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王说:“急也不在这一会儿,把这酒喝完了再说。”
吴科长说:“该办的事说办就得办。”说着就打电话。博士王知道他是急性子,只要是能办而他又答应办的事,一刻也等不得,便随他打电话,自己边捡了菜慢慢吃,边等他的消息。
吴科长跟对方也不多说,就说他有急事在凤鸣酒家等着,让对方快来。刮掉电话告诉博士王人一会儿就到。博士王问他是不是再添两个菜等人到了一块儿喝两杯,吴科长说不用,咱们先吃饭,等他们到了咱们也吃完了,开弓立马就谈事。博士王便叫了两碗饭,两人一人吃了一碗,就让服务员收拾桌子上茶水。
桌子收拾干净,茶水泡好,人也到了。两个人一起来的,都是三十岁上下,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黑一白。吴科长指着高、瘦、黑的给博士王介绍:“丁尚。”又指着矮、胖、白的介绍:“王珂。”然后又指着博士王介绍:“王博士,我们都叫他博士王,你们也这么叫就行。”
丁尚和王珂一一跟博士王握握手,依吴科长的安排坐在桌边。坐下后,吴科长说:“这俩人算我的小兄弟,自小在一块滚大的,单位不景气,上不全班,在家蹲着。”又对丁尚跟王珂说:“这位博士王是我的哥们,省城闻名的大律师,在咱们这儿办案子,有点事让你们帮着跑跑腿,这事可绝对保密,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子,能做到这一点,你们就把事情接下来,做不到,就乘早拉倒。”
丁尚说:“杀人劫道我们可干不了。”
王珂也凑热闹,说:“成立反革命组织或者黑社会小集团我们也不参加。”
吴科长说:“别瞎扯,我跟你们说正经的呢。我是干啥的?还能知法犯法再把朋友也搭进去?”
丁尚说:“只要不是干进局子掉脑袋的事,你就放心让我们跑,又不是第一回了,还罗嗦那么多干吗?”
王珂说:“刚才你那一本正经的架势倒真像要组织啥秘密团体似的。”
吴科长翻了翻眼珠,想说啥又没说,博士王急忙给两人递上烟,接过话头说:“两位朋友,吴科长说得没错,我请你们帮忙办的事虽然不是违法犯案的事,可也确实要极端保密才行,因为这件事关系重大,要是万一泄漏出去,不但事情办不成,我还得倒大霉,后半辈子的饭碗说不准就砸到你们手里了,所以吴科长才特意叮咛你们,你们不要误会。”
丁、王二人跟博士王不熟,不好耍笑,见博士王说的郑重,丁尚也很认真地对博士王说:“您别介意,我们跟他不是一年两年的交情了,也没少给他跑腿帮忙,什么布眼线、设耳目、搞联络那一套他没少指使我们。”
王珂也说:“我们对这些活不是头一遭干,他不是不知道,不然也不会找到我们头上。您放心吧,活干不好他也饶不了我们。”
他们这么一说,博士王知道他们跟吴科长的关系非同一般,看来还不仅仅是私交,而且对盯梢、布线、蹲坑这类事情并不生疏,放下了心。
“你们吃饭没有?”知道了他们跟吴科长的关系博士王就不能再用单纯雇用的态度对待他们,所以很客气地问,他觉着约人家到餐馆来谈事,桌上一碟菜都没有,很是过意不去。
“我们都吃过了。”
“那就点两个菜,要几瓶啤酒,咱们边喝边聊。”
丁尚说:“不了,您安排的事办妥了,这位吴大科长满意了,咱们再好好聚一次。”
吴科长说:“这俩小子不能见酒,一见酒就不醉不休,还是等任务完成了一总喝个够,那时候醉三天也不耽误事儿。”
这回丁、王二人没有再用话挤兑他,只是朝博士王不好意思地咧嘴笑笑。博士王发现王珂长了一嘴细碎的黑牙,显然是小时候服用过多的氯霉素造成的,奇怪的是这一嘴黑色的小牙齿,长在他嘴里并不难看,一笑反而更有一种诙谐、滑稽的可爱劲儿。
“也好,那咱们就开始说正事。”博士王便开始给他们交待任务,“我请你们办的事就是帮我盯一个人,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是法院的庭长。”
两个人顿时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博士王接着说:“正因为这人不一般,所以吴科长才一再叮嘱千万要保密。至于为什么盯他,我也不瞒你们,让你们干活干得明白。”说着博士王把汪伯伦的交待材料复印件递给了丁尚,王珂也急忙把圆圆的脑袋凑过去看。
看罢材料,丁尚将材料还给博士王,平平淡淡地说:“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如今已经不稀罕,可是这个姓何的也太黑心过份了。”
王珂说:“戴上大盖帽,白吃白喝没人告,吴大科长也不例外,刚才这顿饭我敢肯定是这位博士大哥掏的钱。”
吴科长一本正经地说:“我们俩关系不一样,谁掏钱都没关系。再说,我是挣工资的人,每个月就那么两个钱,还要养活老婆孩子,让我掏我也掏不起。”
王珂还要说什么,博士王怕他把话题扯偏了浪费时间,就插进去说:“我俩是周瑜打黄盖,一家愿打一家愿挨。咱们还是说正事,你们看这事能不能办?”
