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该团伤亡甚大,至26日,由第65团接替,继续攻击。另以第64团,由公路以东的高山峻岭,袭击日军的侧背。新编第22师在新编第38师第113团策应下,南北夹攻,于29日夺取沙杜渣,杰布山遂为中国驻印军全部攻占。至此,中国驻印军打开了通向孟拱河谷的门户,把战线推进到孟拱河谷。
4月3日,史迪威从杰布山前线飞往印度阿萨姆的乔尔哈特机场,会晤蒙巴顿和斯利姆,在得到他们关于英军能确保英帕尔,收复科希马,并拒绝史迪威调兵增援(实际上已派去新编第30师第89团和独立坦克第2营)的坚决表态后,即回到沙杜渣前线指挥部,果断决定以梅里尔准将率美军第5307支队和新编第30师第88团、第50师第150团组成中美突击支队,自大克里秘密穿过库芒山区,奇袭密支那,期于5月12日攻占密支那。
(三)孟拱河谷作战
孟拱河谷纵长约110公里,平均宽度不到10公里。孟拱城位于南高江与孟拱河、南因河汇合处,有铁路、公路通向密支那和曼德勒,与密支那、甘马因互成犄角,是军事上的要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每逢雨季,平地一片汪洋,易守难攻。日军为阻拒中国驻印军前进,除对第18师残部实行装备和兵员补充外,又调集原在滇西的第18师第114团和第56师第146团前往增援,全部配置于盂拱河谷,企图凭借山川有利地形,逐次抵抗,以待雨季来临。
中国驻印军决心于雨季前迅速歼灭当面之敌。以新编第22师附独立坦克第1营沿公路突破日军纵深阵地,夺取甘马因:以新编第38师由东面向敌后迂回,进行夹击,夺取孟拱。中国驻印军于4月初开始进军,于4月下旬,新编第22师进抵英开塘北侧地区,与日军形成对峙。5月3日,新编第22师和独立坦克第1营在美军飞机36架配合下,对驻守英开塘的日军实施猛烈攻击,将英开塘日军阵地全部摧毁,5月4日,攻占英开塘,日军沿公路南逃,退守马拉高。同时,新编第38师已先后攻占高利、马兰,于5月初占领曼平。
进入5月,缅北雨季开始,中国驻印军为求迅速打通中印公路,在恶劣的气候下,以新编第22师主力沿公路向甘马因挺进,于5月下旬攻占了马拉高等日军据点。此时由中国国内空运入印的第50师的第149团已到达战场,驻印军总指挥部遂将该团配属于新编第22师。至6月上旬,新编第22师主力进抵甘马因附近。新编第38师于攻取马兰等日军据点后,其第113团于6月9日攻占支遵,其第112团在崇山密林中开道前进,向甘马因以南实行纵深迂回,于5月26日渡过孟拱河,秘密迂回到甘马因南面的西汤,突袭守敌,于27日攻占该地,切断了甘马因到孟拱的交通,使甘马因日军陷入包围。日军调集其第2师第4团一部、第53师第128团进行增援,先后实行14次反扑,均被击退。至6月上旬,新编第22师各团均已迫近甘马因西、北两侧,第113团攻抵甘马因以东及东北侧地区,完成包围。日军据险死守,作困兽之斗,双方展开激战。至19日,驻印军在重炮兵和坦克支援下,攻入甘马因。
日军第18师师长田中新一率残部向南溃退。
此时中国远征军已开始滇西反攻,进入高黎贡山,正向松山、腾冲攻击。
在中国驻印军尚未攻克甘马因前,驻印军总指挥部为策应中美突击支队对密支那的进攻,决心不待甘马因攻克,即以新编第38师(欠第112团)协同英印军第36师第77旅,奇袭孟拱日军。6月11日,驻印军总指挥部下达作战命令:
“一、着新编第38师(欠第112团),由西北方面向孟拱攻击,并占领之,与正在东南方进攻孟拱之英印军会合。
二、着英印军第36师,以其第77旅由东南方攻击孟拱并占领之,与我新编第38师会合。”'蒋纬国,《抗日御梅》第9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197页。'
此时据守盂拱的日军,为其第18师残部,及第2师、第53师、第56师各一部,总兵力约2个团。新编第38师奉命后,即以第114团为先头部队,沿公路东侧之孟拱山秘密急进,并沿途击破日军警戒部队,于6月15日进抵孟拱东北侧的康堤及其以南地区,一举攻占巴陵林。第113团主力即由支遵南下,协力第114团围攻孟拱。第112团继续由西汤南下,肃清孟拱至甘马因之间残敌后,从孟拱西北进行侧击。6月18日,第114团正准备由孟拱东侧向南迂回时,适英印军第36师第77旅遭日军独立混成第24旅追击,在孟拱南方约35公里处的南克塘被围。该旅旅长卡尔弗特准将即派员向第114团求援。经电告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即令第114团强渡南高江,前往救援英军第77旅,使其转危为安,并歼灭日军独立混成第24旅第6营营长河边中校以下300余人。孙立人即指挥所部于23日完成对孟拱的包围。
