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论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说论语-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告诉你,颜回坚持原则但是不懂得变通,子贡虽然敏锐但是太好强,子路勇敢但是不知退让,子张很庄重但是不懂得妥协。他们四个人的优点放在一起,我是绝对不会去做的。真正的聪明人,要懂得进退屈伸。”孔子这样回答。

圣人与腐儒的区别在哪里?变通。

第七部分 子贡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小孔子三十岁。端木这个姓氏是商朝的姓,因此判断这个家族世代经商。因此,子贡是商人世家,或者说是富N代。子贡是孔子的第二批学生,在卫国入学。据说,子贡入学第一年,认为老师不如自己;第二年,觉得老师也就这样,跟自己差不多;第三年,才承认老师比自己学问大。子贡这人有富家子弟的缺点,但是也有富家子弟的优点。子贡非常聪明,但是有时候爱耍小聪明。不过,一旦他对老师佩服之后,对老师的关怀就是无微不至的。孔子对子贡的态度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一开始,很瞧不起子贡,经常讽刺打击他,师徒俩有很多精彩对话都是互相攻击的。之后,觉得子贡人品并不坏,于是尽力去改变他,帮助他改正缺点。最后,则是对子贡的喜爱,到了晚年,则是对子贡的依赖。甚至孔子去世之前,还一定要等待子贡来到交待后事。

子贡对孔子的帮助是学生们中最大的,尽心尽力的同时还照顾到孔子的自尊心和面子。孔子能够回国,能够从季孙家得到额外的补贴,都是子贡和冉有的功劳,而子贡都是推动者。

而子贡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孔子的学说,推崇孔子为圣人。可以说,孔子能够得到后世的尊崇,子贡功不可没。公正地说,对于孔子以及孔子学说来说,子贡居功至伟。

不过,在学业方面,子贡非常一般,他弃学弃官经商,又恰好与孔子的期望背道而驰。不知道,这是不是对孔子学说的一个讽刺。

7。1(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解析】这段话基本上就是在说子贡了,子贡刚入学的时候,就是这个德行。

可以想象一下子贡入学时候的样子,一个富家子弟,很不情愿地被送来学习,看见一帮穷酸学生和一个穷酸老师,他一点也瞧不起他们。可是没办法,还只能待在这里,怎么办?混吧。子贡是个嘴巴闲不住的人,于是整天不认真听课,只管海阔天空天南海北地吹牛聊天,说得嘴顺了就信口雌黄。所有这些,都让孔子得出了以上的结论。

【现实解说】其实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很多年轻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以孔子的性格看,他年轻的时候也会有人这么说他。这一整段话,相当于老教授看见一对男女在公交车上接吻,老教授叹一口气:现在的年轻人,唉。

7。2(14。29)★★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译文】子贡喜欢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讽刺说:“子贡看起来很贤能嘛,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评论别人。”

【解析】孔子尽管是老师,却不喜欢指指点点说别人的不足。对于子贡的这个习惯,非常瞧不起。

子贡是卫国人,家境富裕,人也很聪明,身上有很多富二代的缺点。子贡入学的时间,恰好是孔子第一次到卫国。一开始,子贡非常自负,根本瞧不起孔子,觉得自己比老师懂得多。平时,喜欢卖弄,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孔子这个时期对子贡非常讨厌,大致出于某种关系,又无法开除他。因此,这个时期孔子对子贡也没有什么好话,不是当面挖苦就是风言冷语。

话说回来,孔子说这话不也是在揭子贡的短吗?子贡方人,孔子方子贡,说明孔子还是有闲工夫的。

关于“方人”的问题,其实孔子从前也接受过教育,那是当年去洛邑拜会老子,老子发现孔子的愤青倾向有些危险,于是在离别的时候给孔子忠告:“聪明睿智但是却很危险的人,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是非;博闻善辩但是陷入麻烦的人,是因为他总是揭别人的短。”(老子原话见于《史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现实解说】对子贡这种家里有钱有势的刺头学生,老师还真是不好对付,说几句风凉话也就罢了。连孔子都是如此,如今的老师还能有什么好办法?

