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 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七章 实行全面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第一节 日本法西斯面临最后崩溃
一、雅尔增会议,德国投降与盟军战线东移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临近最后胜利。1月中旬,苏军从维斯拉河一线向奥得河一线发动了强大攻势。从2月下旬起,美英联军以渡过莱茵河为目标开始了进攻,德军的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因此,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和处理战后的欧洲事务,已经摆到苏、美、英等盟国议事日程上。
在亚洲、太平洋战场,日军虽然已经遭到毁灭性打击,但日本法西斯还在继续顽抗,日本在中国战场和国内还拥有相当数量的陆军;美国政府认为,要最后消灭日本军事力量,尚需大约一年半时间及付出100余万人的伤亡代价,因而要求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
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及其外长在苏联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欧洲战后处理和对日战争问题。会议决定了对德国作战,直至无条件投降,解散纳粹党和德国国防军,以及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进行分区管辖、惩处战犯、赔款和成立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等问题。2月11日,苏、美、英三国代表签订了关于日本问题的秘密协定(亦称雅尔塔协定),具体内容如下:
“苏美英三强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
(一)外蒙(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
即:
(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乙)大连商业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三)千岛群岛须交苏联。
经谅解,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铁路的协定尚须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大元帅的提议美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
三强领袖同意,苏联之此项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
苏联本身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反法西斯战争文献》,世界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第246~247页。'
从上述条文中可见,美英以牺牲中国主权等作为条件,换取苏联政府同意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两个月或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雅尔塔协定直至6月14日美国才通知中国政府,且在没有四大盟国之一的中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有关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协定。这是少数大国主宰世界、推行强权政治的大国沙文主义的表现。然而,雅尔塔会议的功绩是主要的。会议协调了苏美英三大国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的战略计划,对尽早结束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渴望迅速结束战争,实现世界和平的愿望。
雅尔塔会议后,欧洲战场上的苏、美、英等同盟国军队继续从东西两条战线加速向德国逼近。1945年2月,苏军进达奥得河,3月12日陷科斯钦。
至3月底歼灭德军60个师。4月19日,苏军又从奥得河开始发动全面攻势。
与此同时,在西方战线,美英军主力跟着后退的德军前进,3月初旬到菜茵河,遇到当面德军的抵抗,逐次渡河后,疾向德国中部平原进攻,在鲁尔区展开激战。4月25日,苏军和美军的先遣部队在易北河河畔托尔高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师。此时德国法西斯想单独向英美投降,而继续同苏军作战,但遭到同盟国的拒绝。4月28日,墨索里尼被处死刑,并暴尸米兰。4月30日下午3时30分,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2日,苏军完全占领柏林市。8日24时,德国陆军元帅凯特尔代表德国政府宣布向苏美英法四国无条件投降,并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欧洲战争结束。
德国投降后,盟军的作战重心迅即东移,全力对付日本法西斯。