24日攻克孟拱外围各据点,并突入城垣一角。经两昼夜激战,于25日将孟拱日军大部歼灭,日军残部分向密支那及沙貌方面撤退,孟拱城乃为新编第38师攻占,并以第113团沿孟密铁路东进,于28日攻占南堤。
7月11日,新编第38师和新编第30师会合,打通了从甘马因经盂拱到密支那的铁路、公路交通,从而为驻印军攻克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取得缅北反攻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四)密支那围攻战
密支那是缅北重镇,曼德勒、密支那铁路的终点,中印公路必经之地,同滇西重镇腾冲只有一山之隔。中国驻印军若攻下密支那,中印“驼峰”空运就有一条比较安全的航线,中印公路和中印输油管道也可在此与缅北交通线联系在一起,从而成为援华物资的最大中转站。鉴于密支那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日军自3月上旬瓦鲁班败退后,即加强了对密支那的防守。
1944年3月8日,日军发动了“乌”号作战,4月上旬,日军攻占科希马,包围了英帕尔,印度和伦敦都大为震惊。蒙巴顿向中国紧急求援。史迪威曾于3月27日飞往重庆,请求蒋介石火速向印度增兵,并由远征军发动进攻,以解英军之危,趁机打通中印公路。蒋介石当即命令第54军第14师、第50师于4月初紧急空运印度,集结于阿萨姆东部待命,并令远征军于5月中旬开始进攻。
在驻印军主力积极沿中印公路向甘马因、盂拱进攻时,驻印军总指挥部即令新编第30师第88团、第50师第150团,与美军第5307支队混合组成中美突击支队,由美军梅里尔准将为支队长,于4月29日由胡康河谷出发,经库芒山区,深入日军后方,向密支那突击。突击支队一路击退日军的警戒部队,其第2纵队(第150团、美军1营等)于5月16日进抵密支那以西地区;第1纵队正在向密支那以北地区推进。另由孙布拉蚌南下的英军喀钦族部队,也正在密支那以北地区活动。
此时,驻印军总指挥部为支援中美突击支队袭击密支那作战,决定以新编第30师第89团、第14师第42团,编组为空中突击队,由印度空运密支那参加作战。17日,中美突击支队第2纵队向密支那西机场发动突然攻击,一举夺取机场,掩护空运部队着陆。
第89团、第42团和炮兵部队,相继于18、19两日空运到达密支那。中美突击队第1纵队正与日军在密支那北侧对峙。
17日,中美突击队即以第150团向密支那市区发起攻击,其余各部队分向密支那市区外围攻击。密支那日军其3000余人,分置于4个防御区,纵深配备,凭借坚固工事,据守顽抗。由于梅里尔准将指挥失当,兵力分散,缺乏周密的计划和组织,未能乘敌不备一举夺取密支那,反而使日军从容备战,得以各个击破驻印军的攻击部队,使得驻印军攻击部队伤亡重大,但无进展。
有鉴于此,史迪成立即命令参谋长柏德诺准将由利多飞抵密支那,接替梅里尔准将,组织前方指挥所,重新部署攻击,并于23日下达命令,解散中美混合突击支队,各部队归还建制,以美军第5307支队的麦根少将,负责密支那地区并指挥该区内所有部队;以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少将,负责指挥该师第88、第89团,第50师师长潘裕昆少将,负责指挥该师第149团、第150团及第14师第42团,中美混合突击支队第2纵队长韩特上校负责指挥美军第5307支队。
自5月下旬至6月下旬止,进攻仍处停滞状态,史迪威又以韦赛斯准将接替柏德诺的指挥,驻印军在空军支援下数次攻击,因天雨及日军阵地工事坚固,仍进展甚少。在此期间,日军先后从八莫及滇西两地抽调其第18师第114团及第56师第148团各1个营前来增援。
7月6日,中国驻印军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后任军长)抵达战场,直接指挥第30、第50师及第14师一部继续进攻,并于当晚下达为纪念抗战7周年的总攻击命令。随即改进陆空连络方法和炮兵的射击指挥,使空炮支援与攻击密切配合,并组织突击队,隐蔽接近和摧毁敌坚固火力点,逐块夺取敌阵地。从13日起,驻印军重新进行攻击,连战3天,于16晚迫近市区。18日,驻印军在强大的空军、炮兵火力支援下,向密支那市区攻击,与日军展开逐巷逐屋的争夺战。至26日,接近密支那中心地区。是日,新编第30师第90团空运到达,第50师第149团在攻克盂拱后,驰抵密支那,并归还师建制。
8月5日,驻印军全部占领密支那,困守密支那的日军大部被歼,残余日军乘竹筏及泅渡沿伊洛瓦底江向八莫撤退。此役,驻印军共计毙日军2700余人,俘日军70余人。日军第56师步兵团长水上源藏少将战败自杀。