此外,没事别揭别人的短,否则别人也会来揭你的短。

7。3(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解析】孔子喜欢的是少说多做,也就是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就是在说子贡,可能是孔子讲到了君子,于是顺便讽刺子贡,也许是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来了这么一句。子贡当时就是夸夸其谈的人,整天说的比做的要多。

【现实解说】管他是不是君子,总之干什么都要有行动,靠嘴是不行的。

7。4(15。17)★★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事情,专好耍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解析】这些都是孔子最讨厌的行径。

这还是在说子贡,子贡不爱学习,整天没事干,拉着同学们讲东讲西,就是不讲学习。耍些小聪明,卖弄点小智慧。可是子贡口才好,见识广,还经常有些小零食给大家吃,因此很多同学愿意听他讲,孔老师很不高兴。

【现实解说】还算好了,放在今天,一群爷们儿群居终日,不搞出同性恋来才怪。

7。5(19。20)★★★★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译文】子贡说:“纣王的不善,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所以君子憎恨处在下流的地方,使天下一切坏名声都归到他的身上。”

【解析】下流,就是水的下游,上游的脏东西都流到了下游。

常常受到孔子的揶揄,子贡也不是省油的灯,也常常主动发难或者进行反击。显然,这是在孔子讲历史,狠批商纣王的时候,子贡故意发出这样的议论,让老师难堪。这样公然与老师唱反调的事情,也只有子贡能做出来。可以想见,孔子当时有多么的恼火。

子贡很有独立思维能力,并且相当反叛。因此,老师说商纣王无恶不作的时候,他却替商纣王鸣不平。替商纣王不平,其实也是替自己不平,说老师你对我印象不好,对我有成见,对我羡慕嫉妒恨,所以看我干什么都不顺眼,有什么坏人坏事第一个就想到我。

子贡的话对不对?当然对。所以一个人一旦有了坏名声,事情就麻烦了,什么坏事都可能算到你头上,最终可能把你逼上绝路。

【现实解说】不说别人了,说说孔老师吧。圣人也当过,孔老二也当过。捧的时候捧上天,不仅是圣人,连王都封了;砸的时候砸到十八层地狱,他说的每句话都是骗人的谎言。其实,孔老师也就是一个民工学校的老师,有点愤青情结的老师,让学生们有点崇拜的老师。如果活在当下,肯定当不上官,也混不到一级教授,只能偶尔写写时评发个微博什么的,最多跟女研究生搞点小暧昧。

7。6(17。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译文】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抄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攻击别人的短处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解析】子贡觉得自己的学识不比孔子差,而孔子总是讽刺自己,因此决定主动出击,为难孔子,让孔子知道自己比他还强。

这是一次面对面的交锋,是师徒矛盾达到顶峰时的一次交锋,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子贡率先发难,提出这个问题。孔子发现了子贡来者不善,于是所回答的都是他眼中子贡的缺点,讽刺子贡喜欢揭别人的短,作为学生却不尊重老师,说话鲁莽不懂得礼法,固执而又不肯认错。子贡于是反唇相讥,讽刺孔子抄袭古人,讽刺孔子总是什么都懂的样子,讽刺孔子总是拿学生的不足说事。

在《说苑》里记载了另外一则故事,非常有趣。一天,子贡来问孔子“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知觉”,孔子当时就知道来者不善,想了想,这样回答:“我要是说人死了还有知觉,就怕孝顺子孙葬我的时候过分隆重;要是我说没有知觉呢,又怕不肖子孙把我扔到乱葬岗喂狗。所以,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你。你如果真想知道,等你死了之后,自己慢慢去体会吧。”(《说苑》。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这次交锋,子贡碰了一鼻子灰。

俗话说:不打不成交情。在子贡和孔老师的言语交锋中,子贡逐步地发现老师的学问很深,自己这样的口才,在老师的面前讨不到便宜。而孔子对于子贡从讨厌到依赖,一旦子贡不来找事了,孔子反而觉得少点什么。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孔子对子贡也渐渐开始喜欢,因为这个家伙确实很有才。

【现实解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厌恶的事情或者习惯,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要了解别人厌恶什么,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这些习惯。

7。7(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解析】这句话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是一个意思,但是语气完全不同,用词完全不同,从讽刺挖苦变成了谆谆教导,为什么呢?

