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两人经常一起离开图书馆,然后一起走一段路回去。卫芳是何等聪慧的女生,这种情况一次两次是偶然,次数多了她也识趣,跟非明一起去图书馆的次数越来越少。只是每次看着非明去图书馆,难免失落。
三月底,传来X大将在五月份举行首届学生艺术节。可跨院系合作,先在各院系内部表演,选出两个优秀节目,再代表院系参加在五月中旬的全校艺术节汇演。消息传来,不少精力旺盛的文艺爱好者们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
那段时间,各宿舍的卧谈会内容都是围绕艺术节的话题,410宿舍也不例外。
活跃的周倩最先开口:“美女们,我们班开始准备节目了。你们班的呢?”
吴素芬接了句:“我没什么文艺细胞,班里在讨论我也插不上话,反正到时决定好出什么节目,我配合就是了。”
陈小敏嘻嘻地笑着说:“吴素,我比你强一点,会来两下扭秧歌。”
周倩一听扭秧歌乐了,“那你们班集体上台扭秧歌不就行了?男女一起上,肯定壮观。”
周倩的话引来了宿舍里集体哈哈大笑,笑得本来就不是很牢固的铁床不停地晃。
“芳芳、非明,你们班准备什么节目?”
“今天班里在讨论,还没讨论出个结果。汇演那天,乐团是压轴,所以又要加紧排练了。班里的节目,我也就配合了。”
非明同样是抱着配合的心态,虽然说小时候学过点舞蹈功底,但是初中以后就未再登过台,也忘得七七八八了。于是闷闷地开口:“我也不会,看班里怎么安排吧。”
“我们班决定来个大合唱。”
陈小敏一骨碌爬起来问:“《走进新时代》?”
周倩一听不禁皱起眉头,刚想开口就听到涂丽娟问:“这首歌适合大合唱吗?你怎么想到这首歌?”
陈小敏叹了口气,“还不是高二那会儿留下的后遗症。我们学校搞了个什么歌咏比赛,每个班两首歌曲大合唱,其中一首指定是《走进新时代》。很庆幸当时初三和高三两个级因为毕业班不用参加。全校三十几个班,每个班上去第一首就是《走进新时代》。你们不知道有多恐怖,一个下午耳边就不停地响起‘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大夏天的,礼堂里人山人海,下午本来就闷,又不停地循环播放,听到最后我已经有想掀凳子的冲动。我们班是高二级最后一个班,等我们上台时,基本是在发泄。特别是第二首合唱,我们当时选的是刘德华的《中国人》,本来理科班男生就多,排练的时候唱得很有气势的。结果我们上台唱时,人烦躁的情况下就唱得恶狠狠的。据下面的同学说,当时感觉就像一群狼站在台上想咬死人似的,看得台下的同学心里发毛,担心台上的人就此扑下来……”
小敏还没讲完,410宿舍已经“乒乒乓乓”一阵乱响。几个女生笑得乱捶床板,毫无形象可言。躺在床上的人还感觉到在一阵地动山摇时,宿舍的们被敲响了,宿管阿姨的声音传来:“410,肃静!”
410宿舍马上安静了下来,但没过几分钟,大家捂着嘴低低地笑着。小敏接着说:“你们不知道啊,那段时间,我拿起筷子耳边响起的是‘我们唱着东方红’,拿起书本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值日拿着扫把打扫卫生也是‘我们唱着东方红’,骑着自行车还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实在太可怕了!”
周倩忍不住逗她,“小敏,你可以想着‘当家作主站起来’啊。”
大家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卫芳笑着说:“我倒是很好奇,这个狼族版本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正从床上爬下来的陈小敏听后说:“好,我表演给你看。”说完,往卫芳床上扑去,“就这样!”
一周过去了,各班的节目都已经开始热火朝天地排练,而非明他们班里连表演节目都没有敲定下来。下课后,大家又在讨论艺术节的节目问题。有人提议舞蹈,但是问了下班上的同学,有舞蹈功底的人只有两个人。当然不包括非明,因为她的舞蹈功底早已荒废。于是这个建议被刷了下去。接着,相声、小品、独唱……全被刷下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乱糟糟的。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隔壁班的节目进展的也不尽人意。非明想了想提议,“要不大家考虑一下合唱?”
傅非明极少开口,她这一开口全部人都安静了下来,视线整齐划一地移向她。
一个声音冒了出来:“合唱是相对简单点,但是咱们班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男生一开口把女生的声音全压下去了。”
“刚刚不是有同学说隔壁班的节目进展也不尽人意吗?何不考虑一下,两个班合作?”
