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留索夫日记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勃留索夫日记钞-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戴上这花冠,当你赴婚礼的圣宴 你将在十字架上殉难! 在这无信仰的世上请信仰 你迷茫的梦幻! 这份神圣的礼品,这份诗人的礼品, 把你送上了青云。 自豪吧,为深红的玫瑰花冠, 就像为太阳那神奇的光晕!



选自《完整的旋律》
多 少 回
春风又吹,那熟悉而亲切的 又悄然而归 多少回! 春风又绿了野草, 黄昏又浸透了露水。 就像月亮凝视着池塘的幽黑, 我望进爱人双眸的深邃。 颤栗的双唇压住颤栗的双唇…… 相合相对 多少回!
第 193 页
这一瞬,恰似一段漫长的梦寐, 令我们震颤,给我们抚慰。 我在奇妙的快感里陶醉,我爱上了…… 爱上了!多少回 ? 重又闻梦的旋律优雅高贵 轻轻吟咏
多 少 回!
月亮从高空俯瞰人类, 岁月的目光闪着阴冷的光辉。 年

选自《完整的旋律》


我的灵魂,你是株枯萎的花朵! 重又伴着寂寞,只剩你和我。 大海的波涛淘净了沙砾, 张大的嘴印着死亡的折磨。 你已不能呼吸尽管你还能挣扎郏帧∧驳暮C婢拖裆袷サ奶旃!『C媸且黄槲薜牧壤�
第 194 页
没有雾,没有帆,也没有痛苦的折磨。
阳光在浪涛上折回了光波 阳光从来不向海水深处潜落。
残酷的烈日把宇宙烤灼…… 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有,一片云朵。
阳光烤焦了无情的沙砾, 鱼儿不再会长久地存活。 我的灵魂,你是株枯萎的花朵! 重又伴着寂寞,只剩你和我。
年 选自《影镜》
第 195 页
追忆勃留索夫
霍达谢维奇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已二十四岁,我才十一岁。 我是他弟弟的同班同学。他的出现动摇了我对颓废派的看 法:我看见的不是一个全身赤裸、身上长满粗毛、有着淡 紫色头发和绿色鼻子的动物(《日日新闻》小品栏中画的 颓废派艺术家就是如此),而是一位朴实的青年,蓄着小胡 子,头发茂密,穿一件式样普通的夹克衫,系一条棉布领 带。“斯瑞坦卡”出售的这种服饰深得男青年们的青睐。勃 留索夫的第一本著作中印有勃留索夫的照片,照片上的他 正是这样一身装束。 以后,忆起年轻的勃留索夫,我感到那时候他的诗之 痛快淋漓就在于他把颓废派的异国情调同莫斯科资产阶级 的最真实感觉结合了起来,它是强刺激的混合,带有明显 的支离破碎感和强烈的不谐和音。强刺激,这正是勃留索 夫早期作品成为他最佳作品的原因所在。所有那些狂热的 都诞生于约扎河畔 ,而 “对一切价值的重新估 幻想 定” 又是诞生在莫斯科的斯瑞坦卡区。我十分倾向
约扎河:莫斯卡娃河支流,在莫斯科市中心汇入莫斯卡娃河。在勃 留索夫时代,河边建有许多工厂和染坊,河水被严重污染。 译者 这是尼采的观点。 中译者 英
第 196 页
