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尉的名头,赵桓很久以前就听过,一直以未见其人为憾,姚平仲率军进京后,赵桓在福宁殿召见了姚将军。
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小姚第一次见新皇帝,急于给东家一份见面礼,于是献出了奇袭金军,生擒宗望,救康王(其时康王赵构已赴金营为质)的计策。
赵桓很赞同这个建议,于是决定由姚平仲率七千精锐袭击金营。
二人知道沉稳老成的老种将军一定不会赞成这种冒险,于是,这样的大事,竟然没有知会小姚的上级领导宣抚使种师道,倒是知会了李纲。李纲没有反对,他的意见也不怎么管用,毕竟姚平仲的部队暂时是不归他管辖的,以李纲的意愿,给女真人一点颜色看也是好事。
虽说是奇袭,但保密工作却做得相当的差,出兵前三天,东京人就在流传勤王大军要主动出击金军的消息了,这样的情报同样也传到了金营。
二月初一,姚平仲率领七千兵偷袭金营,反中完颜宗望(韩离不)埋伏,大败,姚平仲不知所踪,从此消失在历史舞台,据野史记载,他后来逃到四川青城山当了道士,活了八十多岁。
偷袭失利,对于当时的战局原本是发生不了多大影响,宋军也不过是损失了一小股力量,这件事真正影响的是赵桓那原本就不坚定的心,此战一败,他再也不敢与金人言战了。
而以李邦彦为首的主和派开始抬头,矛头直指李纲,说我们说和谈吧你要开打,现在打败了吧。
完颜宗望也派使来谴责北宋人不讲信用的做法,并要个说法。
说法当然是找替罪羊,两位主战派领袖李纲、种师道当然是不二人选,于是赵桓下诏罢免李纲,同时重新答应了女真人之前开出的条件。
代替李纲出任尚书右丞的蔡懋上任后,基本上执行了不抵抗政策,命守城士兵卸下盔甲,拆除防具,解散地方乡勇,以讨好女真人。
但是此时的东京,已不是软弱摇摆的北宋政府所能控制,一股积蓄已久的烈火早在地下运行,随时可能喷薄欲出。
学生,太学生们。
政府的软弱无能,最大的受害者只能是东京的平民百姓。为了满足金人开出的天价赔偿条件,赵桓下令全城民间的金银一律充公,私留者重处,一时城中财富被掠之一空。而东京城内的粮食供给也发生了困难,物价特别是食品的价格疯涨,加之天气恶劣,一时饿死冻死的贫民数不胜数。
后来勤王大军到达,东京人看到了击退金军的希望,结果是才受小败,高层就趴下了。
主战派领袖李纲、种师道被罢的消息传到街头巷尾后,平民们愤怒了,更加愤怒的是太学生们。
与已经入仕做官的文官不同,太学生们是帝国未来的国家栋梁,虽然他们的社会地位很高,但是他们的利益和理想在明天,这使得他们比只保今朝的官员们更关注国家的命运,而靖康元年的帝国,他们看见的是当政者正在带领这个国家一步步走上不归路。
年轻的他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在他们的领袖陈东的带领下,他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
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出身于贫寒的知识分子世家,后来考入太学,是学校里的积极分子,性格乖张,文风犀利,喜欢抨击时政,言辞之激烈,到了每每参加宴席,客人们见陈东都纷纷离席以避祸的地步。
因为如此,陈东在太学里呆的时间也很长,一直没有得到政府的调任,靖康元年的时候,老太学生陈东已经三十九岁,成了老油条。
赵桓上台后的几天,陈东就联名太学生们向新皇帝上书示威,要皇帝处置徽宗时代的六大权臣(蔡京、王黼、童贯、朱勔、李邦彦、梁师成),号称“六贼”,理由是他们造成了今天时局的败坏。
这份上书无论是在民间还是朝堂都有足够的影响力,也非常符合赵桓的心意——对他来说,抵御外敌的渴望远不如进行内部的政治洗牌,将对自己的皇权有威胁的政治势力铲除。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初三,在陈东上书后的第五天,钦宗下令对“六贼”中的三个进行了处置:朱勔放归田里,随后赐死;贬黜王黼为崇信军节度使,永州安置,随后将帅哥宰相诛杀于前往永州的途中;赐李邦彦死,籍没其家资。
六去其三,剩下的童贯有兵权,跟随赵佶南逃,暂时除不了,梁师成和蔡京都在赵桓上台的路上立过功,尤其是梁师成,没梁公公庇护有他赵桓今天吗?开始赵桓没打算动梁公公,对蔡京也只是贬官让他回乡养老罢了。