丁尚、王珂异口同声地说:“能办,咋不能办?没问题。”
“连狗日的上厕所蹲多长时间我都给他做好纪录。”王珂又补了一句。丁尚还是那种平平淡淡的语调:“这种事情我还就特别喜欢干。”
王珂给博士王解释:“他爸爸是老革命,老党员,埋在烈士山上,别看他如今工资都领不上,对党还是忠心耿耿,他最恨的就是那些端着共产党的饭碗还给共产党脸上抹臭屎的官员。我们都替他可惜,中纪委书记为啥就不让他当。”
“我恨那些人不错,谁不恨?”
博士王说:“你们肯干这事就定了,明天我领着你们去认人,然后就全天候盯住,他的每个行动都尽量掌握清楚,要是他跟银行那边有什么特殊、不正常的交往,马上通知我。”
丁尚跟王珂点点头。
博士王从皮包里取出六百块钱,放在二人面前,“这是一点小意思,你们二人先收下,事后还有六百。”
王珂抬了抬手,见丁尚没动,他也不好意思动。
丁尚看看吴科长,迟疑地说:“这位博士王不是你的朋友吗?这样不太好吧?这……这……”吴科长走过来抓起钱分头塞到他们手里,说:“咱们都是朋友,就别来这套虚的,你俩几个月没开工资,拿啥养家?朋友归朋友,酬劳归酬劳,啥也别说了。他不缺这几个钱,你们缺钱,拿着,也别说谢谢。”
丁、王二人红着脸把钱收下,尽管吴科长说了不让他们说谢谢,王珂还是说了声谢谢。
吴科长叹口气,对博士王说:“这两个哥们,都是十八岁进工厂当学徒,一个是爆破工,一个是测量工,论专业技术那是没说的,可工厂不景气,停产下岗,他们再有技术也没用。在工厂里熬了半辈子,除了干活别的不会,一下子离开了工厂,真有点像鱼离开了水,唉,没法说,你博士王也别见笑。”
博士王连忙说:“这是他们应得的,我见笑什么?倒是我不好意思,这件事是个苦差事,钱少了点,你们别见笑才是。”
丁、王二人沉默不语,不知道在想什么。吴科长打个哈哈说:“好了,谁也别客气谁,该掏工资的掏工资,该干活的把活干好,再没啥事咱们就回去捂被窝吧。”
事情说定了,博士王给二人留了手机号码,四个人便起身边唠边往外走,凤鸣酒家的老板见吴科长、博士王他们出来,急忙迎上前,又一直送出大门。
临分手时,博士王见街边有家食杂店还在营业,就对丁尚、王珂他们招呼:“你们等等,我去买包烟。”
吴科长三人在路灯下边聊边等。博士王进了食杂店,买了三条“三五”,出来给吴科长三人每人塞了一条,吴科长大大咧咧接了就往棉大衣口袋里一插,丁、王二人还要推辞,吴科长说:“接着吧,这会儿别装文明了,忘了没烟抽恨不得捡烟头的时候了?我不抽烟都拿了,这就叫不拿白不拿,白拿谁不拿。”
丁王二人也不再假客气,接了烟不约而同地说了声“谢谢”。
临到分手的时候,吴科长忽然说:“时间太晚了,丁尚你们俩要是没啥事儿,送送博士王,也好认认地方,有啥事好联系。”
博士王一想也有道理,就没有推辞。吴科长一个人骑上破自行车走了,博士王拦了辆出租车,上了车听见王珂在后边嘻嘻笑,就问:“笑啥?”