于认为勃留索夫只是个“不知名的,遭嘲笑的与众不同的” 《杰作》的作者:这个鲁莽的青年既能漫不经心地说出 “我恨我的祖国”而同时又能从街上拣回一只污秽的小猫, , 把它揣在衣袋中,精心护理,直至康复,尽管那些日子他 正在家里忙于做他的大学考试答卷。他的这种做法倒很合 我的心意。 勃留索夫的祖父名叫库兹玛,生来就是个农奴。他在 莫斯科建立了一爿商行,规模相当大,生意也很兴旺,经 营大批量的外国货物:软木。这家商行留给了他儿子阿维 瓦,以后又传到阿维瓦的儿子们手里。在伊林卡和瓦尔瓦 年 尔卡大街之间的一条小街上,商行原址的招牌直到 秋仍完好无缺。在商行斜对面,几乎窗户对窗户,是索科 罗夫的公证人办公室。(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勃留 索夫的倡导下,唯灵论者的聚会就在这里举行。
年初,
我参加了其最后几次聚会中的一次。与会者故弄玄虚的晦 涩言辞令人厌倦。当那个组织解散时,勃留索夫说:“随着 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彻底研究神的力量,人们也许还会发 现其在技术上的某项应用,就像蒸气和电一样。”然而,自 那时起,他对唯灵论的兴趣已经冷却下来,我想,他已停 止给《谜》杂志撰稿了。 〔……〕 有一段时间,著名的星期三聚会是在勃留索夫的寓所 中举行的,如果说不是全俄国的话,那么,至少莫斯科现 代派的命运是在这里决定的。我少年时听说过这些聚会, 年秋,我已是一 但我不敢梦想能进入这个圣所。直到 个渐趋成熟的大学生时,方收到勃留索夫的一封手写的邀 请。于是,我去了勃留索夫家。在门厅脱外衣时,我听到 了主人的声音:“每一个问题都很可能有不止一个答案,而
第 197 页
是有好几个正确的答案,可能是 八个。只坚持一种真 理的话,我们就有失去其余七种真理的危险。”这种想法使 来宾中的一位变得激动起来,他是个有着一头蓬松头发、 长着一双蓝眼睛的漂亮的大学生。当我加入讨论时,他正 用一种匆匆的、舞步般的步伐在房间里来回走着,手舞足 蹈地说着,处于极度兴奋之中,音调从深沉的男低音变为 优美的男高音,一会儿蹲下身,一会儿又踮起脚尖。这就 是安德烈 别雷。那天晚上我是第一次见到他。另一位来 宾,也是个学生,矮矮胖胖的,红润的脸颊,黑黑的头发, 正坐在沙发上,跷起二郎腿。这原来是谢尔盖 索罗夫约 夫。没有其他客人:星期三晚会自那时起已开始冷落。 在餐厅用茶时,别雷朗诵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唱了) 〕他朗 诵时的神态和他整个人都有一种 他的几首诗。 〔 非同寻常的魅力。继别雷之后,索罗夫约夫朗诵了一首勃 洛克的诗,《晨星将至,我们等待死神》。勃留索夫对该诗 的最后一行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然后,他朗诵了自己的两 首新诗,《亚当与夏娃》与《俄耳浦斯与欧律狄刻》。谢尔 盖 索罗夫约夫也朗诵了几首他自己的诗。勃留索夫就这 些诗的形式作了分析,没有触及诗的含义,甚至好像在强 调他把这些诗仅仅视为学生的习作。他用这种教训的态度 对待像别雷和勃洛克这样自成一家的诗人,使我惊愕不 已①。然而,就我所知,勃留索夫一生一直保持着这一习 惯。
①别雷在其回忆录《世纪之开端》中把勃留索夫描写成一位严厉而热 心的导师。别雷写道:“所有关于勃留索夫压制青年诗人的说法并非 属实。他固然偶尔也出过差错:他起初未把霍达谢维奇列入他的 ‘诗人’名单中, 但不久他便予以纠正了。 英译者
第 198 页
