、满两国的防共政策给予协助;在必要地区设立非武装地带,中国应给日本必要的赔偿,以上条件要求中国政府全部接受,并以战败国姿态表明对日乞和态度,限1938年1月5日、6日以前答复。日本这些贪得无厌的要求,就连德国驻日本大使狄克逊也认为要中国政府接受是极端不可能的。
12月26日,陶德曼将日方提出的新条件,转告给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中日秘密谋和的消息不胫而走,国内外报刊、通讯社都有所透露。
蒋介石畏于共产党和人民的压力,以及国民党内多数不愿妥协投降的要求,不敢贸然接受这些十分苛刻的条件。日方为此表示强烈不满,1938年1月16日,日本宣布中止谈判。在当日近卫内阁发表的“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政府声明中,扬言要另外扶植伪政权,来“调整两国邦交。”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也于1月18日发表宣言,声明维护中国领土主权之完整,不承认一切伪组织。至此,陶德曼的“调停”即告停止。
第三编 举国奋战(1937。7—1938。10)
第十四章 淞沪、徐州会战和华中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二节 徐州会战
一、津浦路南北两段的阻击战
日军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侵略气焰更为嚣张,于12月24日和27日相继占领了杭州和济南。12月14日,日本在北平建立了以汉奸王克敏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38年1月16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
1月18日,又对上述用词补充声明,其含意在否认国民政府的同时,把它彻底抹杀。'[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朝云新闻社,1983年增印,第479页。'
日军华北方面军多次向统帅部提出“为使华北、华中连接起来,进行徐州作战以及对武汉之敌施加威压”的建议。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日军决心以南京、济南力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徐州是江苏省西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黄、淮两河之间,地据鲁豫皖苏4省要冲,为津浦、陇海两铁路之枢纽。徐州周围,山峦重叠,河川纵横,在我国军事史上,向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中国军队控制着徐州,北可威胁济南,甫可进逼南京,而且保持了中国军事上的大动脉——陇海路,确保郑县和平汉铁路南段的侧翼。
日军先后集中8个师、5个旅(支队),约24万人,于1938年1月下旬开始南北对进,夹击徐州。中国第5战区先后调集11个集团军和军团、64个师,约60万人防守徐州地区: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抗击北线日军南犯;
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见附图5)
南线作战
从1937年12月中旬起,南路日军华中方面军指挥第13师从镇江、南京、芜湖渡江,沿津浦路北上,1938年1月下旬,日军第13师主力攻占滁县、来安、明光、他河、藕塘,抵达池河东岸。日军第13师另一部攻占扬州后,即进击邵伯、天长一线。日军第9师一部攻占裕溪口后,循淮南铁路北进至巢具、全椒一线。中国第5战区的作战部署是:以李品仙之第11集团军和于学忠之第51军,利用淮河、淝河、侩河等地形障碍,阻止沿津浦路北进的日军。当正面北进日军向明光、池河镇一带进攻时,即为刘士毅所部第31军堵截。待日军从南京增调援军及重武器继续来犯,其主力被吸引到明光一带时,李品仙急令第31军让开津浦路正面,撤至铁路西侧山区伺机出击;同时,又以于学忠之第51军增援,由砀山南调至淮河沿岸,阻敌越河北进。至2月初,定远、临淮关、蚌埠等地相继失守。
2月8日,日军向小蚌埠第51军阵地进攻,被中国守军歼灭500余人。
2月9日,日军强渡淮河。中国守军未能阻止敌军渡河。中国第5战区急调第27集团军之第59军及第21集团军第7军增援。2月10日,中国军队于学忠之第51军所属第114师在王庄阵地同日军展开激烈争夺,几经血战阵地失守,中国军队伤亡2000余人。2月13日,张自忠率第59军抵达淮河流域,在瓦疃集、姚集、固镇、蒙城一线,接替第51军战斗。
于此同时,廖磊率第21集团军到达合肥、舒城、八斗岭、下塘集之线。
中国军队以第51、第59军在淮河北岸节节抵抗;以韦云淞之第48军固守炉桥、洛河一线;刘士毅之第31军和周祖晃之第7军对日军侧背进行袭击。2月11日,第31军围攻上窑,守军冲人圩内与敌肉搏,敌300余人向考城逃窜,日军被歼100余人。
2月16日,周祖晃之第7军由张桥镇、老人仓一线向池河、定远日军展开侧击,并一度攻人桑家涧,日军不得不抽调淮河地区主力6000余人增援考城、上窑、他河、定远。
当日军回援淮南之时,张自忠之第59军乘机向火神庙、新桥日军反攻,敌退向曹老集。第59军分向苏集、湖口子、曹老集、王庄之线推进,将日军驱逐至淝河南岸,并朝淮河北岸推进。日军国腹背受敌,无力再向北进攻,乃全部退回淮河南岸,沿邵伯、天长、盱眙、临淮关、蚌埠、怀远、三十里铺之线与淮河北岸中国军队形成隔河对峙的局面。
北线作战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2集团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两个师分路南下。一路由华北方面军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该师于1938年1月配属第2集团军)沿胶济铁路东进,19日与其海军会师青岛。旋即南下,连占沂水、蒙阴等地。至潍县后,沿台潍公路南下,试图夺取鲁甫要地临沂,从东路进攻徐州。