陈东不干了,连接着联名上书,将火力重点放在了梁师成的身上,说梁师成留下来是给童贯等人当内奸,并打起了文字官司,说当初东京城里的妇女们流行的首饰、衣服之上,多以“韵”字为饰,这个死太监听了拍手说这和郓王的“郓”字同义,看来郓王将来要坐天下,明显是郓王一党的嘛。
在陈东的率领下,倒梁势力凶猛,赵桓受不住,很快放弃了保护他的昔日恩人。靖康元年正月十二日,赵桓命梁师成与李税等人将宣和殿的珠玉器玩送往金营,将梁师成骗出宫中后下诏公布其罪行,责授为彰化军节度使,遣使押赴贬所,正月二十九日行至八角镇(今河南开封西南)的时候派人将他缢死。
帝国太祖曾经立下过誓碑誓不杀一名士大夫,所以北宋帝国历代的政治斗争不管多复杂,文人们最惨的结局都只不过是贬官流放,而柔弱的赵桓皇帝上台后的政治洗牌却是最残酷的,一律诛杀,实令人不解。其实这也能看出赵桓软弱的本性,仓促上台后的钦宗皇帝毫无主见,主战派主和派金人太学生哪一边的势力占据上风,他便附和谁的决定,完全没有一丝的刚性和原则。
出卖旧恩,出卖国家,只要能保命,赵桓都可以。
将他簇拥至帝国的权力顶端,是这个帝国最大的悲哀。
听到李纲、种师道被罢免后,陈东不干了,靖康元年二月初五,陈东带领着三百太学生走上东京街头,游行示威,抗议当权政府丧权辱国,要求恢复主战派领袖李纲、种师道的职务。
一路上,东京的民众也加入了游行的队伍,到宣德门外时,示威队伍已达数万。
李邦彦退朝出来,正好遇上请愿的太学生们,对这个一心卖国与金军求和的浪子宰相,群众非常痛恨,向他扔去了臭鸡蛋和石头,吓得李执宰屁滚尿流。
赵桓开始派吴敏、耿南仲去劝说陈东,说金兵退后就恢复他两人的职务,陈东不干,说二人不恢复职务金兵何以能退?
开封尹王时雍带兵前往宣德门,企图以武力威胁太学生们退散,结果差点被围打而死,狼狈地跑了。
群众的怒火越来越高涨,他们在太学生的带领下冲进了朝堂,砸碎了登闻鼓和其他一些办公设备,有太监上前阻止,被殴打至死。
集会活动开始演变成暴力活动,看太监就打,结果有二百多个太监被群众活活打死。
赵桓看到局面无法收拾,解铃还需系铃人,他派人去找李纲和种师道,结果去找李纲的太监朱拱还没出宫就让群众给打死了。
种师道闻讯赶往现场,对群众说皇上已经恢复我和李大人的职务了,并顺便鼓励大家一起抗击金军。
在种师道的主持下,场面才趋于稳定。
当天,赵桓重新恢复了李纲、种师道的职务。
接到任命书的李纲一声叹息,他知道作为一名臣子,其实这已是他政治生涯中无法抹去的污点了,他这个官是民选的,是皇帝在被威胁中给的,从此之后在皇帝和众臣的眼中,他就是一名对皇权造成严重威胁的对象。
不管如何,靖康元年二月初五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挽救了帝国的命运。得知李纲、种师道被重新任命的决定后,完颜宗望(韩离不)叹了口气,从纯军事角度上来说,只要宋人不主动放下武器,他就没有攻占东京的可能,而且还有随时被吞掉的危险。
他决定撤退,不过收获已经颇丰,宋人已经答应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又收获了黄金二十万两,白银四百万两,发了一大笔横财。
二月十一日,东路军从开封撤退,李纲、种师道、张叔夜等人都建议,现在的金军荷包满满,是一只喂饱的狼,如果率兵追击,必然大胜。开始赵桓同意李纲等人的建议,李纲率兵十万,以护送为名跟在东路军后面准备随时出击。刚追没多久,赵桓又派人让李纲把部队带回来,说前线最新战报,西路军那边完颜宗翰(粘罕)已经放弃太原大军南下了,必须把部队留下保证开封的安全,李种二人的追击计划又成了泡影。
但不管怎么说,东京算是暂时脱离了危险。
五
东路金军撤退后,赵桓接手要处理的棘手事很多。
首先是老爷子的问题。
赵佶南逃虽然起初是一个人跑的,但是很快,以童贯、蔡攸为首的大臣没跟新皇帝请长假就跟着跑了过去,一路跟随到了镇江。在镇江那儿,赵佶开始后悔当初让位的决定了,北边就交给儿子吧,在东南他以太上皇的诏令号令江浙各地,并且截流了东南一带的粮兵,并令东南的兵马不准前往东京勤王,大有在东南搞个小朝廷的意思。
东路金军北返后,按赵桓的想法,是要立即严惩那些擅自跟随赵佶南逃的官员,但李纲劝说如果惩罚过严,恐怕会逼迫童、蔡等人挟太上皇造反,不如先给他们一个轻微的惩罚缓解矛盾,迎回太上皇再找他们秋后算账。
赵桓听取了李纲的建议,在二月中旬降旨,贬蔡京为秘书监、分司南京,贬童贯为左卫上将军致仕、池州居住,贬蔡攸为太中大夫、提举亳州明道宫、任便居住。