在那次聚会上,我们一边用茶,一边继续讨论。我注 意到勃留索夫对他自己的诗所做的分析是没有条理的。它 们被当作福音一样被接受了。我所害怕的事最终还是发生 了:勃留索夫要我朗诵自己的作品。出于怯场心理,我拒 绝了这一要求。 九十年代,勃留索夫是现代派的领袖。许多人认为, 作为诗人,勃留索夫比起巴尔蒙特、梭罗古勃和勃洛克来 略为逊色,但在学问方面,勃留索夫远胜于他们。巴尔蒙 特、梭罗古勃和勃洛克对于自己在文学上的地位并不很热 心,而勃留索夫则想发起一个文学运动并使自己成为该运动 的领袖。因此,运动成员的组成和指挥,与相对抗阵营论战 的义务,组成工作和制定战略的工作
所有这些都主要地
落在了勃留索夫身上。《天蝎》出版社和《天秤》杂志完全 由他一手操纵,展开辩论,组织盟友,挑起战火,时而联 合, 时而分裂, 时而调解不和, 时而又惹起争端。 〔……〕 平等观念与勃留索夫是完全不相容的。这可能是由于 出身于下层中产阶级,该阶级的社会环境对他造成了一定 的影响。要小资产阶级屈从或逃避比之要其他人比如贵族 和工人要容易得多。而另一方面,能使人居众人之上的良 机更能煽动的是存侥幸心理的资产阶级而非工人或贵族。 〔……〕一个人表现出独立性意味着将永远成为勃留索夫的 敌人。青年诗人的作品如果没有请勃留索夫评价过并获得 他的认可,那么,毫无疑问,勃留索夫永远也不会原谅他。
玛丽娜
茨维塔耶娃即为一例 。如果另有一家出版社或
茨维塔耶娃的文章《劳动英雄》。
英译者
①参看玛丽娜
第 199 页
杂志出现的话,尽管他们对勃留索夫的态度是友好的,但 因为它是由其他人而不是由勃留索夫所控制,那么,一道 禁令会立即发出,禁止那些凡在《天蝎》出版社出过书的 人参与其他出版社。因此,与《格里芬》出版社合作或为 后来创办的《艺术》 止。
者围着他转 与《转折点》
撰稿都受到严厉禁
滋生出谄媚的权力应该受到限制。勃留索夫想让奴性 哎呀,这类谄媚者不难找到。勃留索夫的 露面常加以戏剧性的安排。他收到邀请后不说“去”还是 “不去”,而是宁愿让人们等待和希冀。在指定的时间里, 他的追随者们先后露面,而他是不会到的。我清楚地记得, 年,在一次文学沙龙里,在勃留索夫来还是不来的问 题上,大家争论了达一个半小时。他们互相问道:“你知道 勃留索夫他来还是不来?”“我昨天见到过他,他说他会来 的。 但今天早晨他告诉我他很忙。 今天下午四点他说 “ ” “ ” 过他要来的。”“我五点钟见到过他,他说他不准备来。” 每个人都想显示自己比别人更了解勃留索夫的行踪,因为 他与勃留索夫亲近些。最后,勃留索夫来了,没有人敢先 对他说什么,而是他问一句,人们答一句。 他的离去也同样故弄玄虚:他会突然离开。有一次,
离开安德烈 别雷家时,他突然关了灯,在黑暗中离开了 大家。当灯重新打开时,勃留索夫已不在房间了。第二天,
别雷收到他一首题为《罗基致波尔得尔》的诗,结尾是:
①《艺术》:莫斯科,
《转折点》: 科, 莫斯
年。艺术与艺术批评月刊。
英译者 年。文学与社会评论月刊。索罗科 英译者
夫任编辑,该刊副标题是:自由思想论坛。
第 200 页
宇宙最后的主宰/黑暗, 黑暗伴随着我①。 〔……〕他不喜欢人们,因为首先他不尊重他们,至少 他在成年时期是这样的。年轻时,他似乎对柯内夫斯科依 有过好感,他对待芝娜塔
吉比乌斯的态度也还不错。此
