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帐。他临终遗嘱,将皇位传给他的长子隆绪(982—1031 年在位,庙号圣
宗)。新皇帝只有 11 岁,所以由他的母亲景宗睿智皇后(后来尊称为承天皇
太后)摄政。
① 有关这一战役,见'871'傅乐焕:《辽史丛考》,第 29—35 页。
承天皇太后摄政
睿智皇后是另一位在辽朝公众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杰出妇女。①原因之
一在于辽朝皇室极不同寻常的婚姻结构,皇室从单一的萧姓后族娶妻,而后
者也娶皇室公主并享有担任各种有权势官职的世袭权利。②为此,皇室的新娘
总是来自那些与官僚政治密切相关的家庭,睿智也不例外,她是萧思温(死
于 970 年)的女儿,而萧思温在景宗时代初期担任北院枢密使和北府宰相,③
他被任命后仅两个月,睿智就被立为皇后。在景宗生前皇后就已经在政治上
发挥了影响,而此刻她被委托统治辽帝国。虽然她已成为皇太后,但她并不
像称号那样让人想象得那样老,她仅年过三十。
在圣宗漫长时代的前半期,直到皇太后 1009 年死去,真正的权力掌握在
皇太后和三位重臣的手中,其中两位是汉人。自 979 年宋朝入侵以来,这三
个人就已掌权,而皇太后已习惯于与他们共同执掌朝政。
资历较深的人物是室昉(920—994 年),①他是河北蓟州人,学识渊博,
大约在 938 年取得“进士”的头衔,这是契丹人统治下首次关于“及第”的
记载。其实,他的“进士”头衔差不多是一种个人荣誉,因为考试制度到下
半个世纪才永久性地建立起来。当太宗于 947 年占领开封时,他受命负责礼
仪和起草诏书,随后继任南京的一个职位,之后,在穆宗统治时期又担任了
十多年的翰林学士。他深受景宗的器重,官职稳步晋升,直到 979 年成为北
府宰相。983 年圣宗即位时,他试图告老还乡,但被拒绝并被另外加授中书
令的职务。室昉成为一个重要人物,他主持了招纳贤才和减轻人民税收负担
的一系列改革并赢得了广泛的尊敬。990 年,他再一次请求致仕并获准常住
南京。993 年他推荐韩德让代替他的职位并被任命为荣誉性的上京留守(译
者注:据《辽史》本传,应为中京留守,而实际上有可能是南京留守)。不
久,他就死去了。
韩德让②也是一位出身蓟州的汉人,但他的背景与室昉有很大的不同。他
的祖父韩知古③自幼被契丹人俘获并成为阿保机皇后家的成员,很快获得了阿
保机的信任。契丹领袖让他主持管理汉人的机构(汉儿司)并负责宫廷礼仪。
他和另一位中国降人康默记④建议阿保机建立汉城,被授予听起来很高的头衔
左仆射和左尚书。在整个阿保机时代,他都声名显赫。926 年康死后,韩知
古成为中书令。他是契丹国最有势力的汉人家族的始祖。
① 她的传记,见'645'《辽史》,卷 71,第 1201—1202 页。
② 有关这一制度,见'541'魏特夫和冯家昇:《中国社会史:辽(907—1125 年)》,第 191—192、206—212
页;'185'詹尼弗?霍姆格伦:《辽朝(907—1125 年)契丹统治下的婚姻、亲族和继承》,第 44—91 页。
③ '645'《辽史》,卷 8,第 90 页。他的传记,见《辽史》,卷 78,第 1267—1268 页。
① 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 79,第 1271—1272 页。
② 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 82,第 1289—1291 页,他后来的名字为耶律隆运。他以一系列的名字
在历史中出现。1001 年,皇帝赐他新名德昌。1004 年,他被赐予皇姓耶律。1010 年,在他临终前,他又
被赐予新名隆运。他没有儿子,而他兄弟们的子孙直到辽朝灭亡都地位显赫,仍继续使用韩姓。有关他的
家庭,见'769'李锡厚:《试论辽代玉田韩氏家族的历史地位》。
③ 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 74,第 1233 页。
④ '645'《辽史》,卷 74,第 1230 页。
他的儿子韩匡嗣(死于 981 年)①深受阿保机的遗孀承天皇太后的喜爱,
成为阿保机先庙的长官(详稳,辽官名)。他与皇室关系密切,所以虽在穆
宗时的 960 年参与喜隐谋反,却得以幸免。在 10 世纪 60 年代,他成为还是
皇位继承人的景宗的密友。在登上皇位后,景宗先后任命他为上京和南京的
留守,并担任了枢密使。在 979 年宋朝入侵时,韩匡嗣被击败并弃军而逃。
景宗想要处死他,但皇后与内戚为他求情而救了他。981 年,韩匡嗣被任命
