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家传奇--漂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漂泊家传奇--漂魂-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六清早,按照预定计划,在袁丹凤的带领下,肖骁霄和刘梅一行十二人,赶往桐山。桐山,属于长河地区大瑶山准原始森林地带一部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古人对大瑶山开发较晚的一部分地区。在人类完全依靠自然资源的年代,这里山民们的生活是很滋润的,一片莽莽苍苍的森林,可谓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山民打猎伐柴,自给自足,正所谓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算是人间的世外桃源。

  然而,大自然的返过头来终于惩罚人类,桐山的山民们终于发现,野猪没了,飞鸟尽了,猛虎跑了,豹子逃了,树木也开始变得纤细了……

  所谓穷则思变,山民们毕竟是敏锐的,他们在寻找出路,要突围莽莽群山的包围圈,可惜,这里居然变成了先进文明“遗忘的角落”。

  山民们需要突围的资源,没有!

  山民们需要突围的知识,没有!!

  山民们需要借助的外力,没有!!!

  怎么办?山民们在经过痛苦漫长的思考历程之后,终于明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时代,无非就是拜了孔老二,苦读若干年,参加科举取仕,梦盼金榜题名时。在今天的所谓文明时代,就是参加比科举更加高级的高考,只要不名落孙山,即可鲤鱼跃龙门,光宗耀祖了!

  这一切,犹如桐山这万年常青的花草树木深深扎根这块土地一样,更加深深地烙印于山民脑海里的每一个可以思考的细胞。即便如此,直至今天,才听说是在去年的高考当中,桐山大地,终于走出了自人类历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而在今年的高考当中,桐山居然有了三个子弟考上了大学。创造这个奇迹的,山民们将其归功于桐山小学的狄龙杰老师。

  这次,袁丹凤联系采访的正是狄龙杰老师。外界的盛传,使得狄龙杰老师蒙上了传奇色彩,因而,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袁丹凤。她告诉大家,比较起来紫坪小学,桐山可能更加艰难,毕竟紫坪小学早早地走出了大学生。但是从发展的趋势看来,桐山小学的巨大潜能令人刮目相看。而为什么会有这种决巨大的潜能?这在当前看来,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谜。所以,袁丹凤决心一探究竟。

  抵达桐山小学很顺利,先花四十分钟左右,从县城先乘坐中巴车到山门镇,然后转换乘小四轮,在盘山公路上旋转前进,花费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见到了“传奇老师”狄龙杰!

  乍一看,狄老师四十左右,穿着当前公务员那种中山装,头发整齐有形,但是毛质缺乏光泽感。他的脸色很白,甚至因此感觉到他有点弱不禁风的模样。他很和蔼地和大家打招呼,首先是袁丹凤和他握手。


()免费TXT小说下载
  之后,袁丹凤将肖骁霄以及其他小记者介绍给了狄老师。一番寒暄之后,狄老师带着大家参观桐山小学,学校很小,就两排红砖瓦房,外加附属杂用瓦房。中间是泥土操场。整体环境虽然简陋,可是总觉得很舒服,没有那种破败和落寞的感觉。

  肖骁霄和刘梅很惊诧于这种感觉。一个环境建设或者维护的好坏,直接折射出一个人的心灵环境好坏,看来,狄老师的心灵是舒服和美好的。所以,才有这样的环境,进而才能在他的手上结束了桐山没有大学生的历史。忽然间,不知道怎么地,下起大雨来了,一阵阵寒意袭击着大家。于是,狄老师赶紧招呼大家进入一间教室。

  教室里很暖和,原来是细心的狄师母在里面生了两盆木炭火。教室了悬挂了很多书法作品,可见是同学们自己的。刘梅看着狄师母,深深地感觉到了她的细腻和默默关怀,这是对狄老师某种意义上的巨大支持,也许是她某种意义上为了狄老师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尽管她还不知道狄老师成功背后有她多少功劳,可是按照一般原理“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站着一个坚强的女人”而言,面对这么能够深入细微深处照顾人的举措来看,给狄师母这种结论十有###是不会错的。而肖骁霄看着刘梅的神往,似乎明白了什么。

  狄老师的教室里还有几个周末没有回家的学生,狄老师告诉大家:“平时周末他们都是要回去的,今天因为天气原因,所以没有让离家较远的学生回家了。因为学校有比较符合自身要求的规定,周末学生必须上山打柴,一部分柴火供家里和学校使用,一部分好好劈好,每个月集中卖到山外面去,得到的钱一部分贴补家用,另一部分作为学费预先存入学校财务处,这样他们就不怕未来有失学的可能性了,更为重要的就是,不能让他们忘本,他们是山民的儿子,他们是靠自己砍柴火成长起来的山里孩子!”

