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政治行政机构的革新改善、财政经济政策的确立以及其他各种设施的运用,都必须和上述根本国策相适应,关于下列事项,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1)指导和统一国内舆论,使在打破非常局面上能够巩固国民的决心。
(2)……对行政机构和经济组织应进行适当的改革。
(4)为航空及海运事业的飞跃前进,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5)加速制定国防和产业所需重要资源、原料的自给自足计划。……'〔日〕外爷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书(1840—1915)》下卷,1969年再版本,《文书》第344~345页。'
上述《国策基准》,是日本政府第一次明确制定的向大陆和海洋同时扩张的全面侵略计划。它具体地规定了侵吞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它首次把北进和南进两个方面并列为国策,妄图独占东亚大陆,控制西、南太平洋,争霸世界。《基准》强调以整备国防为主要手段,推行法西斯的内政和经济政策,并以积极的外交相配合,以实现其战略计划。这一侵略性的《国策基准》,一直成为日本政府在亚洲和太平洋扩大侵略所遵循的方针。在以后的年代里,日本政府始终按照这一基准行动。
四、1937年度侵华作战计划
1936年,日本陆海军中央部照例于9月末前制定第2年度的作战计划(年度是从本年4月起至翌年3月止),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升级的准备日趋完善。
日本感到自从实行侵吞华北的计划以来,和英美等国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1935年12月5日,英国外相贺尔表示,英国对华北情势“密切注视”。
次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文告,声明对“华北自治运动”不能熟视无睹。
但是,他们对日本的军火贸易继续在进行。苏联明确谴责法西斯国家在东西方的侵略,但为了自身利益,亦尽量避免激化矛盾,并于1935年3只将中东铁路非法卖给日本。国际联盟也仍在推行着怂恿侵略的绥靖政策。同时,日本看到,意大利自1935年10月侵入阿比西尼亚后,于1936年6月即将其吞并。德国于1935年3月宣布重新发展军备,建立50万军队,1936年3月撕毁凡尔赛和约和罗迦诺公约,悍然进兵莱茵非军事区,并于7月与意大利开始了干涉西班牙的武装侵略。德意法西斯国家在西方的侵略行动,使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受到鼓舞,它急欲在中国扩大侵略战争。
9月3日,恰巧在中国广州北海日商丸一药房的中野顺三被杀,系何国人所为尚属疑问,日本海陆军中央部却借机向中国发难,其出兵计划如下:
海军军令部《时局处理方针》
1。国家需要定下对华惩罚的决心。
2。GF(联合舰队)立即从佐世保方面开始行动。
3。促进对华作战准备。
4。促进现在进行的对华交涉,并适时要求其限期答复。
5。根据中国方面对上项采取的态度,可对河北、山东及青岛进行保障占领。根据情况也可对海南岛进行保障占领。
6。对华作战要极力限定于局部,且准备持久战。
因此,在华中、华南的侨民,要相机使之撤退,但上海可就地保护。'〔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朝云新闻社,1983年增印,第92页。'
陆军参谋部《对华时局的对策》
1。对华中、华南方面,按目前形势,不以陆军行使实力。
2。为预防因抗日行为波及华北而爆发不祥事件,看时机先派1个师去满洲,在锦州附近待机。
3。在华北,万一发生……中国驻屯军应坚决奋力给以惩罚。此时将给中国驻屯军增加上述待机的1个师和关东军司令官所辖部队的一部,有关指挥问题另定。
在以上场合,军队的行动应神速机敏,在最短时间内给以闪电般打击,以最小限度的要求,就地解决问题。
4。其余的关东军作好对苏作战准备,以求万全。'〔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1),朝云新闻社,1969年增印,第91页。'
以上陆军参谋部《对华时局的对策》中,虽主张先侵占华北,但是陆军省主张选择中国的要害地区上海、南京大举进攻。
至于外交如何配合,9月26日,日本陆、海、外3省局长会谈,设计了由外交导致行使武力的三部曲:
“1。促使蒋介石回京,进行外交谈判;
2。如蒋介石拖延回京,则以最后通牒强迫之;