2月21日,日军第21旅旅长坟本顺率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骑兵营,共约2万人,向临沂突击,沿途遭到中国第3军团等部的节节抵抗。
日军连陷诸城、莒县、沂水,于3月5日到达临沂以北之汤头、白塔一带,距城仅10余里。3月10日,日军在坦克、飞机与炮兵火力掩护下,向临沂猛攻。
中国驻临沂守军实际兵力仅有5个团,以及从青岛撤退的海军陆战队。
与日军激战后,守军庞炳勋部伤亡极大,连电告急。第5战区即令张自忠之第59军从肤县附近紧急驰援临沂,第59军于12日抵达临沂北郊之沂河西岸。
3月14日凌晨,第59军强渡沂何,向敌发起反击,经数日激战,连克亭子头、大太平、申家太平、徐家太平、沙子岭等多处敌据点。3月16日,日军向第59军石家屯东南至大安子、崖头、刘家湖、钓鱼台之线阵地反扑,敌机狂轰滥炸,第59军第38师伤亡虽重,仍然坚守阵地。
18日,第59军与第3军团从东、南、西3面夹击汤头、王疃、傅家池附近日军,经过3干激战,先后攻克李家五湖、辇沂庄、车庄,日军被击退,向官具逃窜,中国军队取得临沂第一次胜利。这次战斗,张、庞两军共伤亡3000余人,日军亦伤亡约3000人。
3月20日,第59军主力奉命调费县方面作战,日军第5师增援到达后,于23日再向临沂发动猛攻,庞炳勋部守军伤亡甚重,形势危急,第5战区又令第59军星夜驰援临沂,3月24日,该军赶回临沂西北向日军侧背发起进攻,并派出一部增援庞部确保临沂。敌凭借优良装备,全力反扑。第59军奋战至29日,敌损失惨重。张自忠下令全线出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取得临沂第二次胜利。临沂保卫战的胜利,使日军第5、第10师会师企图失败,为尔后台儿庄歼敌奠定了有利基础。
另一路日军华北方面军第2集团军之第10师沿津浦路南下。津浦路北段保卫战,原由中国军队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指挥。由于韩不战而逃,致使日军长驱直入。
25日,日军进占周村。 27日占领济南。
1938年1月1日,矶谷廉介所部第10师占领泰安。1月上旬,韩复榘所部放弃大汶口、济宁,退至曹县、城武(今成武)、单县一带,使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门被打开,日军沿铁路线向南推进。韩复榘擅自撤退,被判处死刑,改任孙桐萱(原韩部所辖第12军军长)为第3集团军总司令。
2月10日,李宗仁为确保徐州地区安全,令孙桐萱部向运河以东推进,袭取济宁。2月14日,第22师渡运河,攀登入城,与济宁城内日军展开巷战。敌我短兵相接,由于日军大批增援,该师伤亡甚重,17日晚撤至运河西岸。
19日,日军攻陷安居镇,22日,突破曹福林之第55军阵地。24日,日军猛攻第12军阵地、25日进占杏花村阵地。中国守军向新泰、蒙阴发动反击,收复蒙阴。第3集团军与日军激战,歼敌1000余人,该集团军也伤亡3000余人,钳制了日军第10师一个旅,支持了津浦路正面的作战。
二、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3月上旬,日军第2集团军向参谋部申请增加兵力,追击当面之敌,得到批准。第2集团军即指示第10师向滕县进攻。又令第5师从临沂向峰县推进,配合第10师作战。第10师以第33旅为基干组成濑谷支队,于3月14日开始由邹县以南之两下店沿津浦路南下,当日攻占界河,并迂回守军第22集团军之侧背。
15日到达滕县,16日向滕县发动进攻,揭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
中国军队第5战区孙震第22集团军命令所属第41军第122师拼死防守滕县。17日,日军向滕县发动猛烈进攻,当日下午攻入西城。守军与敌展开激烈巷战,伤亡甚重,第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
18日滕县、临城陷落。
20日韩庄、峄县失守。
中国第5战区为确保台儿庄阵地,以保卫徐州,进行了部署调整。令孙连仲的第之集团军的3个师扼守台儿庄正面阵地;令汤恩伯的第20军团以一部担任台儿庄至韩庄间运河南岸防务,以两个军向峄县(今晖城)、枣庄日军侧背攻击,准备配合孙连仲部围歼敌人。3月24日,蒋介石到徐州视察。同时派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军令部次长林蔚、第一厅(作战厅)厅长刘斐等组织临时参谋团,于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
白崇禧离武汉赴徐州前,特邀周恩来和叶剑英到其寓所,商讨对敌作战方针。周恩来对白说:在津浦线南段,已令新四军第4支队协同李品仙、廖磊两集团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运动于辽阔的淮河流域,使津浦线南段的日军,时刻受到威胁,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在徐州以北应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白崇禧对此建议,深加赞赏。'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6页。'
此后,周恩来又派张爱萍以八路军代表的名义去徐州见李宗仁,劝李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抵抗日军,同日军打一仗。张爱萍到徐州向李宗仁讲了几条:
一是日本侵略军占济南后南下,孤军深入,骄兵必败;
二是济南以南徐州以北的地形很好,台儿庄一带都是山区,对我有利;
三是广西军队是有战斗力的,北边有八路军在战略上配合,集中兵力打一个大仗,可以给日军一次沉重的打击。
李表示这个意见很好,并要张转告周恩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