  肖骁霄敏锐地问道:“狄老师,您说的‘比较符合自身要求的规定’具体内容是什么呢?而且我还要问,这个规定是不是符合人权的基本要求?”

  面对肖骁霄不动声色的挑战,刘梅和袁丹凤暗自担心,用人权问题来衡量一个学校的规定,在这种环境下,恐怕有点匪夷所思,不知道肖骁霄葫芦里卖什么药。更为可能糟糕的就是,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引起狄老师的内心不满,说不好,今天的整个交流活动就这样砸了。但是,话已经出口了,水已经泼出,没有收回的可能性了,大家只好紧张地看着狄老师。

  狄老师确实感觉到有点以外,但是他很快明白了,这就是走出了山里的孩子和还在山里孩子的最本质区别的某种表象的锐利表现。但是他确实也感觉到迷茫,这个人权的基本要求,可能连提问者也搞不清楚是什么内涵,他当然也是无从准确地回答?怎么办?

  但是很快间,狄老师自信地回答说:“我深信一点,不同环境下,思考人权的基本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我看到一片文章写到过,说是一个住在省城的年轻作家随同采风团到西藏边疆体验生活,看到边防战士们头发丢了,脸肿了,体形变异了,等等。他认为这个是违背人权准则的,于是就要生气地离开。可是一个战士对他说,如果没有他们作为战士的头发丢了,脸肿了和体形变异了,那么,全国人民都要头发丢了,脸肿了和体形变异了。他们是牺牲了个人的小人权,而成就了全民族的大人权。”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深为感动。狄老师继续说道:“我们桐山小学根据同学们的特点,并没有把升学率作为学校根本宗旨。当然,我并不否认,确实我们桐山本来就没有大学生,反正到了我这儿出不了大学生也没有什么丢脸的。所以,我决心塑造他们一个健康的心灵,就是让他们从考上大学的桎梏里面脱离出来,正确地对待自己深处山区的现实。也就是在不忘记自己本份的前提下,尽量掌握更多的知识文化,做一个与祖辈们不一样的山民。”

  这一点,肖骁霄心里是很明白的,在中国,从封建社会到今天的伟大社会主义,很多读书人最终的结果是,大学考不上,农活做不了,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成为废人一个。

  狄老师继续说道:“所以,我做了桐山小学的校长之后,我没有要求,至少没有明确倡导要求从小树立考上大学的要求,我就是要求桐山小学的学生,每天学会一点知识,每周砍一担柴,每月学会唱一首歌,每学期学会一样乐器,每年给父母一个惊喜,毕业时学会了一样有用的技能,还能写出一手好字。”

  这是何等务实的教学宗旨,肖骁霄明白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在这种没有什么“雄心壮志”的无为教学条件下,经过狄老师悉心栽培的苗子,一部分顺利地上了初中,又一部分上了高中,于是这时候,浪海淘沙,有桐山小学毕业的学生考上了历代以来祖宗们梦寐以求的大学,终于结束了桐山人类有史以来没有大学生的局面。

  这些还是不足为道的,狄老师更为彪炳千秋桐山的功勋是,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也会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安心地留在了山区。即使外出南下打工,他们也拥有了一定的资质,不会因为没有知识而受到无缘无故的歧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漂泊家传奇--漂魂(19)
狄老师继续说道:“所以,根据我们这些具体规定,我个人认为,应当是符合人权的基本要求的。不知道这个回答,是不是让小记者们满意。”说罢,狄老师向大家微笑着点了点头,结束了自己一次比较艰难的发言。

  接下来,袁丹凤和其他小记者们一一提问,向狄老师问明白了自己心中的各种疑虑。之后,几个桐山的小学生还向大家表演了二胡、电子琴、笛子、风琴等等乐器表演,最后他们挥毫泼墨,表演了书法作品。正在这个时候。狄师母来了,她招呼大家去吃饭。原来雨已经停了,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

  狄师母把大家带入一间房子,摆着两张桌子,旁边的灶火熊熊,传递过来不少暖和的气息,十分惬意。很快,一桌子菜就上来了,全是山里货,有晒干的蘑菇炒肉,刚刚熏制好的腊肉,还有刚刚捞出池塘的新鲜鱼,冒着香气的白花花米饭,还有其它叫不出来只有山里人才知道的山货。怎不能叫大家胃口打开,食欲猛增?狄师母一直提醒大家慢慢吃,煮了很多的,不要那么急。但是面对如此美味,还有谁能够顾及斯文呢?