“非明,你的意思是,到隔壁班借女生?”
非明摇摇头。
“我的想法是不要大合唱,出个小组合唱。把两个班的同学都集中起来,男女生各选出几个声线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其他的同学做幕后工作支持。”
卫芳第一个支持,“如果需要伴奏,我可以找乐团的同学支援。”
又一个支持的声音:“这个主意不错,咱校的交响乐团响当当的,有他们出马首先就压住场了。”
非明的提议得到了一致通过。当大家问唱什么曲目时,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半个月亮爬上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大家觉得如何?”
非明的话音刚落,一个支持的女声响起,是班上一个叫黄莺的女生:“这首好,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最重要的是易学易唱,整首曲子的旋律平稳,合唱协调感很强。上中学时,我参加过合唱团,懂得一些演唱技巧,排练的时候用得上。”
于是,节目就这样暂时定了下来。与隔壁班合作的沟通事宜由班干部负责,伴奏由卫芳负责,至于上台人员的甄选就交给了黄莺。非明则成了节目的总负责人。
第二天,工商管理XX级的节目正式敲定。节目一旦敲定,进展就很快。经过反复挑选,最后男女生各选了六个人。非明没有上台,但是她比大家还忙,除了看大家排练外,还要考虑舞台,造型、服装等等。因为她想要的不是十二个人往台上一站,整齐张口唱的效果。既然是青海民歌,她想排出个带点民族特色的。非明脑海中呈现了这样一幅画面:静谧的月光下,微风阵阵、树影婆娑,一群青年男女满怀欣喜,低低地吟唱着优美的歌曲。
演唱、伴奏都不需要非明操心,而她要做的是整体舞台效果的把控。首先就在服装上下功夫,非明想了又想,最后决定选用带点维吾尔族特色的服装,但又不想完全就穿着外面租回来的服装。这个太有难度了。
正在非明为服装一筹莫展时,碰上杨骋,他给非明解决了这个难题。原来他有个好朋友是学服装设计的,听非明说后,答应给她介绍。
于是,非明认识了美院服装设计系大三的学生………安素,一个长发飘飘,身穿麻质长裙,灵动飘逸的女孩,与她的名字相当吻合“安之若素”。经过一番沟通后,安素满口答应帮忙,并笑着承诺会用最低的成本制作出令他们满意的服装,还可以帮他们设计上台的造型、妆容。另外,在演出那天,她会来他们学校做整体的着装风格调整。
非明惊讶地问“难道做好的服装,临上台了还能作改变?”
安素笑了笑说:“当然,细节的调整和搭配,整体的效果都可能完全不同。”
她给非明简单讲了一些服装的搭配技巧。非明不禁打心里佩服这个自信、灵动的女孩。
工商管理XX级的节目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大家只要一有空就聚在一起,由最先学唱开始,到后来对唱、合唱,黄莺一次一次进行调整。为了达到最佳效果,还进行逐个人演唱,大家来互相点评、比较,让大家发现自己需要注意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然后再一轮接一轮地集体合唱。而黄莺耐心地给每一位同学进行演唱技巧的指导。小组合唱看似简单,实际上要唱得好比大合唱要难得多,只要出现一个滥竽充数的,很明显就听得出来。
卫芳软磨硬泡地找来了校交响乐团的同学来帮忙伴奏,很快就到了经管学院内部表演的日子。在表演前几天,合唱小组和乐团开始一起排练。于是,排练场地转移到了练习室。到后面,每一次排练非明都到场,跟黄莺、乐团的同学一次次地沟通,想要展现出什么样效果,同时,也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不知是不是有学校大名鼎鼎的交响乐团助阵,大家的情绪高涨,演唱越来越到位。安素给合唱小组设计了两组服装,女生的是月白色雪纺及膝连衣裙配带民族图案的蓝色马甲,男生的是蓝色缎面衬衫配白色长裤及带民族图案的腰封,很有月色下静谧的美感。表演前一天,大家进行了带妆彩排,妆容色系也是安素帮忙搭配。
最后一次彩排时,非明突发奇想地重新调整了一下队形。原本中规中矩地站成前后两排的,被非明调整成男女分开各站两排,呈八字形,这样在合唱过程中,两边可以进行略带情景式的表情交流。这个调整出现了很好的效果。宋文正看了不禁称赞道:“这个节目不想拔经管学院的头筹都难。”
?