外,我就举不出其他人的名字来了。他反复强调的他对巴 尔蒙特的爱,简直不能称之为“爱”,至多是萨里埃尼②在 莫扎特面前所表示出的惊异罢了。他喜欢称巴尔蒙特为他 的兄弟,而马克斯 沃罗辛却认为,勃留索夫对巴尔蒙特 的那种兄弟般的感情,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事实上自 该隐③就开始了。年轻时他也可能热爱过杜勃罗留波夫, 但当杜勃罗留波夫献身于基督教和民粹主义后,勃留索夫 就不再容忍他了。杜勃罗留波夫过着流浪者式的生活。有 时,他会来莫斯科,且每次都与勃留索夫一起待上几天。 他同勃留索夫的妹妹耐德亚有着共同的宗教见解。他还是 个素食主义者,拄一根拐杖四处周游,见到每一个人都称 之为兄弟或姐妹。有一次,我在文艺俱乐部里偶然遇见了 勃留索夫。当时是下午两点。勃留索夫正在玩纸牌。我愣 住了。
①在这首诗中,勃留索夫与别雷展开了论辩。该诗后收入《花环》中。 勃留索夫在注释中说明诗歌借用了斯堪的纳维亚神话。愉悦之神波 尔得尔由于魔鬼罗基的背叛而死去。罗基虽受到了惩罚,但他终究 是 胜 利 者 。 英译者 ):意大利歌剧和教堂圣曲作曲家。他作为莫 ②萨里埃尼( 扎特的对手而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普希金曾凭毫无根据的传闻把 中译者 他写成毒死莫扎特的凶手,从而使他更为闻名。 ③该隐:犹太教、基督教《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的儿子。《创世记》 中 称,他因嫉妒而将其弟亚伯杀死 。后常用以比喻骨肉相残。
译者
第 201 页
“我还能怎样呢?”勃留索夫说,“我现在是无家可归 了:杜勃罗留波夫一直待在我们家。”他直到杜勃罗留波夫 走了才会回家。 波瑞斯 萨多夫斯科依 ,一个聪明而英俊的小伙子, 在他冷漠的外表下却藏有一颗非常善良的心。他称勃留索 夫的情诗为淫诗,因为勃留索夫曾在诗里侮辱过他。但波 瑞斯错了。勃留索夫的性行为是带有强烈的悲剧性的,当 然不是像他所乐于想象的那样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而是心 理学意义上的。勃留索夫既不爱人类,也不尊重人类,他 从未真正爱过那些他偶然与她们“共寝”的女性。勃留索 夫诗中的女性就像两滴水一样互相相像。这是因为他没有 爱过他们的任何一个,或把“她”与另外一个“她”区分 开,或试图去了解她们。他真正尊重的很可能只是爱情本 身。他对他的情妇们很少留意,“我们像祭坛上的牧师一样 履行了我们的仪式……”多可怕的字眼。如果只是一次仪 式的话,那么无论与谁举行仪式都是无所谓的。“爱的女祭 司”是勃留索夫常用的一句短语,但女祭司的脸是被蒙盖 起来的,一位女祭司可以换成另一位 “仪式” 是同 仍 样的。〔……〕勃留索夫恐怖地尖声叫道:“颤抖着,我拥 抱了一具尸体!”此外,她们对他的爱常常会转变成痛苦。 在情感之床/抑或死亡之轮? ” “我们在哪儿/ 他热爱文学,并且只热爱文学。他仅仅以文学的名义 爱他自己。事实上,他是怀着神圣的热忱履行了他青年时 立下的誓言:“不要把爱,也不要把同情施于他人,只崇拜 你自己,而且要无条件地崇拜你自己;”同时,“又要不带 丝毫杂念地尊奉艺术。”艺术仅仅因为是艺术而成为他的偶
第 202 页
像,对艺术的崇拜使他不惜牺牲活生生的人性。必须承认, 他自己也成了崇拜艺术的牺牲品。文学对他来说,是冷酷 无情的上帝,需要永无休止地为它献身。勃留索夫之崇拜 文学这个“上帝”,实际上是渴望跻身于文学史册。在知识 的圣殿前,他像伊斯兰教徒在作为麦地那化身的圣石前一 样,顶礼膜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