丁尚回答:“他把你给老吴的烟摸回来了。”
王珂说:“他不会抽烟,给他是浪费。”
博士王说:“他肯定知道是你们给摸走了。”
王珂说:“不会,他肯定以为骑车掉半道上了,说不定还要沿路回来找呢。”
想象着吴科长在黑夜里低着头沿路找烟的情景,博士王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4
牛刚强终于跟何庭长发生了正面冲突,尽管这种冲突是牛刚强长期以来竭力避免,最不愿发生的事情。发生冲突的起因还是程铁石这桩案子。
一般的案件,都是合议庭讨论后,根据统一意见写出结案报告,交由庭长审批后,行文下判决即可。程铁石这桩案子,由于被告是当地的银行,再加上折腾的时间太长,影响很大,因而备受关注。合议庭议完后,还不能写结案报告,还得上庭务会,庭务会意见统一了,还要报院长审批,院长则还要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还需要经过审判委员会。与此同时,审理情况院长还要向市委常委汇报,因为这个案子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和重视,既有替银行批条子的,也有用电话口头打招呼的。表面上看,这些领导不论是批条子还是口头打招呼,话都讲得很原则,很有分寸,不外乎“请院长阅”、“请慎重处理”、“要依法办事”等等,但透过这些原则话,官话,空话,干预的力度确实足以让法院的砝码倾向领导倾向的一方。至于领导倾向谁,则要看领导批的是谁的条子,比如分管政法的市委副书记就在银行诉冤的报告上批了四个字:“请院长阅”,就足以让院长明白他的意思了。
牛刚强也知道这个案子的分量,所以格外慎重,开庭后并没有急着写结案报告,而是先搞了个合议庭的讨论记录,拿着合议庭的讨论记录找到何庭长,把合议庭的审判意见先原原本本向何庭长汇报了一遍。
何庭长不置可否,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排到庭务会上议议再说吧。”
庭务会是定时的,每周三上午,就在何庭长办公室开,轮到议谁的案子谁到会,议完谁的案子谁退席,再轮下一个。所谓的庭务会,也就是在合议庭外在加上庭长、副庭长,实际上等于合议庭组成人员集体向庭长、副庭长汇报。这种办法的长处是对合议庭的审判行为多了一重监督。短处是把行政管理的手段照搬到司法审判的过程中,庭长、副庭长虽然没有具体审理案子,但长官意志却往往可以左右案件的审判结果。而且,如果发生错判,他们还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因为在判决书上签名的是本案的审判长、审判员,而不是庭长。
牛刚强对所谓的庭务会的实际意义并不是不了解,所以他事先要跟庭长通通气,避免到了会上合议庭跟庭长的意见背道而驰,弄的双方下不了台,把带着分歧的案子报到审判委员会上去亮相。可是,何庭长对案子却一句多余的话也不说,摆出公事公办的架势,就是要把案子直截了当地往庭务会上拉。牛刚强对何庭长的这种态度不以为然,心想不愿沟通就不沟通,反正沟不沟通还不是都得到庭务会上过一遍。
轮到牛刚强上会的那天,他特意把两位陪审员也请来与会,加强合议庭的论辩力量,减弱自己独自一人汇报时的主观独立印象。他们合议庭几个人一进到何庭长办公室,何庭长眉头就蹙了起来,拉长那张黑胖脸嘟囔了一句:“来这么多人干吗!”声音虽然不大,却清清楚楚地传进了每个人的耳朵,空气顿时有些涩滞,一位陪审员小声问牛刚强:“你说说就行了,我们就不参加了吧!”
牛刚强也被弄得十分尴尬。审判员、陪审员、书记员都是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参加讨论本合议庭审理案件的庭务会无可厚非,只不过往常为了省事,讨论案子的庭务会一般只有审判员来汇报一下即可,但也并不是没有陪审员参加会议的先例。此外,案子是不是必须经过庭务会讨论,参加庭务会必须是哪些人等等,法律上并无明确规定,各地法院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再说的严格一点,就连庭务会讨论案子这个做法本身是不是合法,也并无法律依据可循。因而,如果说我们的法制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非常粗糙,最集中体现初级阶段特征的不是立法,而是执法。这种粗糙为司法审判中的长官意志、程序混乱、执法机关不守法、乃至徇私枉法、贪赃枉法提供了可以任意挥洒的舞台和可以躲避法律纪律制裁的条件。
行政长官,例如院长、庭长,说行就行,说不行就不行,不服不行的事例比比皆是。比如何庭长,此时眉头一皱、脸一拉长,就先让牛刚强背上了过失,虽然他并无过失,但在场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了这种感觉,似乎庭务会让陪审员来参加,确实有些不妥。另一位陪审员当即也要退出。
牛刚强为难到了极点,对陪审员留也不是,不留也不是,明明知道何庭长无事生非,无理取闹,却不能当着众人跟他顶撞。
副庭长姓王,年龄跟牛刚强差不多,西南政法学院毕业,因为是科班出身,为人又比较忠厚公正,天生一副没棱没角的当官性格,虽然资历比牛刚强浅了许多,却早早就当了副庭长。王副庭长见状赶紧出面打圆场:“别走,别走,谁也别走,挤挤都能坐下。”
边说他还边拉拉扯扯地给每个人安排了个坐处,好像刚才何庭长是怕座位不够似的。经过他这一番张罗,才使几乎凝固的气氛又活络了些。他又对何庭长说:“牛刚强他们这个案子份量比较重,合议庭都来可以说得更透一些,意见也可以表达得更广泛一些,我看就这样吧。”
何庭长不置可否,实际上默认,他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太唐突,没有必要得罪那些来充数的陪审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