为西南招讨使,不久即死去。他不仅对景宗有着强烈的私人影响,而且还是
一位强有力的贵族,他拥有自己的私属城邑,此城在 991 年才成为一个正式
的州。他有五个儿子,他们为韩氏家族的百年政治权力奠定了基础。②
韩匡嗣的两个年长的儿子韩德源(大概死于 980 年)和韩德让(941—1011
年)在景宗即位前均在其藩邸服务。韩德源于 960 年到 979 年期间历任各种
职务,但在约 980 年死前使自己留下了贪污腐化的名声。③韩德让④被景宗选
拔继承他的父亲韩匡嗣为上京和后来南京的留守。他在 979 年抵抗宋朝入
侵、保卫南京的战斗中崭露头角并被任命为南面行政系统的枢密使。当景宗
去世时,他和耶律斜轸接受遗命,主持拥立年幼的圣宗为皇帝。皇太后非常
喜爱和尊重他,韩德让稳步地成为辽帝国最有权势的人物。宋朝史料也许出
于恶意,把他说成是皇太后的情人。最后在 1004 年,他被赐予皇姓耶律。他
的三个弟弟也占据了要职。他们中最重要的是韩德威,他继承了他父亲西南
面招讨使的职位,从 983 年到 10 世纪末,一直负责处理党项人的事务。①
圣宗初年其他有权势的人物是契丹人与皇族成员。耶律斜轸②是统帅(于
越)耶律曷鲁的孙子,在 969 年就已被皇太后的父亲枢密使萧思温推荐给景
宗。景宗对他印象很深并将皇后的侄女嫁给他。他在 979 年与宋作战时崭露
头角并赢得了皇太后的信任。圣宗即位后不久,皇太后举行了一次不同寻常
的仪式以确保他的忠诚。小皇帝与耶律斜轸在她面前相约为友,互相交换了
弓矢鞍马。③皇太后随后授予斜轸许多重要职务,任命他为北院枢密使。他一
直到 1004 年与宋作战期间死去前都很有权势。另一位帮助稳定统治的契丹人
是统帅耶律休哥,他从 984 年一直到 998 年去世前都担任枢密使的重要职务,
而且在这一时期的所有战争中都发挥着作用。④
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韩德让稳步登上顶峰的大致步骤:当 998 年耶律休
哥去世时,韩继承了他的职位于越,而当斜轸一年后死去时,他又担任了他
的北院枢密使之职,他除了原先的南院枢密使一职之外,又占有了这两个职
位。从 999 年到 1011 年,韩掌握了辽朝政府的全部军政大权,领导了其下的
中原和契丹两个组成部分,这远远超过了他前后任的任何大臣。⑤
① '645'《辽史》,卷 74,第 1234 页。
② 见'802'罗继祖:《辽汉臣世系表》,重版载杨家骆编:《辽史汇编》,卷 4,35 号,第 2 — 4 页。
③ '645'《辽史》,卷 74,第 1235 页。
④ 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 82,第 1289—1291 页。
① 有关韩德威的家族及其半契丹化身份,见'541'魏特夫与冯家昇:《中国社会史:辽(907—1125 年)》,
第 220 页和注 420。
② 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 83,第 1302 页。
③ '645'《辽史》,卷 10,第 111 页。
④ 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 83,第 1299 页。
⑤ 见'667'万斯同:《辽大臣年表》,重版载杨家骆编:《辽史汇编》,卷 4,33 号,第 8 — 9 页。韩从 999
当承天皇太后活着的时候,她专权是毫无疑义的。这些重臣是皇太后的
人,而新皇帝则完全受他的母亲控制,甚至当他成年时,他的母亲还当众呵
斥他,有时还打他。新皇帝即位后不久,她就采取了一项非常措施以确保她
摄政的权力。在辽朝统治者正式登基前,他要正式通过重要的契丹宗教仪式
再生仪,在这一过程中,他象征性地再一次降生。①在契丹部落贵族的眼里,
这一仪式确定了新皇帝的统治权力。在这一情况下,皇太后本人不是一次,
而是至少三次经历过这种仪式,其中第二次是在 984 年,而第三次是在 986
年。以后,担任摄政的皇太后们也都举行同一仪式就职。
皇太后并不是一位反复无常的暴君,而是一位深深懂得权力的现实性和
统治艺术的统治者,她总是愿意听取他人的建议。她赢得了辽朝官员,无论
是契丹人还是汉人的极大忠诚。她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朝政管理人才,而且还
仿效阿保机的皇后(应天皇太后)成为一位军事统帅,领导着她自己的、能
够投入 1 万骑兵的斡鲁朵。②甚至在 1005 年承天六十多岁时,她还指挥军队
同宋作战。《辽史》很贴切地概括了她的成就:“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