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缅北反攻作战告一段落,由加尔各答经利多、胡康河谷、孟拱通往中国的输油管道,也于9月29日通到密支那。
(五)围攻八莫与攻占南坎作战
自发动缅北反攻以来,驻印军各部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与日军连续苦战,伤亡较大,亟需休整。攻克密支那后,驻印军决定利用雨季进行整补,并奉军事委员会命令,将所属各师编组为2个军:新编第1军,军长孙立人中将,辖新编第30师、新编第38师;新编第6军,军长廖耀湘中将,辖新编第22师、第14师、第50师,郑洞国中将升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在此期间,指挥缅北反攻取得初期胜利的史迪威因同蒋介石矛盾激化,被召回国,魏德迈将军继任中国战区参谋长、驻华美军司令;索尔登中将继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印缅战区美军司令。
自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新编第1军集中于密支那整训,新编第6军在孟拱附近地区整训。此时英印军第36师正在盂拱以南的平堡附近与日军时峙。
10月1O 日,驻印军总指挥部下达第二阶段作战命令:“本军分三纵队,于10月15日开始,向南攻占英多、杰沙亘瑞姑之线而确保之;并准备尔后继续推进。”'蒋纬国:《抗日御侮》第9卷,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205页。'
部署是:
以英印军第36师为右纵队,于10月19日以前肃清和平之敌,占领杰沙、英多地区而确保之;并准备尔后继续推进;
新编第6军新编第22师(欠炮兵1营)为中央纵队,于10月19日到达和平,22日前肃清和平之敌,经摩西前进,占领伊洛瓦底江以南之瑞姑地区,并准备继续推进;
新编第1军为左纵队,迅速向八莫推进,击歼或包围八莫至曼西地区之敌,并准备继续推进;
第14师(欠两营)、第50师及美军第143团为总预备队。
新编第1军奉命后,立即以新编第33师向丹邦阳推进,为第一线兵团,新编第30师仍在原地区为第二线兵团,并决定以主力沿中印公路南进攻击,另以一部由左翼迂回策应主力之作战。
八莫是日军侵略中国滇西的重要据点,是伊洛瓦底江域仅次于密支那的第二大城市。日军自密支那失守后,即由南坎抽调其第2师搜索团、第16团第之营、混合炮兵1个营以及由孟拱、密支那溃退的日军残部,总兵力约5000人,在八莫周围部署防御,加强工事,并向密(支那)八(莫)公路之那龙等处及伊洛瓦底江各支流配置警戒部队。以第2师主力于8月28日推进到芒市(今潞西),第18师由英多移守南坎,企图阻止中国驻印军与远征军会师。嗣又改令第18师主力移守蒙米特,留第55团防守南坎,并令第2师主力移向曼德勒。
10月21日,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以第113团为前导,向南攻击前进,主力分两路纵队前进。其右纵队于10月29日攻占庙堤,肃清太平江右(北)岸之敌。左纵队向山地迂回南进,在太平江上游的铁索桥渡江,于11月1日抵不兰丹,3日攻占柏抗和新龙卡巴。师主力右纵队因江势险阻,仍留于北岸。于是,孙立人当即变更部署,以右纵队的第112团转移至左翼方面,自新龙卡巴向八莫南方的曼西进击,以切断八莫日军的后方交通线,同时以第113团协同第114团向莫马克及八莫正面攻击,在空军支援下,经10日激战,于14日攻占莫马克,17日攻占曼西,日军残部约1500人附炮30余门,轻型坦克约10辆,仍固守八莫,企图等待南坎方面日军增援。
与此同时,驻印军中央纵队新编第6军自10月下旬肃清和平附近的日军后,即分兵两路,主力新编第22师自和平指向瑞姑,第50师自和平经杰沙,协同新编第22师围攻瑞姑的日军。两师先头部队以凌厉的攻势,于11月上旬,歼灭瑞姑日军第之师第16团之后,新编第22师于11月12日连克曼西及大曼两地,立即以一部向八莫进击,协同策应新编第38师围攻八莫。
新编第38师2个团和新编第22师约2个营的兵力,于11月上旬对八莫完成包围,并逐渐压缩包围圈。日军凭借有利地形及坚固工事顽强抵抗。新编第38师围攻部队在空军和炮兵的火力支援下,激战至11月24日,连克八莫日军外围据点,并突入城内。日军伤亡惨重,除60余名残余日军泅水逃往南坎外,其余自城防司令原好三上校以下官兵悉数被歼。25日,新编第38师全部占领八莫。
此时、右纵队英印军第36师未遭抵抗,已进抵纳巴附近。滇西方面远征军于12月1日攻占遮放,正沿滇缅公路向畹町推进。
南坎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