  饭毕,狄老师说还要赶去外面做事情,他和两个学生带着锄头、箩筐等工具就出发了。肖骁霄一行也就告别杨师母,准备步行出山。

  到了外面的一家小商店,大家买了饼干和汽水等干粮,打点好行装,前前后后,走上桐山河边的小石径,开始了大约四十里征程。小记者当中,很多都是县城的,而且是第一次走出县城。开始的时候,他们十分活跃兴奋,可惜步行还不到十里路,就有人走不动了,而且脚也磨出了泡泡,十分地不爽。大家无奈地看着肖骁霄,等待“老大”发话。

  肖骁霄知道,只要他还在雪峰中学,只要他还出现在记者团的活动当中,一切都还得听他的。但是他还是比较照顾袁丹凤的面子,跟她商量了一下。之后清点人数,总共有三位小记者实在是走不动了,有两位虽然也很累,但是对“老大”说,今天就是爬也要爬出桐山,精神实在可嘉。

  袁丹凤要求鲍廷玉带着走不动的三位小记者,翻上半山腰的公路拦车,约好在山门镇去县城的车站会合。顾月月写了一个地址,要他们去自己姨妈家里等待一下,因为她们不可能在车站等待三四个小时啊。这种安排很周到,肖骁霄深深为记者团的兄弟姐妹们高兴,在野外,大家的思想是十分努力和认真的,特别是这种互相照顾的友爱精神,是团队最为可贵的精神。

  剩下的小记者们就在原地休息了一会儿,再继续前进。大家开始观察桐山河的流向,并根据裸露的河床,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判断方向。

  看到那种大大的、圆圆的、古董的只有在电影里面才能看到的水车,大家尖叫起来,纷纷拍照留影。

  看到吊脚楼,纷纷唱起《小背篓》,遗憾的就是,没有那一身民族色彩的行头。

  看到竹排,纷纷跳上去,要船家放排,过一把瘾就无憾。

  看见了河边一大片桦树林,大家哄的一下钻了进去,嬉戏一下。

  从河边仰望高山,大家惊叹其雄伟。

  在河边看见深潭积水,热烈讨论是否有蛟龙出没。

  看见片片茂密的树林,商讨让谁脱了衣服,围上树枝绿叶扮做一回野人。

  在路边,有两棵百年以上的老树,交叉在一起,当地人给它们命名为“鸳鸯树”,大家起哄要肖骁霄和刘梅合影,考虑各种影响,不能刺激父母,所以,肖骁霄和刘梅还是摆脱了大家的纠缠,没有合影,但是两人相望,其实非常想合影一张。当前的现实,使得两人不敢过分的亲密……



  但是肖骁霄知道了,大自然就是欢乐的源泉,大自然也是创造力的起点,大自然更是生命力的保障。刘梅也融入了这个氛围当中,肖骁霄当然也开心,但是毕竟是“老大”身份,已经背了五个背包了,不便嬉戏欢笑。但是,有一点就是,整个征程,刘梅的身影始终没有离开过肖骁霄的有效视线范围。

  出乎意料的顺利,四个小时就到了山门镇。袁丹凤一宣布这个时间,大家击掌欢呼。但是,在肖骁霄和刘梅看来,山门镇在他们两个人心中是赫赫有名的。因为蔡锷将军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

  肖骁霄一路打听着,很快在一条比较陈旧的老街上找到了“蔡锷故居”。可是猛然间肖骁霄和刘梅才发现,原来人们并没有像他们两个想像的那样,对蔡锷将军顶礼膜拜。因为故居太破旧了,而且也不开放,不知道里面是些什么文物。惆怅之极间,只好遗憾离去。

  赶到顾月月姨妈家里,肖骁霄赶紧要顾月月烧了一大壶热水,给大家泡脚,小记者们大呼舒服,神仙一般快乐。顾月月的姨妈也做了丰盛的晚餐,招呼大家赶紧吃饭,坐车赶回学校,不要耽误了学习。

  顾月月无奈地看着姨妈,无可奈何。大家并没有忘记学习啊,怎么这样不解风情,“多此一词”呢?但是大家总归是快乐的,有小记者高兴地宣布,他们几个今天吃的饭,相当于以前三天吃的饭,搞的大家乐翻了天。而肖骁霄对袁丹凤伸出了大拇指,表扬她出色的组织能力。

  天色即晚,大家赶紧上车,赶回了县城。车上,袁丹凤带着感动地说:“老团长,有几位小记者要我告诉你,今天大家一天都觉得很安全,因为他们感觉到,只要有你在,好像到处都是安全的。”

  肖骁霄微笑点了点头,表示小事一桩。袁丹凤低声说道:“谢谢!”

  肖骁霄不解,这应当是自己应该做的,也是各位小记者必须拥有的,何谢之有?于是他疑惑地问道说:“谢谢?好生疏啊。”

  刘梅接过话头说:“哎,你怎么搞的,难道你要袁丹凤说你是‘剁脑壳的’?‘杀千刀的’?”

  肖骁霄一乐,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