多。”③
圣宗时代是辽朝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从 983 年到 1031 年的一系列流血
与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契丹军事力量扩展到了极限,虽非全部以胜利而告终,
但以结束了北亚一个世纪的局部冲突和不稳定的和解与各方力量均衡而结
束。与宋在 1005 年的和解和与高丽在 1019 年到 1020 年间的对峙标志着辽朝
与主要邻国的大规模战争状态的结束。在国内,这一时代也经历了奚的最后
和平并入、渤海人大规模叛乱的被镇压、西北诸部落的平定。只有辽朝与新
兴国家西夏的关系问题和与女真诸部旷日持久的纷争问题还在下一个统治时
代干扰着各方力量均衡。这些事件在北亚产生了一种力量均衡并一直延续到
12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它们和正在从内部转变的契丹国家的基本变化一样,
在同一时间发生。正是这些变化,将新的中原影响施加于行政管理之上,这
是我们首先应当注意的。
年占据着所有这三项职位,直到 1002 年七月,另一个汉人邢抱朴成为南院枢密使。然而,在 1004 年初邢
死时,这一职位又归还给韩德让。
① '645'《辽史》,卷 53,第 979—980 页;'541'魏特夫与冯家昇书,第 273—274 页。据《辽史》,卷 116,
第 1537 页,规定每 12 年重复一次。见'456'岛田正郎:《辽朝史研究》,第 339—347 页;'694'王民信:
《契丹的“柴册仪”和“再生仪”》。
② '645'《辽史》,卷 31,第 367 页;卷 35,第 404 页。
③ '645'《辽史》,卷 71,第 1202 页。她的姐姐胡辇,嫁给了圣宗的叔祖罨撒葛,也是一位有成就的军事
统帅。罨撒葛死后,她掌管他的斡鲁朵,并进行了平定远在西北的阻卜部落的战争,在那里,她于鄂尔浑
地区建立了要塞可敦城。见《辽史》,卷 13,第 145、149 页。1006 年,她由于参与谋反而遭到监禁,但
此事的细节并不清楚。她在 1007 年死于监禁。见《辽史》,卷 14,第 162—163 页;'595'叶隆礼:《契丹
国志》,卷 13,第 142 页。
朝政的变化
考试制度
早在太宗时期,就有一些选拔政府后备官员的考试,但是在景宗统治时
期的 977 年于南京建立一个考试机构之前,并没有正式的和有组织的考试。①
首次进士考试于 988 年举行,②考试延续到辽朝末年,起初像唐朝那样定期举
行,以后则变得不定期。开始,每次考试只产生一名或两名候选人,但在大
约公元 1000 年以后,则有 20 名或 40 名,有时是更多的候选人通过每次考试。
③并不是所有的这些进士都能够当官;后来,金朝政府宣称他们的先朝辽只给
每十个合格者中的两个或三个人安排职务。①也许使汉人官员中产生出大量精
英人物的考试在实践上的成功,起初还不及其作为正式中国王朝规范行为和
尊奉中国社会准则而从公众中选拔人才所具有的象征意义。②
辽朝汉人高级官员的儿子和孙子们也像唐朝那样享有入仕(荫)的世袭
权利,而且这样的新人选通常比考试合格者更有前途。这一做法同契丹人世
袭继承(世选)的普遍传统做法相符。许多职务是为耶律氏和萧氏这些特殊
氏族的成员所设置的。契丹人被禁止参加汉式科举考试。圣宗死后不久,皇
族的一个杰出的学者式成员耶律庶箴,由于允许他已成年的儿子非法参加进
士考试,而被责罚了 200 皮鞭。③他的儿子不再被任用,后来还是因为能够通
过连续用三支箭射杀三只野兔来证明其精通真正的契丹武功——射箭,才被
提升。④汉式考试所设置的科目有时也有独具特色的契丹式特点:在 1036 年,
进士考生必须以《日射三十六熊赋》为题撰写他们的韵文(赋)!⑤
历史记录的系统保存
在圣宗朝以前,似乎有宫廷日记人员,而且一些历史的或者更确切地说
是传说的作品被受命编纂。在 941 年一件有关王朝创始人奇首可汗的事迹被
官方编纂;⑥而在太宗时期,《七贤传》(七位名流的传记)写成。①
在圣宗时代,已有历史编纂机构国史院和国史负责官员监修国史。在 991
年他们呈献了第一部辽朝的实录,这些景宗统治时期的记录被分为 20 卷,监
修国史室昉按传统方式获得奖赏。②我们还知道在圣宗时代一种每天的记录
① '645'《辽史》,卷 8,第 64 页。
② '645'《辽史》,卷 12,第 133 页。
③ 见'541'《中国社会史:辽》里的表格,第 4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