早在雅尔塔会议刚结束时,苏军就拟订了增兵苏联远东地区的计划,特别是在。月5日苏日中立条约废除后,斯大林便下令增派指挥、参谋人员前往后贝加尔高级司令部、远东方面军和滨海部队。德国投降后,苏军加速对日作战的准备工作,大规模地重新部署了兵力,将其从远达9000~11500公里的西部战区调往远东。1945年3月~4月,远东部队进行了换装,调运到远东的有570辆T—34坦克和其他技术兵器。4月底,大本营最后决定井批准把具有在类似远东自然条件下作战经验的部队从西线调到东线。苏军向远东集中兵力期间,沿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发送了2500列列车,其中1666列运送军队,1000余列运送装备和物资器材,共计13。6万个车皮。从5月6日到7月底止到达远东的有4个集团军(第5、第39、第53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共27个师、12个旅及特种部队。到远东战役开始时,后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1和第2方面军,共有4个坦克和机械化军、80个步兵、骑兵和坦克师、30个旅等,兵力超过15O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6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000辆,作战飞机3800架以上。'〔苏〕华西列夫斯基:《毕生的事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650,第665页。'
总之,至1945年8月初,苏军在兵力和兵器方面,特别是在火炮、坦克和飞机方面,形成了对关东军的绝对优势。
在此期间,由于欧战胜利陆续东调兵力,美、英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优势日益增大。1945年2月下旬,美军攻占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控制了吕宋全岛。接着,占领硫黄岛,并逼近冲绳岛,4月1日,美军在冲绳岛登陆,6月30日攻克全岛,直逼日本本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已经指日可待。
二、日本政治、经济危机加剧,外交求和处处碰壁
法西斯德国的崩溃,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连遭惨败,己使日本的政治和经济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1945年初,日军大本营估计:日本能够有组织地进行战争的时间,“即便竭尽所有努力,大概也只能以1945年中期为限。”'〔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原书房,1970年版,第732页。'
日本国力枯竭,矛盾与危机日益加深。长期的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使日本帝国主义经济走向崩溃。日本是一个岛国,幅员狭小,资源贫乏,难以支持大规模长期的战争。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很大,由侵华战争不断扩大,嗣后又发动太平洋战争,随着在侵略战争中的夫利及长期战争中大量物资消耗,使军费开支逐年增加,发展到无限膨胀的程度。1937年,日本军费开支32。7亿日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234亿日元的14%。1944年,军费开支735亿日元,占其当年国民生产总值745亿日元的98。5%。'日本统计研究所八:《日本经济统计集》第35l 页。'
日本的庞大军费开支是靠在国内大量发行公债、增加税收和对占领区资源的掠夺来偿付的。到1937年,日本政府发行公债累计118。92亿日元,1945年为1295。60亿日元。滥发国债,也远远填不满侵略战争不断扩大所需军费开支的无底洞。因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军费开支53%靠发行公债,27%是靠对占领区国家的直接掠夺,其余20%主要是靠增加税收。'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
公债、税收的逐年增加和扩大,直接导致的是日本国内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以日本1936年批发物价指数为100,1937年上升到125。5%,1945年上升到350。3%。'《日本统计年鉴》第634页。'
物价上涨,使日本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陷入饥寒交迫,衣食无着的困境。到1945年7月,每人每日供应定量仅有280克,其中尚有17。8%杂谷、薯类等代食品。其他生活必需品更是匮乏非常,因而黑市泛滥,人民怨声载道。
总之,1945年春夏,日本“人民处于饥饿、寒冷、囚首垢面的状态,象奴隶和囚犯一样地朝朝暮暮过着忐忑不安的生活。城市住宅由于军需生产的膨胀而极度不足。征用工挤在就地搭起的窝棚里仅仅能够容身而已。”'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