3。如仍不回京,则采取行使实力之手段。”'〔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1〉,朝云新闻社,1969年增印,第92页。'
与此同时,日本海军省部又作出了杀气腾腾的“对华处理方针备忘录”,内容如下:
1。国家迅速确立惩罚中国之决心,尤应促使陆军速与海军采取同一步调。
2。做好对华作战各种准备,并依靠已下令增派兵力之威慑力量,促进外交交涉。
3。蒋介石不回京,或南京政府对我最后要求事项不表诚意时,海陆军应分别进行必要的兵力配备(对华作战)。
4。在不接受我最后要求情况下:
(1)固守上海(海陆军协同)。
(2)对青岛进行保障占领(海陆军协同)。
(3)封锁华中、华南之要地(海军兵力)。
(4)轰炸华中、华南之航空基地及主要军事设施(海军兵力)。
(5)陆军向华北出兵。'〔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1〉,朝云新闻社,1969年增印,第419~420页。'
日本的一个侨民,不知何故被何人所杀,日本政府和军部却掀起轩然大波,决心向中国政府兴师问罪。日本法西斯政府明目张胆地以最后通碟的形式,勒令一个主权国家接受其无理的要求,如遭拒绝就以全面战争相威胁。竟然要以“神速机敏”的行动,给中国“闪电般打击”,占领华北、华中、华南的青岛、上海、南京、海南岛等各要地,并对华中、华南实施海上封锁和空中轰炸,一举灭亡中国。
这就是侵略成性的日本法西斯政府和军部,利令智昏跃跃欲试的真实写照。
1936年下半年,日本没有实现这一侵华计划,只是因为侵略者想选择更为有利的时机而已。
日本1937年度的侵华计划,是在1936年就准备付诸实施的计划上修改而成的。这个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当以中国为敌时,依下列要领进行作战。根据华北、华中以及华南地区形势,以击溃必要方面的敌人,并占领各要地为目的。为此陆军应协同海军击溃必要地区之敌,并占领各要地。海军消灭敌舰队,并控制中国沿海以及扬子江水域,协助陆军占领必要之要地。”
“因此,决定在对华北作战时,除过去的两个集团军(5个师)外,根据情况再增加3个师,必要时还可能在华北5省进行作战。”
“对华中方面原来计划以第9集团军(3个师)占领上海附近,但是这方面的中国军队增加了兵力,构筑了坚固的阵地线,考虑到作战规模将会因此而扩大时,限定在这一狭小地区,对我战略态势显然不利,因此,计划调新编第10集团军(2个师)从杭州湾登陆,从太湖南面前进,两集团军策应向南京作战,占领和确保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在内的三角地带。”
“对华南的作战计划,同去年度一样,计划大致用1个师的兵力。如此,按去年度计划充作对华作战的兵力为9个师,而昭和12(1937)年度增加到14个师。”
日本海军方面认为,限定局部作战可能是不现实的,“必所作出全面战争的计划。海军用兵不能固定在一个地方,它富于机动性,所以一开始就是准备去全中国所需要的地方,用必要的兵力,迅速达到目的。”'〔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l〉,朝云新闻社,1983年增印,第102~104页。'
为了贯彻1937年度侵华作战计划,便于侵华日军各兵团制定具体作战方案,日本陆军参谋部又发出《昭和十二年度帝国陆军作战计划要领》,训令规定如下:
1。日本陆军在华北方面作战的作战要领,大体规定如下:
(1)河北方面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属下部队以外,还包括关东军司令官及朝鲜军司令官派遣的部队,以及从国内派来的部队),以主力沿平汉铁路地区作战,击溃河北省南部方面之敌,并占领黄河以北的各要地。此时,可根据需要以一部自津浦铁路方面协助山东方面作战军作战,也可根据情况,向山西及绥东方面进行作战。
(2)山东方面作战军,在青岛或其它地点登陆击溃敌人,并占领山东省各要地。
2。帝国陆军在华北作战时,中国驻屯军司令官之任务如下:
作战初期要以原有的属下部队确保天津、北平、张家口,可能的话包括济南等各要地,为在华北方面的陆军初期作战创造有利条件,尔后的任务随机而确定。
3。于上述场合作战初期之中国驻屯军作战地域是,独石口以东满华国境以南的地域,至于和山东方面作战军的分界线临时决定。”'〔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朝云新闻社,1983年增印,第139~140页。'
日本帝国主义历来是把中国作为首先要侵吞的假想敌国,照例编制年度对华作战的计划,而且对作战方针、原则与入侵战略方向,以及作战兵力的编成和部署,军事与外交如何配合等等,谋划得愈来愈具体和周密。
第二编 救亡高潮(1933。1~1937。7。6)
第十章 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