随后赵桓又派李纲去镇江慰问老皇帝,表示了儿子赵桓对他的思念之情。
镇江,赵佶也快呆不下去了,特别是金兵退却后,江浙一带的官员又都重新听从了东京那边的调令,搞小朝廷的想法成了泡影,虽然很不情愿,但他还是磨磨蹭蹭地回到了东京。
赵佶回到东京后,赵桓开始秋后算账,拥护太上皇的童贯和蔡攸均于贬地被诛杀。
其次是对付西路金军和解救太原的事。
西路军主帅完颜宗翰(粘罕)比较郁闷,眼睁睁地看着东路军完颜宗望(韩离不)直捣东京,在东京城下吃肉喝酒拿银子,而他的西路军滞留太原城下,却啃不下张孝纯、王禀这块骨头。
当然,宗翰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虽然太原城没有打下,但是却成功地阻击了北宋方面对太原的援军。太原被围后,河东名将朔州知州观察使孙诩带两万宋军(一说为两千)援助太原,孙诩离开朔州后,朔州城发生了叛乱,很快落入金军手中,而孙诩的队伍知道后方失守后军心不稳,与金军交战很快溃败,孙诩战死太原城外。
孙诩兵败后,府州知州折可求、军马使韩权、晋州知州罗称、延安府路援兵刘光世几路人马合兵于一处,前来太原城解围,在太原城郊与金军展开大战,双方激战一天,胜负难分。宗翰后来命一支部队悄悄潜伏到折可求营寨后方,突然出击。刘光世部看到折可求被抄后路,先顶不住,开始向后方撤退,宋军阵营大乱,罗称、韩权战死,整支部队基本全部被歼灭。
两支援军被灭后,太原城成了孤城,但在知府张孝纯大将并州府副总管王禀的坚守下仍固若金汤。
宗翰看到东路军那边将赵桓的竹杠敲得当当响,自己也很动心,于是派人去东京也要求宋人给西路军劳务费。不巧的是,使者到达东京时,正是东京援军涌至、赵桓信心满满的时候,宗翰敲竹杠的想法遭到了拒绝。
宗翰生气了,看来要银子得亲自跑一趟,于是他命手下大将银术可继续率一部分兵力围困太原,而自己继续南下,相继攻破威胜军(山西沁县)、隆德府(山西长治)、高平(山西高平)。
西路军南下的消息惊动了赵桓,原来就同意了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给金军,赵桓派大臣路允迪拿着割让太原的诏书至高平宗翰营中。
宗翰大喜,得来全不费工夫,他带着路允迪回太原,让路允迪入城宣读诏书。
路允迪人太原宣诏书,但张孝纯和王禀却拒不受诏。王禀带着路允迪到太原城楼上让他看看太原城中的军民,说太原城的男儿们每一块骨头都是硬的,你去告诉女真人要城只管来打,要降没门,我们是山西纯爷们。
招降不成,宗翰一时也无招,只好命大将银术可继续围城,自己率兵回云中整休。
无独有偶,东路军回军途中也拿着北宋政府的诏书到他们未攻破的中山、河间二府去招降,说你们老大同意把城给我们,你们降了吧,结果两地的守将同样选择了拒诏,东路军只得动兵攻城,不克。
听到三镇都不降的消息后,再加上李纲、种师道反复向赵桓强调三镇的重要性,赵桓下诏固守三镇,并派兵驰援三镇。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五月,赵桓派秦凤经略使种师中由井陉进河东,熙河经略使姚古由德隆、张颢由汾州北上,三支部队共同援救太原。
种师中就是《水浒》中常提及的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的弟弟,历任环滨邠州知州、庆阳府知府、秦州知州,侍卫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房州观察使,奉宁军承宣使。
金军入侵的时候,时任秦凤经略使的种师中率二万秦凤军奔开封勤王,还没到开封,金军已退,只好率军驻守于滑州。
东路军撤军途中完颜宗望(韩离不)收降中山、河间不成,留兵围攻,种师中率秦凤兵先解中山、河间之围,金兵没有和援军过多交锋就北返幽云。
随后赵桓命种师中由井陉路出兵,和姚古成掎角之势,一起援救太原。种师中进驻平定军,乘胜克复寿阳、榆次等地,但由于姚古、张灏的部队还未及时跟进,秦凤兵势单力孤,种师中又返回屯兵于真定。
此时在东京,知枢密院事许翰收到军情,说宋军三路大军逼近,西路军已经准备从太原城撤退逃跑,于是几番下令让种师中快速进军,并责备小种经略畏敌不进。
种师中接到枢密院的命令后叹了口气,说逗留怯弱,是从将者的大罪,我从少年即在西边从军,现在老了,岂能接受这种罪名,于是约姚古、张灏分道俱进,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