子贡在入学一年以后,对孔子的评价已经改变了很多,渐渐地觉得这个老头还真有两把刷子,人品也不错,说不定跟他真能学点什么。所以,子贡对老师的态度逐渐尊重起来,有的时候也能认真学习了。而孔子对子贡的变化看在眼里,尽管子贡还有很多缺点,可是人很聪明,口才很好,本质也很善良,还是个可造之材。所以,孔子渐渐地有些喜欢他了。到了这个时候,孔子对子贡也就不是一味讽刺了,而是诚恳地指出他的缺点,偶尔会“逗他玩”。所以,同样的意思,现在的表达就温和善意得多了。

孔子第一次去卫国待了两年,之后回到鲁国住了一年,子贡随孔子回到鲁国,并且随孔子去看了鲁定公为邾隐公举行的欢迎仪式,根据俩人的举止,断定鲁定公活不长了。没有多久,鲁定公果然重病身亡。子贡以为自己神机妙算,得意地四处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孔子赶紧让人去制止子贡,免得惹祸上身。孔子说:“这个家伙不幸而言中了,证明他就是个多嘴的人。”(《左传》。仲尼曰:“此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者也。”)这件事情说明子贡很聪明,同时喜欢卖弄炫耀的性格还没有改变。而孔子尽管很讨厌他这样的性格,语气上还是温和了许多。

不幸而言中,这句常用语,就出于这里。

【现实解说】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整天重复着同样的话,满嘴都是道理,却根本不做实事,这样的人是应该受到鄙视的。

7。8(12。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译文】子贡问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坦诚地劝告,恰当地表达,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解析】这个时候,子贡已经很谦虚了,主动来向老师求教。孔子的话也很诚恳,告诉子贡什么都要适可而止,不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那样会失去朋友。孔子的说法,又是针对子贡的弱点,子贡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如果别人不同意,他就喋喋不休,说个不停,时间久了,就让人烦了。

人与人之间打交道,要充分考虑到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处境等等因素,即便是好朋友,也不要强加自己的想法给对方。有的时候你是善意,但是对方感觉不到;你的方法好,但是对方领略不到。反而你说多了,对方会怀疑你有什么企图。所以,即便是朋友,也要掌握好分寸。

国家之间同样如此,强国大国先进国家总想把自己的文化和模式移植到落后国家,又是太急迫太强势,常常受到抵制,受到怀疑。

【现实解说】这是交朋友的道理,朋友之间说话其实也要有分寸,很多朋友之间分裂并不是因为什么利益关系,而是一方想强加自己的想法给另一方。当双方的社会地位、财富等等不太相近的时候,这种情况最容易出现。

7。9(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解析】和老师的关系缓和了,子贡觉得自己表现不错,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来问老师怎么看自己。孔子说他是瑚琏,瑚琏是祭祀用的玉器,很贵重。子贡见老师把自己比喻成瑚琏,以为老师很看重自己,非常得意。可是,子贡得意得太早了,孔子的表扬可不是那么轻易得到的。

所以,表扬不能讨,讨来的表扬往往是酸溜溜的,要么就干脆是讽刺。

【现实解说】不要讨表扬,讨表扬多数情况相当于讨骂。当然,比讨表扬更糟糕的是自己赞扬自己,自己歌颂自己,自己肯定自己,自己说别人缺了自己就不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