日本的战争经济体制已经面临总崩溃的败局。据联合国和盟军总部统计,如果以1937年为100,日本的生产总指数在1944年达到144,到1945年则降到57。换一句话说,战争末期日本的生产比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减少近50%。到1945年3月底,由于日本海军已彻底被击溃,飞机、舰船遭到毁灭性打击,特别是日本从南太平洋占领区域掠夺战略物资的运输线被切断,国内资源枯竭,储备告罄,其石油储存量仅有40万吨,海主作战已难以保障,汽车所用燃料和重油至二季度即将全部用空。和1943年相比,钢材生产量下降35%,储备仅26万吨,造船业下降27%。飞机制造业的生产在1944年最高时为28392架,到1945年则降到11000架。轻武器的生本下降50%。到1945年7月,日本“燃料保存量,陆、海军加在一起,也只有79800千升(其中海军约20800千升),而当时每月的消费量,即使限制训练和航空战斗,也需要约24600千升;但每月的生产量还不满10000千升。海军的控制量,还不够计划拥有飞机出击一次的用量。”'〔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原书房,1970年版,第825页。'
日本战争经济的破产,加剧了国内严重的政治危机。受战祸深重的广大工农群众,构成了反战厌战、罢工和闹租佃纠纷等各种斗争的主力军。当时的日本虽然整个成了法西斯统治下的军事监狱,但工人的罢工斗争并未中断。1941年至1944年间,即有53443人参加罢工。工人公开反抗困难较大,斗争主要采取了合法的缺勤怠工等方式。据1943年10月日本厚生省的调查,全国重要工厂的缺勤率为14。2%,其中新征用者为17。1%,工人一万人以上的缺勤率为14。8%,有时达24。5%。而且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人民生活的极端恶化,日益增大。在开始遭空袭后高达49%,也就说,有一半的工人不上班。造船业的缺勤率在日本投降前一年从24%,增至52%,飞机工业则从21%增至51%。'井上清、铃木正四:《日本近代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681页。'
日本农民为反对军国主义统治强征粮食和地主剥夺实物的佃租纠纷斗争,从来也没有停止过。1937年,租地冲突共发生4638次,参加者达41000余人。1941~1944年间的租佃纠纷有10648次,参加的佃农91425人。'井上清,铃木正四:《日本近代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682页。'
日本政治危机加剧的另一突出反映,是日本人民普遍存在的反战厌战情绪,明确表示相信战争已失败,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国内出现了广泛地“对现存制度的不满”。据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委员会统计,1944年6月,日本国内对战争抱绝望情绪的人比1943年12月增加了一倍。对战争胜利抱怀疑情绪的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1944年6月~12月从17%增至为32%,1945年6月则达55%,即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此时,日本广大人民群众反战厌战情绪已经发展到“诅咒和怨恨天皇”的地步。据1945年8月日本内务省警保局保安科的一份报告书承认:“最近发生的对天皇失敬、反战反军及其他不轨言论,匿名投书和张贴匿名传单等情况,概括起来是这样:自1942年4月到1943年3月,总计308起,每月平均近25起。而1944年4月至1945年3月,则总计607起,平均每月51起,一直在急剧地增加。”'〔日〕藤原彰:《太平洋战争》,载《日本历史·现代史》第185页,东京岩波书店,1963年7月版。'
如此普遍的反战厌战情绪,无疑是日本法西斯统治土崩瓦解的先兆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政策彻底破产的突出反映。
日本政治危机的加剧,还表现在统治集团内部之政府、军部、重臣之间矛盾的日益尖锐,难以调和。从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政府的六届内阁如走马灯似的先后垮台,其中平沼、米内、第三次近卫等四届内阁,都成为任期三至八个月的短命内阁,可见其内部矛盾之严重。1941年10月18日,日本天皇敕令组阁的东条内阁,由东条英机兼集政府各要职于一身,实行法西斯独揽一切的军事专政,全力推行侵略战争政策,并多次改组,但也未能避免垮台的命运,于1944年7月18日垮台、小矶内阁在1944年7月22日上台后,又因内部矛盾激化无法解决当前危机而于1945年4月5日辞职。
日本统治集团在内外交困,特别在战争全局越来越不利的形势下,于1945年4月7日推出前侍从长铃木贯太郎组织所谓“和平内阁”,逐渐转入公开寻求结束战争的出路,因此,又把议和问题提上了日程。
早在1944年9月,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制定议和条件,希望争取国民政府停止抗战,借以从中国摆脱困境,全力进行对英美的战争。日本急欲与中国国民政府直接会谈,为此竟要南京汪伪政府去为它创造这种直接会谈的机会,由此可见日本统治集团处境之窘迫。11月10日,汪精卫病死日本后,陈公博继承“汪位”,伪政权内部矛盾重重,自顾不暇,益加不可能为日本开解与重庆媾和的渠道。此时,南京伪立法院副院长缪斌诡称,可充当中日议和之说客,“受重庆政府的委托,愿为日华和平谈判而尽力”。'《今井武夫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88页。'
日本小矶国昭求和心切,竟于1945年3月邀他前往东京商讨中日和平问题。此举遭到日本朝野许多人的指责,而缪斌的活动实际上表演了一场政治行骗的丑剧,结果日本的求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