第30章努力加餐饭
?经管学院XX级的小组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果然如宋文正所预料的那样,拿了全院第一,成为代表学院参加全校艺术节文艺汇演的节目之一。结果一公布,大家兴奋地抱成一团。
非明也很开心,但是她觉得似乎还缺了点什么,可一时之间又想不出来。
卫芳不知道吃错什么,半夜起床上了好几次厕所,折腾了一晚上没睡。早上起床时,人都是有气无力的。上午是专业课,不敢随便翘课。幸好只有两节课,卫芳坚持了下来。一下课后,她便说回宿舍补眠,让非明中午帮她将饭打回宿舍。
节目只需如往常排练,非明闲着没事又往图书馆跑,准备借两本闲书回来看看。上午的图书馆人不多,非明在文学类的书架上随便翻着。随手抽出本书,翻开看了几页觉得挺吸引人的,索性靠着书架看起来。对于非专业书籍,她看起来速度非常快。一是因为不用去钻研,二是陈皓以前有对她阅读速度有过刻意的训练。从开始看书逐字逐句地看,到后来能一目扫数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她上图书馆上的勤快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她阅读速度快,厚厚的一本书她能很快看完。
非明就这样半靠在书架旁将书看了一大半,直到书本被人抽走。她不用猜也知道是宋文正,抬头将书抽回。
宋文正惊讶地看着被非明拿回去的书:“你看了多久?这么厚的书就看了一大半?”
非明看了看宋文正的手表,发现时间不早了,都到午饭时间,合起书本。
“来了好久了。”说完,又随便抽出两本书,与宋文正一起离开图书馆。
两人来到离图书馆最近的小饭堂,小饭堂人少,但是饭菜也较贵,所以非明并不常来。两人各自点了份荷叶蒸饭,另外又给卫芳点了一份打包回去。
蒸饭刚端上来,非明听到邻桌的男生在通电话。那时,手机对于学生还是奢侈品,有手机的学生都是家境较好的。小饭堂人少,对方讲电话的声音也不小,一字不落地飘进非明耳里。从他讲的内容可以大致猜出是一对分居两地的小情侣。其实说了什么,非明并没有刻意听,但是最后那句话,却令她的眼泪瞬间就涌了上来。其实就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句话:“要多吃点饭,注意照顾好自己。”
听到这句话,一首诗就那么自然而然地涌上了心头。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五一前,非明已接到消息,陈皓已顺利接到伯克利大学的入学通知。签证、机票等全部办妥,五一过后就出发。那段时间,非明刻意让自己忙碌起来,将很多时间都投入到艺术节的节目准备中。如今,两人相隔的不再是几千公里,而是太平洋。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再见之日,或是许多年后,或是永不再见。当初陈皓提出分手时,非明心里也曾怨他,但更多的是默默地牵挂。而此刻,她却突然就想通了。爱也好,怨也罢,始终还是牵挂着他。对日夜牵挂的人,最终还是希望他能吃饱穿暖、照顾好自己。或许,此刻让她与陈皓通话,末了她也会说出同样的话“要多吃点饭,注意照顾好自己。”
宋文正不知所措地看着非明,前一刻还好好的人,怎么突然就哭了呢?哪里出问题了?他真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禁担忧起来,“非明?”
非明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将眼泪擦干,低声说:“努力加餐饭。”这句话既是对陈皓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说完,拿起筷子认真吃饭。
为了转移非明的注意力,宋文正跟她聊起了艺术节节目。
“你们的节目真的很棒,全校汇演时肯定会轰动的。”
“对了,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但是又想不出来。”
“哦?你想想看,是哪方面?”
“有没发现,整首曲子很平稳,没有太大的起伏。”
“这首曲子本身的基调就是这样。你有另外的想法?”
“我设想的画面是静谧的月光下,一群青年男女满怀欣喜地吟唱着优美的歌曲。但不是一直很平缓的感觉,就像一群年轻人在一起玩,总有起哄热闹的时候对吧?”
宋文正点点头,低头想了想后说:“你是想在里边加些欢快点的元素?”
非明突然面露欣喜之情,“我明白了,如果能再加入一种乐器的伴奏,效果或许更好。”
宋文正笑着问她:“你是想加入手鼓?”
“嗯!”非明猛地点了下头,然而很快又面露难色,“上哪找会打手鼓的人呢?”
宋文正哈哈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呀?”非明不解。
“因为我认识会打手鼓的人啊。”
“真的?”
“当然!”
“但是人家愿意帮我们吗?”
“放心,他是个很热情且热心的人。”
“谁呀?”
“一个维族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