 第四节 扩充军备,加强部署,频繁演练
一、增加军费
日本为了扩大侵略,把增加军费、扩军备战作为历届内阁的重要任务。
从1931年12月“非常时期财政”的高桥(是清)的财政,到1936年“二·二六”事件以后的准战时财政的马场(锳一)的财政和结城(丰太郎)的财政,各届大藏大臣都实行军事预算膨胀的政策,使军费的增加逐年直线上升,财政经费迅速膨胀。财政经费的膨胀,主要是因为军费增加。如所谓的“九·一八事变费”,从1931年至1936年,累计达10。7亿日元。这项费用的大部分是以陆海军省费的名目支出的。又如“军备改善费”,从1933年至1936年,陆军方面是4。95亿日元,海军方面是8。37亿日元,两者共计13。32亿日元。
如以陆海军两省省出的合计为军费,同一般会计岁出总额对比,则可明显看出军费比率逐年提高,详见下表:
军费的增长(单位:亿日元)
年度岁出总额军费比率%
193322。58。7338。8
193421。69。4143。5
193522。110。3246。7
193622。810。7847。3
从1933年至1936年的4年间,日本内阁拨出的直接军费即近40亿日元。
实际上军费不只限于陆海军省费,大藏省拨付的军事公债利息总额,递信省的勋章和养老金,内务省的征兵费等,虽属于其他省但仍归于军费的项目还很多,所以军费的绝对数和比率要远高于上述数字。
1936年3月9日上台的广田内阁,更是实行空前的军费膨胀政策,“国策阁议”优先讨论陆海军的“国防”发展计划,完全支持军方的要求。于是陆海军陆续提出自己庞大的军备计划,如陆军的第1次计划:扩充航空、防空设备,第1年度经费约6亿日元,经常费约3亿日元;扩充关东军的兵力,第1年度经费约6亿日元,经常费1。5亿日元。第2次计划:改善日本国内的军备,经费约3亿日元;整备作战资材,经费约1亿余日元。上述经费约20余亿日元,要求自1937年起继续5年至10年'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3页。',海军也提出了以建造主力舰及扩充航空部队为中心的庞大经费计划。为执行上述扩充军备计划,1937年度军费预算总额达到32。7亿日元之多,军费的比重大大增长,仅直接军事费,就超过了岁出总额的69%。
日本政府推行军费膨胀政策,军费连年大幅度增加,使年度财政赤字随着连年增长。为了弥补预算的亏空,一方面修改税制、增加税收,仅在1937年预算中即增税6亿日元。但这同庞大支出相比,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日本政府只有从增发大量公债中寻找出路。从1932~1936年,日本每年发行的公债,都在10亿日元以上,5年间,公债发行总额达71亿日元,年度末公债的余额,从70亿日元增加到105亿日元。
军费膨胀和增加税收加重了日本国民的沉重负担,而公债发行的增长又加剧了通货膨胀,使国民的生活进一步降低,这些都加深了日本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二、扩充军队
陆海军'日本不设独立的空军,航空兵分属于陆海军。'是日本对外侵略的主要工具,对其扩充和加强历来受到重视。特别是日本在1935年1月退出裁军会议后,更以全力发展陆海军,扩充军备,增强实力,力争与世界列强匹敌。到1936年初,月本陆军常备兵力从1930年初的25万人增至40万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69页。'
1936年6月3日,日本在改定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中,确定陆军的扩充军备计划为陆军50个师,航空兵142个中队。根据上述计划,陆军省于11月26日制定陆军军备充实计划大纲,其主要内容是:
1。战时兵力到昭和17(1942)年度,大约配备40个师及与之相应的各部队,航空兵约140个中队及与之相应的各部队。
2。平时兵力到昭和17(1942)年度,大约在满洲配备10个师,国内及朝鲜配备17个师及与之相应的部队。航空兵140个中队及与之相应的部队。同时增加补充、动员、教育、补给、卫生等各项设施。
3。作战物资的整备伴随昭和12(1937)年度至17(1942)年度之间,增加战时兵力,改善编制装备,对其所需作战物资要大部配齐。'〔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朝云新闻社,1983年增印,第96~97页。'
为了上下一致全力贯彻军备充实计划大纲,1936年12月,日本陆军中央部召集各集团军和师的参谋长等人,密示该大纲的精神。“象这种内容属于军事机密,并且在预算尚未决定之前就向下传达的事,这是以前完全没有过的事例。所以这样作,是因为圆满实现这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